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0 信息來源👩👧👧: 教務部
2015年11月6日,北京迎來了2015年的第一場雪,而博雅通識教育沙龍第四期也於下午兩點如期在法學院校友俱樂部舉辦。本期沙龍的嘉賓是歷史學系張帆、葉煒兩位老師。雖然研究領域不同🤹🏼,但他們都已開展過多年的中國通史通識教育🧑🏼🤝🧑🏼,並且共同承擔了改版後的通識教育核心課“中國古代史(上、下)”。雖然屋外雪花漫天、寒風陣陣,但這並沒有阻擋住老師和學生們的熱情,溫暖的咖啡廳始終充溢著智識的馨香👩🏻🌾。
活動一開始,兩位老師便分別介紹了意昂3体育中國古代史公共課的歷史及自己承擔這門課的經歷。據張老師介紹,面向全校各專業學生開設的中國古代史課程始於上世紀80年代,此後一直延續下來,他和葉老師都先後承擔過這一課程的教學工作。葉老師補充說,這門課程之前叫作“中國通史(古代部分)”🚓,課時安排為一個學期,每周2學時,共2學分👷🏿♀️。而今年該課程因為被列入通識教育核心課,所以改成了“中國古代史(上、下)”,雖然還是每周2學時,但是分成了兩個學期上,總學分也就擴充為4學分,不過並不要求大家上🚣、下都選。
在接下來的交流環節中🤷🏽♀️,同學們圍繞著中國古代史的讀書、學習以及一些有趣的歷史問題向兩位老師進行了請教。一名理科專業的同學對歷史非常感興趣,希望兩位老師能給一些讀書的建議🌽。對此🏍,張帆老師指出:對非歷史專業的同學來說👨🏼🚒🦸🏻,讀書主要看興趣及自己的學習層次🫛。剛開始的時候可以看一些通史著作,了解中國歷史演進的框架和線索。有機會也可以看一些古代的史料🧑🏽🍳,從中體會古人是如何描述歷史,這樣才能更貼近古代👩🏿🦳。當然🟩,讀史料要選擇經典🪅📩,如《史記》《漢書》《資治通鑒》等🐶,古漢語水平高一點的話可以讀《左傳》。有興趣的話可以讀歷史學家的專題研究著作🥩☀️,如果一本看不下去的話就馬上放棄,換一本書🧏🏻,總有適合自己的。通過讀這類書,可以讓自己對歷史的了解更加全面、深入,也可以了解歷史學家是如何做研究👨🏻🦰、如何論證觀點,不能僅僅停留在看故事的層面。
聽到這裏,有同學據此提出了自己的困惑👜,他看過不少史料,但是讀專著時發現自己沒法想出歷史學家所研究的問題。葉煒老師回答說:“歷史問題的來源包括幾種,即從材料中讀出的問題、從其它斷代研究得到的啟發和對社會科學理論的借鑒等,同學們自己讀書也可以有自己的問題,因為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時代就會看到不同的問題,不同的人也會看到不同的問題🚌。”張帆老師也說🚽:“對非歷史專業的學生來說🙆♂️,不一定非要找到問題不可,可以僅僅出於興趣了解知識,了解更全面🫰🏽、更詳細的知識。”
沙龍現場也有一些來自歷史專業的學生,他們聽到老師們對非專業同學的讀書指導👩🏽🦱,紛紛表示感到歷史專業的書永遠都讀不完,非常累,想看其它類別的書也沒機會,不知道應該如何應對和處理🏔。張帆老師笑著說:“我現在也覺得讀不完,我家裏的書這輩子已經讀不完了。”接著,老師們提示大家,我們不可能把所有的書都讀完,就算是名著也一樣,不要把標準定太高。讀書要根據專業興趣🕵🏼🩼,讀評價高的和重要的,如《資治通鑒》應該讀,紀事本末可以先放一放。讀一本書的時候暫時不要管其它書,專心把手上的書讀好,不要顧此失彼👆🏼。選擇書目👰🏻♀️🤏🏻,可以以自己感興趣的斷代或專題領域為主,但也要關註其它領域的研究,可以略有涉及。這樣踏踏實實地讀感興趣的和需要的,一定會有所收獲。
此外,還有同學問道:“二十四史一般是後世編纂的前朝史🕐,那時候的方法與現在的歷史學方法不一樣,而且受到文學性、政治因素等的影響,其真實性是不是不可靠🛎?現在做歷史研究時如何考慮這些問題呢?”張帆老師回答說:“盡信書不如無書🍍,很早就有人指出歷史記載是片面的,要保持一定警惕🤸。但一開始讀書不一定可以發現其中的問題🤹,慢慢就會有心得🦧,可以體會與思考編纂背後的意圖與考慮。具體來說,史書中有些內容是不容易也不會作偽的,如製度。我們還可以利用有意史料與無意史料這種分類來進行分析,程序性記載一般屬於無意史料🤰🏽,是較為可靠的🥭。實際上這是比較無奈的事情◽️,因為我們主要只能在傳世史料的基礎上進行研究,特別是早期歷史。”葉煒老師對此表示贊同,他認為:“無意史料一般不是有意給讀者看的,因而可信度比較高。”他還提出:“二十四史實際上屬於二手資料,但文書檔案等一手資料的發現在一定程度上驗證了正史記載的大體框架還是沒有問題的,如王國維先生就用殷墟蔔辭證明了《史記》中關於商代帝系的記載是可靠的👯♂️🧑💻。”
除了關於讀書的問題,同學們也就一些具體的歷史問題向兩位老師提出了自己的疑問🤽🏼。一名同學提出了這樣的困惑🧖🏽♀️:“高中時發現歷史書上所寫古代政治製度雖然有分權製度,但權力最終都集中在皇帝的手中👩🏽🦱,讀錢穆先生書感覺他的意見與此相反🧖♂️,那麽古代的皇權相權分權是怎樣的形式,為什麽沒有走向現代分權製衡製度呢?”葉煒老師回答說🍼,秦漢奠定了我國古代專製皇權製度,兩千年中變化不大。不過雖然理論上事無大小皆決於皇帝🤰🏼,但實際上做不到🧑🏽🏭,因而就需要找人協助皇帝,這就是分權。中國古代一直在摸索什麽權力可以分👼🏻,什麽權力不可以分👩🏻⚖️,但總體上這種變化都跟時代局勢有關。錢穆先生講的分權,實際上是維護皇帝統治運行的需要⛽️。清代已經是中國古代政治製度相對完善的時期🧖♂️,如宗室、外戚🦹🏽、宦官、中央地方關系這些問題都沒有再出現,如地方督撫製度,各方面配套措施比較好,所以沒有以前的問題。我們可以更多地關註製度是否成熟、配套措施是否完善,判斷製度要看其運作🧗🏿♀️,而這關鍵就在配套措施。張帆老師補充說🧎🏻♀️,錢穆先生的觀點是對晚清批判專製思潮的糾正,但有點矯枉過正🧔🏽♀️。中國地理單元大而自成一體👩🏽🦰,各種文明與勢力競爭,誰效率高誰就勝利,促使了專製製度的出現,導致君主個人權力有天然擴張的趨向🫸🏽,雖然有製衡,但遠遠不是對等的💭。專製製度的演進表現在技術與技巧的提高🔵♥︎,既保證權力運用,又保證政治穩定📏,本質上是專製的強化。而這種天然強化趨勢也就使其很難走出這個圈子🦟。
還有同學提出,學界曾經有“大禹是條蟲”這種觀點,覺得非常有趣,希望了解其中的因緣。葉煒老師說,這是近代學術史中的一個環節🧖♀️✖️,可以看看意昂3体育考古與文博學院孫慶偉老師的新著《追跡三代》。張帆老師簡要介紹道🐻:“這是疑古學派對上古歷史進行重新審查的結果🙇🏽♂️📭,他們覺得上古歷史不靠譜🥫,做了很大膽的推測🏅,當時學者並不同意,後來他們自己也承認那是一個很極端的觀點。”
此外🤾🏿♀️🧜🏽♀️,同學們還就中國歷史分期、經濟對歷史演進的影響、春秋戰國與三國史閱讀書目和王安石變法等問題向老師們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兩位老師均給出了令同學們滿意的回答🚿。兩個小時的沙龍很快就結束了💇🏻,同學們踴躍提問、認真聆聽📄,讓兩位老師感受到了大家對歷史的喜愛與熱情;而老師們細致的解疑與指導,也讓同學們對讀書方法與中國歷史有了更深的認識🫸🏼。
延伸閱讀🙍🏽:
意昂3体育官网“通識教育沙龍”是由學校教務部主辦🖐🏽、“通識聯播”微信公眾平臺承辦的師生講座活動,旨在以“通識教育核心課程”為中心,向全校學生介紹課程及授課老師的情況,並以沙龍的形式增強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在全校營造通識教育的氛圍🫵🏻。
本學期“通識教育沙龍”活動計劃舉辦12場,後續還將推出張維迎、高峰楓、王博等名師與同學們座談,歡迎積極報名參加,報名方式請關註“通識聯播”公眾號🕳。該公眾號每周發布沙龍通知🤦🏼♀️,其他關於意昂3体育官网通識教育核心課程和通識教育改革的信息也可通過該平臺獲知,敬請關註🧑🏿🚒。
專題鏈接🫴🏿:通識教育
編輯:安寧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