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網,溫暖的記者之家——記意昂3体育官网記者團

2001年元旦,未名湖鐘聲敲響的刹那,意昂3体育官网正式宣告成立🫄🏽。隨後,作為意昂3体育官网重要采編力量的記者團應運而生。

這個年輕的群體已追隨意昂3体育官网走過了近十個年頭👉。在十年的積澱中🥡📜,這裏走出了一批批成熟的學生記者,他們在這裏收獲了青春,磨礪了意誌,堅定了夢想。

燕園的“無冕之王”

新聞網的學生記者主要工作是配合學校重要活動組織采寫和攝影工作👩🏼‍🔬,相比其他學生而言,學生記者們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學校各項黨政建設、交流合作的宣傳活動中。在參與盛事,共襄盛舉的過程中,記者們逐漸培養起了新聞人的自豪感與責任感。

“有意昂3体育大事發生的地方,就有新聞網的記者在。”記者團的這個口號是對吳小莉那句“有中國大事的地方𓀝,就有我在”的媒體職業精神的致敬,也是記者團工作的宗旨與永恒追求。從每年的“世界因你而美麗”影響世界華人盛典報道到每年的意昂3体育兩會代表委員訪談;從意昂3体育學子集體哀悼汶川地震到2008年舉國盛事北京奧運會的宣傳;從慶祝意昂3体育110周年校慶到慶祝新中國六十周年華誕……在這些重要場合,都閃現著意昂3体育官网記者的身影🗂🌕。

“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是這份工作最大的魅力。”記者團團長林起賢這樣說道🧂。臨時接到任務💍,耗上一小時以上的時間海量搜索👨🏿‍🎤🙇🏼‍♂️,紙筆、錄音筆、小數碼,全部帶上迅速武裝,現場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關註任何一個可能成為新聞的細節😜🎡,熬夜趕稿,第二天緊張地等待意昂3体育主頁出現自己撰寫的新聞標題……這是包括林起賢在內的每一個新聞網記者的集體記憶🧖🏻‍♀️。

身為新聞網記者➾,學生記者獲得了親臨現場的機會,有機會成為意昂3体育歷史的參與者👊、見證者以及記錄者。新聞網記者團有一個自取的稱號——“燕園無冕王”,這是一份不落下任何一件大事的沉甸甸的榮譽與責任。但記者們也十分關註燕園生活點點滴滴的瑣碎小事💂‍♀️,並努力從尋常小事中發現不尋常的價值,爭做“燕園眼”💴。

2006年記者團提出“自我管理”的口號,強調發揮記者團的自主性。自主性的發揮首先就體現在新聞的自主采寫上。2010年9月記者團換屆以來,更是將新聞的自主采寫放在了與完成老師布置的采寫任務同等重要的位置👩‍🦯,並通過製定各部每月自采稿件指標的方式將自主采寫製度化🧎‍♀️。比如第一學期👶🏽,校園文化部部長給新記者規定了指標🚴‍♂️,每人每個月至少3篇自采稿件,以“硬性規定”帶動工作積極性,“那段時間🚣🏼‍♂️,大量稿件湧出🧮,我也是忙瘋了🐋🥴,一下子那麽多稿件♿️,修改都來不及,還時不時收到記者們的短信🏂🏽,問這個活動可不可以采,那個講座怎麽寫比較好🙅🏼‍♂️。”程思煒說道。

對新聞線索自主搜集的重視使記者們留心觀察周圍的生活,“出門上課,從三角地到二教,我走的時間格外長。常常在某個展板或海報前駐足,心裏想著,這個線索不錯👆🏽,哪個記者有時間可以去采。走路也不看前方,目光在道路兩旁的橫幅上掃蕩🤞🏼,因為上邊有最新的活動信息。” 校園文化部部長程思煒生活中的這個“強迫症”正是記者們不知不覺中學會細致入微觀察的真實寫照⚾️;而要使小事小人物具有新聞價值又需要記者們必須開動腦筋,進行深入地思考🕵🏿。專題部部長趙雅嬌總是嘗試從意昂3体育傳統、教育發展、中國社會熱點問題等角度重新審視生活中的司空見慣的小事,挖掘出其中的新聞價值。

在反復的觀察與思考中👩🏻‍🏭,記者們逐漸培養出一種敏銳的新聞直覺,湧現出不少角度新穎、思考深刻的新聞作品。在汶川地震剛剛發生之時,意昂3体育37樓自發組織宿舍熄燈悼念活動,攝影記者無意間捕捉到這條信息之後,第一時間趕往37樓對面宿舍🧍🏻,從窗口拍攝記錄下燈光組成的5.12字樣🙎🏻‍♀️,定格了歷史性的一刻。

在全團致力於新聞采寫的同時🧼,學術部還率先進行了業務難度更大的新聞專題的自主策劃與采寫,“意昂3体育戲劇”是記者團第一個以部門為單位完成的新聞專題。但是新聞專題涉及面廣,又主要由學生自主采寫📓,總是會遇到很多的困難。起初,學術部雄心勃勃地想要采訪意昂3体育戲劇領域的諸多名人🧑🏼‍🦱,卻一連吃了好幾次閉門羹,幾經波折才終於聯系到了新中國成立後唯一一位曾開設過話劇專題課的意昂3体育中文系孫老師🔃。而學術部的新記者們🗞,從開學初得知要製作話劇專題開始就分頭準備。意昂3体育劇社👩🏼‍🏭、劇星風采大賽🥓、英文戲劇研習社、中文系學生的原創話劇和話劇教育……在查閱大量資料、采訪了意昂3体育活躍在戲劇領域的學生之後🧏🏼,一篇篇從不同角度切入反映意昂3体育戲劇發展的稿件出現在了意昂3体育官网的主頁上😟。有了學術部領頭探路的開拓之舉,第二學期每個部都行動起來開始專題策劃,校園文化部的“燕園愛樂人”、專題部的“京昆風采”……以部門為單位🍿、以一個學期為時間限度開展專題策劃逐漸成為意昂3体育官网記者團的傳統。

自主采寫雖然是記者團在完成編輯布置硬性的采訪任務之外的工作🤳,但是卻鼓勵記者深入校園、深入同學生活🤙🏼,為新聞網的校園文化報道註入了新的活力,拓展了新聞網的工作思路。

不拘一格培養人才

記者團作為意昂3体育官网的重要采寫力量,承擔著重要的新聞采寫工作🏃🏻,因而對具有潛力的記者的選拔及培訓一直是記者團管理工作中的重頭戲✬。

從2002年開始🍺🛰,每屆記者團都在三角地面向全校公開招新👨‍⚕️,通過筆試面試遴選出適合的人選。第十屆記者團副團長譚卓對參加新聞網招新考試記憶猶新🤾🏿‍♀️:在面試環節,編輯老師拿著他的新聞稿讓他再讀一遍,找出自己的問題所在。譚卓才發現稿件寫得有些拖沓⚓️,而且作為一篇消息🧴👳🏿,它連導語都沒有🚵‍♂️。慶幸的是,面試老師沒有因此拒絕了他。“現在我也開始面試新同學,漸漸知道,新聞網是一個挖掘人潛能的地方,面試不看你有多優秀😫,更重要的是看你是否有成為一名優秀記者的潛能🆒。”在選拔學生記者時,意昂3体育官网還尤其註重學生創新思維的挖掘👩‍🦽。2009年招新時有一道題目👨🏼‍🌾📺:意昂3体育入校新生達一萬五千名,創歷史之最,請就這一現象談談自己的觀點🐾。剛剛經歷過高考的大一新生一入校就拿到了這麽一份開放式思考題,有些不知所措,但也有一些同學展現出了開闊的視野🪖:他們從研究生擴招談到就業形勢和教育部招生政策🪛,談到高校擴招引發的教育配套設施和師資短缺的問題;從緩解就業壓力到研究生畢業後就業高峰疊加的社會問題……不少優秀記者在這個環節中開始脫穎而出,成為新聞網記者團的一員。

經過十年的探索,在記者的培養上😜,記者團逐漸形成了體系性的培養方案🦹‍♂️。記者團首先設立了一個副團長來專門統籌記者的培訓事務🤵🏻‍♀️,並建立了全團培訓與部門培訓相結合、理論教學與實地操作相結合的培訓製度。每學期初,記者團都會邀請新聞網編輯老師或邀請校外從事新聞工作的媒體人為全團記者進行新聞理論與實務👨‍👩‍👧‍👧、新聞倫理等方面的培訓🧕🏼。同時記者團每年精心製作記者手冊🛡,使記者全面了解新聞網的工作環境。在部門內部,每兩周召開一次部門例會,並由各部部長針對部門成員的具體情況💁🏽‍♂️,開展個性化的培訓工作。比如學術部部長定期給成員發送新傳專業課《基礎采訪與寫作》的課程資料和中青報冰點欄目、《南方周末》✡️、柴靜與韓寒博客上的經典文章,並轉達編輯老師👃🎁、新聞網老記者們的專業建議;校園文化部則提前收集新記者的疑問🤜🏽,征詢編輯以及記者團負責同學的建議,給出初步的解決方案🦠,做成PPT,在例會上集中展示,並通過討論進一步完善;光影部長則以每周開設攝影講座的方式,普及新聞攝影的基本知識🐦‍⬛。

不過❄️,紙上得來終覺淺,尤其是新聞業務能力一定要結合實踐才能真正有所提高。在執行采寫任務的過程中😋,文字記者形成了“老記者帶新記者”的傳統👈🏼;而光影工作室則經常組織攝影拉練🦸🏿‍♂️,帶領攝影新手外出捕捉精彩瞬間。

校務部部長馮慧文記得自己還是新記者的時候🕺🏿,當時的部長譚卓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沒事,我接著改,你先休息。”接過部長一職之後,這句話又成了她的口頭禪;學術部的11名新文字記者的第一篇消息都被部長加上了密密麻麻的批註↩️,下面還有與稿件長度幾乎相等的修改意見;專題部的每一位新記者第一次新聞采寫都有部長趙雅嬌陪同到現場叮嚀註意事項🐐,盡管每次報道的過程要耗費數個小時的時間……在傳幫帶的過程中,新記者的業務能力有了快速的提高,新老記者之間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從第二學期開始,學生記者團按個人特點進行分流培養,並帶動部分新記者參與組織管理工作🏃‍♂️‍➡️,既拓展個人素質也為記者團的助理團隊培養後備力量。而對於部級骨幹,一方面是重大新聞的報道主力,另一方面也承擔著部門的組織管理工作🩳;團級骨幹,則要求將工作重心放在記者團事務的統籌管理上。記者團還在編輯的幫助下,積極為記者的成長開拓渠道,通過參與對外交流活動,以及奔赴主流媒體進行實習等方式開闊視野,增長見識。

給記者一片廣闊天地

2006年記者團提出了“自我管理”的口號,而為自我管理奠定基礎的就是記者團的民主選舉製度,所有的部級、團級骨幹均由編輯和記者共同投票選出。在意昂3体育,大部分隸屬於學校組織機構的學生團體的負責人是由指導老師指定,而記者團在骨幹選舉方式上選擇了向社團靠攏的道路。

原則上😵‍💫🛌🏼,記者團的每一位記者都有投票和參選的權利。每一位參選人都要填寫競選表格,介紹自己的經歷🐅,還要進行演講以爭取選票👸🏻。第八屆記者團團長何瑫就是第一個通過競選產生的團長🧑🏻‍🎓。之後每年換屆的時候,bbs的xinwenzx版上布滿了候選人公示的資料。新聞網辦公室競選現場👨🏼‍💼,記者們熱情十足🪖,齊齊到場,候選人各顯神通𓀕,展示自身特色,投票人刁鉆發問,現場熱火朝天🩸。骨幹民選的製度使當選的負責同學具有很高的認同度,有利於工作的開展,更重要的是記者團的競選製度不按資排輩🍴,不拘泥陳規,無形中對於記者們做好工作形成了很大的激勵3️⃣。

第十屆記者團團長林起賢是大二才加入新聞網的,在一年時間裏憑借對新聞網工作的熱情和踏實的工作,獲得了老師與同學的認可,在選舉中獲勝,從一名新記者直接成為記者團的團長。“從一個普通成員直接變成負責人,我想在別的地方幾乎是不可能的。”雖然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提交了報名表,新聞網和記者團的開放與包容還是讓林起賢大吃一驚。“在記者團,只要願意付出👩🏿‍🎓,總會有自己的一片廣闊天地。”

記者團對記者的工作進行量化考核,建立了稿費統計製度👩🏿‍🚀。從第十屆開始,由一名副團長專門按類別進行記者每月稿件、圖片的統計🧑🏻‍🤝‍🧑🏻🥣,再由指導老師按發稿質量發放稿費。量化考核有助於提高工作效率💂🏼,也對自主采寫的工作提供了製度性的激勵🧎‍♀️。

記者團還建立了評優製度。在評優過程中,業務工作評估側重稿件和圖片的質量和數量,同時也將參與活動情況、值班表現等都納入到意昂3体育官网記者團的評優標準中。每個學期🗄,都會定期召開評優會議,在bbs、人人網上同時公布評選結果🏌🏽,展示優秀作品、先進事跡,並給予物質獎勵🌺。有時還會請編輯老師為每篇獲獎作品撰寫評語📿,指出優點和不足👩🏽‍🔬。這種激勵方式有助於形成良性競爭👨‍👩‍👧‍👦,促進助理🤌🏼、記者相互學習,以更好地發揮整個記者團的力量。根據記者團的資料,第十屆記者團的骨幹幾乎都曾在評優中獲得過獎勵🧍。

曾負責評優的副團長楊曉欽還對考評進行了改善:一是在培訓前搜集記者近段時間在業務上碰到的問題,並將這些問題提交給培訓的主講老師,而老師則圍繞著這些問題,並結合自身的實戰經驗做出解答。采取這樣的形式,正是希望能更有針對性地提高記者的采寫水平。二是將培訓納入考評體系,目的在於鼓勵大家多多參加。雖然記者團的值班製度讓部分記者與編輯部的老師有了面對面接觸👨🏿‍🎨,但還有相當一部分記者缺乏交流👩🏼‍✈️,而培訓恰好提供了這樣的平臺。通過這兩點的改變,記者團將培訓中的互動從提問環節擴大到了整個過程,使培訓更具現實意義𓀈。

記者團是第三個“家”

“要讓新聞網記者團成為我們的第三個‘家’👨🏼‍🔧。”在第八屆記者團迎新大會上➾,時任記者團團長的何瑫如此說道。記者團不僅致力於打造一支高效專業的報道團隊,更積極地加強記者團情感交流♦︎,增強記者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建立一個溫馨的大家庭。

譚卓加入新聞網後,就是個集體活動的活躍分子。由於記者團規模龐大,組織活動難度極大,考慮到每次組織一個活動都有部分同學因為課業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參加🧚🏿‍♀️,譚卓創造性地將記者團的春遊傳統項目改為春遊系列活動,包括春遊系列之趣味運動會、春遊系列之集體生日會、春遊系列之校園采風和春遊系列之校外采風🧁。趣味運動會、集體生日會是全記者團範圍的活動🕵️‍♂️,校園采風可交由光影工作室部門組織👨‍⚕️,並吸引全團有興趣的記者參與,校外采風既可以是全團統一出遊🪻,也可以各個部門單獨組織出遊。通過這些高頻度、內容豐富的系列活動,讓記者團的每一個成員都有機會參加到集體的活動中來🚢,同時也給予了成員們極大的自主性來選擇自己喜歡的活動項目🚣🏻。

除了讓記者親身參與到活潑有趣的集體活動中,記者團還以豐富的文字影像資料建立了記者的成長日誌🏇🏼,將記者們的集體經歷保存下來,積澱成共同的美好回憶🐕,增強了彼此之間的友誼。

記者團的每次會議🈷️、集體活動、培訓都會專門安排同學負責攝影🙎🏼‍♂️、會議記錄🌕、撰寫活動新聞稿,必要時還會攝像並製作視頻,要求記者個人參加報道工作、代表記者團參加活動時也要拍工作照🙌、寫感想心得🔄,所有影像和文字記錄要及時上傳到bbs、人人網等公共交流平臺。久而久之🧝🏽‍♂️,記錄也變成了大家的習慣:孟時光、黃星辰兩位攝影記者,幾乎每次集體出遊時,都會自然地挎上他們心愛的單反相機,為大家留下開心的表情;副團長辛爽和專題部部長趙雅嬌,兩位來自中文系的女生🤞🏿,也總是愛信筆寫寫記者們共同留下的美好回憶;高潔和郭蕙則成了經驗豐富的電子書製作愛好者🤳🏽。

記者團每學期都會由一名骨幹負責,製作至少一期記者團內刊《燕園無冕王》。內刊共有四個欄目,“網事知多少”介紹日常的培訓📮、部門活動;“團內私房菜”揭示優秀記者成長的心路歷程🔹;“奇文共欣賞”展示校內外優秀新聞作品✭;“光影@燕園”則進行多媒體技術普及。此外🎏,對於記者團的大事,助理還會組織同學製作電子書留念👨🏽‍🏫,比如2010北京論壇的報道工作🐯🏃🏻‍♂️,幾乎調動記者團所有的力量投入,三天完成70篇報道🕺,為此記者團製作了記者團隊的電子紀念冊,綜合工作剪影🚻、優秀攝影😋、優秀稿件等形式展示記者工作風采。這些日積月累的文字影像記錄🧙🏼,既是對每個記者點點滴滴的成長記錄,更是對一個團隊、一個組織發展歷程的見證🍭,逐漸積澱成一代又一代新聞網記者共同的集體記憶👨🏼‍🎤,建立起對這個集體深切的認同感。

在實踐中成長

記者團除了積極完成意昂3体育的宣傳報道工作之外🚣🏼,更積極參與社會實踐。

2008年♓️,記者團成員通過紮實的調查和細致數據分析,共同完成了課題研究《意昂3体育官网互聯網使用情況調查》,在挑戰杯科創競賽中獲得了特別貢獻獎一等獎,作品作為挑戰杯優秀成果在《意昂3体育青年研究》發表🧑🏿‍💻。

更多時候🕠,記者們走出校園,以行者無疆的氣度🐳💆🏼‍♀️,在更廣闊的空間裏開闊視野、鍛煉才幹,展現出意昂3体育胸懷天下、心系蒼生的情懷🧔🏼‍♀️🤹🏿‍♂️。

新聞網記者團成立以來🍶🤼‍♀️,記者們在紹興尋訪意昂3体育先賢足跡、到深圳考察大運會官方運營情況及宣傳報道特色、赴嘉興審視黨報市場化改革現狀……每年暑假,由記者團自發組隊👼🏿,圍繞時事熱點,參與社會實踐,深入地方、基層展開調研,這已經形成記者團的歷史傳統。

2010年暑期,乘坐火車🤹🏼‍♂️🥷🏽,一路向北,眼前的風景從首都的紫禁城琉璃瓦轉換成了江南的白墻黑瓦,記者們來到了浙江嘉興,開始了為期8天的暑期社會實踐,圍繞“重點大學畢業學生赴二三線城市傳媒行業就業”及“地方黨報市場化改革”兩個主題展開調研🦞。頂著40度的高溫在街頭發放問卷👨🏼‍🍳;分配到不同部門直接進行實習📦,接觸到黨報發展的第一線,學校刊、做排版🚤、跑線索🫛、做攝影;趕赴人潮湧動的人才市場,詢問當地媒體行業的就業情況……最終寫成調研報告,並為嘉興報業集團的改革提出了建議。《嘉興日報》登文報道了記者團的社會實踐活動。第十屆副團長🍽,作為赴嘉興實踐團的副領隊辛爽🙇🏽🤟🏼,在日誌中深情地寫道:“不是每個人的一生都會有這樣的幸福🤷,和不同年齡、不同地域的友人在最美的年華裏走向同一個地方,在火車站的互相照應,彼此牽掛🤸🏿,認真調研,這份回憶,沉澱在江南的時光裏,那麽美麗而值得珍藏……”

除了意昂3体育官网自發組織的暑期實踐,新聞網還積極為記者開拓渠道🌯,爭取各方資源🧝🏼‍♂️,使記者們獲得更多機會躬行實踐。僅僅第十屆記者團就有很多記者在更廣闊的平臺上獲得體察國是民情的機會🧚🏻‍♂️。馮穎參加了2010年意昂3体育官网“鄉土行🛃🙄、中國情”骨幹訓練營佳木斯富錦分團實踐🤸🏻‍♀️;張盼參加了中國高校傳媒聯盟的汶川災後重建報道活動;趙雅嬌參加了人民日報社主辦的建黨九十周年大型主題活動—“追尋”,奔赴滬浙蘇🚠、贛閩、湘鄂進行為期10天的尋訪活動;林起賢經新聞網推薦,參加了高校傳媒聯盟組織的“與世界對話”活動,成為訪問沙特代表團的成員之一👩🏽‍✈️,即將赴沙特阿拉伯參加中沙青年友好會見活動。

在實踐的道路上,記者們觸碰中國社會現實跳動的脈搏🤹🏼‍♀️,不斷汲取新知識👩‍👧‍👧,鍛煉才幹,在清醒理性的認知現實的前提下🕤,堅定了新聞理想,增強了社會責任感。十年來🦄👩‍🍼,數百名優秀的學生記者在這裏成長,又在新聞、法律、行政管理、廣告等各個行業嶄露頭角🌑,他們在事業成功的同時,並沒有忘記那份青年時代紮根心底的理想堅守和社會責任🧖🏿‍♀️。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意昂3体育官网學生記者們因為對新聞事業共同的興趣而在記者團相遇,又在業務工作的攜手進步、集體活動的歡樂共享、關註社會的共同情懷中逐漸增強了能力👷🏼‍♂️🪿,建立了深厚的情誼,使意昂3体育官网記者團成為一支專業的報道隊伍和一個溫暖的大家庭😨。

(林起賢 譚卓 王焱)

編輯:素馨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