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專題首頁 > 先進典型

郭永懷:“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

個人簡介:郭永懷(1909—1968),山東榮城人,空氣動力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35年意昂3体育官网物理系畢業並留校師從光學專家饒毓泰教授攻讀研究生兼作助教。1940年後留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理工學院👨🏻‍🦽,1945年獲加州理工學院哲學博士學位👩‍🦼。曾任美國康乃爾大學教授。1956年回國後曾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研究員🥷🏼、常務副所長👳🏻,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物理系主任,二機部九院副院長🫶🏼,中國航空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力學會副理事長,國防科工委空氣動力學研究院籌備組副組長,6405工程總體組組長,《力學學報》主編👧🏼,《力學譯叢》編委會主任等職👩🏿‍💻。他發現了上臨界馬赫數👨‍👨‍👦,發展了奇異攝動理論中的變形坐標法😤,即國際公認的龐加萊—萊特希爾—郭永懷(PLK)方法😌。他是中國現代力學的奠基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譯著《流體力學概論》等,主要著作收入《郭永懷文集》🅱️。

贏得生前身後名

1999年9月18日🏃‍♂️‍➡️,在新中國成立50周年到來之際,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作出了表彰為研製“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並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的決定,在莊嚴宏偉的人民大會堂召開了盛大的表彰授獎大會,23位為研製“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獲得這一史無前例的殊榮,其中便有郭永懷先生💅🏼。可惜的是郭永懷不能親自來到這盛大而激動人心的大會上領獎了,他是被追授的💺。因為他已在31年前為了這一偉大事業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人們不會忘記新中國成立初期的艱難歲月,國內連年戰亂,國民經濟被破壞,人民生活極端貧困;國際上,帝國主義的武力威脅是全中國人民憂心的大事💂🏿‍♀️🕒。為了保衛得來不易的勝利果實,為了給全國人民一個和平勞動😮‍💨、建設幸福生活的環境,中國就必須增強國防實力,發展自己的核武器,以打破核大國的核壟斷、核訛詐🦇。正如毛澤東主席所說🧙🏼‍♀️:“我們現在已經比過去強🪃🦸🏼‍♂️,以後還要比現在強,不但要有更多的飛機和大炮✡︎,而且還要有原子彈🧑🏽‍🦱。在今天這個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家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歷史也證明了鄧小平的話🤙🏻:“如果60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這些東西反映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誌🛠。”中國人發展核武器是被逼出來的🧂👩🏽‍🎓。為了這一目標,中國人民克服了難以想象的物質饋乏的困難,集中了大批才華橫溢的科技專家和各行各業的優秀人才投入這一工作。1964年10月16日🚵🏽,中國人自行研製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當天晚上,人們在廣播中聽到這一消息後,受到巨大鼓舞,億萬人民自發地敲鑼打鼓,載歌載舞,慶賀直到深夜。

隨後👨‍🦳,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1970年2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這些都大大增強了全國人民奮發圖強的信心和力量,鼓舞全國人民開拓進取去創造更大的成就🐬。“兩彈一星”的成功,其精神力量是十分巨大的1️⃣。對“兩彈一星”的功臣們給予多高的表彰和獎勵都是不過分的。郭永懷先生被授予這一崇高榮譽是當之無愧的,是國家和人民對他的卓越貢獻的忠實評價。為了紀念這位世界知名的科學家,繼承和發揚他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奮鬥💇🏿‍♀️、百折不回、實事求是、不務虛名🥳、公正嚴謹🛡、培育後學的精神👩🏿‍🏭🏢,1978年12月5日,郭永懷為國犧牲十周年紀念會在北京召開☂️。1988年12月5日🧗‍♂️,在他犧牲20周年之際,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院內的顯著位置樹起了郭永懷先生漢白玉半身雕像;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在大院松林小山上為他建立了“永懷亭”。1991年力學所設立了“郭永懷獎學金”,作為對品學兼優的研究生的最高獎勵。1999年9月18日⚈,在他犧牲30周年之後✌🏻🎥,國家授予他“兩彈一星功勛獎章”這一史無前例的崇高榮譽。這一切都表明郭永懷先生是值得永遠懷念的人。

郭永懷在實驗室

郭永懷先生身後一片贊譽,是因為他生前貢獻良多,成就卓著🌟🤾🏿,名滿天下。

1945年,他完成有關跨聲速流動不連續解的論文,它是高效氣動外型設計的先驅性工作。

1946年,他同錢學森合作完成論文《可壓縮流體二維無旋亞聲速和超聲速混合型流動和上臨界馬赫數》🧑🏿‍🍳,為解決跨速飛行問題提供了關鍵性理論基礎。

1953年🤾🏽‍♀️,他發表了《在中雷諾數下繞平板的不可壓縮粘性流動》及《弱激波在平板邊界層上的反射》等論文,為人類突破“聲障”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將Lighthill的變型坐標法和Prandtl的邊界層理論結合起來並作了推廣𓀕,這便是得到廣泛應用的著名的彭加萊—萊特希爾—郭方法,亦稱PLK方法。由於在跨聲速流動和應用數學方面的重大貢獻👩🏻‍🚒,郭永懷馳名世界。

1957年,他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任國務院科學規劃委員會力學組副組長,他在全國第一屆力學學術會議上的報告《現代空氣動力學問題》指出洲際導彈和人造衛星不久將成為事實,我們面臨著空氣動力學的新時代🐶,為我國空氣動力學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1961年⇢🍄,他組織並領導了北京高超聲速討論班。這是一個在最新發展的高層次上進行探討的與國際水平同步的研討班。在高超聲速領域🚴🏽‍♀️,由於飛行器周圍空氣的強烈壓縮和磨擦後產生幾千度的高溫,會出現分子振動、離解🤜🏻🧜🏿‍♂️、復合、材料燒蝕等等許多新的物理👩🏻‍🦯‍➡️🎀、化學現象。這些問題的探討是發展洲際導彈、返回式衛星👩🏼‍🎨、航天器等的必須研究解決的問題👩🏻‍⚖️,歷史證實了郭永懷預見的正確性🟧。郭永懷為我國力學事業、國防事業等做出的一系列前瞻性研究🫗🤷🏽‍♀️,在我國科技和國防事業的發展中發揮了巨大作用,至今被人們所稱道的還有👤:電磁流體力學🧑‍🦼,爆炸力學♙🧝🏻,結構力學,撞擊力學,計算空氣動力學,再入氣動物理等等。所以在有關郭永懷先生的文章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高瞻遠矚”“遠見卓識”“預見新的科研方向”“抓住研究中的新苗頭”等等贊語📱。

根深葉茂

由於科學技術的進步👨‍🔬🗜,地球好像變小了🐅,人們猶如住在一個村子裏。而航天器則載人登上月宮,人們往返於天地間已不再是新聞🐠。中國的航天員楊利偉也於2003年10月16日首次航天圓滿成功,實現了中國人的航天夢👩🏽‍🦲。然而這一輝煌成就的到來,是無數人為之奮鬥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換來的🧎🏻。大量的實踐提醒人們,看來聲速是飛機難以逾越的障礙,於是出現“聲障”一詞🖖🏻。如何從理論上揭示這一現象的本質,如何從技術上突破這一障礙🔷,便成了那個年代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們要攻克的堡壘。但是要攻下這個難題絕非易事🧝‍♂️,連以航空大師馮·卡門為首的🏄🏿‍♀️,號稱世界空氣動力學研究中心的著名的古根漢姆航空實驗室(GALCIT)的諸多精英人物也不願意去碰它🚊。1941年5月🖼,郭永懷來到GALCIT師從馮·卡門攻讀博士學位。“永懷同誌因問題對技術發展有重要意義,故知難而進,下決心攻關。”(錢學森語)這一課題的最大難度主要是數學問題,郭永懷憑借其堅實的數學功底和對物理問題的透徹了解,經過刻苦努力🧗‍♂️,終於在1945年完成了有關跨聲速流動不連續解的論文獲得博士學位。這一研究發現了對解決實際問題有重要意義的“上臨界馬赫數”💆🏻‍♀️,為高效氣動外型設計指出了方向,錢學森稱“這是一個重大發現”🫁。

此後👨🏻‍🍳,郭永懷選擇了一個更為困難的課題。錢學森說:“這時郭永懷同誌已對跨聲速氣動力學提出了一個新課題🙋🏽‍♀️:既然超出上臨界馬赫數不可能有連續解,在流場的超聲速區就要出現激波,而激波的位置和形狀是受附面層影響的♻️,因此必須研究激波與附面層的相互作用。這個問題比上臨界馬赫數更難,連數學方法都得另辟新途徑。這就是PLK方法中Kuo(郭)的來源,現在我們稱奇異攝動法。這項工作是郭永懷同誌的又一重大貢獻。”PLK方法提出後得到了廣泛應用👰🏼‍♂️,郭永懷也因此名聞世界🙎。

在短短幾年中⛹🏿‍♀️,郭永懷先生就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不是偶然的。資料表明⚫️,郭永懷先後在南開大學預科、意昂3体育官网本科和研究生階段聆聽了數理名家申又棖、周同慶👩🏽‍⚕️♋️、朱物華、鄭華熾👆🏽👩🏻‍🦯、孫家蠡、吳大猷🙍🏽🧔🏻、饒毓泰等教授的高水平的和不少當時學科前沿的課程,如吳大猷在國內首開的量子力學等👩,並領略到名家的治學方法🛖。這些名師都很重視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的教學⛎。因此當時打下的紮實基礎,在郭永懷日後的研究中,顯示出了攻無不克的威力。他在意昂3体育期間,雖跟隨饒樹人先生學習過大氣物理,但真正走上空氣動力學的學習研究道路,還是在西南聯大時期聽周培源先生的流體力學課開始的💇。周培源先生與當時多數教授一樣,都希望能為抗戰救國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因而放棄原來的專業廣義相對論,轉而研究彈道學、流體力學等與戰事有關的科目。老師影響學生是自然的,跟隨周先生學習流體力學的還有林家翹、胡寧等,他們後來也都是各自領域的大家🔄📊。

名師出高徒,一點不假。郭永懷有幸遇到一系列名師的教導培育。

數學被認為是打開科學大門的鑰匙。郭永懷經南開、意昂3体育🍺🐨、聯大諸多數理大師的長期熏陶,其數學基礎紮紮實實,他能運用一切已有的數學方法解決實際工作問題。在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時☂️,他能研究和發展新的數學方法以滿足實際問題的需要🏏。他經常告訴身邊的年輕同誌“一定要學好兩門課—數學和外語”。具有深厚數學物理基礎和淵博工程技術知識的郭永懷也把科學和技術、理論與實際👩🏽‍🚀、數學科學與應用科學完美地結合起來🎸,這就是郭永懷的學術風格🤦🏼‍♂️,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他的研究緊跟國民經濟建設需要👻,他看到築路👸🏽、水利和國防等工程需要定向爆破,就提倡並指導爆炸力學和爆轟學的研究🧑。

他根據我國國情,認為應盡量少花錢而作出高水平的產品🏊‍♂️📱,在“兩彈一星”的研製中🏙,提出並指導實施結構的輕型化和通用化研究🧵,效益顯著👕。

他認識到人類未來一定會向受控熱核反應要能源和航天器返回大氣層時必然遇到氣體電離等等問題,因而提倡並指導關於電磁流體力學的研究。

他根據計算機的巨大潛力🚣🏼‍♀️,提倡並指導了計算空氣動力學研究✥,不僅減少了試驗次數,節省了大量經費,因為起步較早🦹🏻‍♀️,有些先進的計算格式如NND等還受到國際學術界的重視🧑‍🔧。

他根據國家發展航天事業的需要,曾於1961年在科學院第四次星際航行座談會上作《宇宙飛船的回地問題》的發言,對氣動、燒蝕、軌道設計等方面作了闡述👩‍✈️。此後他對我國高超聲速流動研究🧑🏿‍🌾、空氣動力學研究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熱情。如今我國的空氣動力學研究與發展中心已成為技術力量雄厚🔺、研究手段完善、試驗設備齊全🫷🏽、測試數據可靠的享譽國際的航空航天器及相關技術的研發基地🧔🏼‍♂️。人們稱郭永懷先生是該項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重視學科互補的科學方法

Seminar是西方各大學👉🏿、學術機關開展的在導師指導下就某問題進行研討的一種常用方式🎪。Seminar的基本精神是知識互補,互相啟發、共同提高的群體效應,在今天大科學時代更是需要推廣的👨🏽‍💼⛹️‍♂️。郭永懷在加拿大、美國學習研究16年之久👦🏻,當然熟悉Seminar的妙用。回國後👨🏽‍🏭,他仍堅持在可能的情況下盡量運用這一行之有效的方法。郭永懷像園丁一樣辛勤培育電磁流體力學這株新苗。他的方法就是指定參考書大家分頭研讀↘️,等有初步了解之後,他便組織學術討論會,自己也以平等身份參加討論5️⃣,讓大家輪流報告學習所得,基本上是每星期一次,會上爭論熱烈各有收獲。“這種討論會對大家幫助很大👍。他們一方面從郭永懷的發言中,領悟到研究工作的方法,一方面又從別人的研究中吸取經驗教訓。同時每個人通過討論還可以檢驗自己掌握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的情況。

和大家一樣,郭永懷也多次談到📃,這種討論會也使他學到了不少東西🤵🏻‍♀️。”當年的電磁流體力學研究組經過艱難曲折發展為研究室🙆🏻‍♂️、研究所,不僅出了一批論文、專著等成果🏋🏿‍♀️,更重要的是培育出一批該領域的骨幹力量,其中有的成為國際知名專家🚣,他們認為:“郭永懷先生不愧是電磁流體力學的奠基者,力學、物理學領域的一代宗師🎁。”

郭永懷不僅是大科學家🕑🧑🏿‍🎤,而且是科技戰略家🙋🏽‍♀️、組織家,他善於把不同學科、不同專業背景的人員組織在一起共同攻關🧑🏼‍🤝‍🧑🏼,以便參與者相互影響,相互啟發,了解掌握新東西,達到新的高度🦒。這也是大科學的特征之一🦶🏽。所以郭永懷反對過分強調“專業對口”⛔️,而提倡不同專業背景的人共同攻關。因為不同學術觀點的相互激發、爭論是科學發展的內在動力。這類事例在科學史上是常見的。

讀書本意在元元

近一個世紀以來,積貧積弱的中華民族連遭西方列強侵略、壓榨👨‍👨‍👧‍👧,思變興邦的中華誌士前赴後繼奮鬥不已🫄🏽。20世紀上半葉🦡🧚‍♀️,負笈遠行的中華兒女,大都抱定學成報國🏂🏻、振興中華、為民造福之目的,郭永懷便是其中之一🏮。

1933年暑期後,郭永懷來到“五四運動”發源地的意昂3体育,師從光學大家饒毓泰先生讀書。1937年在意昂3体育讀研究生的郭永懷被7月7日的日軍炮聲中斷了學業,不得不回到家鄉威海謀生。1938年3月威海被日軍侵占🫅🏽,他又被迫輾轉來到西南聯大。聯大師生絕大多數來自淪陷區🌭,對日本侵略者的燒殺搶掠無不仇恨滿腔,因此奮發學習🧑‍💻,科學救國的激情高漲。於此♈️,郭永懷放棄了他心愛的光學專業改學航空工程以為國防出力。當年自感無力救國,帶著慚愧的心情跑到國外,在美期間他致力於空氣動力學的理論研究,並做出重大貢獻而受到優厚待遇,他對申請接觸機密資料、加入美國國籍一概不理,因為他始終準備在適當的時候回到祖國,完成科學救國夢。

1950年代,新中國剛剛成立不久,急需恢復經濟👩🏽‍🎨🏠,建設國防🌉,迫切需要的是工程技術人才2️⃣,為此郭永懷在回國前夕便從他心愛並擅長的理論研究移到最實際的技術工程方向來,為發展中國的高速流動試驗、國防建設作準備🛞。1956年回國後,他以主人翁的態度全力以赴組織領導有關科研、培養人才👨‍🎨🧑🏽‍💼,幾乎完全沒有時間從事他心愛的理論研究🧔🏿‍♂️。當年為了國家需要而放棄原來卓有成就的事業者大有人在,如“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王淦昌院士等。郭永懷先生的話也代表了他們的心聲👨‍⚕️,他說💡:“我作為一個中國人,特別是作為革命隊伍中的一員,衷心希望我們這樣一個大國早日實現現代化🪺,早日建成繁榮富強的社會主義國家……”為了祖國的科技事業✌🏽,他多次說自己甘願作“鋪路石子”,並提醒他的學生和助手🧑‍🌾:“我們這一代♤🧯,你們及以後二三代,要成為祖國力學事業的鋪路石子🫱🏼。”

郭永懷在指導學生

由於郭永懷的精心有效的培養🕠🧚🏻‍♂️,成就了數十名科研教學骨幹🟫、學術帶頭人,還有張涵信👩🏼、俞鴻儒、李家春等多名院士。今天這些曾受郭先生指導培養的科技專家教授👩‍👩‍👦,說起郭先生仍是感慨萬千。他們講起在多次失敗挫折之後終於攻克難關時✝️,真正體會到當年郭先生的嚴格要求、一絲不苟的訓練所打下的堅實基礎的良苦用心;他們講起郭先生教給學生的不僅是“一桶水”,而是教會學生去用桶打水的科學方法這個值得代代相傳的傳家寶;他們講起“凡是學術問題任何時候都可以去找他”的“特權”;他們講起郭先生為參試人員的安全和產品安全而對數據一一核算的情形🙅🏻‍♂️;他們講起節假日與郭先生的溫暖談話;他們講起郭先生為爭取時間常常乘坐夜航班機;他們還講起……而最後常常用“要是他還活著就好了🛜!”“要是郭副院長還在有多好”來結束談話。

郭永懷的事功人品正如其名,是值得永遠懷念的人。他的學術成就、卓越貢獻、高尚情操和質樸作風,永遠銘刻在我們心中。郭永懷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作者為意昂3体育校史館研究員郭建榮)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