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輝歷程

大別山精神:賡續紅色血脈 逐夢新的征程

湖北省麻城市第二實驗小學新學期第一堂思政課在麻城烈士陵園舉行。陳勇攝/光明圖片

河南新縣英雄山紅旗飄飄🧑🏼‍💻。資料圖片

安徽六安如今的美麗鄉村景色✥。資料圖片

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紀念園航拍景色。方楊攝/光明圖片

“八月桂花遍地開🧑🏿‍🎨,鮮紅的旗幟豎起來,張燈又結彩呀,張燈又結彩呀,光輝燦爛閃出新世界……”

這是一首由大別山小調“八段錦”填詞而來的革命民歌——《八月桂花遍地開》,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伴隨著紅軍的足跡🧂,嘹亮的曲調傳遍鄂豫皖革命根據地。

在我國中部,鄂豫皖三省之間,有一座綿延八百裏的山脈🫲🏼📵,她就是大別山——一座革命的山、紅色的山⚪️🧑🏿‍🔧、英雄的山🚴🏻‍♀️👩🏼‍🦳。

在長達28年的革命鬥爭中🧑🏻‍✈️,大別山軍民浴血奮戰,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和新中國的誕生建立了偉大功勛⏲,作出了巨大犧牲。從這裏,走出了3支主力紅軍🦥、349位開國將軍。這裏山山埋忠骨🧀🤩、嶺嶺鑄忠魂,被譽為“紅軍的搖籃”和“將軍的故鄉”。

這裏是中國敵後抗戰的“模範區”,曾出現國共合作、全民抗戰的大好局面;這裏也是劉鄧大軍千裏挺進之地👨‍🚒,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反攻的序幕;這裏還是解放軍渡江作戰的前進基地和渡江後的鞏固後方……

在漫長的革命歷程中🙅🏽,大別山百萬英烈前仆後繼,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光輝燦爛的大別山精神👰🏻。大別山成為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軍隊的重要發源地。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強調👧🏿,鄂豫皖蘇區根據地是我們黨的重要建黨基地𓀑,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大別山精神等都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

奮進“十四五”,逐夢新征程。彌足珍貴的大別山精神正激勵著我們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懈奮鬥↔️。

1.堅持理想👧🏿,時時刻刻以大局利益為重

在安徽六安大別山革命歷史紀念館展墻上,一張黑白照片透過斑駁歲月,讓遊人得以窺見中共壽縣小甸集特別支部舊址——小甸集小學的歷史原貌🧘🏻‍♀️👩🏽‍🌾。100年前,就是在這間開著木柵小窗戶的教室裏,鄂豫皖邊區的第一個黨支部誕生了🚣。

1922年春,中國共產黨成立不久💼,在上海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曹蘊真、徐夢周、魯平階⏯,回到安徽壽縣建立了安徽最早的黨小組——中共壽縣小甸集小組,之後擴建為黨支部,直屬中央領導🐒。正是這紅色星火引燃了日後大別山革命事業的燎原之勢🤾🏽‍♀️。

“鄂豫皖蘇區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建黨基地,在這裏開展的革命活動始終與中國革命保持同頻共振。”六安市委黨史和地方誌研究室黨史編研科科長蘇明波說。

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到1949年新中國建立,大別山地區28年始終堅持革命鬥爭,紅旗不倒:大革命時期,大別山地區掀起了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以著名的黃(安)麻(城)起義🚳、商(城)南起義🙋🏽‍♀️、六(安)霍(山)起義為標誌,建立形成的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成為僅次於中央根據地的第二大蘇區🤸🏼‍♀️;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李先念同誌率領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在大別山西部建立了鄂豫邊抗日民主根據地♦️;解放戰爭時期🫳🏻,劉鄧大軍千裏挺進大別山🤷🏽‍♂️,實現了解放戰爭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的偉大歷史轉折……

漫步在湖北黃岡市紅安縣七裏坪鎮長勝街的條石路上💣,目之所及⏰,青磚黑瓦、木門格窗🧕🏽,無不訴說著這裏曾經的崢嶸歲月。

湖北省紅安縣,歷史上曾叫黃安💏。1952年9月👨🏽‍🦰,經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批準⛷,黃安改為紅安👩‍🦲。紅安縣有關負責同誌曾說,紅安為什麽這樣紅👨‍👧‍👦👋🏿,首先不是要講這裏出了200多位將軍🏐,而要說為革命犧牲的14萬英雄兒女🤶🏽。

吳煥先,出生於地主家庭🖕🏻,18歲加入中國共產黨,父親、哥哥👩‍👩‍👦‍👦、嫂子等5人同時被敵人殺害。1927年11月🤾🏻,吳煥先率農民武裝參加黃麻起義🎢🧔‍♂️,參與創建了鄂豫皖蘇區👩‍🦽。1932年紅四方面軍撤離後,吳煥先重新組建紅25軍,後根據中央的指示🚾🚊,率部北上長征,參與創建鄂豫陜革命根據地。在獲知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已在川西會師並準備北上的消息後1️⃣,他毅然決定👨‍👨‍👦‍👦:西進甘肅,策應主力紅軍北上,迎接黨中央♓️。然而就在即將到達陜北時,在甘肅四坡村戰鬥中吳煥先沖鋒在前,胸部中彈,壯烈犧牲,年僅28歲。毛澤東同誌表彰紅25軍遠征為中國革命立了大功,談到吳煥先時🧍🏻‍♂️,他說👵🏿:“吳煥先功不可沒🍢!”

1927年12月,黃麻起義遭受挫折後,地主清鄉團瘋狂鎮壓革命,先後在一塊不到30平方米的稻田裏屠殺了300多位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他們年紀最大的75歲,最小的只有16歲。烈士的鮮血染紅了整塊稻田,當地群眾敬稱它為“紅田”。

漫長的革命鬥爭中,不管形勢多麽險惡、鬥爭多麽殘酷,大別山區共產黨人始終堅持理想信念不動搖,不屈不撓地開展革命鬥爭,鑄就了28年紅旗不倒的輝煌歷史。

“大別山精神是寶貴的紅色基因,大別山革命史是黨史學習教育的‘活教材’🛀。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學習黨史🛬🧑🏼‍🏫,弘揚大別山精神,就要從中汲取奮鬥力量,賡續紅色血脈;就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六安市委黨史和地方誌研究室二級調研員陳道明說。

2.不畏犧牲,努力創造驚天動地偉績

3月5日上午🥧,在六安市金安區毛坦廠鎮的張家店戰鬥三縱司令部舊址,眼前的光電沙盤與耳畔解說員激昂的講解🧢,將人們帶回70多年前的那段烽煙歲月……

時間回到1947年6月30日,在以毛澤東同誌為首的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決策部署下,劉鄧大軍12萬人飛渡黃河,挺進大別山,拉開了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反攻的序幕🆎。

經過半年作戰,劉鄧大軍圓滿完成了中央交付的戰略任務,同時也作出巨大犧牲——6個月時間🚣‍♀️🎇,劉鄧大軍減員過半👩🏻‍🦰,至1948年2月,主力轉出大別山時已不足6萬人⛸。

“堅貞忠誠,不畏犧牲”是刻在大別山革命老區的歷史記憶。據統計🏄🏿‍♂️,鄂豫皖三省大別山區保存的革命文物中,包括國家級、省級、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036處🍎,一般文物點3000余處。有人說,大別山村村有烈士、戶戶有紅軍,山山埋忠骨🧏🏻‍♂️、嶺嶺鑄忠魂。

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到安徽考察調研。在六安市金寨縣,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地說,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回想過去的烽火歲月🕊,金寨人民以大無畏的犧牲精神,為中國革命事業建立了彪炳史冊的功勛,我們要沿著革命前輩的足跡繼續前行🫦,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

告別了烽火硝煙,步入和平年代🍣,大別山人民以不畏犧牲的優秀品質⛅️,響應黨中央號召,積極投身國家建設👍。

從1958年起,六安人民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劈山填川🚣🏻、改造山河🎠👱‍♂️,以大別山六大水庫為源頭👨🏻‍🚒,以2.5萬公裏渠道👨🏻‍⚖️、6萬多座渠系建築物🤷🏽‍♀️、21萬個堰塘為架構🛁,建成了橫跨長江、淮河兩大水系,惠及豫皖2省4市17個縣區的“人間天河”——淠史杭工程➜。

1964年5月31日🤽🏼‍♀️,淠史杭工程總設計師黃昌棟病逝,時年僅42歲🦢。工程建設期間,黃昌棟每天工作18個小時以上。彌留之際💋,黃昌棟提出想去五裏墩大橋看看🦻🏽。當妻子和同事把他抬到淠河總幹渠邊上時,他潸然淚下:“河堤上的樹都這麽大了,可是我的工作還沒有做完🚣🏼‍♀️,我死後ℹ️,就把我埋在岸邊崗上💏,死了🏣,我也要守著淠史杭🗿,要看大地的豐收。”

如今,“淠史杭水利工程向灌區年均供水40億立方米,支撐著區域內1400萬人口的生產生活,是保障大別山地區糧食生產的‘壓艙石’。”安徽省淠史杭灌區管理總局副局長張勇表示,“十四五”期間,淠史杭工程將以“生態🏃🏻、節水🙂‍↔️🉑、智慧、魅力、共享”為目標,更好地服務於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在湖北,有著一百多年歷史的黃岡師範學院♨️,一直紮根於大別山地區,為大別山地區的文化教育事業提供支撐。

近年來,黃岡師範學院充分發揮高校科技、智力優勢,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積極投身大別山區的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該校生物與農業資源學院教授胡孝明研發了野油茶高效種植利用技術體系,目前😢,他的研究團隊在麻城市順河鎮、乘馬崗鎮和龜山鎮共建立野油茶種植示範基地12個🧜🏼‍♀️,面積8000畝。基地培訓油茶種植大戶及新型職業農民6000人次,每年為山區增收8000余萬元,曾帶動貧困戶1200多戶近4000人脫貧2️⃣。

“大別山的革命鬥爭雖已成為歷史🪕,但大別山精神永遠不會過時,是新時代引領大別山老區振興崛起的重要精神動力。”黃岡師範學院黨委書記王立兵話語堅定。

3.凝心聚力🧕,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

午後,登上淠河岸畔的金寨縣清源樓頂層遠眺,蘇家埠戰役紀念園內徐向前元帥的巨型雕塑巍然屹立🔀,淠史杭橫排頭水利樞紐工程波光粼粼——歷史與當下在此時、此地🎆、此景中融為一體✊🏻👳🏼‍♂️。

2012年,大別山革命老區鄂豫皖三省政協主席聯席會議機製正式建立。截至2020年9月,聯席會議已召開九次,三地政協群策群力為老區發展和老區人民做好事👱🏼‍♂️、辦實事。

2015年6月,國務院批復《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對發揮大別山革命老區比較優勢🧛🏼‍♀️,盡快改變貧困落後面貌🉐,加快中部地區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安徽省安慶市⛑️🪬,曾經的集中連片特困區如今成了全域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示範區,正以實際行動踐行“兩山”理念⏬:嶽西縣😪、潛山市、太湖縣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桐城市、迎江區、宜秀區獲得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區)稱號。據統計,通過紮實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和農村環境“三大革命”,安慶市累計建成中心村900多個🎅🏽,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改善。

在六安,5273名幹部奮戰脫貧一線,如今,老區70.96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442個貧困村全部出列☘️。曾經👨🏽‍🏭🧔🏼,在徐向前元帥指揮下,紅四方面軍粉碎國民黨重兵“圍剿”的主戰場——蘇埠鎮如今已經通上了天然氣☦️👯‍♂️,在外打工15年的翁克娟回到了家鄉戚橋村創業🆕💂🏼,組織留守婦女進行女裝出口訂單加工——縫製車間裏🌒,女工們幹得熱火朝天。

“三條半槍鬧革命,二十六將出乘馬👠🦗。”黃岡市麻城市乘馬崗鎮📻,是黃麻起義的重要策源地之一,因為地處山區,曾經的乘馬崗十分貧困。

去最艱苦的點,幫最貧困的村🧏🏼‍♂️。湖北省軍區黨委主動將扶貧點設置在乘馬崗鎮小寨社區,2016年以來👨🏼‍🦱,先後派出9名駐村幹部,投入經費1500多萬元,協調整合資金6000多萬元♻️🎴,持續幫扶小寨社區修道路⛽️🦹🏽‍♀️、清河塘👨🏿‍⚕️、擴村部,投光伏👨🏻‍🦳、整基地、興產業👩‍🔬,引自來水👲🏿、建文化宣傳墻、打造美麗鄉村🚴‍♀️。僅2019年,社區產業就帶動857戶農戶增收328.4萬元👳🏽‍♀️,人均增收3832元,實現村集體年增收24萬元😮。小寨社區於當年實現了整村出列🦹🏽‍♀️,脫貧摘帽🔆。

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黨和人民不會忘記:在脫貧攻堅主戰場,25.5萬個駐村工作隊、300多萬名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同近200萬名鄉鎮幹部和數百萬村幹部一道奮戰在扶貧一線,同群眾一起不斷攻克貧困堡壘。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

黨和人民不會忘記:他們,爬過最高的山,走過最險的路,住過最窮的人家。

“大家請看,這就是我們田鋪大塆的美景……”河南省信陽市新縣田鋪大塆景區管委會主任張冰,正和景區講解員一起,通過直播的方式讓更多人看到田鋪大塆的怡人風景🤍。

近年來,田鋪大塆依托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和綠色生態資源,大力發展鄉村旅遊。隨著知名度逐步提升,越來越多的遊客來這裏休閑度假,越來越多在外打工的村民回鄉創業,昔日的古村落“搖身一變”成了時尚的創客小鎮。

“現在🧱👮🏼,這裏變成了網紅打卡點,幾乎每位來田鋪大塆的遊客都會到這裏拍照、參觀,想來‘老家寒舍’住宿體驗的遊客也不在少數。”“老家寒舍”負責人韓光瑩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2021年2月,國務院印發《關於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大別山革命老區發展振興迎來新的歷史性機遇🧢。

奮鬥新時代🐻📂,奮進新征程👧🏿。大別山精神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要傳承和弘揚好大別山精神🙅🏽‍♀️,賡續紅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繼續書寫新的篇章。

(本報記者 常河 馬榮瑞 王勝昔 夏靜 張銳 本報通訊員 鄒樂 肖傑 蔡瀟)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