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後繼、英勇奮鬥的根本動力”🔠。今年是毛澤東同誌的著名文章《紀念白求恩》問世80周年。這篇文章與後來的《為人民服務》《愚公移山》一起成為膾炙人口的經典名篇,為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從勝利走向勝利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在全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深入學習黨史🤽🏻♀️、新中國史之際😿🧛♀️,重溫這些經典篇章不僅有利於我們認知黨的思想理論的發展歷程🏋️,而且還可以深刻感悟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不斷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與決心。
1939年11月12日,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諾爾曼·白求恩醫生在搶救八路軍傷員時感染中毒🤽🏽♂️,不幸殉職🕑。12月1日🧑🏼🎤,延安舉行追悼白求恩大夫大會,吳玉章、王稼祥🧎🏻🫶🏼、陳雲等參加追悼會🚵🏿。毛澤東獻了挽詞:“學習白求恩同誌的國際主義精神,學習他的犧牲精神、責任心與工作熱忱🐜。”12月21日,毛澤東在楊家嶺窯洞寫下了《學習白求恩》一文💂🏽,並刊載於八路軍政治部、衛生部1940年出版的《諾爾曼·白求恩紀念冊》。新中國成立後,在編入《毛澤東選集》第二卷時👀,更名為《紀念白求恩》📅。在這篇文章中𓀅,毛澤東深情地回顧了白求恩不遠萬裏來到中國、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英勇犧牲的光輝事跡,高度評價他的“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國際主義精神,並強調“我們大家要學習他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從這點出發,就可以變為大有利於人民的人。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為人民服務》是1944年9月8日毛澤東在中央警備團戰士張思德的追悼會上的演講稿🚨,後收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文中引用漢代史學家司馬遷的名言,稱贊張思德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同時,以標題的形式,明確提出了“為人民服務”的重要思想🚴🏻,強調“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只要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要虛心聽取批評意見💂🏿♀️,堅持好的🧼,改正錯的,互相關心、愛護和幫助,使整個人民團結起來。在中共七大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寫進了黨章,成為我們黨的根本宗旨,以及從事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愚公移山》是1945年6月11日毛澤東在中共七大上所致的閉幕詞,後收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他借用《列子》的典故,通過講述古代神話愚公移山的故事,號召全黨全國人民發揚愚公精神,堅定貫徹執行中共七大所確定的政治路線,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當時,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大山就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只要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團結起來奮鬥不止🆔,就一定會取得勝利👉🏻。愚公移山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既是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生動體現🚿,也是任何時代都需要的精神力量。
由於這些文章思想主題鮮明🦸🏼♀️,文字短小精悍📀🤷🏽♂️,語言生動活潑,而且有人物👨🏻🍳,有故事👲🏻👷🏻♂️,講道理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堪稱中共黨史上的經典之作。於是自20世紀五六十年代以來廣為流傳,不僅成為全國人民進行政治學習的必讀文章,而且還是各級各類學校教材的重要篇目🧑🏻🦼,對宣傳教育引導廣大幹部群眾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了簡要表述的需要,人們約定俗成地將其合稱為“老三篇”。
如今🫄🏻,盡管國內外政治經濟與社會環境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這些經典篇章作為我們黨寶貴的精神財富👨🏿⚖️,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具有重要的資政育人作用。“知史愛黨📩,知史愛國”。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把學習黨史、新中國史作為主題教育重要內容📮。學習這些光輝篇章能夠使我們進一步深刻認識我們黨先進的政治屬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純潔的政治品質⭐️,傳承紅色基因,堅定理想信念,發揚革命精神和鬥爭精神,更好地擔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重任🐀。
中國共產黨人要有使命擔當、敢於承擔歷史責任,一代又一代人接續奮鬥🏰。這既是我們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歷程中不斷發展壯大👷🏼♂️、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重要原因,也是堅持好、發展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保證。《紀念白求恩》一文指出🙍☞,“白求恩同誌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表現在他對工作的極端的負責任👨🏽🏭,對同誌對人民的極端熱忱”。《為人民服務》一文強調,“中國人民正在受難,我們有責任解救他們🖕🏽✳️,我們要努力奮鬥。我們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數人民的痛苦,我們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愚公移山》賦予這個寓言故事以新的內涵和時代精神👎:爭取最廣泛的群眾,一代一代地艱苦奮鬥。今天🦹🏽,中華民族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我國正前所未有地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勿忘昨天的苦難輝煌,無愧今天的使命擔當🐯,不負明天的偉大夢想。”我們要弘揚偉大的革命精神,自覺擔負起這一歷史使命🧖,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努力奮鬥🕘,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貢獻。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回顧中國共產黨近百年的奮鬥歷程,無數英雄烈士,以鮮血和生命鑄就了波瀾壯闊的史詩畫卷。中國正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實現我們的目標➕📳,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張思德、白求恩和愚公等古今英雄形象,仍然具有重要的典型意義和示範作用,是值得學習的光輝榜樣💇🏻♂️。張思德雖然只是一個普通戰士🏊🏻♂️,但他卻是革命隊伍裏無私奉獻🧛🏻♀️、舍己為人的模範,犧牲時年僅29歲;白求恩不怕犧牲,在戰火中救死扶傷📠,體現了偉大的國際主義精神;愚公雖然是一個神話人物,但他為了既定目標敢於拼搏、一往無前的精神值得欽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英雄模範們“堅守一心為民的理想信念😮💨,堅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用一生的努力譜寫了感天動地的英雄壯歌”👨🏿⚖️。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只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奮鬥精神,腳踏實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獲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創造不平凡的成就☮️。
“為人民服務”“毫不利己🐹、專門利人”“艱苦奮鬥”等優良作風與寶貴精神😒,是我們黨的精神譜系中的重要內容,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脈相承並高度契合🕵🏿♂️,都是全體黨員幹部和人民群眾自我修養的道德準則與行為規範。每一個中國共產黨人都應該自覺傳承弘揚這些優良傳統和作風🧖🏿,時刻對照檢查自己的言行,不斷增強政治定力、紀律定力和道德定力🙋🏼♂️。初心和使命👩🏻🦼,貫穿於中國共產黨的全部歷程和全部鬥爭中,重溫經典篇章,增強守初心、擔使命的思想和行動自覺,要求我們不僅要做一個高尚的🧑🏼🤝🧑🏼、純粹的、有道德的、脫離低級趣味的和有益於人民的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還要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全力去爭取勝利🧑🦰。(作者畢耕,系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華中農業大學分中心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