編者按:2021年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綱領性文獻,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4️⃣、牢記使命的政治宣言,是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以史為鑒、開創未來的行動指南⛄️。
學習貫徹“七一”重要講話精神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一項重大政治任務🏯。為引導師生員工進一步深刻領會和把握講話的重大意義、豐富內涵、核心要義,本網特推出系列評論員文章✧,邀請校內專家學者結合意昂3体育肩負的職責使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學校“十四五”規劃和“雙一流”建設等,對“七一”重要講話精神進行解讀。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以史為鑒、開創未來,要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置於“中國具體實際”之後提出,強調“兩個相結合”,這說明對“中國具體實際”的內容有了更進一步的闡釋🎂,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了更進一步的強調。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學術研究,理應深刻把握“中國具體實際”的內涵,厘清“中國具體實際”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關系,洞察這“兩個相結合”的深層意蘊🦸🏿。
一、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的“中國具體實際”相對所指
在提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時🏏,“中國具體實際”實際上很少作為核心範疇被闡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要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已經是結論,至於何謂中國具體實際、如何結合,並沒有成為繼續追問的理論問題。在這一論斷中👩🏻🦲,我們是以馬克思主義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中心的。“中國具體實際”之所以被提及🤱✡️,主要是為了強調不要僵化地理解馬克思主義🤷🏼♀️,防止把馬克思主義變成抽象的🚫、空洞的教條,走向自以為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實際上是背離馬克思主義的結局。也就是說🫸🏻,講兩者相結合,實際上是從如何科學地對待馬克思主義、什麽才是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態度這一角度提出的❗️,是以馬克思主義學說為中心、探討如何發揮其作用以解決中國問題而提出的,而不是以中國為中心、以中國具體實際如何借助馬克思主義得到正確理解而提出的❤️。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不斷推進,尤其是“兩個相結合”的明確提出,要求我們擺脫對“中國具體實際”理解的誤區,把它當成一個學術範疇🏌️♂️、理論問題進行深刻分析🦋。進入對這個命題的分析,首先應該看到☘️,作為解釋世界和改變世界💃🏼、觀察時代和引領時代的學說,馬克思主義是特別強調與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共產主義不是教義,而是運動🙍🏼♀️。它不是從原則出發,而是從事實出發。共產主義者不是把某種哲學作為前提🔚,而是把迄今為止的全部歷史,特別是這一歷史目前在文明各國造成的實際結果作為前提🏌🏼♂️。”這段話已經表明馬克思、恩格斯主張的馬克思主義或共產主義是要把人類社會的歷史作為前提,特別是要以文明各國的實際為前提🕵️♂️,雖然他們所理解的文明各國有時也只是等同為當時發達的歐美資本主義國家👩🏿⚕️,但實際上已經內在地隱含著馬克思主義(或共產主義)與各國實際相結合的問題。
毛澤東在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時候,實際上更明確地強調了“中國具體實際”:“共產黨員是國際主義的馬克思主義者,但是馬克思主義必須和我國的具體特點相結合並通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實現。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偉大力量就在於它是和各個國家具體的革命實踐相聯系的。對中國共產黨來說,就是要學會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應用於中國的具體的環境🎳。成為偉大中華民族的一部分而和這個民族血肉相聯的共產黨員,離開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馬克思主義。因此,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為全黨亟待了解並亟須解決的問題。”這段論述完全可以看作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或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最全面表述,“中國具體實際”在其中有多種表述,比如“中國的具體特點”“一定的民族形式”“具體的革命實踐”“中國的具體的環境”“中國的特性”等𓀚,而與其相對的則是“國際主義的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馬克思列寧主義”“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
理解“中國具體實際”,不能離開它提出的語境,應該放在其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關系中來理解,不然的話,它就變成了一個不能把握的多義的範疇🤠。“中國具體實際”不是指中國本身各地區、各領域、各群體的實際,不應該理解得過於狹窄、過於具體,不能就事論事,就情況談情況👩🏻⚖️,把它理解為在中國出現的所有具體的事件☮️、具體發生於每個領域的各種各樣的情況。把握“中國的具體實際”🥥,一定要從總體的視野進行整體性的理解,不應該把它理解成必須經過所有領域的調查研究才能把握的對象,當然這些具體的各領域➰、各地區的研究對於把握“中國具體實際”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基礎性作用。
二🔄、“中國具體實際”的具體內容及“傳統文化”在其中的位置
理解了“中國具體實際”的相對所指,還應該進一步把握其具體內涵🏃🏻♀️。一旦細細琢磨就會發現,它是一個容易理解但又很難界定的範疇。中國具體實際必然是客觀存在的事實與現象📐,但並不是任何事實與現象都應該看作中國具體實際,只有主要的🧑🏻🦼、本質的、長期起作用的客觀事實與現象才可以是中國具體實際👨🏽✈️。具體而言,“中國具體實際”首先所指的是中國的基本國情🐠。基本國情包括的內容主要是中國的社會性質🧙🏻♂️、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歷史方位或發展階段、主要矛盾等。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就要求從這些方面把握基本國情,從中國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等出發✌🏽,並從這些方面審視基本國情的變化,防止超越基本國情的盲目樂觀和冒進👬,也防止看不到中國社會的發展進步而停留在某個階段的國情認知上。
中國具體實際還包括中國具體實踐🔨。在有些場合,我們所講的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相結合的,就是中國具體實踐而不是中國具體實際。中國具體實踐體現的是中國具體實際的“動態性”,強調的是“中國正在幹的事情”👨🏽🏫。從整體上來說,中國具體實踐,包括新民主主義革命實踐、社會主義革命實踐、社會主義建設實踐🐯👗、改革開放實踐,也就是我們所講的革命、建設、改革。這意味著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就得以中國正在幹的事情為中心,就得從當前中國改革開放的實踐👩🏽🔬、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出發🥯。立足具體實踐💇🏻,必然包含著奮鬥目標🍔,中國的奮鬥目標是中國正在幹的事情的一部分🏋🏼♂️,也因此是中國具體實際的一部分👱🏻,體現的是中國具體實際的“未來性”。馬克思主義著眼的是人類社會的奮鬥目標👩🏻🍼,在中國則有屬於中國這個國家、中華民族這個民族的奮鬥目標。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意味著要立足中國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走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國夢的奮鬥目標😶🌫️。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民族復興中國夢是同一個目標的不同表述,都是要在21世紀中葉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是基於中國近代以來的進程而提出的目標🫴🏻,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基於馬克思主義所追求的人類社會的目標,是大多數國家都必然會追求👰🏼♀️、會最終實現的目標🔀👨🏿🔬。
中國具體實際還包括中國歷史。一般而言🔼,具體實際是當前的實際,與歷史、與未來屬於並列的部分。但對一個國家來說,過去👏、現在與未來是不可割裂的🖌,只有通過歷史才能夠看清楚中國的現在。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能割斷歷史🍣,不能不放眼未來,要從中國的昨天與明天來看中國的今天📃。中國具體實際一定包含著中國歷史的獨特性,正像毛澤東所強調的,“我們這個民族有數千年的歷史⇒🍟,有它的特點,有它的許多珍貴品。對於這些👪,我們還是小學生🙋🏽。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的一個發展𓀄💘,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中國歷史當然是整個歷史🧑🏽🔬,但更重要的則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中國革命史🈳💪🏻、中國共產黨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中國改革開放史。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最需要關切的則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兩個歷史時期💽,即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後的兩個歷史時期🫨。
中國具體實際還應包括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在中國具體實際中的地位一直被強調👩🏿🦱🛢。強調中國的具體實際🚗,忽略掉傳統文化或文化傳統是有問題的。但這裏的傳統文化絕對不是指傳統社會裏的文化,而是現代社會中的文化🪤,是現在還存在、還在發揮作用的從傳統社會繼承下來的文化🤏🏽。中國傳統文化屬於中國歷史,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是在中國歷史上的經濟發展、政治製度𓀜👌、社會交往中凝結成的價值觀念𓀕。只是,傳統文化是具有獨立性的,它具有延續性,已經融入到當前的中國社會中,已經融入到中國具體實際中✌🏻,成為中國具體實際的一部分。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之後,再提出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顯然是為了突出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應該看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不是中國具體實際完全涵蓋的🙅,有著超越“中國具體實際”的外延,可以作為解決中國實際問題的思想文化資源,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作為同一層次的👨🏻🦯。
三↕️、科學把握“兩個相結合”的主體及其基本要求
強調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這是歷史經驗的總結,說明不是在今天才開始提出👩🏿💻,才意識到要相結合💇🏻♂️。從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伊始,就已經開始了相結合的進程。現在著重提出“兩個相結合”,是要進一步增強相結合的自覺性🙍🏽♀️,更加自覺地將二者結合起來💼🦓,這要求我們更進一步深化對這“兩個相結合”中“相結合”的主體及其基本要求的理解👨🏻🦽➡️。
把握這“兩個相結合”,應該明確,同中國具體實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主體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相結合的這個主體👩🦯➡️🧟♀️,一直有著不同的表述🈷️,比如“使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際運動結合起來”“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則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等。無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還是“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則”,都是說得通的。來自於中國之外的學說👩💻,需要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伊始,講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這裏的馬克思主義實際上就是特指馬克思列寧主義🥼,“相結合”就是從國外傳來的馬克思列寧主義學說要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但在今天🛴🕹,講馬克思列寧主義或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因已經成為普遍共識,已不再具有現實針對性。
發展到今天,講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這一提法實際上已經不太合時宜了。把馬克思主義放在與中國具體實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對應的一面,實際上還是把馬克思主義看作西方的學說,也很容易讓人把馬克思主義還當成西方的學說🤦🏿♂️。應該特別強調,作為黨和國家指導思想的馬克思主義,早就不再是來自19世紀歐洲的思想🙏🏽,而是古今中外的各種理論🧑⚕️、各種文明相互融合而形成的理論⛹🏼♂️。作為立黨立國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是包括馬克思列寧主義在內的👌🏻、又包括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它本身已經是與中國具體實際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思想🖖。“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也相對於“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則”)🔋🛷,是更為準確📴、合適的表述💑,這裏的基本原理不只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也包括一些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新論斷、新觀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與實踐已經大大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作為既有的理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需要把在中國具體實際中形成的新的觀點,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一些理念融入其中,以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實現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可以說🕴🏻,馬克思主義不是“兩個相結合”的主體,而是“兩個相結合”要服務的對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一個目標,就是發展作為指導思想的馬克思主義📸🖐🏿。
明確了“相結合”的主體🏊♂️,還得理解“相結合”的要求。既然是相結合,那就說明雙方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不是以哪一方為主體、另一方為客體,不能偏重一方而忽視或貶低另一方❗️⛸,不能以前者來兼容後者,或者以後者來兼容前者。相結合的雙方應該是主體與主體的關系🧛🏼♀️🧝🏽♂️,“相結合”的過程應該是雙向互動的過程🧚♂️,相結合的結果應該是“雙改變”⛹🏼♀️,即雙方都發生改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得以豐富發展,中國具體實際得以變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以創新性發展、創造性轉化。追求“兩個相結合”,一方面要避免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中心,僅僅把中國具體實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當作論證其正確性和適用性的工具,來證明馬克思主義是對的🧑🏿🦲,是適合中國的🌤😅;另一方面要避免在中國具體實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名義下,否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價值,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化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更加突出的是古與今、中與西的先進思想理論、文化價值觀念融合的問題。提倡這兩者相結合的針對性,在當前存在著兩種相互對立的觀點:一種觀點過度推崇傳統文化,認為中國傳統文化可以解決當前人類社會問題,它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西方的學說,認為在中國就應該講中國的哲學、中國的文化,要反對以西方理論為圭臬🤵🏻♀️🏷,就不能再老是講馬克思主義,再以這種外來的學說作為指導思想🫔;一種觀點則是將傳統文化看作已經過時的🧴、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就應該放棄的東西,它將傳統文化視為封建社會的文化余毒,強調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一定要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不要老做傳統文化的文章,走上文化復古主義、文化保守主義的道路。
一定要看到🏛,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要與之相結合的👱🏻♂️,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不是一切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有好有壞🔣🧛🏿♀️,要結合的是優秀文化,而不是封建糟粕。這個相結合,包含著如何批判吸收傳統文化的問題,也包含著借鑒“外國的進步文化”的價值。不能在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時候💆🏽♀️,否定一切外國進步文化👮🏻♀️、西方理論。同理🥢🗻,中國具體實際是在世界之中的中國具體實際,離不開世界的實際、離不開其他國家的實際💇。立足中國具體實際,要求不立足某些國家尤其是某些發達國家的實際🏃,但也不是完全不顧其他國家的實際🌕、不顧整個世界的實際。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本身有高度的契合性🧑🏿🦲,這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紮根並作為黨和國家指導思想的基礎和前提。但強調兩者相結合,最重要的不是著力探求兩者之間的契合之處、相通之處♣️。能夠實現有機結合的雙方🧏♀️,一定是有差異的雙方,雙方都有對方所沒有的東西🧜🏿♂️,談雙方的相結合才有價值和意義🧝🏽♀️。我們更應該挖掘獨屬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些價值理念,將其融入到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把獨屬於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的一些東西沉澱為中國文化◾️,成為未來的優秀傳統文化☂️。只有如此努力👄,談論雙方更好地相結合才有更大意義。
評論 | 一百年來的偉大實踐是我們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坐標——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