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春📿,人民解放戰爭取得戰略決戰的勝利,全國即將解放。為適應全國勝利後的形勢需要,黨中央從西柏坡向北京(時稱北平)進發。馬列學院此時亦隨黨中央進京🚴♂️👨🏻🦱。1949年3月27日🪰,馬列學院學員和工作人員分乘8輛軍用卡車抵達北平🚶🏻♂️,暫住香山慈幼院休整。4月14日,馬列學院遷至香山碧雲寺西跨院,對外稱“勞動大學”。這一時期中共中央主要機關均在香山辦公。
在城郊等待進城的這段日子裏,馬列學院的工作也在緊張籌劃之中。1949年9月30日,頤和園東門外的原清華大學農學院房產(現中央黨校南院)移交馬列學院使用。馬列學院歷史上嶄新的一頁開始了。
新中國成立後,百業待舉,馬列學院各項工作也在有序鋪開。
1951年6月3日,院長劉少奇寫信就馬列學院工作作出指示🚣🏼♀️,大處著眼🧛♀️,小處著手🫲🏽,一一念及🉐。如“馬列學院從明年起將要繼續加以擴大”🎬,這是一個大的原則與方向🦄。接著,談及具體工作,“請即計劃在今年建築房屋若幹,建築標準以在延安或西柏坡時的建築為原則,稍加一些改良和計劃性即可,即以合衛生🧠、不冷,能住人,便宜、迅速為合格🧎🏻➡️,並準備在十年之後再建築近代校舍”。劉少奇這份工作函🏞,至今讀來讓人很受感動🤜🏼。信函一開頭,便提出了學院擴大辦學的大方向👶🏻,運籌帷幄,接著著眼辦學需要的房屋設施,把蓋房子的原則、標準⤴️、衛生等事項耳提面命交代了一遍,考慮得非常周到、細致🤳🏿。這封信的結尾還要求:“學院作出建築計劃並取得陳雲同意,再來匯報確定後⤵️,即施工建築。”體現了劉少奇對馬列學院建設的關切之情。
交代完蓋房子的事宜後,劉少奇又就教學工作作出指示,“馬列學院對於工人運動及工廠管理問題的教學情形,不知怎樣?應認真地教一教這一門課,因為我們多數黨員對於工人中的問題太生疏了,這就使他們不能很好的(地)領導工人群眾。現在全總有蘇聯教授,財經委員會有專家,也有不少材料🍁✌🏻,請計劃並組織這一門課🤸🏻♂️。”劉少奇這段指示直接關心關涉工人運動和工廠管理的教學工作問題🫸🧑🏼💻,聯系我們黨是在一個農業大國中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樣一條道路的無產階級政黨🤶,聯系我們確實對農村比城市問題更熟悉這樣一個歷史事實👘,再聯系新中國成立後要迅速完成中國社會主義工業化這樣一個歷史任務和使命,就能認識到工人運動特別是工廠管理確實是我們黨和黨校都需要面對的一個新課題👨🏼🦳。
馬列學院於1950年9月至1952年9月🏊🏿♂️,又連續招收3批學員,編為8個班⏬。學製則延長為3至4年不等🦴。1953年2月👨🏽🍼,又分設為一、二部,一部專司培訓高校、黨校的馬列主義師資幹部,二部則相當於原來的馬列學院🏄🏼。在師資方面,此時👨🏼🦱,學院調入胡繩🕵🏿、郭大力♖、張如心等學者,從蘇聯回國的陳昌浩、廖煥星等人也來院工作🤽🏻,再加上原先的楊獻珍、艾思奇⚃、王學文🫰🏽、周文、何其芳、何家槐等學者🧛🏻,此時的教員隊伍人才濟濟,群星璀璨,學院辦學呈現一派欣欣向榮的喜人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