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7 信息來源: 教務部
“中國傳統官僚政治製度”是由意昂3体育官网歷史學系閻步克教授和葉煒副教授共同組織承擔的通識教育課程。歷史學屬於人文社科專業,而“時不時地跳出一己小小園地做更廣涉獵是有益的”,本期報道采訪閻步克教授,了解他從自身的求學經歷和研究工作中總結出的通識教育的魅力與意義。
思辨性與歷史感
人文課程極具個性,彈性和靈活性非常大。同一主題之下,什麽知識需要講,什麽可以從簡,因人而異,並無成規。閻步克從事歷史學科教學20余載。歷史學系的一向傳統就是教師授課充分個性化。老師們往往會突出個人的特定思考與研究創獲,脫口而出即興學術評述,而這也是學生最感興趣的部分。
通識課程的選課學生多為非歷史專業學生,他們的歷史知識積累主要來自中學的歷史課程,而其中的一些觀念和思維方式是需要改變的。大學的歷史課程,學生們並不需要努力去掌握唯一正確的答案。閻步克以中國封建社會的開始時間為例,中學歷史課本把封建社會的起始時間定為戰國,而在大學的歷史課堂上,學生們會發現,同樣是依照唯物史觀,對封建社會的開端有七八種不同的觀點,上下相差超過千年,甚至就兩千年來的中國是否是“封建社會”這一問題,都有疑問。因此,閻步克和葉煒采取了與給歷史學系學生授課不同的講課方式,即適度強化思辨性,提供歷史感。
“中國傳統官僚政治製度”的課程設計理念集思辨性和歷史感於一體,采用專題而非斷代的方式安排章節,按皇帝、宰相六部、地方行政、法製、選官、品位、俸祿等安排課程。主題鮮明,每一製度構成完整的一次講課。由此,學生能夠集中地思考每一種製度的源流、結構功能與意義,避免被同一斷代的不同製度分散思緒。
閻步克老師(中)與學生交流
思辨性強調時時概括出宏觀線索、內在規律與特別意義,使之能夠以簡馭繁,收綱舉目張之效,並為認識古今中外的同類現象提供啟發,而不至於淹沒在瑣細之中。思辨性意味著精彩的概括、深入的分析、獨到的觀點,以及系統性、邏輯性、準確性、清晰性等等。閻步克認為這無疑是一個很大的考驗,它不但跟個人的科研深度相關,還考驗著人的智力。
歷史感則通過人、事和文化現象,讓“枯燥僵硬”的製度鮮活生動起來。歷史學業余愛好者與初學者腦海中的歷史,最初往往是由各種各樣的人和事組成的。政治史的著作讀者最多,因為人物、事件初學者容易看懂。文化問題也是最容易引起初學者興趣,製度卻抽象枯燥,初學者甚至會有排斥心理。然而,製度的背後是人,是人的文化觀念。通過相關的人和事,通過文化現象來解說製度,製度也會“活”起來。
備於天地之美
“在大學階段適度強化通識教育,學生能夠拓寬視野,不被所學專業所局限。”具備不同專業的知識,能夠提高個人的基本認知和思辨能力,閻步克認為這是通識教育的一大功能。
現代學術是高度專業化的。在閻步克看來,現代學術迎來了一個“百家眾技也,皆有所長,時有所用”的時代。但“道術將為天下裂”,現代學術也讓人變成“不該不遍”的“一曲之士”了。如何避免成為一曲之士,是當代學術研究者應思考的問題。
對於非歷史專業的學生來說,塑造歷史觀念頗具益處。歷史學方法偏重個性,歷史學著作揭示的因果關系往往是個性化的,其所稱為“理論”的概括,從社會科學的角度看,很多並不能構成“理論”,因它們並非大數定律。
而歷史學思維方式和社會科學思維方式各有所長。用社會科學的思維讀歷史,能夠看到更多東西。閻步克從自身學習歷史的經歷談起社會科學思維的輔助作用:“我進大學前也瀏覽過政治學、行政學之類的書籍,雖只浮光掠影,但當時讀到的‘品位分類’‘職位分類’等概念,竟然成了我作品的中心詞,用來解析中國古代官僚等級製;有學生說,閻老師講官僚等級製度的課件有很多結構示意圖,很‘理科化’,這跟我懂點無線電知識有關。”反之,歷史學也足以給其它專業的學生提供獨到的東西。社會科學的若幹“通則”,其實在實踐中並不“通”,它們其實只是從有限的、局部的案例中概括出來的。歷史學告訴我們,古往今來的人類社會,有一個千萬年的縱深,“當下”只是一個單薄的平面,狹小的局部。
大學階段的歷史學習,尋求唯一正確的答案與掌握各種不同的答案,同樣重要。老師的個人觀點只是一家之言,概念、方法不同,結論就不會一樣。在學術上,對於他人的不同價值觀和不同理論,一般說來應予尊重,盡量不輕言其對錯。閻步克認為,應了解在一個論題上的不同觀點、各種論著和主要研究者,這涉及大量的相關知識,需學生課下自主閱讀學習,自行去領悟和掌握。
在人生道路上,大學四年或許是塑造自我、塑造心靈的最後一個重要階段。閻步克的青少年在動亂年代度過,曾多年失學,他自言無法跟新一代學生相比。在他眼中,改革開放之後的學生具備良好的素質與基礎,擁有不計功利的求知欲和不可遏止的好奇心。而通識教育能夠讓學生汲取不同學科的知識和思維方式,乃至塑造他們的性情氣質,從而 “備於天地之美”,不為一學一科的視野所限製。
專題鏈接:通識教育
編輯:安寧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