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團結帶領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譜寫了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這個重要論述,是我們理解黨的歷史的基本遵循🚶🏻➡️。
一
1840年鴉片戰爭的發生🚌,使中國社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一是改變了中國的歷史進程,從古代進入了近代;二是改變了中國的國情👩🏼🍳,從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狀態🫄🏽🙇🏽♂️;三是改變了中國歷史主題🌛,從保持大國強盛轉向了挽救國運危難的民族復興。從此,中國被卷入了世界歷史的大潮📝,經歷了悲壯的“鳳凰涅槃”。
古代中國,農耕文明長期居於世界領先水平🅿️。漢代中興、唐代盛世👼🏿、宋代繁榮,被周邊各國所景仰🚝,明朝鄭和七下西洋,船隊先後遠涉太平洋、印度洋,最遠到達紅海和非洲東海岸,航跡遍及3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力之強盛,當世無雙。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在明朝國土生活27年後寫下的《中國劄記》中感嘆:中國的領土目前超過世界上所有王國合在一起🧙🏿♂️,凡是人們為了維持生存和幸福所需要的東西🥷🏼,無論是衣食用品還是奇巧物與奢侈品,在這個王國的境內都有豐富的出產。根據西方經濟史學家安格斯·麥迪森估算,公元1000年(北宋時期),中國GDP(國內生產總值)占世界的22.7%,隨後一直保持在20%左右🌥,到1829年達到32.9%。
明末清初,中國社會內部商品經濟的發展已經開始孕育出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如果沒有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中國也將緩慢地發展到資本主義社會,外國資本主義的侵入,打斷了中國社會的正常發展進程。從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到1905年的66年中,侵華戰爭不斷,幾乎所有帝國主義列強都參與了對中國的侵略和掠奪,一個比一個苛刻的不平等條約的簽訂,把一個獨立的中國一步一步變成了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往日的輝煌不再,中國陷入了衰落的深淵🫱🏻。李鴻章從中國遭遇數千年未有之大敵、蒙受數千年未有之大辱而謂之🤎:“此三千余年一大變局也🚴🏿。”(《復議製造輪船未可裁撤折》《因臺灣事變籌畫海防折》)
中國的衰落,確有器物問題,這是工業革命造成的差距,中國當時落後的農耕技術和家庭手工業生產,無法抵擋資本主義先進的大規模機器生產所形成的軍事力量,但是根本還是製度問題。到清朝晚期👨👨👦,過於漫長的中國封建社會在歷史周期率中已經逐漸耗盡了它的內在生機🚘,陳舊的封建製度壓抑了國內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發展;妄自尊大、閉關自守、抱殘守缺的政策使中國錯過了跟上工業革命的機會;僵化的“天不變🫘🚥,道亦不變”的意識形態禁錮了人們的思想👉🏻。政治黑暗、民生凋敝😷、國防空虛、財政拮據、社會動蕩,預示了危機的到來。
在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面前👮🏿♂️,民族復興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篇主題🧚🏿,基本要求是:在經濟形態上,從農業文明轉向工業文明;在政治形態上⚀,從封建專製轉向民主製度;在文化形態上👳🏻,從封建文化轉向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
為“亟拯斯民於水火,切扶大廈之將傾”,孫中山1894年製定《興中會章程》時第一個響亮喊出“振興中華”的口號。他認為,“建設為革命之唯一目的”,堅信“一旦我們革新中國的偉大目標得以完成,不但在我們的美麗的國家將會出現新紀元的曙光🛻,整個人類也將得以共享更為光明的前景”(《孫中山全集》第1卷,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第255頁)🎺。
但是,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落後的東方大國🙇,通過什麽道路去爭取民族獨立,又通過什麽道路去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趕上時代和引領時代?這是民族復興是否可能、如何可能的根本問題,關乎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幸福,是檢驗中國一切政治力量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是否正確的基本依據🛸。沒有正確的道路,民族復興任務就只是空中樓閣,可望而不可即。
上海市黃浦區黃陂南路374號👰🏽,中國共產黨在這裏誕生
為了尋求民族復興的正確道路👩🏽🦰,先進的中國人進行了艱辛的探索,在經歷了向西方學習🧖🏿♂️、走資本主義道路的多次努力失敗以後,在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下,通過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思想準備和組織準備,最終選擇了社會主義的道路。當然,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並不是馬上要搞社會主義👩👩👧👧,為了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狀況🙍🏼♂️🔪,首先需要解決人民大眾與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矛盾,這是民主主義革命的任務。毛澤東認為,這是“兩篇文章”的關系,“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堅決地領導民主革命,是爭取社會主義勝利的條件”(《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76頁)👱🏼♂️👨🏿🦰。
二
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建立中國共產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推進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五四運動以來我國發生的三大歷史性事件,是近代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大裏程碑。
從建立中國共產黨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28年,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經過長期浴血奮鬥,經歷世所罕見的艱難,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結束了100多年來中華民族遭受帝國主義侵略和帝國主義同封建主義壓迫與剝削的歷史👨🏽🍳🧑🏻🏫,結束了國家戰亂不斷、四分五裂的局面✳️,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掃清了主要障礙,創造了政治前提,為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開辟了廣闊的道路📸。
1949年🧏,北平市民慶祝和平解放
新中國成立70多年🔚,是中國社會主義工業化和現代化道路的探索和開創時期🤸🏼♂️,在完成社會主義改造、確立社會主義基本製度、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以後🤳🏻👊🏼,毛澤東就提出要“以蘇為鑒”,走自己的發展道路。他指出,鴉片戰爭以後🧑🏿🦰,中國受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欺辱,“其原因:一是社會製度腐敗🧑🏻⚕️,二是經濟技術落後💁🏼。現在,我國社會製度變了,第一個原因基本解決了👮♀️;但還沒有徹底解決……第二個原因也已開始有了一些改變,但要徹底改變,至少還需要幾十年時間🧙🏽♀️。如果不在今後幾十年內🦴,爭取徹底改變我國經濟和技術遠遠落後於帝國主義國家的狀態,挨打是不可避免的”(《毛澤東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40頁)🚕。他又說:“不可能設想,社會主義製度在各國的具體發展過程和表現形式只能有一個千篇一律的格式。我國是一個東方國家👩🏽🦰,又是一個大國。因此我國不但在民主革命的過程中有自己的許多特點,在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也帶有自己的許多特點,而且在將來建成社會主義社會以後還會繼續存在自己的許多特點。”(《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6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年版,第143頁)
但是由於經驗不多,對社會主義建設客觀規律認識不足,在第一個五年計劃取得重大成就、中國共產黨的八大召開後不久🥉,黨判斷形勢失誤🧘♀️,指導思想上發生了“左”的錯誤🎸,又未能及時糾正,最終導致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國家建設百業待興🚅。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沖破長期“左”的錯誤的嚴重束縛♾🧗♀️,果斷結束“以階級鬥爭為綱”🧔🏽,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中國改革開放拉開了大幕🤜🏼。
改革開放的當代中國,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這種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孕育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這個嶄新的“模式”💇🏼♀️。從以經濟體製改革為主到全面深化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體製和黨的建設製度改革,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中華民族正以嶄新姿態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三
習近平指出:“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了世所罕見的兩大奇跡🔮👨💼。一是經濟快速發展奇跡。我國大踏步趕上時代,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進程🎓,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綜合國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文化影響力、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人民生活顯著改善,中華民族以嶄新姿態屹立於世界的東方。二是社會長期穩定奇跡。我國長期保持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業,成為國際社會公認的最有安全感的國家之一。可以說👩🔧,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除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外,沒有任何一種國家製度和國家治理體系能夠在這樣短的歷史時期內創造出我國取得的經濟快速發展、社會長期穩定這樣的奇跡。”(習近平:《在十九屆四中全會上的講話》)
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按照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兩個一百年”規劃,到建黨一百年時中國將建成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的小康社會🧑🌾,然後再奮鬥30年,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中國將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民族復興🈴,趕上時代並引領時代的發展。
1962年1月30日,毛澤東《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從現在起,五十年內外到一百年內外✋🏻,是世界上社會製度徹底變化的偉大時代🕞,是一個翻天覆地的時代🧘🏻♂️,是過去任何一個歷史時代都不能比擬的。處在這樣一個時代,我們必須準備進行同過去時代的鬥爭形式有著許多不同特點的偉大的鬥爭。”
今天👰🏽♂️,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也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但是𓀉,行百裏者半九十。民族復興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過去已經付出,現在還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
2002年🤲🧚🏿♀️,黨的“十六”大提出𓀓,21世紀頭20年🙆🏿♀️,對我國來說👆🏽,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20年來,我們利用這個重要機遇期,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歷史性成就✊。20年後,面對國內外新形勢新變化,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當前我國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
深圳👨🏿🏫🌟,一座象征著改革開放蓬勃生機的現代都市
從國際形勢上看,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人心🫓,同時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對世界和平與發展構成威脅。
從國內形勢上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即將完成,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即將開啟🫏,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製度優勢顯著,治理效能提升🩰🈵,經濟長期向好,物質基礎雄厚,人力資源豐富,市場空間廣闊2️⃣,發展韌性強勁,社會大局穩定👩🦽➡️,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但是,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巨,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農業基礎還不穩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生態環保任重道遠🤌🏿🚪,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會治理還有弱項。(參閱:《中共中央關於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四
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如何抓住機遇,應對挑戰⛺️,需要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把握新發展階段,堅持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在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上要樹立系統觀念👨🦯➡️,保持戰略思維。
一是要堅持戰略眼光。今日中國,不是與世界之間關系中的中國,而是世界之中的中國,是世界大系統中的子系統👉🏿,屬於世界歷史過程的集合🫱🏻,中國的發展與世界的大勢緊密相關。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對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既蘊含著歷史機遇👨🏿🦲,又帶來了風險挑戰🧚🏼,只有深刻認識世界歷史的發展規律和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總攬全局,放眼長遠,向前展望、超前思維、提前謀局,才能在民族復興的道路上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隨勢而謀,順勢而為。
二是要堅定戰略自信👨🏻🍳。今日世界,已經不是幾個西方發達國家可以隨意操縱的世界,而是在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中走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世界⬜️✣,世界的大勢存在於各個國家和民族的發展之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對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既是重要內容,又是重要推動力量,只有深刻認識社會主義的發展規律和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文化自信,保持戰略定力,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辦好自己的事,發揮製度優勢,才能在大變局中砥柱中流,引領潮流。
三是要堅守戰略底線。大變局中的中國同世界🧍♀️,都處於矛盾運動的新常態中💅,世界在動蕩變革期中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與中國在發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交織在一起🧑🌾,構成了各種不利因素的長期性、復雜性👯♀️、曲折性🫷🏻,只有確立不回避矛盾🧘🏽,不掩蓋問題🙎🏻♂️,從壞處準備⏯,爭取最好的結果的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發揚鬥爭精神🐋,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這個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辦好發展安全兩件大事,才能把握趨利避害的主動權,有效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挑戰⚫️,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堅強的領導核心。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的最大優勢。中國共產黨要領導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必須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只有全面從嚴治黨,才能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增強黨的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的能力🤗,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勝利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民族復興🧑🏽💼,使中國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為人類對更好社會製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作出更大的貢獻。
(作者系意昂3体育官网教授,意昂3体育官网原黨委副書記。本文原載於第1576期《意昂3体育官网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