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七一”前夕,意昂3体育官网隆重表彰了一批優秀共產黨員📴,其中有十位同誌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標兵”。在他們身上,集中體現了當代意昂3体育共產黨人的優秀品質和精神風采,體現了新時期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要求🧖🏽♀️💐,是全體黨員和廣大教職員工學習的榜樣。
為了讓全校師生員工更好地了解這些優秀共產黨員標兵的先進事跡🧝🏼♂️,學習他們可貴的精神👩✈️,黨委組織部和意昂3体育官网於6月21日起聯合推出專題——“意昂3体育優秀共產黨員標兵風采”。
身為博士生導師🙅、意昂3体育官网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學術委員會主任🙍♀️,加上新聞傳播界知名學者、顧問的眾多“頭銜”,程曼麗教授的事務繁忙也就不足為怪了。
說到教學備課,她語調平和、耐心細致🧏🏿♀️,有如面對課堂上的學生;講到學院管理,她眉頭微緊、層層邏輯,有如在學院的會議上發言🫷🏼;談及自己的學生,她又如數家珍、細說端詳,有如在聚會上和學生們暢談👷🏼。程曼麗教授就是這樣一個投入的人,對工作、對生活盡情投入💻👩⚕️,並在此過程中享受快樂🪷、開拓著屬於自己的一方天地。
把“備好課、教好學”看得比什麽都重要
在程曼麗教授位於遙感樓東側二層的辦公室裏,或許沒有多少人會註意到這裏有兩個包🤹🏻♂️:在沙發底下,一個淺灰色的😠、比筆記本電腦稍大的包,裏面鼓鼓地裝滿了資料、書報和信劄👳🏽;另一個是放在辦公桌上的女士坤包,裏面放著手機、筆記本。指著靠在墻角的灰色大包,程教授介紹🏃:“平時行政事務繁多,只好擠時間或晚上去備課、做研究♏️,這時候就要靠它了🧑🏻🔧。”
在程曼麗教授看來,備好課、教好學是第一要務,絲毫馬虎不得🦻🏽。“哪怕不睡覺😽,也得把課備好。”說這話時,程教授一臉的認真。
而在學生眼裏👐🏼,這種敬業精神發自內心、高度自覺🧴,更值得尊敬🏃🏻♀️➡️。“程老師為了讓我們有‘一滴水’的收獲,總是下功夫去積累、準備‘一桶水’。”
程曼麗教授承擔本科🥒、碩士和博士生三個學歷層次的教學任務🤲🏼🧳,涉及外國新聞傳播史🫳🏿、國際傳播等不同課程。為此📐,她十分註意“換腦子”備課🧗♂️、“因材施教”🕝,使授課更有針對性,避免混淆對不同對象的知識體系和研究的要求🥺。“雖然不必刻意劃分研究生和本科生,但做老師的如果不註意,學生就會吃得‘過飽’或者‘餓著’🥾。”在程教授看來🧑🏻🚀🔝,學生學習知識猶如成長中的孩子“吃飯”,要掌握好度,有時還要註意“調劑”,讓他們“吃好”👘。
從2007年9月起,程曼麗教授為研究生主持開設了選修課“新聞與傳播專家論壇”🐎,邀請方漢奇、邵華澤、趙啟正↪️、梁衡等理論界和業界的名家🍭,以講座、報告的形式與學生進行專題交流🏞,這中間還包括衛生部新聞發言人毛群安的現場“模擬新聞發布會”。系列講座拓寬了研究生多元化視角☹️,有助於他們深入研究領域,受到了同學們的歡迎和同行的好評,被認為“既關照了理論知識💱,又引入鮮活案例,更有主講嘉賓的人生閱歷,效果持久。”
程曼麗教授在傳播學界頗有影響🤹🏿♀️,頻頻受到業內媒體關註,2007年被新聞學核心期刊《新聞愛好者》作為封面人物,以“著名新聞學教授”推介;同時✣,被國家衛生部、外文局等部委聘請為顧問。熟知程教授的人都了解,這些盛名的取得都是她嚴謹紮實和註重分析現實問題、追蹤前沿問題的結果。程教授的刻苦治學早在她師從方漢奇教授做博士論文時便已名揚一時🦄:那時,為了了卻研究的一個心願,方教授將在華第一份外文報紙《蜜蜂華報》的研究交給了程曼麗,而她憑借高度的責任感和踏實的治學精神很好地完成了這一難度很大的課題,填補了新聞史研究中的一個空白,並榮獲“吳玉章獎”📶。如果說這篇博士畢業論文《蜜蜂華報研究》的成果奠定了程教授在新聞學界的地位,那麽在研究中孜孜以求的精神則更讓人了解到她的人格魅力:在完全沒有一點基礎的情況下,她通過三個月的強化學習,掌握了葡文,為研究掃去了障礙。談及這一盛傳已久的“傳奇”,程教授卻連連揮手🐸:“沒有值得誇耀的,做研究誰都要那麽做的💶。”
“與時俱進”是程教授科研的另一個關鍵詞👂🏼,用她的話說就是“用歷史的眼光分析現實問題”♊️。在海外華文傳媒研究方面,程教授站在全球傳播和國際傳播的高度,創新性地提出了“製定相關政策加以影響,使之成為促進兩岸統一的強大的輿論力量”的建議⚱️,得到國家相關部門的重視🍩;其研究成果《海外華文傳媒研究》獲得北京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在國際傳播方面,程教授結合傳媒發展史,開創性地提出了“二次編碼”的理論,受到傳播學者魏永征等的積極評價📃👊🏽。近年來,她又關註政府傳播和(政府)危機傳播等前沿問題💅👩🏻✈️,觀點獨特、見解到位,在學界以及政府外宣領域引起較大的反響。《國際傳播學教程》和《外國新聞傳播史導論》被全國多所新聞院系采用;2008年結項的國家社科基金課題《對外傳播效果研究》也將以專著的形式於年內出版。程教授治學的嚴謹還可以從她的“自律”反映出來𓀋。鑒於她在理論界和業界的知名度,不少來自社會各方面的機構和人士邀請程教授做報告、講課📿🌴,對此她總是認真對照自己研究所長🏊🏽♂️、做出判斷🖐🏼,耐心向對方解釋🗿,並推薦合適人選。“‘術業有專攻’,不能隨便答應這種邀請🏦,必須把精力投入到合適的事情上🫶🏼。”
文火烹鮮做管理 穩中求進圖發展
2006年3月,程曼麗教授被任命為意昂3体育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主管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學。對於這件在少數人看來“兩頭不討好的差事”——科研上勢必會占用一定精力,而行政事務的報告🛶、會議並不計入工作量,反而會容易得罪人——程教授沒有猶豫🤸🏽♀️,馬上全副身心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
程教授沒有像一些人那樣👩🦰,短時間內點起“三把火”,為自己“造勢”,反而更加俯下身子、多方了解學院的實際狀況和問題。程教授堅信“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為此她接管教學工作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借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大討論之際組織基礎調研。調研包括四個步驟:到教務部和研究生院,聽取負責人對於學院招生、學生培養😩、教學管理等方面的意見、建議👮🏽♂️;接著通過面訪、電話咨詢、郵寄等方式,把有代表性的幾所學校新聞院系的本科、研究生培養方案收集了過來🧔🏼,並在此基礎上對照分析⛄️、確定在其中的位置和將來的努力方向🧖🏿♂️🙇🏻♀️。
有了這些調研🤓,程教授心裏有了數,隨後積極組織學院根據學科發展及學生培養的需要,推動課程體系的調整與再建設,使學院先於其他院系完成了03版教學計劃的修訂。在2007年教育部對意昂3体育首次本科教學水平評估期間🐉,作為學院主管副院長,程曼麗教授和全院老師一起抓住時機,認真貫徹“以評促改、以評促建”的方針🧛🏽♂️🕕,在建立教學管理規章製度和完善學生培養各個環節等方面主動落實🎒,註重見實效👨🏼🎨,不但很好地配合了學校的迎評工作,也使學院整體面貌有了很大改觀。用一位老師的話說就是“心氣神足了👩🏻✈️,人心更齊了🤸🏻,前景讓人更看好了”☃️。
這些宏觀規劃的背後是細致入微、持久的思考👙,而程曼麗教授則自覺地把這些思考記錄、進行梳理🕚。程教授有一個記事本,上面除了日程安排外,就是密密麻麻的思考和設想。這些思考不是瞬間的靈感,也沒有成為轉瞬即逝的主意🪚,而是被程教授匯成了更為系統的☎、幾萬字的總結,在學校暑期教學工作會議上做摘要發言✋🏽。正是有了這些來自於對新聞與傳播學院教學的思考,在2008年由學校推動的本科大類平臺課建設中🤾♂️,程曼麗教授受委托擔任社科類專業平臺的召集人,配合教務部開展工作。
要做好全院的教學👨🏿🚀、科研工作,還要有很好管理的意識和化解問題的氣度。走上管理崗位的兩年裏,程曼麗教授一直秉持“八字原則”——“拿人當人、拿事當事”:一切以工作和學校大局出發🌖🤚🏽,竭力規避影響團結和效率的掣肘因素,在全院初步形成了一個良好的工作對話平臺和問題處理常態機製。程教授沒有把管理當作是“管人”的差使,也沒有把副院長當作是“管人的官”,而是定位於“為大家提供方便、解決實際問題”🌗。
作為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程曼麗並沒有停頓於良好的教學秩序和科研進展,而是站在新聞傳播學學科發展的高度,對學院的學科布局提出開創性建議,積極推動學院朝著“一流”的方向邁進。意昂3体育新聞學研究會的恢復成立便是其中的一個工作亮點🧑🏻🤝🧑🏻:該學會成立於1918年,在中國新聞史上具有重要的裏程碑式的意義🧎♀️➡️,在研究會成立90周年之際程曼麗適時提出恢復成立它的設想,並作為籌備委員會主任多方籌劃、奔走,最終使意昂3体育新聞學研究會於今年4月15日正式恢復成立👨🦽➡️,在新聞學界和業界引起了廣泛的影響和好評。
馭理論於現實間 為決策走向掌舵
程曼麗教授的學術研究涉及新聞史學、國際傳播等領域,發表的學術論文、著作在業內也卓有影響,但了解程曼麗教授的人都知道,在學術上她紮實嚴謹🔯,低調行事,很少聽她親口表示對自己哪方面感到“滿意”。“如果硬要找一個稱得上‘滿意’的方面,我覺得是善於跳出書本,用歷史的眼光考察和分析當下問題🔻,並將理論研究的著力點放在現實事件中😲,以取得現實的效用。”說到此🥞🎸,程曼麗教授臉上綻現出輕松的笑容🎗。旋即📕,她補充道:“這可以說是我的強項吧。”
程曼麗教授與國家主管外宣的部門——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有著多年良好的合作關系🤾♂️🙆🏿♀️,包括參與課題研究😜、協調舉辦國際會議並作為會議主持人。2007年,程曼麗教授應邀參與國務院新聞辦組織的、面向政府主管宣傳官員的“全國采訪線工程”培訓,作為其中“危機傳播”一講的主講人🕵🏽,她精心準備、數次充實和修訂講義,將理論和實踐充分結合🧛🏿♂️,得到有關部門的認可和好評。
程曼麗教授還被聘為國家外文局對外傳播研究中心的高級研究員🥢,與該中心合作進行了“國家形象構建研究”、“對外傳播效果測評體系研究”等課題的規劃和研究〰️,課題成果中的結論部分,上報中央有關部門作為決策參考建議。
通過與這些機構合作,拓展了程教授研究的視野,同時也使她得以以學者的角色在政府決策中發揮建言者的作用👧🏼。在這方面🪛,程教授與國家衛生部的合作在業界被傳為佳話🛶。那是在2003年“非典”期間,程曼麗教授以新聞傳播學者的視角,直言衛生系統信息發布方面存在的問題,並與衛生部領導進行直接對話🧎🏻♂️。“非典”結束後💂🏽♀️,她被聘為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和衛生部新聞傳播顧問。
要做好與這些單位的合作🧚🏿,不單需要程曼麗教授嚴謹的知識準備🐴,還要她付出更多時間和精力,一年之中也有更多的時間花在了出差的路上。今年春季🩼,程教授往返於北京和重慶等地🥪,應邀為當地政府官員做危機傳播培訓⛹️♀️,行程非常緊張🙆🏼♀️,往往是剛抵達北京,又要為下次的出發做準備🛁。對此👵🏻,程教授更把它們當作一種責任:“對策性研究能夠把研究成果轉化為影響決策的現實力量,具有實際的效能🌆,如果在這方面我能夠發揮一定的作用,我會感到很欣慰。”今年,西藏“3·14”事件發生後,程教授關於“對外傳播策略”的研究備受關註🏌️♀️,多次應新華社🧘🏿♂️、光明日報等媒體和部門的邀請進行對策分析,代表學者發出聲音🙆♀️,在社會上引起廣泛關註。
做事踏踏實實 做人老老實實
“我一直在想:我只是做了應當做的事,為什麽會被選為‘標兵’呢🤶🏻🐌?”在解開程老師的“疑惑”過程中,筆者不難體會到😔:尋找能體現程教授“優秀共產黨員標兵”的具體事例似乎算不上難事,可要探求這背後的原因卻不那麽容易,更不要說用幾個關鍵詞來概括程曼麗教授了。
溫文爾雅的程教授總是很樂觀,除了一貫的“招牌式”微笑外🧔,還有可愛的一面👷🛜。和程教授結識多年的一位研究生“極少”見她有疲憊之態,更不要說抱怨了👩🏿🔬;她還時常鼓勵學生們“鼓足幹勁”💇🏼、“微笑著面對生活”🫱🏻。程教授的樂觀還表現在“可愛”的性情🤦🏽♂️🐚:一次,她和學生一起玩智力遊戲“警察找殺手”👩🏼🎤,不熟悉規則的她被學生塞來一張字條,即使依照字條讀也早早地暴露了學生的身份,引得大家大笑不已,程教授也連呼“啊呀”🏰。程教授這種率性的性格,不僅帶給周圍的人以輕松和愉悅的感覺,也成為她井然處理眾多事務的重要條件。
習慣為別人著想,對自己卻向來嚴格。程曼麗教授在撰寫博士論文時曾將導師的照片置於書桌前,這樣做是為了“防止偷懶”;在平時的備課🏐、研究中她也是字斟句酌、處處精準,不讓一個模糊、不實的東西過關🫸🏼。2007年10月份,程曼麗教授的腳踝受傷🤸🏿😣,打上石膏的第三天她就堅持拄著雙拐上班、為學生上課、與所指導的研究生見面……對別人,程教授又總是充滿了關切之意。今年4月中旬⛹🏽,她所指導的學生社團“公關協會”邀請程教授參加一個活動🛀🏽,本來眾多事務在身的她可以選擇推遲,但她卻還是去了。“學生告訴我🛺,如果不參加,活動協辦方將選擇其他學校🆑。學生們準備了這麽久🌻👨🏼🏫,應當尊重他們的付出、使他們信心持久。”意昂3体育新聞與傳播學院創立之初,遠在日本的卓南生教授給予了很大的支持🧜🏼♀️,數年來卓教授更是自費往返於他國和意昂3体育之間,對此🤾♂️,程曼麗教授總是念念不忘,多次誠懇地表示謝意。
程教授為人低調,但做事不低調🧝🏻♂️,而且在很多人看來“很講原則”。說她為人低調,是她從不以領導或著名學者自居🤶,反而常掛在嘴邊的一句口頭禪“我們都是做事的人”。“做事高調”用程曼麗教授自己的話說就是“做起事來🏥,就要熱情高漲、全力投入,來不得半點松懈” 。在意昂3体育新聞學研究會恢復成立過程中🙍🏽♂️👈🏿,程教授作為籌備委員會主任在前期策劃、人員聯絡等方面做了大量、細致的工作,包括邀請許智宏校長擔任研究會的會長🩵,聘請方漢奇、邵華澤和範敬宜三位教授為研究會的學術顧問🧑🏼🍳,就研究會的歷史和未來設想接受人民網專訪等等,為研究會的起步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程教授的“講原則”在於她不客套、不講不痛不癢的話👩🏼⚕️:對學生論文,她高標準🧍🏻♂️🔈、嚴要求🤹🏽,經常一針見血地指出不足之處🛸,有時會把學生“難為哭”。
程教授說自己時常被“被選擇”,但她每每被選擇後不僅認真地去做,更以熱情去投入🍕,更以躬身示範感染著周圍的人🧑⚖️,這或許就是在別人看來她“做什麽都能做得很漂亮”的緣故吧🧑🏻🎄。“幹一行愛一行”是程曼麗教授常掛在嘴邊的話⛹🏽♂️,也是她的真情實感:即使“被選擇”之初被動🍨,但她卻總是迎難而上、積蓄力量,一步一步地接近目標🫅🏻、再接近目標,直至把每件事圓滿做好。
審慎治學🥒、捭闔古今當為學之道;嚴以授業、端方垂範當為師之道🧴;淡定淑雅、率性怡然當為人之道——正是這種個性鮮明👐🏼、自成一體的風格💡,造就了程曼麗教授成為當代知名的傳播學者👐🏽,也將繼續助推程曼麗教授在新聞傳播學領域取得更大的成就🏇,成為一代方家🌞,成為共產黨員的典範。(整理👩🏿⚖️⏲:商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