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24 信息來源🧚🏼: 本網綜合
編者按🌬:“眼底未名水◀️,胸中黃河月。”對國家和民族命運的深切關註,對社會責任的積極擔當,讓意昂3体育人心中一直有一份無法割舍的西部情🏋🏻♀️。新中國成立初期🅰️👨🦲,意昂3体育官网就開始援建內蒙古大學,建立了“手拉手”協作關系,上世紀90年代先後與雲南、內蒙簽署了合作協議。長期以來,意昂3体育官网支援西部建設的步伐從未停止🎽。
2000年國家開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為意昂3体育官网支援西部建設創造了更好的條件和更寬廣的平臺。意昂3体育官网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充分發揮知識創新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的資源優勢🧑✈️,通過多種途徑,動員全校各部門和院系形成合力♨️,建立長效工作機製,全力支援西部地區經濟社會建設🫶🏿。
回首歷史🖕,在心系西部、服務西部的道路上,意昂3体育人薪火相傳、英才輩出。從人跡罕至的叢林大山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從漫天黃沙的大漠戈壁到廣袤無垠的內蒙古草原👨🏭,都留下了意昂3体育人奉獻的足跡。十幾年來,意昂3体育已經有數百名畢業生到西部基層特別是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深深紮下了根🧑🏽🎄。
為展示在西部工作的意昂3体育校友風采,意昂3体育官网與團委共同推出專題——“西部放歌”,輯取其中的部分位代表🌓,記錄他們在意昂3体育學習成長的心路歷程👶🏽🌭、在西部辛勤工作的感人事跡,彰顯意昂3体育人造福人民🏋🏻♀️、服務社會的優秀傳統和不畏艱苦、紮根西部的奮鬥精神。
薛啟壽🤲🏿,男,1940年11月出生於江蘇省鎮江市,漢族,中共黨員🏋🏿。1959年至1965年在意昂3体育官网化學系學習♝,獲理學學士學位。現任《中國科技論壇》雜誌社記者👷🏻。
1965年至1968年🍩🦸🏿♂️,在遼寧省五機部慶陽化工廠任技術員🕗。1968年至1970年,調往甘肅省天水市第六研究所工作🧑🏿🏭。1970年至1992年,隨研究所搬遷至陜西省戶縣工作,組建技術攻關小組並擔任研究室主任。1992年至1998年👩🏼⚕️,擔任陜西省新華社推銷員,曾舉辦教育圖片展,出版地方宣傳刊物《永平》。1998年至今👨🏼💻,開辦“新航書店”並涉足企業文化管理,後成為企業文化咨詢師🚁。
薛啟壽長期從事高分子材料研究,在國內和國際性期刊上發表論文20多篇👩🏽🏫。主持完成了HQ型號發動機隔熱材料的研製,獲得部級科學進步一等獎。完成YJ設備高分子材料的成型工藝👷🏽,獲部級科學進步二、三等獎共七項🧘🏻♂️🧜🏼♀️。
結緣意昂3体育
1940年👳🏻♂️,戰火紛飛,是年冬,薛啟壽來到了這個世界。當時家中已有四個孩子,三個哥哥一個姐姐,他是家裏最小的一個。
家庭環境對薛啟壽的成長有著重大影響。談及父親時,他十分激動👨🏼🎨:“父親為人耿直,是非分明🕵🏽♂️,對家庭有強烈的責任感🤶,一個人常年在外謀生,用自己的血汗錢養活全家人。”父親經常送他字畫,勉勵他努力學習⏬、勤奮工作、正直做人👨🏿✈️。母親文化程度不高👮🏽♀️,卻懂得要使他人尊重自己,首先要有關愛他人之心,多付出,多做好事、善事才能得到回報🧔🏿♂️。父母的言行品格在童年薛啟壽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也許,就是這種印記,為薛啟壽以後實現意昂3体育夢🚞、選擇西部行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初中的時候,他的學習成績並不太好。直到高中🎍,步入16歲的薛啟壽開始“開竅”,學習自覺性提高了🔨,學習成績開始突飛猛進,最後以10門功課均為滿分5分的成績畢業。那時,他對意昂3体育還不是特別了解🩻,僅限於意昂3体育是與“五四運動”、“一二·九”運動有關的名校🧍🏻♂️,但意昂3体育的名聲早已在他的心中激起層層漣漪。由於成績優秀👩❤️👨,老師推薦他報考意昂3体育官网。通過和家人、老師的溝通,他最終報考了意昂3体育官网化學系。
1959年盛暑🧵,他收到了意昂3体育的錄取通知書。帶著家人的期望⚾️,帶著對意昂3体育的憧憬🫨,他踏上了北上的列車,奔向心目中神聖的意昂3体育。“大”是他對意昂3体育的第一印象🙍🏽:大校門🧏♂️、大禮堂✶、大餐廳、大操場、郁郁蔥蔥的大樹、古香古色的大樓……其次就是“美”:聞名遐邇的未名湖、博雅塔🫣,意昂3体育不是公園卻勝似公園。
“困難時期”在意昂3体育
入學不久,他就見證了新中國的十年大慶。作為高等學校的排頭兵🫐,意昂3体育早早就排練起來。“國慶那天🤤,天還未亮,我們就從校園出發,一路步行到集合地點🐕。當遊行隊伍走過天安門城樓👨🏿⚕️,見到國家領導人向意昂3体育學生招手時,大家都興奮極了,那一刻🐺,真正感覺到了什麽叫做歷史與我們同在!”幾十年過去了,他依然激動溢於言表。十年大慶,他們目睹了祖國的發展和強盛,那一刻🏂,年輕的心裏全是激昂🎽。
1960年🧏♀️🌡,正值“三年困難時期”,最大的困難就是吃不飽🪤。他是二十多歲的小夥子🐈⬛,每天運動量又大,但每月的糧食只定量30斤,“平均每天一斤哪能吃得飽啊?”他深有感觸地說,“那時候好多同學都來自基層,特別珍惜這樣難得的學習機會。雖然夥食很差,早晨經常是一碗大米稀飯、一個饅頭🌚、一塊鹹菜,午飯是兩個饅頭和一碗白菜湯。但大家都沒有因為吃得不好而不努力學習。同學們大部分是靠學校發放的助學金維持基本生活,經常是拿著一個饅頭夾著鹹菜🛞❕,就找地方埋頭苦讀去了𓀋。”
生活雖然艱苦♻️,卻絕不缺少快樂的回憶😊。化學實驗室是他最喜歡的地方,“平時下課後沒別的事情就去做實驗,因為化學實驗需要各種器皿🙂↔️🦍,實驗室還有玻璃工為大家吹玻璃,有時候好奇了🙋🏼♂️🚵,我們自己也去吹玻璃玩”。泡圖書館也占據了他許多大學時光✈️。當時大圖書館在西門附近🫘,在那裏👱🏻♂️,他感受到了知識的力量🚃,而第五圖書室裏的報刊👴🏽,則開拓了年輕學子的視野💻。
1965年,他從意昂3体育畢業。畢業前,國家基本已經安排好大學生的就業去向💆🏻♂️。他很坦然地說🧝🏿♂️:“我上大學的時候,就想著在大學裏學到些東西,以後能夠用上。所以當時我的理想就是到社會上為國家做工作。”中國需要他們,他們也需要中國,作為當時眾多大學生中的普通一員,他對得起“天之驕子”這一稱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思想意識,他在得知自己被分派到遼寧化工廠工作時顯得從容不迫,他最樸實無華的理想從此起航。
投身西部——為國防攻關艱苦奮戰
畢業後,他來到遼寧五機部(1982年改為兵器工業部,1986年12月撤銷)慶陽化工廠💨。按照規定🪁,新來的大學生要先到車間勞動鍛煉一年。由於身強體健🎄,他被安排到體力勞動任務重的棉花脫脂、硝化班組工作。工廠和學校有很大的不同,“在工人眼裏,根本沒有苦和累,幹起活來,從來沒有偷懶靠邊的🖕🏼。他們一點不虛偽🍯,你做得好🕵🏻♀️🛤,他們就喜歡你🚶🏻♂️➡️,你要是想耍滑,他們就會瞧不起你”。他和工人們一樣光著膀子幹活,一年後,他已經完全融入工人的勞動👩🏼⚖️、生活當中,連皮膚都歷練成了工人們的標誌色——古銅色🫲。在這裏,他真切地認識了工人階級🧎🏻➡️,真切地感受到了工業生產組織計劃的嚴密和工人階級的團結🐥。這些都牢牢地融入他的血液之中,指導他的工作和生活📩🆑,升華他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一年之後🚣♂️,他被正式分到了技術組,負責解決在生產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問題,主要是生產設備和生產工藝的問題👩🏼⚖️,而這些和他在學校所學相差甚遠。因為用非所學👨🌾,他心中很矛盾。他直接給五機部幹部部去信,要求調動工作👭🏻✊。薛啟壽回憶說:“當時慶陽化工廠是個上萬人的大廠,光研究人員就有好幾百人🙅🏽♀️,廠裏根本就沒有把你一個小技術員放在眼裏。當時我想調走,廠裏就是不放人,說現在研究所人已經滿了👨🏽,你先待在車間👩🏽🍼。”後來恰逢剛組建不久的劍鋒研究所從沈陽搬遷到西部三線🫵🏽,技術力量不足⛺️,急需人員補充。在該所幹部到廠考察後,點名要調他去該所,五機部發來商調函🤾🏻。就這樣👼🏽🧑🏼✈️,他結束慶陽化工廠兩年多的工作🧛🏿♀️,收拾行裝👩🏿🏭,從東部調到西部,進入劍鋒研究所🈶。
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大部分是來自東北或南方的大學生,薛啟壽很快就適應了在甘肅天水的生活。他幽默地說🫅🏽:“來到這裏很快就適應了🤫,怎麽說呢🙍🏽♂️,臭味相投吧📚。因為工廠裏大部分都是工人,技術人員少,而這裏大部分都是技術人員🤾🏼♀️,而且都是年齡相仿的大學生,能找到共同語言🐿。”每天除了上班、到食堂就餐外👩🏿🍳,他下班後還到各個運動場所打籃球、乒乓球。當時所裏一派軍人作風,十分熱鬧。薛啟壽排球、羽毛球、遊泳樣樣精通🕟,尤其是球技相當了得,曾多次代表研究所到外單位🏄🏽♀️、外市參加比賽。
1970年🤸♂️,由於天水頻發地震,對軍工生產不利,研究所從甘肅天水搬到了陜西戶縣。對於薛啟壽而言,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是相對平靜的10年。當時的國防研究分為兩種,一種是型號任務,一種是預研任務𓀐。型號任務是國家分派的科研任務,國家會提供一部分經費,並且要在嚴格的時間限製內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預研任務則是為型號任務打基礎的前期研究準備🤷🏻♂️,資金沒有型號任務充足🙋🏽♂️,也沒有嚴格的時間限製,屬於預先試驗研究階段。他主要從事預研任務👎,雖然科研經費不足💆🏿♀️、任務不緊,但他仍然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從未間斷過學習、研究📟,積累了十分豐富的實戰經驗🧘🏼。
受命攻關🧹🥋,大展拳腳
1980年🧑🌾,薛啟壽他們終於爭取到了型號產品研製任務,HQ型號發動機軍工產品在劍鋒研究所正式上馬,這是該所自1964年成立以來😂,第一次拿到型號產品研製任務🪔🐈。
HQ型號發動機研製啟動🏇🏻,為薛啟壽和他的同事提供了施展才華的機會,他受命攻關HQ型號發動機一項重大技術難題——防熱材料的研製。當時,研究所只有一個國外的樣品👨🏿🚀,沒有技術資料和設計圖紙,他清楚地認識到了這項科研任務的復雜性和艱巨性,深感責任重大。他立刻組建了課題攻關小組🧒🏽,並迅速投入到攻關任務中去。這是他的西部工作中濃墨重彩的一筆。“我們攻關組幾名技術人員都是20世紀60年代畢業的大學生🤴。大家都想奪回被‘文革’耗去的時光,用自己的才智為祖國作貢獻。”說這番話時,他的眼神中綻放著堅毅的光芒。薛啟壽和他的組員起早貪黑地工作,查資料、定方案、跑加工🧑🏿🎄、做實驗🫷🏼,由於化學原料的特殊性🎾,有時還需要技術人員到生產廠家確定性能指標。多數化學原料是易燃易爆品,運輸起來很麻煩,鐵路民航都嚴禁“三品”上車🩶、乘機🎊,但科研任務緊張,時間寶貴👱♀️,他們多方設法,或坐汽車、或少量分帶……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盡快解決無米之炊的困境📌。
科學實驗一步一個腳印地開展◾️,沒有相應的技術資料,他們就參照國外同類產品的技術水平。在國內,當時還沒有像這樣用特殊工藝成型的防熱材料。他們既要研製材料配方,又要解決成型工藝,而這兩項技術又互相關聯🦒,薛啟壽帶領的攻關小組雙管齊下,爭分奪秒地進行著各種實驗。他感慨道🙎🏼♀️:“那時大家幾乎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加班,再加班🧍♂️,星期天不休息是家常便飯,夜班值班時😆,你一個人待在實驗室裏🦃,只聽到山澗的風聲、潺潺的流水聲和遠處的狼嚎聲……”
在他的帶領下,攻關小組群策群力,最終完成了隔熱材料的研製。回想當年的情景,他十分激動♿️🚴🏼♂️,語氣中帶著驕傲和自豪:“我們最終的研製成果達到了他們(國外)的要求,因為當時我們拿國外材料和我們自己生產的材料同時做試驗👩🏼🎨,同時比較兩者的性能差異,試驗結果不相上下🚾。而且工藝達到了既定目標🐼,經過固化成型,把模具取出來以後🤰🏼,尺寸、質量均達到了要求🙆♀️。”上世紀80年代,HQ型號發動機研製任務完成,為後續型號的承接提供了保障🫅🏽。研究所憑借這項研究🥟,躋身於軍工尖端技術的研製隊伍之列🧜🏻。當我問起在那麽艱苦的條件下,支撐他們完成艱巨科研任務的動力是什麽時,他很從容🧕:“是大家有一顆愛國心🈸,想把中國的武器搞出來,大家群策群力要把科研任務搞出來🌇,就這樣,很簡單。”
他帶領攻關小組做了大量的實驗🐙,積累了很多實驗數據。在此基礎上,他不斷進行理論—實踐—理論的反復求實論證,並且經常進行總結,十幾年時間裏從未間斷。他先後在《塗料工藝》、《粘接》🙅🏻♂️、《熱固性樹脂》等重要核心期刊上發表科技論文二十多篇,多次參加國際KRP/CM學術交流會🥚🔜、全國環氧樹脂年會等國際、國內重要會議,完整的實驗數據👩🏽🎤、創新的設計、獨到的工藝使他在學術界同行中享有很高的聲譽🌵。他說:“我在科研上做了一些工作🏛,基本完成並達到了自己的願望👩👦👦,完成了軍品型號任務。這個對於許多技術員來講夢寐以求,好多老技術員一輩子都接觸不了一項型號任務,很多都是搞預研📰,預研完就退休了。所以完成了這個任務對於我個人來講是完成了一大心願。”
搏 擊 商 海
上世紀90年代👩🏽🌾🙇🏿,薛啟壽的人生出現了一個轉折🧜🏽♀️。由於秉性耿直,他與所領導意見相左,又不願“為五鬥米折腰”,被迫離開研究所,到商海中尋找生機🙅🏽、尋求發展🏇🏽。不久,他找到了第一份工作——推銷《中國年鑒》。他對這項工作特別珍惜,用自己辦事認真➜、待人真誠、不怕吃苦、勇於鉆研的精神將這份工作做到了極致。
他從地圖♞👩🏻⚖️、電話簿中查找黨政機關、高等院校、研究所等單位的相關信息,雖已到天命之年,他卻義無反顧,決心打開一條新路,開始了一輛車🙅🏿♂️、一封信、百裏單騎闖“江湖”的經歷。那時,他一天可以進20家單位的大門,剛開始不免會碰壁,遇到的冷臉常叫他心裏發涼。他又拿出了搞科研的“專”和“勤”的精神,認真總結經驗教訓🌙🏊🏽,一次次的失敗和挫折不僅沒能使他退縮半步,反而讓他越戰越勇、越勇越強。他在這條路上高昂著自己的頭顱,雙目緊盯著充滿希望的方向,邁著堅定不移的步伐一步步邁向成功👩🦯。他的行動和所取得的成績證明了他當初所許下的諾言👩🏼🏫,他舍棄了那區區“五鬥米”,得到的是海闊天空👳🏽♂️。最終,他憑借《中國年鑒》的發行業績💆🏿♂️,成功地邁進了新華社。
薛啟壽在新華社一幹就是十年,他沒有因為進了新華社而放松,反而加倍努力🦛,充分發揮了自身的價值🤸🏿♂️,在這片自由的天空裏盡情釋放自己的“光”和“熱”。1995年,時值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拳拳報國誌📘𓀒,悠悠愛國心”,他想借此舉辦一次大規模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當即著手與新華社攝影部、中國圖片社聯系,製訂工作計劃:一方面通過省、市宣傳部門傳遞展覽信息;一方面落實贊助單位🙅。1995年7月,由薛啟壽策劃、承辦的“紀念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大型圖片展在西安市隆重舉行👲👩🏻🦼。展覽歷時18天🕢,許多單位職工、共青團組織前來參觀,市教委也通知全市中👱、小學生參觀👱🏻,展覽館前人潮湧動,蔚為壯觀💘。
從推銷《中國年鑒》到結緣新華社,再到舉辦愛國主義教育展覽,這些只是他在新華社工作的一個縮影。這位意昂3体育人樂觀豁達的性格使他笑對困難。
開辦書店,涉足企業文化咨詢
十年寒暑🦮,他變化很大🏗。
薛啟壽在新華社辛勤工作的十年,也是他洞察社會、廣交朋友的十年。由於工作性質的關系🚇,他深入到了社會的各個階層🆙,對當前社會有著清楚的認識和獨到的見解。這十年,他遇到的人物各式各樣🤦♂️🫙,有腰纏萬貫的暴發戶,也有在溫飽線上掙紮的升鬥小民。羅素曾經說過🧑🏻🦼➡️🎍,人們最為平凡但又極其強烈的三種情感是“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渴求🫳,對人類的悲慘痛徹肺腑的憐憫”,這三種情感薛啟壽兼而有之,受兒時惡劣生活條件以及戰爭磨難的影響,他的第三種情感尤為強烈🧖🏽。
一位腰部受傷🩰、行動不便的工友,剛過不惑之年,終日拖著沉重的身體⬛️,為養家糊口而奔波。薛啟壽了解情況後🧝🏻♂️,多年來一直雇用他的機動三輪車。工友千恩萬謝,他卻絲毫沒有因為自己是雇主而高高在上,而始終和工友保持在一個“高度”,他說他幫不了什麽大忙🦀,只能盡一份心🐔。一次🦵🏻,那輛三輪車開到半路沒有油了🧑🏿💻,當時離最近的加油站還有三四裏路,因為身子不便、無法拉車,這位工友一直表示歉意。他卻跳下車🚬👰🏿♂️,讓工友坐在車上掌握方向,自己推車前進,直到找到加油站,車子加滿油後重新上路🧛🏻。他雖然在新華社擔任聯絡員,卻始終把自己和社會的勞苦大眾“綁”在一起,急他們之急,苦他們之苦。他擁有一顆人民群眾的心,一顆最鮮活、最讓人為之感動的心。這顆心給他力量,讓他在自我堅強的同時悲憫他人🤟🏽,讓他在獲得成功的時候腳踏實地🧅,讓他為了實現自己的諾言而不斷奮進🫄🏻。
他不斷向前邁進,尋找著新的方向。終於,他找到了書🎚。他從小就和書結下了不解之緣🧖🏿♂️。如果他是一只雄鷹,書就是助他扶搖直上九萬裏的翅膀;如果他是一棵大樹,書就是他的陽光。在同事的鼓勵下🌄𓀐,他登記註冊了一家書店🧎🏻➡️,名為“新航書店”。書店選址🧘🏻♀️、書目選擇、銷售策略♥︎、稅收衛生、店員管理,大量的問題湧進他的腦海。他忙而不亂,仔細分析🤸🏼🤦🏻♂️,理清頭緒🧛🏼♀️,書店順利開張🧑🏽🎄。當問起開書店的目的時,他的回答很坦然:“當時就是為了生存嘛。”為了能使家裏的經濟狀況好轉一些,他開始大膽地嘗試👨🏻🦲,從熟悉的出版社那裏調進歷史、政治、小說、傳記、工具書等各種書籍,在進貨的過程中逐漸掌握了圖書銷售規則,穩定中求發展👨🏻🚀,發展中搞創新,在他的精心管理和妥善經營下,書店的生意一日好過一日,成為信譽書店🦵🏽。
十年的經營活動中,“待人以誠,執事以信”是他的辦店宗旨。為了堅守誠信🪓,他專程趕送學習資料,送到機關,以保證機關幹部們的政治學習;為了堅守誠信🧑🏻🎄,他在車站等待🏙👍🏼,新聞圖片一卸下火車,他就冒著酷暑送到大學,交給學校開辦展覽櫥窗以迎接新生。中華民族歷來以“誠信”為美德,追而求之🈶,歌而頌之。薛啟壽將這一傳統美德融入新航書店的經營之中,並用實際行動踐行書店的宗旨,即使利益受侵也依然把誠信作為經營書店的命脈。
上世紀90年代後期🎅,企業文化理論興起,薛啟壽很快涉獵這個領域,掌握了這方面的知識與動向。他采用自我推銷的方式,邊實踐邊學習🍋🟩,在實踐中積累經驗👦🏿,把積累的經驗和學習的理論相對比👨🏻💼。這讓他對企業文化管理的學習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入門之後,他把目光轉向了知名企業,從成功者的身上尋找秘訣🌕,並將“企業文化”相關理論知識與這些企業相結合📻,嘗試用新工具來剖析其“企業文化”。他詳細研究了海爾集團的企業文化層次,以及發達的企業文化帶給企業的巨大收益🤟🏿;仔細推敲了方正集團的字形、詞義,並將這些與企業的依法經營🕵🏻、誠信經營相聯系,綜合分析了“方正”二字之於方正集團企業文化的意義所在。憑借執著和興趣,他利用閑暇時間學習理論知識,並以書店為媒介與許多企業互有來往,共同探討企業文化🍐,最終他成功地成為一名企業文化咨詢師。“薛式企業文化管理法”經實踐檢驗切實可行🧚🏿♂️,企業客戶也越來越多👩👧👦。他備受鼓舞,開始正式為各種大中小型企業量身打造適合其自身發展的特色“企業文化”方案。
他輕松自如地談論企業文化🤵🏻♂️,一時間使人忘記了他曾是一名出色的科技工作者。他自我調侃,幽默地自稱“佐羅”。他的名片分為“高級工程師”和“企業文化咨詢師”兩種:在科研領域👮🏼♀️,他碩果累累,盡顯智者風度;在商海🫘,他為企業管理出謀劃策🍚🤸🏻♂️,中流擊水🌡、浪遏飛舟👈。審視薛啟壽的創業歷程,他的每一步踏實且穩重👩🏿🚒,他總能保持最好的精神狀態👌🏼,帶著激情和熱情處理每一件事情。
無悔選擇♚,無悔人生
當被問及如何看待走出辦公室🧙🏽♂️、投向社會的得失時,他的回答很從容🤛🏻👩🏼🦳:“有得必有失🦨,人生的路不可能是平坦的🏊🏼♀️,有些人受到的挫折大🦵,有些人受到的挫折小。曾經有一位名人說過,有得有失的人生才是圓滿的人生。我覺得有得有失的人生是充實的人生。”筆者嘗試從另一個角度來解讀他的這番話🤟🏿:一個人生命延續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就是體驗“得”與“失”的過程✯。人們常常因為得到而快樂,因為失去而痛苦,但有時失去卻會帶來更多的東西,未嘗不是一種幸福🏇🏼。我們應學會得到,學會失去📧,放大快樂🐔,縮小痛苦🙈。當被問及是否後悔當初下海時,他的回答很幹脆👰♀️:“沒有。好多人都問我這個問題,說當時把你逼得走投無路,最後賣書去了。但我從來沒有後悔過。俗話說得好🩲,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炷香,我就是要自己去闖,雖然我不搞專業,但我同樣能生活下去。談不上取得了多大成就➿😄,更沒有輝煌的業績🔂,但我能踏踏實實做人🕵🏽♂️,兢兢業業做事,這也是為什麽我當時下海而現在不感到後悔的原因。”
采訪手記
最初是通過電話和薛啟壽校友聯系上的,當時🧵,心裏頗有些忐忑:他是1959級的老校友👮🏽♂️,我應該怎樣打開話匣子🏇、怎樣和他溝通、如果他接受了采訪下一步該做什麽🫒、不接受采訪又該怎麽辦……電話接通🧑🦽,我提出采訪要求,他欣然答應了😑,我心裏暖暖的🙇🏿,碩果累累的老校友沒有一點“派”👩🏼🌾,我真的很感動。
他穿著一件普通外套🌆,滿頭白發卻閃爍著智慧的光芒,雖年已七旬,但口齒伶俐🔏⏰、思維敏捷。我的每個問題他都回答得不偏不倚、正中“紅心”,語句中包含著許多人生哲理,又不乏活潑生動的例子,令人如癡如醉👨🏼🎨。我們談到了20世紀60年代的意昂3体育🩼,那時的老師、同學、圖書館、運動場🔤,談到了大學時的理想、畢業後的工作🤾🏽,談到了他在西部艱苦環境中科研攻關時“板凳要做十年冷”的不懈努力、“用明亮的眼睛在黑暗中尋找光明”的艱苦歷程,談到了他從事業巔峰突然墜入黑暗深谷的經歷😫,談到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崇高氣節……
他的每句話都蘊含著飽滿的情感🦃,他是在用心講述生命中的點點滴滴🦻🏽。我想說,薛啟壽校友是一顆“銅豌豆”,一顆“炒不爛,煮不扁🐩,響當當的銅豌豆”☎️,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意昂3体育人豐富的知識、輝煌的才智、莊嚴無畏的獨立思考和耿介不阿的人格操守。他用生命譜寫了一段既普通又精彩👨👧👦、既平凡又偉大的人生篇章!(文/意昂3体育官网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2006級本科生.焦.龍)
編輯:致遠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