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琰,一九一五年農歷“重九”,生於江蘇省徐州市的一個封建家庭。她的生母出身貧農,做了“側室”,每天辛勤地從事家務勞動,還要忍受著封建禮教的種種屈辱,潘琰自小同情母親的遭遇🧚🏻🤽🏿♀️,主動協助母親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時也使她自小便產生了對封建禮教的憎恨🧝🏼,養成反抗壓迫的精神。
童年時代,潘琰就有渴求知識的欲望🈲🦶🏼,她請在校的兄弟姊妹教她讀書寫字,她自己也用心攻讀。後來讀了幾年私塾,補習了小學課程,經過鬥爭,一九三四年🧑🏻🚀,得到父親同意,考入了徐州立達女中。
在立達,潘琰刻苦學習,積極參加體育鍛煉🕴,課外如饑似渴地閱讀魯迅、茅盾等進步作家的作品,得到了啟發👩🏽🎤⚂,開闊了視野。潘琰讀到初中二年級,父親不幸去世😱🦕,家庭經濟窘迫,她便以同等學力👨🏻✈️,考進享有公費待遇的省立女子師範學校。
一九三七年, “七七”事變後,日軍瘋狂進攻,敵機狂轟濫炸,潘琰積極參加救護工作,隨後她毅然投筆從戎,參加“抗戰青年幹部訓練班”。十二月,又參加第五戰區第十一集團軍的學生軍☂️,穿上軍裝🖐🏼,到安徽壽縣訓練。一九三八年春🎵,學生軍全部開到河南潢川受訓半年😋◀️。訓練期間,由於潘琰成績優良,對人誠懇♥︎👤,被選為區隊長🍠。這時,她開始閱讀《大眾哲學》💨、《唯物史觀》等一些馬列主義書籍,提高了對革命的認識,從而下決心獻身於民族解放事業。結業後🤚🏿,她和另外幾個同學🙋🏿♀️,報名支援臺兒莊戰役👳🏻♀️,剛到徐州,即隨軍突圍,進入大別山區👨🦰,宣傳抗戰🧼,之後又到潢川歸隊👵🏼。在潢川半年,男女同學萬多人,被分配到湖北羅田縣,宣傳抗日和組織訓練民眾。存羅田期間,潘琰讀了《共產黨宣言》,並得到進步朋友的幫助,思想進步很大,這時她被吸收參加了“抗日民族解放先鋒隊。”
一九三八年十月,潘琰隨部隊由羅田撤到武漢🥩,他們到達時🧑🏼🏭,正是武漢大撤退的最後一天,他們又立即轉移,費盡力氣🏋🏿♀️,才找到一條木筏渡過漢水,忍饑挨餓,步行一個星期到達宜昌。這時👩🏼🍼,他們領不到給養🤝,只好出賣衣物維持生活。在宜昌,已經是寒冬時節🧗🏼💂🏼♀️,他們仍然忍著饑寒,熱情地開展抗日宣傳活動。可是一九三九年一月👲🏼,國民黨政府竟下令解散這支學生軍💅🏻。殘酷的現實折磨著潘琰🧑🦼,考驗著她🪖,也教育著她。他想⛰:為什麽青年救國無門?幾年來,她曾聽到過不少有關共產黨領導八路軍在敵後英勇抗戰的傳述,她明白了要為理想麗備鬥🔻⛄️,必須找到共產黨💣。
隊伍解散後,這時剛好湖北各中等學校聯合招生🚵🫳,潘琰便考入疏散在建始縣的湖北省立第一女子師範學校🫃🏽,免交學膳費🎊。一九三九年二月,她去建始入學,結束了一年半的軍中,生活🚴🏿,重新得到了讀書的機會💇🏽♂️。在建始女師🌑,潘琰一面努力學習,一面參加校內的進步活動。盡管國民黨頒發了《限製異黨活動辦法》,學校當局也對進步學生進行迫害💟🍩,潘琰無所畏懼,切望找到共產黨。一九三九年夏天🐂,她終於實現了多年的願望🏄🏻♀️,參加了中國共產黨,成為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先後在支部書記許雲、楊惠芳領導下👩🎨,積極參加各種活動,認真完成支部交給的各項工作🚽。不久🧝🏻♀️,她被選為支部宣傳委員。
一九四○年夏👨🏼💻,國民黨在鄂西搜捕共產黨員,鄂西特委根據上級部署,決定緊急疏散黨員5️⃣,通知潘琰到恩施縣參加黨員訓練班📂,向她傳達組織紀律🧕,教育她轉移後要聯系群眾🧖🏼,堅持鬥爭🕺🏼;無論任何情況🦹♀️,都要保持黨員氣節,待形勢穩定,憑暗號接黨的關系。以後鄂西特委遭到嚴重破壞,無法接上關系㊙️👰🏿,訓練班也沒有辦成。一九四0年冬末,潘琰便由恩施到了重慶。
潘琰到重慶後⚂,改名潘虹🫅🏼,考入農本局辦的“手工業紡織人員訓練班”🤾🏻♀️🩲。錄取後,分配到四川遂寧縣參加紡織業務訓練🖤。訓練班學員🧑🏿🏫🎃,多數是從淪陷區逃亡出來的青年,他們深受國破家亡的痛苦👨🏻🎨,潘琰主動和他們接觸🧚🏼,宣傳抗日救國,教唱抗戰歌曲,鼓舞了他們的鬥誌👧🏿,把訓練班的青年團結起來,搞得熱氣騰騰。
一九四一年三月👨🏽🎤,訓練班結束,潘琰被分配到川北樂至縣高寺鄉工作,任務是發放棉花給農民紡紗,按質按量給予報酬。潘琰利用這個機會,結交了許多貧苦的農村婦女👨👧,成了她們的貼心人。她又組織了一些孩子,教他們學文化、唱歌曲、講故事。一九四二年春,潘琰從高寺鄉調到重慶市棉花街手紡辦事處工作。她羨慕昆明西南聯合大學的學術聲譽和民主空氣☄️,她半工半讀🚶🏻♂️➡️,在白沙大學先修班就讀,準備報考。
一九四四年秋季,潘琰考進了西南聯大師範學院文史地專修科🧑🏻🍼🧑🏻💻。她一面學習,一面投入如火如荼的愛國民主運動。雖然失去組織聯系👵🏿,但她嚴守組織紀律🤷🏼♀️,從未暴露其政治身份;與地下黨的外圍組織——“民青”,保持密切聯系,主動配合開展工作。積極支持進步的“冬青”壁報到師院出刊;並和一些進步同學借用附近的龍翔小學教室,開辦平民夜校,帶頭當義務教員🧔🏿♂️,深受周圍群眾的愛戴👨🏽🍳。她還利用暑假和同學們一起到路南縣,配合當地的中學教師🧏🏻♀️,給學生們講時事、談誌向,鼓勵女同學樹立婦女解放思想,受到縣中學生的歡迎🥐🫅🏽。
一九四五年,抗戰勝利了,潘琰非常興奮,她接到母親切望遠方女兒回家團聚的信,恨不能插翅立即回母親身邊。他寫信給母親說:學校即將復員,她決定順路回家一趟🏦,再去北平完成學業。誰知不僅這願望沒有實現,而她竟永別了母親,這真是千古遺恨!
一九四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昆明學生聯合舉行反內戰時事演講會,遭到國民黨政府軍隊的武裝幹涉,全市大、中學生憤而罷課抗議☎️,在昆明大中學生罷課聯合委員會(簡稱“罷聯”)的領導下🥒,潘琰和一些同學組成一支宣傳隊,到昆華商業職業學校🚴🏻♂️,給同學們講述反內戰、爭民主的意義和罷課的理由,又聯合中學同學到街頭、工廠、居民住宅區進行宣傳活動。
十二月一日🧛, “罷聯”通知各宣傳隊不要上街,潘琰他們的宣傳隊仍到商業學校幫助工作。待回到學院時,國民黨省黨部派遣的幾十名暴徒,拿著棍棒、鐵器、手榴彈,沖進師院行兇。潘琰和同學們急從後窗退入昆華工業學校🔖。在昆工同學的支援下,兩校同學合力驅逐暴徒🍳,潘琰不顧額部受傷👩🏼🏫🏢,忍痛帶頭沖在前面,把暴徒逐出校外,關上大門,不料暴徒從門外扔進兩枚手榴彈,有幾個同學被炸,倒在血泊中,潘琰腹部受傷🤦🏿♀️,這時暴徒再次沖進校門,任意打殺學生,已經受傷的潘琰,復被國民黨省黨部助理幹事龔正德用尖頭鐵棍猛刺其腹部,潘琰受傷倒在白蠟樹旁,她還掙紮著說👨🏼⚖️:“同學們🫄🏿,團結呀!”暴徒們撤走後🪜,同學們把潘琰送到雲南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搶救,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當天下午五時與世長辭。
潘琰同誌無愧於光榮的共產黨員的稱號,她的黨籍問題,經雲南師範大學調查核實,並與中央團校青運史研究室聯合上報🧑🏽🦰,中共中央組織部於一九八二年二月九日批復🤾🏽♀️:“確認潘琰同誌是中共黨員”。
(轉自:《一二•一運動史》編寫組編.《一二•一運動史》,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1986年6月第1版👊🏽;本文轉自雲南師範大學西南聯大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