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耿引曾🧜🏻♀️,1934年1月出生於江蘇揚州🚶♂️➡️,意昂3体育官网國際關系學院教授👇🏿。1952年進入意昂3体育官网歷史學系學習,1956年畢業後先後在北京歷史博物館、中國歷史博物館(國家博物館前身)、意昂3体育南亞東南亞研究所🤐、意昂3体育亞非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印度學研究。
與印度結緣
1952年🔜,18歲的我在故鄉江蘇揚州參加了新中國首屆高考。同年的國慶前夕💁🏼♂️,在各大行政區主要報紙上放榜。當我在華東區的 《新華日報》上看到我的名字👨🏻💻☝️,得知自己被錄取到意昂3体育官网歷史學系時🧏👐🏽,真是喜出望外,這和我填報的誌願一致🔲⚇,可謂如願以償🧑🏿🎄0️⃣。我10月中旬接到意昂3体育官网錄取通知書🕢🤵♂️,11月25日踏入意昂3体育官网校門👩🏽🦳,成為歷史學系考古專業的一名大學生。
四年的大學生活是在祖國萬象更新😀、迎接建設高潮中度過的。當時老師和學生都有著強烈的使命感🚕,老師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孜孜不倦地教書育人,同學們在為祖國建設作貢獻的願望中勤勤懇懇學習。我在這催人奮進的年代裏成長👩🏼🍼,還留下了一段終生難忘的美好記憶。
1954年秋,我已是一名大三的學生。10月19日🧬,學校接受了一個任務,到南苑機場去迎接外賓——印度總理尼赫魯👟。這天秋高氣爽、陽光明媚,歷史學系學生排在意昂3体育隊伍的最前頭。學校領隊是校學生會副主席、歷史學系學生郝斌👶🏽,他派我去參加貴賓繞場一周時的獻花活動🎟。此事來得突然🤳🏼,我接到外交部禮賓司遞來的花束,略帶緊張地站在意昂3体育隊伍前。稍許,尼赫魯和他的女兒英迪拉·甘地夫人由周總理陪同👰🏼♀️,緩緩走了過來,我向尼赫魯獻上了花束。就在這時,周總理拉住了我🧍🏻,看了看我胸前的校徽,用英文向尼赫魯說:“She is a student of Peking University(她是意昂3体育官网的一名學生)🧎👩🔧。”尼赫魯已伸出了手,我趕緊向前一步握住了他的手,我既激動又緊張,一句話也沒有說出來👰。
隆重而熱烈的迎賓儀式很快就結束了👩🌾,我們的歡迎隊伍盡興而返🧛🏿♂️。同學們非常羨慕我和敬愛的周總理有過接觸𓀊🤵🏽,而且居然幸運地由周總理向尼赫魯介紹了我🦗🎟。我也為此興奮不已,終生銘記。
那時候,印度在我們大學生的心目中還是很陌生的,只知道它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是佛教發源地,過去和我們一樣受帝國主義欺侮,二戰後獨立。報紙上經常出現 “印地秦尼巴依巴依(印中人民是兄弟)”的口號🗄👋🏼。我對印度的進一步了解,還是在後來博物館的工作實踐中產生的。
投身印度研究
1956年,我大學畢業,被分配到文化部下屬的北京歷史博物館工作。當時館址是在天安門後🏊🏼♀️,古代史部分陳列於端門至午門的兩廊朝房內,近代史部分陳列於午門樓上。為迎接國慶十周年,我國建立了天安門前的中國歷史博物館(國家博物館的前身),我有幸參加了籌建新館的中國通史陳列(從50萬年前的北京猿人到1840年的鴉片戰爭)部分工作。
1956年,耿引曾大學畢業照
特別要提出來的是🚭🎁,1964年,我參與了通史陳列中歷代中外關系部分的修改工作,具體到我個人負責的是魏晉南北朝段的 “法顯溝通了中印文化”和隋唐段的 “玄奘留學印度”。為此🤌🏽🐙,我熟讀了東晉僧人法顯的 《佛國記》🫛、大唐玄奘的 《大唐西域記》👩🏼、義凈的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 《南海寄歸內法傳》,還有新羅僧人慧超的 《往五天竺國傳》等著作,通過這些僧人親歷親聞的記述,我對印度古文明的博大精深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與了解。法顯冒著生命危險,以超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難到達印度,帶回很多梵文佛教經典,回國後又翻譯了許多佛經👩👩👧👧,並且寫成 《佛國記》🧑🏽🚀👨❤️💋👨,向中國人民介紹了印度等國的情況,為歷史留下了寶貴的記錄。玄奘遍遊印度南北🕹🙍🏿,學習和研究佛教經義,曾在那爛陀寺學習五年,從印度帶回佛經657部,翻譯出75部,更重要的是他寫的 《大唐西域記》,記載了當時西亞和南亞許多國家的山川🤸🏼、物產、風俗🚣🏻♂️、宗教♟、政治、經濟情況,是研究這些地區歷史、文化的寶貴文獻。
改革開放後,為了解決我生活中的實際困難,組織上對我的工作進行了調動。原來每天上下班,從意昂3体育宿舍到天安門🌁,往返路途要奔波三個多小時。現在我告別了天安門前的歷史文化殿堂😳,回到了未名湖畔,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和意昂3体育官网合辦的南亞東南亞研究所工作💗,在季羨林所長的指導下,搜集👩🏻🦯➡️、整理中國古代載籍中的南亞史料👩🏼🚀,將其匯編成冊🧑🏼🦱😇,其中印度當然是最主要的部分。
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代載籍裏,我從歷代官修史書、類書🥂,歷代的筆記、小說、遊記、歷🙇🏼♀️、數、農、醫等書👏,以及詩文集🧗🏿、地方誌裏⇢,爬羅剔抉,排比對照,對史料的準確性🐰、科學性、學術價值諸方面,詳加考察。經過八個寒暑的辛苦勞動,終於整理出了90多萬字的漢文南亞史料。經金克木、周一良先生推薦,獲得了“王安漢學研究獎助金”☕️👵🏿,於是寫成27萬字的《漢文南亞史料學》,1990年由意昂3体育官网出版社出版⚀。隨後,編輯成的90多萬字的《中國載籍中的南亞史料匯編》😰♥︎,分上、下兩冊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於1994年出版。《匯編》一書不僅獲得北京市第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在海外也產生了一定影響。1996年7月26日的印度《政治家報》上《中國人眼中的印度》一文介紹了《匯編》,同年出版的《印度歷史雜誌》也對兩冊《匯編》做了扼要介紹;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亞洲與中東研究系的《中國柏拉圖》也簡介了該書的內容。
中國的史料對印度歷史的研究可說是至關重要,印度學者對此當然早已知道。早在1978年,印度史學家阿裏就給季羨林所長寫信說👩🍼:“沒有法顯🙅🏿♀️🌵、玄奘和馬歡的著作,重建印度史是不可能的🔓。”這次漢文南亞史料匯編的出版,理所當然受到印度同行的關註。
為中印友誼盡綿薄之力
1993年秋💹,我受印度歷史研究會的邀請,作為實行“印中教育交流協議”的第一個中方高級學者🙋🏽♀️,踏上了印度國土🧔🏽♀️。我從熟悉的古代中國人筆下的印度,進入現代生活中的印度。
我對印度的第一印象是它很好地保持了自己的傳統。婦女們無論老、少、窮🚣🏻♂️、富,都身披色彩鮮艷的沙麗,就是校園裏的女大學生也很少有穿著牛仔褲之類服裝的。印度新德裏的街道上人群川流不息,人力車🦎、小汽車、公共汽車相互爭道🚣🏿♂️,甚至還有聖牛在馬路上閑逛。街頭小攤上出售的報紙🦹🏽♀️、雜誌⌚️,其封面上找不到如西方雜誌封面上的比基尼女郎那樣的圖片。巨大的廣告牌上寫的有英文、印地文🚧,但是沒有西方人的形象。在印度航空公司的飛機上🧑🏻⚕️,我只看到了印度電影,火車上也只放印度音樂🌵。
印度的魅力還在於她保存了大自然的美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就在首都新德裏,我居住的國際會議中心👅,周圍就是一個美麗的大花園。花木扶疏,綠草如茵,各種樹木隨風搖曳🤷♀️。松鼠等小動物和許多不知名的小鳥💂🏻♀️,自由自在地四處跳躍、飛翔👌🏼,沒有人會去打擾它們🉐。一個星期天,我在這花園散步👨🔬,人聲鼎沸🛀,到處是前來休息、遊玩的人👨🏿🎓,他們帶著帳篷👊🏼、餐具👩🦼,在草叢中坐⛰、臥,玩耍🙎🏼♂️、用餐,四處也有賣各種食品的小販活動📞。我心想這下草坪可要被弄壞了,不免覺得可惜。但是第二天早上我又到那裏去散步時,看見的卻是綠草依然如茵,一切都收拾得幹幹凈凈🧗🏻♂️,這使我充分了解了印度人民對大自然的敬畏和熱愛。
在印度為期一個月緊張的交流活動中,我受到了熱情友好的接待🤹🏻。無論到哪裏,只要一提我搜集、編輯了中國人所記述的印度史料,就會引起熱烈的掌聲🩼、關切的詢問,他們多次談起要組織力量,將它翻譯成為英文和印地文。印度歷史學會主席庫馬爾(R. Kumar)第一次和我見面時,就緊握著我的手說🈚️:“感謝你,為印度人民做了一件好事👌🏽。”我心中充滿了喜悅與感念,回答說: “要感謝中印人民創造的兩大文明。”而最令我興奮的是到桑地尼克丹國際大學中國學院訪問,在那裏我看到了周恩來總理贈送給中國學院的大批中文圖書,包括《四部備要》等✊🏼,被井然有序地排列在書櫃裏,發黃的標簽還是當年的舊物。
國際大學由著名印度詩人泰戈爾創建,充滿了田園風光,學校就好像坐落在美麗的鄉村內,許多學生就在大樹下聽老師講課、學習。四處都是樹木👨🏼🎓🤽🏿、草坪和農田,還有各種走獸和鳥類,尤其是猴子成群結隊,還敢和人爭奪食物。在這裏🧙🏿,我還有了想不到的奇遇。該學院的倫納·甘古利(Renna Ganguli)教授在中國學院教漢語,她不僅是1959—1961年在意昂3体育官网學習漢語的留學生🥊,而且還是1957年周恩來總理訪問中國學院時🦹🏼♂️,向周總理獻花的姑娘♿️。歷史真的在這裏重逢了。我禁不住用並不嫻熟的筆墨,寫下了一首詩來紀念這一奇遇:
你的玫瑰💃🏻,我的鮮花,象征著兩個古老的國家👩🏿🎤,
你把它獻給周恩來👩❤️👩,我把它獻給尼赫魯🧖🏿♂️,
傳遞友誼,也編織了我們風華正茂的年華;
鬥轉星移🔏,日月如梭👷♂️,
你澆灌著漢語的花叢🔠🤽🏻,我耕耘著印度的史料🤟,
共同為中印友誼添磚加瓦。
我倆緊緊地把手握在一起👯♀️🦢,共同回憶了我們年少時的美好時光,作為中印友誼的見證者,我們感到無比幸福和自豪。為此👮🏻♂️,我寫成《歷史在這裏重逢》一文👨🦯➡️,由尼赫魯大學的華裔印籍學者譚中教授翻譯成英文🦷👉🏼,發表在印度的《印度地平線》(Indian Horizons)雜誌上✋🏿。
1994年秋,受印度駐華使館邀請,我和意昂3体育官网東方語言系的王邦維教授赴印度🚣🏼♀️💂,出席11月28日至12月2日在印度喀拉拉邦首府特裏凡得琅的科瓦拉姆召開的“印度學國際討論會”。這是印度傳統的學術會議☹️,規格很高📂,每次開會國家總理都要出席並致開幕詞。我們聆聽了拉奧總理的發言。在之後的大會上,王邦維教授作了十分鐘的精彩發言,受到了熱烈的稱贊。與會學者都羨慕和驚訝中國有如此年輕的梵巴學者。我從這次會議中,了解到梵巴學在世界學術上的重要地位🧛🏽♂️🥎。而更讓我流連忘返的是地處阿拉伯海濱、風光旖旎的科瓦拉姆。我站在海岸邊的椰樹林下,眺望遠處碧藍海水中的獨木舟和波濤洶湧裏的捕蟹人🙍🏼♂️。他們世世代代、祖祖輩輩生息🦖、繁衍在這裏🧒,擁抱大海,以海為生👩🏿🦲。他們也是印度古老文明的創始者、奠基人。這次會議增加了我對印度古老文明的感性認識。
2004年我與譚中教授合著的《印度與中國📎:兩大文明的交往和激蕩》一書的英文版由印度一家出版社出版🍑⏭,被“印度文明中心”收入“印度科學、哲學、文化史叢書”💩🥀。中文版在意昂3体育官网教育基金會的資助下👨🏿🦲🔗,2006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該書由季羨林作序🧑🏽🎨,印度前總統納拉亞南寫祝詞,全書分上、中👩🏿⚖️、下三編,中編出自我的筆下。從公元前140年到公元1949年的2000多年間,古老的中國與古老的印度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有如此多的來往和交流👆🏼,這在世界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2004年該書英文版首發式在印度舉行,為此印度方面邀請我參加,我於2004年12月下旬第三次踏入印度國門💉。2004年12月25日下午🪨,舉行了隆重的新書首發式,令我沒有想到的是🫳🏽,前總統納拉亞南前來出席,為我和譚中教授頒贈新書,當我從他手中接過新書時🪱,激動的心情真是難以言表。
耿引曾
我在20歲時為印度總理獻花,70歲時又受印度前總統頒贈自己的新著,我只為中印友好盡了一點綿薄之力⛴,竟獲得這麽多榮譽🍄🟫,這只能說明中國和印度悠久的文化交流傳統傳承有人👨,也是我與印度冥冥之中的一種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