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21 信息來源: 新聞與傳播學院
自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召開以來,意昂3体育官网新聞與傳播學院高度重視、迅速行動,精心組織學習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學院黨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動員學院全體黨員、師生員工深入、系統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和中央31號文件,準確理解精神實質、重點內容和具體部署,並根據學校要求,緊密結合學科和人才培養實際,從辦學方向、課程建設、陣地建設、隊伍建設、製度建設等方面認真貫徹落實。
一、系統學習,吃透精神,牢牢把握辦學治學正確方向
學院黨委把對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的學習放在現階段學習任務的首要位置,全面系統,結合實際,確保師生全面、準確理解會議精神實質,學習不走樣、落實無偏差。
2016年12月9日,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結束第二天,學院黨委副書記盧亮就接受了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節目采訪,他表示,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涵不斷提升,已經成為塑造高尚品格的靈魂工程、培養綜合素質的系統工程和豐富大學生成長成才體驗的環境工程。“作為輔導員,我們要自覺擔當起立德樹人這一核心使命,不斷提高自身的政治素養、職業涵養和人格修養,真正把可愛、可信、可貴、可為的當代大學生培養成為能夠引領這個時代以及未來的高素質人。”隨後,盧亮主持召開學院學生幹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專題學習會。他從會議召開背景、主要精神、對思政課教學的重要啟示、思政課教學中如何貫徹會議精神等四個方面進行了講解,提出團學幹部應當充分了解學生成長所需,有針對性地開展分層分類指導工作,並通過浸潤式教育的方式,開展富有基層組織特色的團學活動,引導學生自覺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學院黨委迅速製定學習計劃,全面深入開展對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的學習宣傳。學院黨委會、黨政聯席會多次組織集體學習,領會會議講話精神,討論、製定、落實計劃;先後召開多次教工黨支部書記工作會和學生黨支部書記培訓會,傳達會議精神,部署工作任務,要求各支部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務必及時學、透徹學、系統學並學以致用。2017年1月10日,學院全體教職工年度總結會上,院黨委書記陳剛系統領讀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和教育部黨組文件,要求全體教職工將會議精神與教學科研緊密結合、落實到位。3月6日,學院新學期教職工大會上,陳剛帶領大家共同學習了中央31號文件精神,並對學院部署具體落實任務進行了討論。在這兩次教工大會召開前,學院向每一名教工下發通知,強調會議考勤製度,確保會議精神傳達到位。在學習宣傳過程中,陳剛反復強調,總書記的講話,不僅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明確的思路和要求,更對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戰略方向。我們要培養適應全球化、數字化時代的人才,培養擔當未來中國社會發展大任的人才,就必須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如何按照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使高校成為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這是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一項劃時代的重大課題。
二、結合實際,把握重點,推進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
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和中央31號文件精神的指引下,學院黨委、行政積極部署、細心組織,結合學科特色和學院實際,不斷完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課程建設和教材建設,全面推進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工作的落實。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課程是學院的必修課,由陳開和副教授主講。在課程建設中,陳開和以中宣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指定教材《新聞學概論》為藍本,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潮流,將習近平總書記有關新聞輿論工作的最新講話精神、黨的新聞政策理念,以及中央主流媒體新聞實踐的鮮活案例融入教學內容,力求使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深入學生內心。
學院還牢牢把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不斷完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學的教材建設。陳開和先後參與中宣部、教育部聯合組織編寫的《實踐中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十二講》教材的編寫工作。新聞系主任呂藝教授參與的由中宣部和中國記協組織聯合編寫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百問》一書也即將於2017年出版。
與此同時,學院還不斷優化現有課程設置,將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核心理念融入相關課程的教學中。學院在針對本科生開設的“新聞理論”和“傳播學研究方法”課程中增加了傳統文化經典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分量,新聞采訪寫作、新聞編輯、當代新聞發展前沿等本科生新聞實務和前沿課程,都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講理論、講方法、講操作、講教訓;針對碩士研究生的“中國社會與文化專題研究”“新聞案例研究”課程也以馬克思主義新聞傳播理念為指導安排教學,以增強學生的國情意識和傳統意識,其中“新聞案例研究”課程還安排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在中國的實踐專題內容。
在課堂之外,學院領導以身作則,在師生中營造了學習踐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良好氛圍。學院黨委領導多次以授課或座談的形式,與師生交流。學院院長、黨委書記為畢業生和新生各講一次思想政治理論課,已作為2017年學院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建設的重點工作。學院院長陸紹陽多次在主流媒體發表有關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文章,包括《找準“脈點” 敲響“定音鼓” 讓主流聲音傳得更遠》(《天津日報》《中國社會科學網》等網站當日全文轉載)、《善用辯證思維處理新聞輿論工作》(《光明日報》)、《構建輿論引領新高地 提升有效傳播力》(《廣電時評》)、《築牢新聞輿論工作的思想根基》(《中國社會科學報》)、《把握新聞工作的方向感》(《光明日報》,2016年12月19日,2017年1月3日網信辦全網推送)等。陸紹陽的文章在學院師生以及國內新聞傳播界均產生了積極的反響。
三、精心設計,統籌規劃,進一步提升第二課堂育人功能
新聞與傳播學院學生政治敏銳,思維活躍,個性化特點鮮明。根據中央31號文件精神,學院更加重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對學院第二課堂活動和校園文化品牌進行整合、優化、提煉,突出價值導向,提升育人功能,努力構建全方位、全領域、全要素的特色育人體系。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學院的第二課堂體系建設將集中精力抓好五大項目,即打造立德樹人系列講座,整合推出具有意昂3体育新傳影響力的“南門讀書會”,盡快完成《綜合素質測評辦法實施細則》的修訂工作,構建符合新傳學生特點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體系,完善社會實踐育人體系,腳踏實地解決同學們成長成才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引導同學健康成長。
多年來,學院一直通過講座的方式,邀請德才俱優的行業專家、知名學者來學院同學生進行交流,談理想、談人生、談專業、談發展。2017年初,學院黨委貫徹中央31號文件精神,把講座正式確定為立德樹人大講堂,精心打磨,致力於創造影響大、吸引力強、效果佳的第二課堂品牌。
“南門讀書會”以“南門守正(正統、正派、正氣),薪火相傳”為主題,引導同學們多讀書、讀好書、把握經典、深入思考,練好基本功,提升精氣神,目標是營造學術氛圍,培養學術新秀,為培養具有國際視野、中國特色、意昂3体育特點的新聞傳播人才添磚加瓦。讀書會分為老師領讀、自主選讀和互動精讀三個系列,分別側重本科生、碩士和博士研究生,每個系列均面向全體同學開放。讀書活動堅持線上線下結合,依托專業讀書平臺,讀書範圍涉及文史哲和傳統文化經典、馬克思主義經典、學科基礎和前沿等領域,並通過積分獎勵等製度激發讀書熱情,將讀書思考融入成長成才全過程。
學院牢牢把握育人價值導向,以《意昂3体育官网學生素質綜合測評辦法》為依據,啟動修訂《新聞與傳播學院學生素質綜合測評實施細則》。修訂後的《細則》在測評內容上將更加註重學生成績和綜合素質的平衡,在程序上堅持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突出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和德育為先的價值準則,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成才觀。
學院還聯合兄弟院系和同行單位,組織開展“網絡新媒體職業聯盟(I新職業聯盟)”建設,探索網絡新媒體環境下的職業成長路徑和求職就業方略,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該項活動的內容包括開展春季學期職業規劃大講堂、秋季學期就業指導大課堂活動、職業職場領域群組沙龍、領域職業交流及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個體咨詢五大版塊,旨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職業選擇成熟度,引導學生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行業、單位建功立業,揮灑青春。
學院註重實踐育人,通過寒暑假社會實踐引導學生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增強對國情的認識和理解,在社會實踐大熔爐中增進“四個自信”。在總結以往開展社會實踐的經驗基礎上,學院籌劃了2017年暑期社會實踐的新思路,即組織開展“新傳留學生西部行”活動,利用暑期組織留學生和中國學生共同組成的社會實踐團,赴西部艱苦地區開展社會實踐,加強學生對中國國情的認識。
四、夯實基礎,強化保障,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和陣地建設
著眼於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長效機製,學院以基層黨組織建設、黨員和思政工作隊伍建設、平臺陣地建設為重點,進一步夯實工作基礎,強化資源和政策保障,通過紮實推進黨建帶動思政工作層次和內涵提升,通過強化各類陣地推動思政工作理念和實踐創新。
學院黨委持續抓住基層黨支部建設這一關鍵環節,建立了黨支部書記月度工作會機製,定期組織學習、交流,開展培訓。結合目前正在開展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做實、做精、做新,嘗試開展了一系列抓基層、打基礎的具體舉措。為了強化監督學習,從2017年春季學期開始,學院黨委向每名黨員發放了《黨員筆記》,要求黨員對學習情況、參加活動情況、談心談話情況全程記錄、寫實寫真,學院黨委不定期抽查。為了突出功能發揮,在學生黨支部中開展了“三合一”服務體系建設,即黨支部服務班級一個實際問題解決、支委聯系服務一名困難黨員、每名黨員關心幫扶一位普通同學,著力提升學生黨支部的存在感、價值感和榮譽感。
學院註重選好配強黨務和思想政治工作隊伍,與學校相關部門溝通,努力爭取設置配備專職團委書記;製定學生工作和輔導員工作津貼實施辦法,選拔優秀博士研究生擔任本科生輔導員,按照與學校1:1配套標準,落實專職輔導員工作津貼。
加強平臺和陣地管理,根據有關規定,學院製定實施了《新聞與傳播學院網絡公共平臺管理辦法》,將所有以學院名義開通的新媒體公共平臺進行登記管理,加強各類信息、文化平臺監督管理,以確保發揮新媒體平臺的育人功能和輿論監督功能。學院還製定了課程、講座、論壇、報告會外請嘉賓的備案製度,細化工作流程,強化監督保障,確保外請教師政治上可靠、業務上過硬。
今後,學院將進一步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精耕細作,改革創新,為培養高素質新聞傳播人才貢獻更大力量。
專題鏈接:學習高校思政會和中央31號文件精神
編輯:江南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