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28 信息來源: 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
2019年1月21—24日,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師生一行走進彭州市,以問卷調研和座談走訪深入了解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以及近十年心理教育工作進展,並依托高峰論壇、專題講座、親子冬令營、班級團體輔導等多種形式開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傳播穩定陪伴對青年成長的重要價值。
2008年汶川地震之後,以意昂3体育官网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錢銘怡教授為主導的團隊成立了“壹基金童心康復項目”,對四川省彭州市的心理輔導老師進行專業培訓,以讓他們在受訓後能運用更專業的手段幫助大批學生及家長消除震後的心理障礙。為進一步推動幫扶工作從專業領域,向學生群體的覆蓋,在“五彩石”活動發起人、四川大學肖旭教授和意昂3体育心理學院鐘傑副教授的幫助指導下,心理學院團委啟動了“鴻雁傳心”項目,來自意昂3体育的誌願者們與彭州中學實驗學校的初中生結成對子,以書信為載體,依托作文批改和情感交流的形式,分享學習心得、交流成長體驗,幫助雙方在思想、心靈、視野、文字表達技能等多方面不斷提升水平,增強對未來學習生活的美好信念和堅定信心。
座談調研,點與面結合勾畫彭州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全貌
在專家座談會上,成都教科院副所長曹璇、四川大學肖旭教授、彭州市教育局局長周權、團市委副書記劉暢、彭州中學實驗學校校長劉聰等專家學者為實踐團的調研工作把脈定向。市教育局德保科張琳、教研室王濤斌分別從專業培訓、學科建設、咨詢輔導、預防預警等方面介紹了災後十年彭州心理健康工作的開展情況,以及近年來教育系統依托構建心理特色學校推動相關工作開展的經驗。
專家座談會
在專題調研會上,來自彭州市各中小學的基層心理教師分享了各自的從業心得和面臨的難點痛點問題。他們談到,自2008年後專業資源的湧入,催生了彭州心理健康事業的快速發展,從心理活動課,到團體、個體輔導,初步形成了中小學心理工作的模式,敢接個案是專業水平提升和心態轉變最鮮明的體現。但是,師資力量不足、督導培訓費用昂貴等問題,仍然製約著現實的發展。
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調研會
在延秀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實踐團集體參訪了師生接待區、情緒調適室、團輔室等功能區,並與副校長肖成雲等老師就心理中心建設情況、當前小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擾,以及小學心理健康課程設置等內容進行交流。
實踐團調研延秀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針對彭中缺乏心理個案轉接機構的問題,心理學院師生一行還走訪了彭州市人民醫院,與院長王有良、黨委書記胡曉蓉等醫院負責人就臨床心理中心的籌建情況進行交流,並作為協同心理師參與“巴林特小組”學習,向青年醫務工作者傳遞“偶爾治愈,時常幫助,總是安慰”的溫暖。
實踐團調研彭州市人民醫院
除此之外,實踐團還針對初中生和家長設計、發放了兩類調查問卷,共計190多份。前者依托現有較為成熟的量表將心理狀況分成學習壓力、人際敏感、焦慮、適應不良等10個方面來表征,後者則是對家長的心理知識掌握程度、如何看待孩子情緒變化以及采取何種措施緩解焦慮等內容進行調研。座談走訪和問卷調研的結合構築起了心理學院實踐團對彭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青少年心理狀況的全面了解。
專題講座,術與道聚合播撒理想信念和心理工作方法
面向彭州百余名中小學專職和兼職心理教師,實踐團與彭中實驗學校心理中心共同舉辦了“青少年心理健康科普高峰論壇”,推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法和技巧的傳播。肖旭教授分享了“五彩石”活動的緣由、作法和經驗總結,華西小學蔣慧老師分享了如何依托“心理運動會”等特色工作推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彭中實驗學校胡一波老師結合個案咨詢分享陪伴的積極作用。同時,與會專家教師還就參會者提出的督導難、缺乏家庭輔導技術等問題進行了沙龍交流。
青少年心理健康科普高峰論壇
面向彭州市三所學校的中小學生,實踐團成員宋璽以“我的故事,心生力量”為題,進行兩場專題分享,講述了關於愛國和夢想的故事,為在場學生分享那些努力求索、輾轉反側、辛勞奮鬥的從軍歲月。“愛國,是這身軍裝的意義和價值所在”“立場有多大,力量有多大”“不論是偵察兵,還是話務兵,只要在你自己的崗位上做好,都是響當當的人物”等話語深深感動了在場同學,激勵他們將遠大理想牢記心中,傳遞著“愛國勵誌求真力行”的青年精神。
宋璽進行專題分享
科普活動,淺與深融合使用心理學創造更幸福的生活
實踐團結合前期“鴻雁傳心”書信交流活動的基礎,對結對同學開展團體輔導。“自我初體驗、自我再認識、生涯探索、能量傳遞”等環節設計通過具體化的方式讓同學們能聚焦自我,增強理性認識,並在抉擇中明確核心價值觀,利用團隊的力量提供支持,營造積極正向的生活態度。
所有成員作為協同心理師,參與“鴻雁傳心”親子冬令營——從相識切入,建立小組,以“信任盲行”活動增進親子關系,以書寫“親子書信”來分享交流情感。活動在觸及家長和孩子內心最柔軟的角落的同時,給他們提供一個親密交流的契機,在傳遞信任、親子交流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心理學院師生一行還分別走進延秀小學、彭州中學實驗學校、彭州中學等8個班級,並針對不同年級,設計了4套不同的心理健康科普活動方案。師生們在與小學同學開展“你畫我猜”的過程中,傳遞了“有效交流”的內涵和意義;與初中同學從“事實、感受、需求、請求”的四要素,思考“非暴力溝通”的方法和小竅門;與高中同學聚焦負面情緒的產生原理,通過調整自己的評價與信念實現處理情緒的效果。在分層分類的交流中,師生們結合個人體會,由淺及深地傳播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學知識,依托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同學們去獲得更加幸福的生活。
實踐團開展心理健康科普教育
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赴彭州市社會實踐團在四天的行程中,以青年學子的求真力行精神和時代擔當,在座談調研中深化認識,在專題講座中根植信仰,在科普活動中傳播知識。後續,實踐團將把調研成果反饋給當地教育系統,為推動彭州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奉獻才智。
專題鏈接:行走2019
編輯:山石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