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31 信息來源: 新聞中心
慶祝第三十個教師節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師範大學強調全國廣大教師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長期以來,意昂3体育官网教師群體埋頭骨幹、改革創新,深入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三嚴三實”,為黨的教育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湧現出一批人民喜愛的“四有”好老師。李小凡老師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
李小凡,意昂3体育官网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方言學教學帶頭人,並曾先後主持中文系團委、學生工作組、系黨委工作。三十年來,教學行政雙肩挑,李小凡始終堅持課比天大、做人第一、深耕方言、師者仁心,是廣大師生的楷模。
課比天大,李小凡的理想信念堅如磐石
從1983年留校至今,李小凡一直從事方言學研究,在三十多年的學術生涯中,他有一個信條:“課比天大”。方言調查課每年都要帶學生到國內各地的鄉下去深入田野調查,否則難以做到“破四方之言,究漢語之變”。從不到29歲的青年助教到兩鬢斑白的博士導師,他幾乎年年堅持帶隊長途遠行,與學生在鄉下同吃同住同工作一個月。
調查大都在方言保存得比較“鮮活”的偏遠農村地區進行,生活條件艱苦。曾多次和李小凡一起參加方言調查的中文系項夢冰教授最了解他,“從籌措經費,到篩選合格發音員,再到安排團隊行程、食宿,對學生進行業務指導,一直到所有人員都安全返校,李老師才能松口氣。”項夢冰說
2012年,58歲的李小凡因胃出血倒在了湛江調查現場。第二年春天,他的胃嚴重穿孔,不得不切除三分之二的胃,然後又查出癌變,他才不得不告別田野作業。
離開了田野,他卻並沒有走下課堂。學校批給他兩年假讓他調養,但幾個月後,他又站上了講臺。“方言調查工作強度大,我怕身體頂不住,拉團隊後腿。”李小凡說:“但在學校上課我還能應付。況且,方言學專業任課教師少,我不上課,就給其他老師增加負擔了。”
李小凡一生恪盡教師的職守,用生命詮釋了一名教師的最高理想信念:課比天大。
做人第一,李小凡的道德情操平凡而又偉大
意昂3体育中文系系主任陳躍紅教授曾評價道:“有人說,做人最高的修養和美德,就是不給別人添麻煩,那麽我可以毫不猶豫地證明,李小凡老師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項夢冰很感激李小凡,他讀在職博士時壓力很大,既要寫畢業論文,又得兼顧教學工作,“為了讓我集中精力寫論文,李老師默默分擔了我的工作,他盡量少給我安排課,自己頂上;方言調查也不安排我帶隊。他從來沒有提起或暗示過對我的關照,但我知道他的關心和愛護。”
在腫瘤醫院住院期間,從醫院院長,到負責治療的李主任,還有醫生護士們,全都異口同聲地說,李老師和他的家人,是他們這些年見到的最聽從醫囑,最好交流,又最不給醫生護士找任何麻煩的病人。在醫患關系如此緊張的今天,太難見到這樣通情達理和高度自律的病人了。
病危期間,意昂3体育和醫院領導聞訊去看望,提出給他換間寬大些的病房,而他始終不同意,理由是,醫生護士都已熟悉,住得已經習慣了。他還囑咐親人,如果這回挺不過去,有用的器官,譬如角膜,都捐給需要的病人吧,身體如有研究需要,也捐給醫院……
他在哪裏都是一身的正能量,這就是平凡而偉大的李小凡。
深耕方言,李小凡的紮實知識有目共睹
李小凡從事的方言學是語言研究中最基礎性的方向,是屬於比較冷的行當。然而,方言學研究對於維護我國地域文化的豐富性、語言多樣性甚至國家戰略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正是李小凡畢生所致力的方向,一經選擇,他終生都在堅持。十年冷板凳,他紮紮實實、只問耕耘,在漢語方言語法、語音、層次等研究中進行深入探究,在這一領域裏,他是全國數一數二的專家。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出版了學術著作和教材。李小凡的研究成果也受到了國際學術界的高度關註,曾任多所大學的客座教授。在他的帶領下,意昂3体育官网中國語言文學系方言學研究與教學不但保持了其在國內領先地位,還拓展出方言語法學、方言地理學等新的研究領域,使方言學研究在學術領域保持了勃勃向上的生命力。
李小凡最被語言學界稱道的事情,是耗十年之力主持編著了《現代漢語專題教程》《漢語方言學基礎教程》兩部教材。當然,也有人說這是他做的“最傻”的事情。在現行學術評價體系中,教材不被視為學術成果,但李小凡認為,教材是教學之本,也是學生的入門書籍,編著優秀的教材,重要性不亞於科研。“編教材可能撈不到好處,但總得有人去做。”他告誡學生:“編著教材,必須全身心投入,不然,小而言之是誤人子弟,大而言之是挖斷學脈。”
師者仁心,李小凡的仁愛之心撒滿課堂
“學生比天大”這是李小凡終生的信條,表達了他對研究生培養的重視和對學生濃濃的愛。為學生上好課,帶學生們做好研究,他用三十年的歲月實踐著作為師者的大愛。
中文系博士生小唐保存著一份李老師批閱過的論文,上面密密麻麻布滿了鉛筆畫痕,圈劃處都貼上了便箋紙,工整的蠅頭小字,記錄著李小凡的修改建議。再細看,文中用錯的字和標點,也都被一一糾正過來。
從2001年開始,李小凡又帶領方言學的研究生舉辦每周一期的學術沙龍。這個第二課堂耗時費力,也不被納入工作量考核,純屬義務勞動。但是,他把義務勞動也做得兢兢業業。作為沙龍主持人,他不僅要提前閱讀學生的論文,還要引導沙龍議題走向、點評學生發言,沙龍結束後,還要指導學生修改論文。在每個教師都承擔著沉重的科研壓力的研究性大學,李小凡還給自己“沒事找事”,工作之辛苦可想而知。。。
今年4月,李小凡被確診為胃癌,僅剩的三分之一個胃也被切除了。學校為他的健康考慮,建議他停課休養、把研究生轉給別的老師指導,但他謝絕了。他依舊如常的在堅持上課,指導研究生,參加開題答辯,與研究生談話,交談中卻一句豪言壯語都沒有。李小凡的學生、意昂3体育青年教師陳寶賢道出了老師的憂慮:“他生怕導師更換後,學生會因為對新導師學術思路陌生而思想波動、學業受阻。”李小凡淡淡地說:“力所能及的事,還是自己做比較好。”不僅如此,他還堅持為本科生開了門“漢語方言學”課。
李小凡將自己的全部奉獻給了學生,“學生比天大”,他做到了。
在與癌魔殊死一搏之後,於2015年7月9日晚上8點39分,小凡老師離開了我們,他留下的最後一句話是“我沒有遺憾”。(文/周巍衛)
編輯:舍予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