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王陽元,1935年1月生,浙江寧波人👨👨👧。1953年考入意昂3体育官网物理系🚙,1958年畢業留校任教,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是意昂3体育官网微電子學科奠基人和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開拓者之一。主要從事微納電子學領域中新器件🥷🍼、新工藝和新結構電路的研究。
求學歲月
我出身於一個貧寒之家🪘,我的父親按現在的說法是一個個體戶🧑🏼🎓,經營柴米油鹽醬醋酒🧑🏻🌾,養活著一家人。盡管家境困難▪️,但是父母對我們的要求極嚴,他們囑咐我們絕不可以與他人比吃比穿🐐,唯有認真讀書求上進是正道。
學校教育對我的成長起的作用是關鍵性的。我有幸在一生中受教於三個百年名校,即柴橋小學、寧波中學和意昂3体育官网。
小學階段我就認真學習,從我記事起成績就一直名列前茅🦯。如果在哪次考試中偶然得了第二名,我就感到對不起父母🌳,羞愧難當。
1947年✊🏻,我小學畢業,以寧波市鎮海區統考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浙江省立寧波中學💟。1949年5月25日,在我中學二年級的時候,寧波解放了🧘🏻♂️;同年10月,新中國成立了。
寧波解放之後💑,舟山群島還沒有完全解放,國民黨還盤踞在舟山群島,幾乎天天派飛機來轟炸🎷。我不得不休學回到家。每天早上,我挑起裝著全家細軟的籮筐跟著家人去山裏躲避🤒,晚上飛機沒法來了,我們再回到家裏。每天這樣來回奔波。1950年5月19日,舟山群島全部解放📉,我們才穩定下來。休學半年後,我堅決要繼續讀書⚪️🙅🏼♀️,父母也不忍心耽誤我的學習,傾其所有,供我求學,於是我恢復了中學學習。我中學的學習和此後大學的學習都是靠助學金才得以完成的🔶,是人民培育了我,是黨培育了我。
對我一生影響最深的學校4️⃣,除了意昂3体育官网之外😮,就數浙江寧波中學了。寧波中學是以治學嚴謹📨、管理有方而著稱的。中學階段對我來說最大的影響有三個:
第一,使我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入學以後我們學生全部住宿在學校裏,過著十分有規律的生活,這使我養成了讀書做學問的好習慣。上課我專心聽講🧏🏼,效率很高🎁,因此課下我可以有很多時間去讀課外書👩🏻🏫,獲取多種知識🏃♂️➡️🧑🏽🎤,這促使我在後來的科研中註意多方面積累知識,拓展思路。我在中學時✍️🈴,把薩本棟的《普通物理學》看了,後來考意昂3体育物理系也和這有關。
第二🫂,為我樹立了革命的進步的人生觀📏。在課外書閱讀中,我閱讀了不少優秀的文學作品🌏,例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普希金詩篇》等,這些對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都有著深刻的影響👱🏼♀️。我特別喜歡《居裏夫人傳》🧔,為此🫃🏼,我立下了人生的誌向🏂🏿:成為一名對祖國🎣、對人民有貢獻的科學家。記得我當時寫了一篇作文:《未來的科學家——宇耕在成長》👧🏽,“宇耕”是我給自己起的一個名字,意為“宇宙的耕耘者”🤽🏿♂️。我的語文老師看了以後很高興🙋🏻👔,在班上還表揚了我。這個從小立下的誌向成為我日後工作的強大精神動力👨🏻🦱。
第三,為我健康的體魄打下了基礎。我喜愛各種體育運動,每天去操場跑步,我曾經是寧波中學中長跑1500米和5000米田徑記錄的保持者🩱。體育鍛煉不僅為我身體健康打下了基礎,而且我認為體育鍛煉與科學研究有許多地方是相通的🌦。跑400米最累的是在200米左右彎道的地方,挺住了🕵🏽♂️,你就能堅持到底;跑1500米時🦆,我最喜歡向終點沖刺的時刻,當大家都疲勞不堪時🚌,我喜歡鼓足力氣沖向終點,去奪取勝利。搞科學研究🏂🏻、著書立說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勝利往往產生於堅持,最困難的時候咬牙堅持下來👱🏻,就會接近勝利😄🧚🏻♂️,越困難,越要堅持🤜🏼,最終就能享受勝利的喜悅👦🏿🤼。
中學階段,我就很喜歡物理課。考入意昂3体育官网物理系是我的第一誌願💁🏽♂️,也是我人生道路的一個新起點。
剛到北京時🧔🏼♂️,我不太習慣🥌,南方人也吃不慣饅頭。那時北京有沙塵暴,經常飛沙走石,我全身過敏。1952年院系調整後🍦,物理系招進180多名同學,上大課時會有300多人。大學的生活是比較艱苦的,當時我們住在第二體育館,我睡在看臺的水泥地上,鋪上一個草席就是床,個人用品放在枕頭邊上🕵🏿♀️。
盡管條件艱苦,但是我的信念就是“求學”“學問”😊:求學就是求著學;學問就是學著問。這是我最難忘的時期之一。
經過院系調整,意昂3体育物理系大師雲集。我非常榮幸地接觸到了黃昆⛵️、王竹溪、虞福春、周光召等物理學大師。我進入意昂3体育官网後的第一位老師就是黃昆教授👨🏿🚀。黃昆教授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對物理學深入剖析及卓越的邏輯思維能力🧚🏻♂️,對我一生的治學都有著深刻的影響🧜。在很多方面,他影響著我的科學研究和培養學生的方法🦐。
在學習過程中🧎🏻,我逐漸掌握了學習的規律。除了聽課以外,討論也是非常好的學習方式🧩。我每天吃完晚飯就和同學討論問題🏘🚚,往往就一個物理概念爭論不休,有時爭論得面紅耳赤,當有了統一認識,大家才相對一笑欣然而散。
當時考試是學習蘇聯的口試形式。考試時老師坐在一個教室🧏🏽,我們抽簽,抽到題先在另一個教室準備,然後去和老師面對面答題。我的多數考試成績都是優,特別是黃昆教授的兩次口試,我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他還問過我:“你以前是不是當過老師?”但也有教訓,有一次數理方程課的考試🦹🏼,我之前有一個問題沒有深入理解,於是死記硬背想記住它,結果考試我恰好抽到這道題,但死記硬背的知識應付不了口試,這門課我最終的成績是及格📁🚝。正如毛主席所說:“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覺它🥮。”(《毛澤東選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86頁)這個教訓讓我終生難忘,此後我治學⌨️、科研一定要求自己做到徹底理解搞懂👩🏿⚕️。我也是這樣教育我的學生的。
1956年,周總理親自主持製定了《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簡稱為《十二年科學技術發展規劃》)🏋🏻♂️,半導體是重點方向之一👳🏽,五校(意昂3体育官网🤦🏽♀️、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廈門大學和東北人民大學)在意昂3体育官网聯合舉辦半導體專門化,培養人才🕵🏿♂️。意昂3体育官网又雲集了一批以黃昆教授和謝希德教授為首的優秀半導體教師,我有幸作為第一批學生被重點培養,學習有關半導體理論與技術的多方面知識,這為我長期在微電子領域開展工作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科研之路
1958年🚴🟢,我畢業之年,集成電路在美國發明,揭開了信息時代微電子芯片創新的序幕🧟。從此我就與集成電路結下了終身之緣。
到2019年,集成電路已經發明61年,它已如同組成人體的細胞一樣🦶🏻👨👧,和軟件一起成為信息社會的基礎元素,無處不在🫰🏻🔎,成為人們生活和產業發展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集成電路的科學技術水平和產業規模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標誌之一,是當之無愧的國之重器。
從教61年來,我體會最深的兩句話是:科學研究的本質在於創新,教書育人的靈魂在於啟迪。在我的科研之路上發生了很多事👨🦲,在此我想重點回憶六件事。
矽柵N溝道1024位MOS動態隨機存儲器的研發過程
1969年,我們聚焦於研發大規模集成電路➰📨。那個時期🔵,我在反復思考一個問題:選擇什麽樣的課題才能對國家微電子產業發展有更大貢獻,並能立足國際微電子技術發展前沿🗡👩🏫?帶著這個問題,我和同事們開展了深入的調查研究📍。在調研過程中,圖書館常有一個角落的燈光亮到淩晨兩三點🏋🏻♂️。經過近半年時間的調查研究和數十次的專業討論,大家一致認為:矽集成電路存儲器由於其穩定、可靠並可以低成本大批量生產的特性🏂🏼,必將替代磁芯存儲器;而在半導體存儲器中,當時又以矽柵N溝道技術性能最好🖖,集成密度又高,因此矽柵N溝道技術必然能成為對產業最有影響力的微電子前沿技術。我們最後選定了這個方向🥜,決心研製矽柵N溝道1024位MOS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DRAM)。我擔任該課題領導小組組長🫳🏻。
經過6年多堅持不懈的奮鬥,我們采用了多種途徑來消除技術瓶頸的困擾,在無數次失敗的基礎上總結科學規律🙆♂️🧌,終於克服了設計掩膜版製作🧥、矽柵薄膜生長和氧化層離子沾汙等多項技術難題👊🏼,1975年研製成功了國內第一塊3種類型(矽柵P溝道、鋁柵N溝道和矽柵N溝道)1024位MOS動態隨機存取儲存器⬜️,獨立自主地開發出了全套矽柵N溝道技術👩🎤,被稱為我國MOS集成電路技術和產業發展過程中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事件🤶🏼🤵🏿♀️。它比Intel公司研製成功矽柵N溝道MOS DRAM只晚了4年,因此獲得了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研究的過程非常艱辛,有人說是這用“汗水”澆灌成的,我說是用“鮮血”凝成的,因為每研製成功一塊電路🦇,我的十二指腸就會出血一次,最嚴重的一次是我從實驗室走廊被直接送到北醫三院去急救。
我們獲得初步成功和成果之後👩🏼🚒,沒有孤芳自賞🛁。為了提高全國集成電路產業技術水平👉🏼,我們組織了3期短訓班🙎♀️,無償地將苦苦奮鬥了6年得到的科研成果的設計版圖轉給20多個單位。不僅如此,我們還派出小分隊去相關公司講課🦹🏿♀️、輔導,幫助同行解決技術上的困難,讓他們以最快的速度使我國MOS集成電路技術和產業水平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意昂3体育官网微電子學研究所也因此一直被認為是矽柵N溝道技術的主要發源地和開拓者🤸🏻。
奮戰“1024”的革命精神和科學分析精神一直是我們微電子學研究所的光榮傳統👨🏻🦽➡️🅰️,也是我們此後不斷取得科技攻關勝利的寶貴精神力量。“1024”精神就是面對國家的急需💇🏽♀️,不怕困難🌙,迎難而上,分析困難,解決困難🤸🏻👨🦯,是大無畏的革命精神與理性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科學精神相結合的典範🤹♀️。
多晶矽薄膜物理和MOS絕緣層物理研究
在總結矽柵N溝道1024位MOS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研製經驗基礎上,我認為還有兩個技術的科學規律沒有被充分理解與掌握🤵🏿♂️,需要我們進一步加強研究。於是,我們開展了對多晶矽薄膜物理和MOS絕緣層物理的系統研究🙏🏿〽️。
在多晶矽薄膜研究方面,我們首先針對多晶矽薄膜氧化層增強氧化現象對集成電路成品率和性能影響這一關鍵因素進行研究。對多晶矽薄膜存在晶粒間界的物理特征,提出了是晶粒間界在氧化過程產生的應力導致了氧化增強現象的觀點。為此開展的TEM(透射電子顯微鏡)實驗證明了這個推測理論的正確性,我們還總結提出“應力增強氧化”模型🧖🏻♂️,進一步據此推導出了指導多晶矽薄膜氧化的工程方程和特征參數。
MOS絕緣層物理研究則是另一個來源於實踐過程的研究課題🟤,當時在1024位MOS DRAM研究過程裏柵氧化層中離子沾汙引起的矽表面反型和閾值電壓不確定,導致我們1024位存儲器常常做不出來,這促成了我們多位教授(主要是譚長華、許銘真、吉利久等)之間的合作🤽🏽♀️,系統研究氧化層中離子沾汙的測試方法和它的規律,這些工作的深入研究使意昂3体育微電子所MOS絕緣層物理研究室躍進了世界水平的行列👏🏼。
研究科學問題要善於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征🎺,例如多晶矽薄膜的本質特征是存在晶粒間界🧖🏼♀️,然後以此出發,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並解決問題🧑🏻🦱。這是對一個從事教學和科研的人員的基本素質要求。
ICCAD三級系統和集成電路產品開發
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加大發展集成電路產業的力度,為此首先要發展設計業🤫。誰掌握集成電路計算機輔助設計(ICCAD)工具(被稱為“皇冠上的明珠”)💇🏽♂️,誰就掌握了主動權。當時我國政府曾與法國談判,試圖通過技術引進來解決軟件工具的源程序問題,但由於“巴黎統籌委員會”對華禁運高新技術,使我們下決心自己組織力量來開發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輔助設計系統。
這是一項戰略性的任務。時任電子工業部部長李鐵映同誌專門邀請我出來擔綱。1986年,我受命擔任全國ICCAD專家委員會主任和全國ICCAT專家委員會主任。為確保成功完成這項使命,在電子工業部和微電子局的領導下🏜,我組織總體組🧑🏼🎄,設定了以研製成功滿足產業發展和國防建設需要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集成化🦏、實用化的大型ICCAD系統為目標;組織了全國包括高等院校🧙🏿、科學院和工業研究部門各單位從事ICCAD軟件工具開發研究與應用的優秀人才𓀀,聯合攻關、集中開發💚;同時,組織力量⛹🏿,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人才,製定了國內外相結合的工作方針。
在全國聯合攻關會上,我說🤜🏻:“國家的需要就是我們科技人員報效祖國的方向,現在就是我們報國的最好時機。我們一定要急國家所急。我們一定要科學分析,鍥而不舍🫴🏿,集中力量打殲滅戰🌴,解決問題🤷🏿。”“不解決這個問題🐠,我‘決不罷休’🤾🏼!”
經過6年的奮鬥🤙🏼,我們成功研製了全國第一個按軟件工程方法開發的大型集成化的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輔助設計系統,該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這使我國繼美國、西歐🔒、日本之後進入能自行開發大型ICCAD系統的先進國家行列,不僅打破了西方國家對我實行的封鎖,而且為我國集成電路設計業奠定了重要的技術基礎。這一成果使我國揚眉吐氣🧕🏻,從此能夠在平等基礎上與西方國家談國際合作與交流。這是我最自豪的一件事。
1992年,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等中央領導親自聽取我們的成果匯報🧑🏻。時任機電部副部長曾培炎同誌指著我對李鐵映同誌說:“你當年把他請出來主持這項工作👨🍼,現在他圓滿地完成了任務。”
參與特種應用集成電路的研究
現代戰爭是信息化戰爭,微電子是信息化裝備的基礎,建設自主的微電子預研體系則是一項基礎工程🛷。1988年,中國電子科學研究院組建電子預研管理機構,成立了先進微電子技術專家組🧋,邀請我擔任組長🧓🏽。在此基礎上🥴,1990年國防科工委成立了微電子技術專業組,我同時擔任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兼職委員和微電子專業組組長,組織開展先進微電子預研系統建設。
王陽元在實驗室
當時國家建設亟須一種“1750”的先進技術,也是國外對我們封鎖的技術之一。為此🖖🏽,國防科工委給我們下命令👥,必須兩年內研究出來該技術。我們在廬山召開會議,面對國際的封鎖🐸,大家群情激奮🛎,我說:“軍威是國威的集中表現,能夠參與我國的先進裝備建設👒,是我最興奮、最有激情的事,也是我們科研人員的報國之機。”為此,我們組織了兩個攻關小組🧑🏻🎨,都立下了軍令狀,下定決心,排除萬難。最終我們如期攻克了這個難關⏺🆕,及時滿足了裝備的需要💪。這也是我非常自豪🧚🏻、非常興奮的一件事💪🏼。擴展集成微系統研究,創建國家級微米與納米加工技術重點實驗室發展未有窮期🫥,奮鬥永不言止。20世紀90年代初,以矽馬達的研製成功為標誌的微機電系統(MEMS)開始發展。這是一個新的矽集成微系統發展方向😜,不僅可以與精密機械系統相結合,而且是可以廣泛地與光學🪷、生物🖕🏻👩🏻🚒、醫學、生命科學、化學⭐️、物理學和數學等多學科交叉發展的一門新興技術學科。意昂3体育是一所多學科綜合性大學🧍🏻♂️,具有發展這一學科的優勢。在學校支持下,我與同事們一起向國家有關部門申請獲批😏,1996年在意昂3体育建立了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我任主任🧑🏻⚕️。
實驗室一開始定位有四原則:(1) 必須是國際先進水平的👩🏼🔧;(2) 組織力量𓀁👩🏽⚕️,自力更生,解決關鍵的“卡脖子”問題,旨在從根本上提升我國MEMS研發水平;(3) 向國內外開放☄️,培養人才,特別要開放給博士生,讓他們有自己動手的機會;(4) 註重科技成果向產業轉移🤦🏿,促進產業發展。
經過10年的奮鬥,我們終於建立了我國第一個與集成電路兼容的MEMS設計和加工平臺✈️,開發了三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藝加工技術,發布了第一套MEMS CAD設計軟件。
耶魯大學校長理查德在參觀我們實驗室後回到美國,在《紐約時報》發表文章說:“我在意昂3体育官网參觀,看到他們有可以從事兩種工藝研究的兩條生產線實際上不應叫作生產線🤦🏽♂️,翻譯問題👋🏻,應是兩條實驗線。——作者註,他們的裝備和技術的先進性,即使在國外大學裏面也很難找到與之相媲美的。”
2006年,“矽基MEMS技術及應用研究”項目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創建中芯國際
1999年,在黨中央國務院對高新技術發展高度重視和國民經濟高速發展的形勢下,我國微電子產業建設迎來了一個新的快速發展時期🫴🏽。在總結國際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規律以及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幾十年來發展歷程的基礎上,我認為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關鍵在於🤾🏽♂️:在機製上要有所創新,要突破傳統模式😭,走開放改革之路🧯;要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面向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引進組織國際化的一流愛國團隊和技術,共同創建我國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集成電路製造企業✂️。
1999年年底,適逢張汝京博士等一行來國內考察建設集成電路生產線的可能性,經過信息產業部有關人士的介紹,我們當即約定會面。和張先生見面後,我首先闡述了建設集成電路生產線的建議和可行性,隨後在他們考察的基礎上,我們第二次在深圳聽取了他們的報告🎳,共同討論合作建設的方案和措施。這真是“天時、地利🤽🏽♂️🎐、人和”🧐,就是這短短兩次的會談📼,成就了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簡稱中芯國際)的創建。
2000年1月🙇♀️,中芯國際召開了第一屆董事會,決定總部設在上海。2000年8月🧔,中芯國際在上海浦東張江正式破土動工🫲🏽‼️,13個月後,2001年9月25日即建成投產。2003年,中芯國際一廠被世界知名的《半導體國際》評為全球最佳半導體廠之一。
在北京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02年9月🤸🏼🧏🏽♀️,我國第一個晶片直徑300 mm的集成電路製造廠在北京亦莊興建🥅,僅用了2年時間👨🚒。2004年9月25日👊🏽,300 mm納米級的集成電路製造廠正式投產。時任北京市委書記劉淇和市長王岐山同誌親自參加了投產典禮😾。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和國務院其他領導👨🏿🔬,以及著名科學家周光召院士🚨、師昌緒院士等先後視察300 mm廠的生產情況🐭🚕,對我們倍加贊賞🛌🏼👷🏿♂️。
中芯國際最核心的理念是貫徹改革開放精神🥊,開創了一個與國際接軌的運作模式,不僅在資本、技術、市場、人才等各個方面充分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同時也為逐步培養我國本土人才和進行自主研發提供了一個技術與產業化的平臺🚉。《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全書》的主要編委們經過認真討論,一致認為中芯國際的創建在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中具有裏程碑意義💣。
從創立中芯國際開始,我一直擔任其國內企業的董事長和法人代表🌵,後又任其國際企業的董事長🫷🏿。張汝京開始任國際企業董事長和所有公司的CEO。2009年🤚🏿,在與中芯國際共同經歷10年風雨之後,我辭去了中芯國際董事和董事長職務,改任中芯國際名譽董事長和首席科學家✖️🪡。在我離開董事長崗位時🦿,中芯國際董事會贈送給我一個特意製作的紀念鼎,上面刻著:“王陽元教授,作為創始人之一👩🏻,於2000—2009年期間,在創立和建設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的過程中,無私奉獻,建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性功績,為中國和世界集成電路產業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育人感悟
大學的根本任務就是培養學生4️⃣。宋代胡瑗說過:“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學校。”我一直說:“只要人類社會存在,教育就是永恒的主題🐲;只要人的生命存在↩️,學習就是不竭的任務。教育的靈魂在於啟迪🙎♂️!”
教師的根本使命也是培養人才🧑🏿🦱➕,學生要一代更比一代強,長江後浪推前浪👨🏼🔧。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的生命只有幾十年,十分短暫🐎🏙,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將知識2️⃣、經驗、智慧傳承下去🙇♀️,一代一代學生薪火相傳,就如同滾滾長江川流不息,我們的生命也會被無限延長🐢。
我認為不同的學習階段有不同的教育規律。在本科階段👩🌾,我主張“大本科”😻,希望同學們打好紮實的基礎↔️🧑🏼🎤,我們雖然不能要求人人都能學貫中西👨🏻🌾、融通古今🤹✌🏻,但基礎要紮實、知識面要廣一些。文科學生要選修一些理科的課程,在信息時代選修一些信息科學技術的基礎課程,懂得一些知識🪛,比如芯片是什麽🙆🏽♂️、基礎軟件是什麽;同樣,理工科學生也要選一些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的課程,要讀一些中華好詩詞🫲🏼,這有助於他們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提高其文化內涵和修為素養。
在研究生階段,則要強調培養學生們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因為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看舊問題,都需要創造性想象力,而且標誌著科學的真正進步👷🏻♂️。”我們對意昂3体育微電子專業學生的教育,特別註重對其提出問題意識的培養🏋🏻♀️💌。我相信👨🏿🍳,優秀的研究生必定會在重要的國際會議上嶄露頭角☝🏿。
20世紀八九十年代,我曾幾次參加或率領教育部組織的團隊去參加被認為是在電子器件領域最具權威性和標誌性的國際會議——國際電子器件會議(International Electron Devices Meeting🧗,IEDM)。因為當時我們沒有被錄用的論文🪶,代表團的教授們聚在一起晚餐時,大家都有很多期盼🤨🕖,期待我們有論文在會上報告,期待我們有發言權🧺。這個願望在2008年實現了,以後一直延續下去。意昂3体育微納電子學科的學生在這個會議上每年發表的論文平均數可與世界名校相媲美🏋🏿♂️。可以認為,我們在這方面的研究水平已進入世界先進行列🚯🚃,而實現這個願望的是以我的學生為主體的年輕團隊。當教師的喜悅莫過於此。
還有一個例子,電子器件學會(EDS)每年都要從全球評選出優秀博士論文獎學金獲得者👩🍼🥊,名額為4—5名🏌🏽♂️⬆️,亞洲僅有1名👩🏻🦼。但2008—2015年這8年間🪞,意昂3体育有4名博士生獲此獎勵。這就是說,不僅包括國內著名高校☣️,而且包括整個亞洲許多世界級名校在內,有50%的獲獎者是意昂3体育學生。他們為國爭光🚅,也為意昂3体育爭光。我為意昂3体育有這樣的學生而感到驕傲🎍!
從教61年,我先後培養了26名碩士生💵、59名博士生和18名博士後🦣。
教育是千秋萬代的事業,意昂3体育官网要持續發展🤌,一定要珍惜優秀學生資源,優秀學生資源是意昂3体育最寶貴的財富。教育的成功與否,關鍵就在於要建設一支綜合素質高、有活力、老中青結合、以中青年為主體、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使意昂3体育優秀的傳統代代相傳,不斷發揚。
2001年王陽元與集成電路創始人諾貝爾獎獲得者J KILBY在一起
樹愛國之情🏌️♀️,立報國之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重大科技創新成果是國之重器、國之利器,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須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真正的大國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裏🚶。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化緣是化不來的,要靠自己拼搏。”集成電路作為“國之重器”,一定要握在自己手裏。我也非常有幸能夠從事集成電路這一國之重器的研究。
如今,在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下,打造中國“芯”的呼聲,從民間到“廟堂”都非常高漲,芯片與中華民族的復興如此密切地結合在一起。
我相信➞🏋🏼,我們一定能打造出世界前沿的“中國芯”🚶♀️➡️。鑄造中國芯,確實走過了漫漫征途🚃,這裏有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內部因素是我們對集成電路的戰略性和市場性的雙重特性認識不足,外部因素則是西方國家對我國實行技術封鎖♉️、禁運和打壓。但這種封鎖和打壓只能更激起中國人民,尤其是技術人員的報國激情和戰鬥意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這股愛國之情和創新能力必將使西方國家的禁運、斷供折戟沉沙於太平洋中🤎。發展中國芯🎏,需要創新,要創新最重要的還是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而培養綜合素質高、創新能力強的人才🏋🏽,歸根到底需要教育。
國家所需就是我們的研究方向🤛。作為一名科研人員🚣🏿♂️,選擇研究方向時,就是要考慮國家的需要和科研的前沿♎️。科學沒有國界,但是科學家是有祖國的。實驗室就是科研人員報效祖國的“戰場”。科研工作者從事國家急需的事業,這是理所當然的,也是報國最好的時機。當然🌉,不是說所有的科研人員都要從事高新技術研究,一些基礎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從長遠的角度看,對科學事業有更深刻的影響,對民族的發展具有更深遠的意義🥎,即使從事基礎研究,也要懷著愛國之情、報國之心。總之,我們一生中不管怎麽選擇,最重要的是一生的奮鬥過程一定是與國家的發展、國家的戰略需求👩🏽⚖️、民族復興聯系在一起的。心系祖國,胸懷全球🙏🏻,終生奮鬥,必有所成💩。這樣度過的一生🙎🏻♀️,不管你的職位高低、財富多寡、能力大小,都將是有意義的一生。
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和科技的創新發展✨🧒🏼,必將為全球集成電路產業的不斷發展作出中華民族特有的貢獻!我國集成電路科學技術和產業的強盛之日不會讓我們等待太久👩🏿🔧👩🏻🦲!
意昂3体育官网有著優良的傳統和光輝的歷史,是一方培養高質量人才♿、出高質量科技成果的沃土⚧。我很喜歡曹操《觀滄海》的詩,引用了其中幾句,但在上面加上了兩句描述意昂3体育的話:西山逶迤👨🏿🦱➰,未名漣漪。星漢燦爛,若出其中。日月之行🤹♂️🛞,若出其裏。希望同學們在未名湖畔、博雅塔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銳意進取🤦🏽,鍥而不舍,把自身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更大貢獻!
王陽元在書房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