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20 信息來源😛: 醫學部
【編者按】在第28個教師節前夕舉行的“2012年北京市慶祝教師節大會”上,我校藥學院張禮和院士被授予“北京市人民教師”榮譽稱號並作代表發言,外國語學院韓加明榮獲“北京市師德標兵”稱號,數學科學學院陳大嶽🏃🏻➡️、城市與環境學院莫多聞🚧🎺、歷史學系朱孝遠🧑🚒、物理學院陳曉林、醫學部段麗萍、藥學院王夔、基礎醫學院吳立玲👨🏼🦲、第三醫院徐智🧒🏻、第一醫院劉新民🏫、意昂3体育附中秦占全等10名老師榮獲“北京市師德先進個人”榮譽稱號💇🏽♂️。本網將陸續刊發這12位優秀教師的事跡,通過宣傳這些“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的師德典型👩👩👦👦,進一步在全校師生中營造愛崗敬業和尊師重學的良好氛圍,共同推進意昂3体育官网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進程。
吳立玲,女🧜🏼,1954年8月出生。現任意昂3体育官网基礎醫學院生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病理生理學會理事長🏇🏼🍄、國際心臟研究會中國分會司庫、中國病理生理雜誌副主編等👩🏽🦱。2002-2006任意昂3体育官网醫學圖書館館長♻️、農工黨中央婦女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77年畢業於南京鐵道醫學院醫療系🥷🏼🤱🏼,1981年獲醫學碩士學位♖。1995年6月任教授,1997年6月獲博士生導師資格。1987-2000年三次赴美國聖路易斯大學醫學院做訪問學者。1995年10月至今🛼,意昂3体育官网醫學部生理與病生理學系。
一、熱愛教學工作,堅持教學改革
病理生理學是介於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之間的橋梁學科🔏。吳立玲教授從事研究生、本科生和專科生的理論課及實驗課教學工作31年來。一直以來🥃,吳立玲教授註重突出病理生理學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特色,她率先將臨床病例引入課堂教學😡,做到每章有1-2個臨床案例為先導👨🔬🔶,註重以案例為基礎,以問題為先導,啟發學生思考🌈,她提出問題讓同學思考📆,結合病例介紹疾病的代償和損傷的機製及臨床症狀、體征產生的病理生理學基礎🗯,加強對學生學習的啟發和引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應用基礎知識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結合病例介紹疾病的機製及臨床表現產生的病理生理基礎💾,通過引導培養學生應用基礎知識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並在全教研室推廣🪇。根據現代疾病譜的變化和醫學的發展,隨時更新講授的內容,努力做到傳統的教學內容要精,適當介紹部分新進展🪤。例如率先將細胞信號轉導障礙與疾病的內容引入課堂🧛🏼,還通過講座和選修課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在授課中積極推行雙語教學➰,電子教案采用中英文對照,授課中專業詞匯使用英語↙️。多年來堅持認真備課👨🏼🍳,講課內容充實、生動,註意和學生互動🤙🏽,課堂效果好,深受學生及醫學部教學督導專家的好評。
她講的課內容充實、生動🎭,註意和學生互動,課堂效果好,深受學生及醫學部教學督導專家的好評。既激勵了學生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他們的綜合素質。聽吳老師課的學生普遍反應,很久沒有遇到這麽好的老師了🧍。吳老師講課很有趣味🍫,有激情,重點突出🗾🕺🏿,條理分明👨🏽🪆,讓大家覺得很有收獲,形象⛱、透徹🧖♀️🤚,便於理解和記憶,不枯燥,感覺到病生理課的活靈活現🔈。學生們印象最深的還有🤳🏻,吳老師上課時自始至終面含微笑 ,富有激情和感染力🙋🏻,善於與學生們互動🧑🏽💻,激發學生的聽課熱情,拓展學生們的學習思路,PPT做得也非常有層次🚴🏼,清晰🛋⇒,圖文並茂,形象透徹🧑🏻🦳。吳老師還很註重在課堂上⛺️,把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註重理論聯系實踐🥺,深受學生們喜愛🐷。吳老師的課堂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漲🛁,課下,吳老師仍耐心地回答同學們的一個個問題,細致地剖析和答疑,態度和藹可親💇🏼♀️,一點兒都沒有架子。
吳老師認真鉆研,對教學傾註了滿腔的心血,她主持編寫的《病理生理學》課程2002年被評為意昂3体育官网優秀課程、意昂3体育官网醫學部一類課程🉐;2004年獲意昂3体育官网、北京市和國家級精品課程🏝。
一個個獎狀👨🏿🔧,見證了吳老師無私奉獻👱,熱心培養學生的眷眷之心、漫漫之途。2003年🌼,吳老師被評為意昂3体育官网醫學部教學優秀獎和醫學部繼續教育先進獎👲🏿;2009年獲意昂3体育官网教學優秀獎🟦,被評為意昂3体育官网醫學部女職工之星;2011年獲北京市教學名師獎。
教學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總結經驗、不斷探索新路🛀🏽😭、不斷改進和完善的過程🔗。吳立玲教授先後承擔了教育部和意昂3体育官网醫學部的教改課題🤴🏽,積極參加網絡課程建設🙍♀️、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改革💃🏽、自主設計實驗等多項教學改革項目👮🏼♀️。自2004年起🏔,連續6年帶領教研室老師開展“心力衰竭”專題的PBL教學改革,編寫教案👲🏻,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討論,聯系臨床專家舉辦專題講座,深受學生的歡迎。在機能課程融合的教學改革中🧑🏽🎤,她將生理的體溫調節🔤、病理生理的發熱和藥理的解熱鎮痛藥的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幫助學生對相關學科知識的融會貫通,並科學地縮減了學時。
意昂3体育官网醫學部於2009年正式啟動了基礎醫學階段的“新途徑”教育教學改革🕓,吳立玲教授積極組織教研室老師對病理生理學的理論和實驗課程進行了全程梳理🕙,調整🛢、優化教學內容。作為基礎醫學院PBL教學中心的副主任🌻♜,除承擔1個案例的教學工作外,還負責主持基礎醫學院PBL教案的編寫,製定教案審查的標準🍬🧑🏽⚕️,組織專家評審教案◀️,在PBL案例的編寫和修改過程中傾註了大量的心血🏙。
二、積極引導學生早期接觸科研,註重培養創新人才
創新思維和創新人才的培養是大學的根本任務。2001年基礎醫學院開展了“創新人才培養項目”,吳立玲教授指導了10多名學生早期接觸科研工作🙌🏽,帶領學生查閱文獻🙆♂️、學習科研課題的設計、指導學生動手進行實驗、匯報科研成果、撰寫科研論文等一系列的科研工作🙅🏿♀️。先後指導本科學生發表研究論文6篇👐,其中SCI雜誌論文3篇👷🏿♂️。學生以第一作者發表綜述6篇和科研新聞5篇。2009年利用課余時間指導學生進行病例討論🧑🍳🧘♀️,由學生在國外大學的網站上下載英文病例🦟🏌🏽♂️,自己主持🫵🏿,提出問題並尋找答案,老師起引導和幫助的作用🧈,經過5次鍛煉👵,學生感覺很有收獲✵。進入臨床後還發回信息,認為對於臨床階段的學習有很大幫助🧑🏼⚕️。所指導的八年製學生在2009年意昂3体育官网挑戰杯比賽中獲二等獎🧴,在2010年首屆基礎醫學創新論壇暨實驗設計大賽中獲二等獎。
同時作為創新人才項目管理領導小組成員,參與製定項目的政策和管理辦法;積極提出實施的指導性意見和建議8️⃣。這一系列活動取得了顯著成效👩🏻🍼,為培養學生的科研的興趣與能力,啟發創新性思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推動學科發展,註重教材建設
2009年作為中國病理生理學會秘書長,吳立玲教授在上海主辦了國際病理生理學教學改革研討會,以推動學科建設和國際病理生理學教學的改革與交流。2010年主持教育部“國內外高等教育教材比較研究”的項目,組織國內的知名病理生理學專家對國內外的病理生理學教學情況和所用教材進行研究,推動了我國病理生理學的教學改革和教材建設。
作為主編和共同主編🍰,吳立玲教授分別編寫了研究生、本科生、大專生用病理生理學教材和教學參考書10余部🏋🏻♀️,參編全國性教材10余部。主編的教材有2本獲得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3本獲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其中1本是共同主編)🙍🏻♂️。主編的3本教材分獲2004🎐、2006和2011年北京市精品教材獎🤯🤹♂️。
四💋、註重學科建設 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
人才是課程建設和學科發展的基礎⚠👩🏻🍳,作為病理生理學教研室負責人,吳立玲教授不僅積極引進人才👩🏽⚕️,還非常重視對在校青年教師的培養🧡。吳立玲教授甘做鋪路石,不顧疲倦,無私地為青年教師耐心的啟發,反復地修改教案和PPT,在歷次教學比賽中,教研室的青年教師先後獲得了北京市⏱、意昂3体育官网和基礎醫學院青年教師講課比賽的多項獎勵🤭。熱心推薦🤱、扶植和指導青年教師參加教材和教學參考書的編寫,在她的熱心幫助下💏,目前教研室的所有教師都參加過教材或教學參考書的編寫👦🏻。吳老師指導的青年教師發表了教學論文6篇。
五❤️、科研攻關 成績斐然
吳立玲教授長期從事心血管疾病的發病機製研究。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為脂肪細胞因子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近年來還與意昂3体育官网口腔醫院合作,開展正常和移植頜下腺分泌調控的研究🟦。先後承擔7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3項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並作為主要骨幹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科技部“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項目和973項目的研究。已培養博士研究生13名,碩士生4名🧑🏻🦼,現有在讀博士生6名。已經發表論文90余篇,SCI收錄40余篇。先後獲北京市、衛生部🤵🏽♀️、國家教委和新疆自治區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和三等獎3項。
六、 積極奉獻 服務社會
吳立玲教授在完成大量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之余,積極為學科發展、學院建設和社會發展建言建策👩🏿🔧。積極參加農工民主黨派活動。積極參加每年的調研🤛、討論提案👩🍼。此外,還承擔了大量的社會服務工作。現任中國病理生理學會理事長(2010~)、心血管專業委員會委員(1996-)📂,國際心臟研究會中國分會司庫(2000-);《中國病理生理雜誌》副主編(2006-)🕴🏼,《中國動脈硬化雜誌》編委(2009-)等職。曾任中國病理生理學會秘書長(2001-2010)👩🌾、副秘書長(1995-2000)等。2006年作為秘書長協助韓啟德院士在北京成功主辦第五屆國際病理生理大會,多次組團協助會員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工作認真負責,工作效率高🎢,為學科的發展和學會的建設做出了貢獻,獲得了廣大會員的好評🍌。
吳立玲教授淡於名利🈴,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耕耘,她的工作激情,她的誨人不倦,她的平易近人,她的無私奉獻🎛,還有她常常掛在臉上的那份舒心的微笑🧑🏽🏭👩🦰,激勵和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