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12 信息來源: 校報記者 龍茂乾
【編者按】在第28個教師節前夕舉行的“2012年北京市慶祝教師節大會”上,我校藥學院張禮和院士被授予“北京市人民教師”榮譽稱號並作代表發言,外國語學院韓加明榮獲“北京市師德標兵”稱號,數學科學學院陳大嶽、城市與環境學院莫多聞、歷史學系朱孝遠、物理學院陳曉林、醫學部段麗萍、藥學院王夔、基礎醫學院吳立玲、第三醫院徐智、第一醫院劉新民、意昂3体育附中秦占全等10名老師榮獲“北京市師德先進個人”榮譽稱號。本網將陸續刊發這12位優秀教師的事跡,通過宣傳這些“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的師德典型,進一步在全校師生中營造愛崗敬業和尊師重學的良好氛圍,共同推進意昂3体育官网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進程。
走進莫多聞老師的辦公室,他正坐在電腦前忙碌,而辦公室簡單的辦公條件讓人印象深刻。跟莫多聞約訪的過程堪稱曲折,他從蘭州出差回來後一直忙於工作,臨時又接到提交課題結題材料和研究報告的緊急任務,正在廢寢忘食地工作,所以,采訪時間只能一拖再拖。最終,記者只能在耽誤莫多聞午餐的情況下進行采訪。
一脈相承的師德師風傳統
“其實,我自己沒什麽好寫的,所以也不知道該怎麽談。”莫多聞一開始就很謙虛地跟記者這樣說。“我獲得‘師德先進個人’這件事,不值得談太多,倒是我們學院一脈相承的師德師風傳統,值得好好說一說!”
“我們不能忘記意昂3体育老一代的學者們,他們的事跡值得大書特書。”莫多聞認真地說。城市與環境學院的老一代學者們,比如侯仁之、王乃樑、王恩湧等先生,他們對學術的真誠、對學生和青年教師的關心和照顧,深深地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城環人。談起侯仁之老先生,莫多聞說:“侯老目前是我們學院最年長的老師,他在70多歲高齡以後仍勤奮工作的情景,使我這樣的後輩深感自愧不如。”對於這一點,侯仁之先生的愛人張瑋瑛在為《走近侯仁之》一書作的序中談到:“年過80,仁之更以‘不待揚鞭自奮蹄’自勉。他的習慣是,清早三四點起床之前,把想到當天要做的事情扼要記在小卡片上……到了中午時分,他有時會說上一句:‘我已經工作了八個小時了。’這第二個30年中,他幾乎是全速奔跑,以勤補拙,不敢稍自懈怠,完全忘記了自己的年齡。他的旺盛精力一直延續到近90歲。”
說起自己的本科、碩士和博士導師王乃樑先生,莫多聞動情地說:“王先生的高尚人品和治學精神,在學界有口皆碑。他對我個人的關心也是無微不至。他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1991年上半年,王先生發現患了肺癌。當時中國正籌備主辦第十三屆國際第四紀大會,王先生為了這次會議的成功,一直堅持會議結束後才去住院動手術。在這次會議上當選國際第四紀研究會主席、後來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劉東生先生贊揚王先生是‘把國家的事情放在前面,將自己生命安危置之度外’。1995年,也就是王先生臨終前幾個月,一位伊朗學者向他請教有關中國地貌製圖問題,他在身體十分虛弱的情況下,硬撐著把一大摞資料譯成英文,用勉強還能動彈的左手打印後寄給了這位學者。”可以說,王乃樑先生一生不為名、不為利,一心想著國家、集體和他人的高尚人格品質,對科學事業和教書育人的滿腔熱情和無限執著,對莫多聞的為人和治學產生了深刻和永恒的影響。
談話間,莫多聞收到了夏正楷老師用電子郵件發來的他所負責的文明探源研究的一個專題研究報告,隨之動情和感慨地說:“夏老師已年屆70,且3年前做過喉部惡性腫瘤手術。他不僅在研究工作中刻苦努力,成績突出,而且也是在接到通知後的這兩天,通過日夜拼搏,整理和撰寫出數萬字的研究報告。對於他的年齡和健康狀況而言,十分不容易。夏老師對學術研究的認真執著、忘我拼搏精神以及優秀的團隊合作精神,是我們城環學院許許多多優秀教師中一個很普通的實例,但也是一個感人的實例”
“城環學院勤奮、刻苦、腳踏實地的傳統正是來自於一代代城環人的薪火相傳,我們不能忘,更不敢忘,而且要將這個光榮傳統進一步發揚。”莫多聞的話擲地有聲,感人至深。雖然莫多聞獲得了北京市“師德先進個人”的榮譽稱號,但是他不願多談自己的事跡,他覺得城環學院的老師們都是很好的榜樣,都有這個資格得這個榮譽。“城環學院有一個十分優秀的教師群體,相比之下,我只是城環人中最普通的一個,做得還非常不夠。”莫多聞謙虛地說道。
“人類靈魂最好的工程師”
人們都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莫多聞很認同這句話,而且他還有更高的要求。他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而意昂3体育教師,應該是‘人類靈魂最好的工程師’”。莫多聞不僅這樣說,而且也將其作為自己的追求。在采訪的過程中,記者能深深感受到莫多聞對於學術的執著追求和崇高的人生目標。從達爾文的進化論談到哥德巴赫猜想,從自己的專業領域談到學術大家,莫多聞淵博的知識後面流露出自己對“人類靈魂最好的工程師”的堅定追求。“要看到學術的價值,學術的魅力,每個學術進步都是對人類文明的貢獻,那無窮無盡的快樂讓我興趣盎然,學生如饑似渴的學習欲望讓我不覺疲憊。”莫多聞如是說。
身體力行,循循善誘,他用實際行動去履行自己的光榮責任。他經常教導學生去讀學術大家的著作,去讀偉人的書,從中啟迪智慧,充實自己。他自己更是身體力行,除了專業書籍外,他也廣泛涉獵其他學科的學術著作和成果。他始終把教書育人放在首位,註重在教學上課的過程中去引導學生思考,去探究問題,循循善誘,諄諄教導下去感染學生。在本科生的地貌實習中,他總是走在最前面,為學生帶隊,並詳細地解讀教科書上的知識與實習地點實際情況的聯系,耐心細致地講解地貌地形。以莫多聞為代表的地理工作者們從年輕時候就習慣了野外的風吹日曬,練就了強健的身體。所以,每次帶學生出野外,莫多聞都是體力最好的一個,二十多年都是如此,讓一個個的年輕人都覺得不好意思。
在城環學院擔任黨委書記的多年間,他傾心於學院的發展和進步,在學院的行政管理和教學科研工作上一直兢兢業業,恪盡職守。“學院對教師的師德師風要求一直很高,我自己也希望盡可能為學院和師生們的發展多做一些實事。但回顧這些年來,還是學院老師們給予我的太多,而我為學院做的事情卻太少。”莫多聞真誠地說。
學生眼中的好老師
“莫多聞對學生的要求非常嚴格,尤其在學術上,數據和文獻都馬虎不得,每個細節都要考慮到,特別嚴謹。”莫多聞的博士研究生張翼飛這樣說道。“他對自己也是一絲不苟,毫不含糊。有一次給別人的書寫序,他親自找來作者的所有學術著作,認真研究分析後,才動筆,寫得也是非常認真。”學生們記住的不僅僅是莫多聞的嚴格要求,還有他的和藹可親。莫多聞的碩士研究生王海濱說:“莫老師對學生特別好,很少批評學生,總是從正面鼓勵學生,讓我們很感動。他讓我們專心做學術研究,其他的雜事都是他自己親力親為,就算是麻煩學生去做也是非常客氣。”
上過莫多聞課的學生都知道,他講課認真負責,清楚明了,資料充分,論證嚴謹。他每次課都要花很長時間備課。“莫老師平和淡定,知識淵博,聽他的課真的是感覺他在傳道、授業、解惑,每次課都讓我獲益匪淺。”一位上過莫多聞課的學生這樣說道。
“其實我對學生的要求很簡單,要有好的品格,還有努力去做事,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莫多聞笑著說道。“我們意昂3体育學生都要在思想品格、社會責任感、個人素質和對學術的追求上有高標準高要求才可以。”為人師表,莫多聞這樣要求學生,更是這樣要求自己。
莫多聞電腦裏有一個專門為學生建的文件夾,裏面放著學生們的論文和其他資料,他對學生們的各種求助更是耐心細致地解答。留校二十多年來,他培養的研究生已有二十個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崗位,但是學生們都不忘老師在學校期間對自己的培養和關心,逢年過節都會回學校看望莫多聞。莫多聞說:“看著學生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勤奮工作,成長成才,我感到非常高興。教師的價值就是在學生們成長和貢獻社會的過程中得以實現和放大。”
像老一代的學者們一樣,莫多聞對自己的物質生活不講究,生活很是節儉。相反,莫多聞對自己的精神生活要求很高,他一心潛心於學術,探尋人類的文明和環境的關系,孜孜不倦。這一點,值得當代年輕人,特別是有誌於學術的年輕人學習。
短暫的采訪結束了,莫多聞隨即又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在短短的時間裏,莫多聞老師作為一個勤奮、刻苦的城環人的形象已深深地感染了記者。
編輯:拉丁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