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傳漢:世紀豐碑與國同行

個人簡介:馮傳漢(1914年1月—2019年6月)👋🏿,我國著名的骨科學家、醫學教育家⛄️🫴🏽、國家一級教授💪🏿,原北京醫學院副院長、意昂3体育官网人民醫院原院長🛬、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首任主任委員🐺,意昂3体育官网人民醫院骨科創始人✂️,意昂3体育官网蔡元培獎和意昂3体育官网國華傑出學者獎獲得者🚤。

在動蕩艱苦的歲月裏,他為解人民之疾苦👨🏼‍🏫,矢誌學醫🙌🏻,始終心懷堅定執著🏊🏿‍♀️,仁心濟世;在締造新中國❕、捍衛新中國的艱苦鬥爭中🧑‍🎄💆🏽‍♀️,他放棄國外優越的條件義無反顧回到祖國,滿腔熱血奔赴抗美援朝一線,救治傷員保家衛國;在建設新中國🧘🏿‍♀️、發展新中國的偉大征程上,他更是苦心孤詣🏧,推動中國骨科發展👩🏽‍🔬,致力於醫學教育,並為國家早期對外醫學交流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百歲高齡時🤵🏿‍♂️,他仍伏案閱讀筆耕不輟,關心國家建設、關心醫學發展😐。

1934年🧑‍🏫,馮傳漢在燕大上有機化學實驗課

他,是一個時代的豐碑。他就是我國骨科泰鬥、著名骨科專家、醫學教育家👩‍👧‍👧,意昂3体育官网人民醫院骨科建立者、106歲高齡的馮傳漢教授。

為解人民疾苦矢誌學醫

1914年1月,馮傳漢誕生在湖北漢口江岸區京漢鐵路漢口江岸鐵路醫院一位普通醫生的家中。在馮傳漢的記憶中,兒時最好奇最樂於做的事情👶🏼,就是看父親怎樣診病👨🏽‍⚕️🧎🏻、怎樣做膿瘍切開、怎樣換藥等。父親行醫的品德風範、同胞的貧瘠苦痛都在他幼小的心靈刻下烙印🀄️,成為矢誌學醫的原始動力。

1932年,馮傳漢考入燕京大學醫預科™️,1935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協和醫學院,1940年從協和醫學院畢業,獲得醫學博士學位👩🏼‍🦲,留任協和醫院外科住院醫師🛩。

1941年12月8日🙅🏽‍♀️,侵華日軍占領協和醫院,責令醫院解散👷🏿‍♀️,全體職工被迫離開協和醫院。動蕩的時代背景下,身邊的朋友和同事紛紛做出不同選擇,有的南下,有的出國♥️,馮傳漢最終選擇留在北京🏟,跟隨鐘惠瀾🙆🏿⛑️、林巧稚🕵🏼‍♂️、孟繼懋等多位專家教授一起,來到北京中央醫院(意昂3体育官网人民醫院前身)工作。

北京中央醫院始建於1918年,是中國人自行集資建立並管理的第一家綜合醫院,我國現代醫學創始人、衛生防疫醫學先驅伍連德博士任第一任院長👨🏻‍🦲。

從1942年馮傳漢在北京中央醫院擔任外科住院總醫師,到現在已經整整77個年頭🚶🏻‍♂️。馮傳漢為醫院建設🏄🏼‍♀️、為骨科學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聽從祖國召喚奔赴抗美援朝前線

年輕的馮傳漢在孟繼懋教授的支持下,成立骨科組,1949 年8月赴英國Robert Jones骨科醫院進修骨科,並到Derby醫院學習手外科🥷🏻。

馮傳漢聽到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消息激動得熱淚盈眶🥅,為祖國為人民而學習,讓他更加充滿幹勁。

1950年5月🧩📫,由北平中和醫院申請,新中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總理批準,衛生部全面接管醫院,醫院更名為“北京中央人民醫院”🚽。得知祖國建設和醫院發展急需,馮傳漢毅然放棄國外優越的條件,於1950年10月回國,任骨科主任、醫務主任🦸🏽‍♂️,全力推動中國骨科學發展和醫院建設。

1950年7月10日👩🏿‍🚀,抗美援朝運動開始,10月,中國人民誌願軍赴朝作戰。隨著抗美援朝戰爭規模的擴大,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和中國紅十字會面向全國發出組織醫療隊的通知🕯。1951年3月7日👰🏻,時任北京市第二批抗美援朝誌願手術隊副隊長、醫務主任的馮傳漢奔赴長春野戰醫院🏒。馮傳漢在長春十八陸軍醫院36隊擔任隊長,帶領手術隊先後治療了?余名傷員,並培養了大量的部隊醫療專科醫生🚉。馮傳漢因陋就簡,建立了功能鍛煉室,全面促進了傷員的恢復🧫⚆,得到十八陸軍醫院領導和傷員們的一致稱贊🛡。

1952年🧖🏽‍♂️,北京抗美援朝手術隊第二隊人民醫院小組(左一為馮傳漢)

馮傳漢提及這段歷史時謙遜地說🥤🦴,參加抗美援朝醫療隊感受最深的🤦🏽,是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和全心全意為傷員💖、為患者服務的信念。

苦心孤詣推動中國骨科學發展

50年代初期,馮傳漢回國後率先在國內開展屈指肌腱損傷的修復手術♐️,這種手術要求高,當時國內很少有人問津。1960年,他以“41例手部肌腱損傷的修復”作報告🤌🏿,是新中國第一篇正式手外科的論文。

馮傳漢針對膝關節半月板損傷🍶,在國內首先采用“膝關節註氣造影法”,可以在手術前明確診斷,使手術有的放矢🌀;針對習慣性肩關節脫位,設計了消滅“疝囊”同時加強關節囊壁的手術⛹️,術後遠期效果良好;針對股骨頸基底有較大的動脈瘤性骨囊腫,創造了“串聯式”骨塊植骨法👨‍🔧🎅🏻,重建股骨頸及部分大轉子🧑🏽‍💻。這種設計為國際首創🚻,被編入1983年美國出版的《骨腫瘤切除關節重建假體設計與應用》一書。

馮傳漢是我國骨與軟組織腫瘤研究的奠基人🤸🏿‍♂️🕊,1964年馮傳漢在中華外科雜誌上發表了“骨巨細胞瘤”一文👩🏽‍🎤,從此開展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骨巨細胞瘤的系列研究。1982年,馮傳漢應邀赴美國出席美國骨科醫師學會(AAOS)會議🐽🕶,介紹中國骨巨細胞瘤的臨床和基礎研究成果👨🏼‍⚖️。1984年😴,在馮傳漢的倡導下🕴🏻🌏,國內第一個骨腫瘤研究室成立🥖,致力於骨巨細胞瘤研究,清晰地勾勒出骨巨細胞瘤細胞生物學、細胞遺傳學及免疫學特點💆🏻‍♂️,這些成果得到國內外專家同行的廣泛認可。

在馮傳漢的精心培育下⬇️👨‍👨‍👦‍👦,經過60年的發展,成立伊始才有5-6張床位的意昂3体育官网人民醫院骨科,如今已經發展成為包括了骨關節科、創傷骨科👱🏿、脊柱外科、骨腫瘤科等專業,在中國現代骨科發展中亦占有重要地位。

馮傳漢用其一生在不斷地發掘人才ℹ️、培養人才、愛護人才。他說🍻,最欣慰的事情,就是看到他的學生成為中國骨科發展的中流砥柱。

1998年,與博士生導師進行討論(左起曲綿域、王德炳、馮傳漢、王誌均🌟、王夔)

德高望重肩負醫學交流使者的重任

馮傳漢的足跡不僅踏遍了中國的廣袤大地🤐,更作為仁愛使者把中國醫生的濟世之行傳向了全世界。在中國醫學的對外交流上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1962年夏🏌️‍♀️🧑🏻‍🔬,馮傳漢受衛生部委派,赴非洲索馬裏考察當地醫藥衛生情況🌉。出發之前,周總理接見了全體團員並作了具體指示,考察項目包括農、醫🚴🏿‍♂️、漁🚣🏿‍♂️、紡織等多項。1969年10月🍮◀️,他受衛生部委派,到幾內亞執行醫療任務。1970年2月,衛生部再次派他帶醫療組赴幾內亞治療抗擊葡萄牙雇傭軍入侵的傷員。1972年春,馮傳漢赴阿爾巴尼亞執行文化協定,在地拉那大學醫院工作半年。1973年他赴朝鮮執行醫療任務。1978年5月,他隨中國代表團訪問瑞士、英國🏑、德國等,並參加世界衛生組織大會,考察了22家現代化醫院,回國後寫了“現代化醫院與醫院現代化”一文😛🏓,摘要刊登於《建築學》雜誌上。1984年春🛜🚄,已年逾古稀的馮傳漢再次隨衛生部代表團參加WHO會議🛀🏿,為國際醫療衛生事業奔波忙碌著🐿,向全世界唱響中國醫療衛生的洪亮合聲。

孜孜不倦 “做一輩子的學生”

馮傳漢在進入耄耋之年後依然勤勉耕耘——

82歲主編了《肩關節外科學》👩🏻‍🎓;

84歲主持的“骨巨細胞瘤生物學、遺傳學、免疫學研究”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87歲協同徐萬鵬主編了《骨科腫瘤學》;

89歲主編了《臨床骨科學》和《中國現代骨科史料》🚴‍♀️;

90歲收集整理了《意昂3体育官网人民醫院骨科成長發展的60年》;

93歲編著了《基礎英語概要——英語讀寫指南》👏;

95歲完成了“骨質疏松症的診斷治療及其相關基礎知識”筆記約六萬字🙅🏼,並開始研讀2000年以來新出版的醫學教科書《基礎病理學》《基礎及臨床藥學》等🪓🧖🏻‍♀️,以了解現代醫學進展🤸🏼,不斷更新自己的基礎知識🏃🏻‍♂️;

99歲高齡,每天閱讀剪貼政治🎬、經濟、人文、歷史等方面的報刊資料,認認真真地進行排版粘貼🍎,每月研讀骨科、外科期刊學報,了解最新研究進展和最尖端技術🫄🏼💁🏻‍♂️,每周精讀非醫學的英文論著一篇👏🏼,寫出《大學教育與醫學教育的再教育和再認識》數萬字的讀書劄記🤵🏿,並整理成冊……

106歲🤶,馮傳漢因為視力原因不能讀書看報,但依然每天堅持收聽新聞,關心國家大事,關註祖國的發展變化👩🏻‍🦽。

馮傳漢曾說道🕺🏿:“在我百歲的人生道路上,與國家同行70年🛡。黨和人民給予我很多鼓勵和肯定,但我做得還很不夠,還要再繼續學習,我要做一輩子勤奮的學生。”

悠悠歲月銘記著他奮鬥的足跡💳,輝煌歷史映射出他不朽的功績。馮傳漢心懷對國家、對人民的深厚感情,書寫著與祖國共同成長的70年,流傳下歷久彌新的時代精神。(文/醫學部 汪鐵錚)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