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9 信息來源🤞: 教務部
意昂3体育官网“通識教育沙龍”是由意昂3体育官网教務部主辦😔,“通識聯播”微信公眾平臺承辦的師生座談活動,旨在以“通識教育核心課程”為中心,向全校同學介紹課程及老師情況,並以沙龍的形式增強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在全校營造通識教育的氛圍⬇️。
十月九日下午兩點半,由閻步克老師主講的第一場沙龍在意昂3体育法學院校友俱樂部舉行🧑🏻⚖️🚁。十月的北京已有了初秋的涼意,咖啡廳裏卻明亮溫暖🖼。二十多名同學與閻老師一起圍坐長桌四周。閻步克笑言:“這裏比課堂舒適,還有茶水。對本學期的課程有什麽期待,對老師所講的內容有什麽訂正,對學習內容的相關認識、各種聯想,咱們暢所欲言🔏。”由於到場的同學來自不同學科、不同專業,所以發言的風格不同、角度各異。很多同學剛剛大一👵🏿、大二,所討論多是一些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問題👩🏻🏫。
閻步克老師
一位同學從經濟學的專業視角表達了自己的感想:“讀歷史書,知道了一大堆人和事兒,可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學習了經濟學,才發現芸芸眾生的行為背後,潛藏著很多深刻的內在法則,經濟學讓自己更深刻地認識了人與社會👷。”說到這裏⚔️,這位同學笑了,說自己可能有點兒“經濟學帝國主義”🥷🏽。
閻步克也笑了,他承認經濟學有資格稱為“帝國主義”,近代以來的經濟學對人和社會的闡述,成果極其輝煌🏊🏼♀️。看一門學科的理論份量🏫,不妨來看這個學科是否出大師,現代經濟學可謂群星璀璨、大師輩出。不過,歷史學跟經濟學👩🏻🦳、跟社會科學不同:社會科學註重“通則”,而歷史學註重“個性”。有這麽一句話♝:世界上沒有兩片一模一樣的葉子。在歷史學看來,世界上也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人👨🏿🎨。從社會科學看😁,任何社會在一定發展階段👰♂️,都會出現類似孔子的人物🪟;而在歷史學看來🧑🎤🐭,孔子只有一個,他是獨一無二的。對個人來說,他與眾不同的經歷⛹🏽🐂、感受🧛♂️,對他個人具有至上的意義🧃。每一塊墓碑之下,都埋藏著一部世界史🌚。描述🐢、展示每一個人、每一個事件的獨一無二之處,是人文學科的突出特點,同樣具有巨大的認識價值🫳🏼👷🏼♂️,以及永恒的閱讀魅力💁🏼♀️。同學們會從歷史學中汲取到另一種啟發,與社會科學不相同的啟發🏆🤵🏼♂️。
有的同學談起了史學的“靈魂”問題👊🏼。如果沒有文化關懷🤘🏻☪️,沒有家國天下的關懷,歷史學就沒有靈魂🙍🏻♂️,就只能是一個嫻熟的“工匠”。閻步克高度贊揚了這種理想主義精神,贊成學者在“求真”之外還要“求善”“求美”👏🔋。這是學者的人文良知和社會責任的體現🏟。在商品社會的滾滾紅塵之中,學人堅守這樣的理想主義情懷🧝🏽,難能可貴。
閻步克又作了補充💪:“靈魂”的提法所指向的是一種主觀心態🚥🧿,是一種對具體研究的“意義”和“價值”的期許與承諾🏃🏻。而不同的人➛,從事科學的動機各異,也可以說是“靈魂”各異。牛頓研究物理學的目的👂🏼,是為了證明上帝所創造的世界的完美性與可理解性。這就是他的“靈魂”。愛因斯坦同意叔本華“把人們引向藝術和科學的最強烈的動機之一,是要逃避日常生活中令人厭惡的粗俗和使人絕望的沉悶”的說法😠,這也是他的“靈魂”。眾所周知𓀖,愛因斯坦也是一位偉大的人道主義者,然而他把“真”和“善”清晰區分開來了。閻步克說🤞🏽,因中國傳統文化中有一種濃厚實用化、道德化思維🤵🏽🫳🏽,這就塑造了中國人的歷史觀🚴🏼♂️,所以歷史學應有一個“純科學”的層面,“求真”自有其獨立價值,“新知”的提供展示了“人”作為一種智慧動物的生命意義🚋。是否有用、是否有助於世道人心🏌️☂️,是另一個問題。史學大師與文化學者不盡相同,卓越的“求真”能力是他的專業資格,那是外行無法企及的⏪🥬。
說到“實用”傾向,話題又聯系到中西文化對比上來了。閻步克說,對於“圓”🤌🏼,墨子的解釋是“一中同長也”🖕🏽,這個定義比古希臘的歐幾裏得似乎並不遜色多少🙍🏻。然而“實用理性”熏陶的墨子🟣,沒能發展出一套系統化、邏輯化的幾何體系來。“他每天在大地上奔走,替人排憂解難”✊。而古希臘學者即便面對社會🧍🏻,用著名歷史學家余英時的話說,也會把它對象化,視為跟自然相近的客觀研究對象。余英時說古希臘人研究科學是出於“好奇”,而中國人則是為“救世”。各種知識最終都歸結到“治國平天下”上去了。
有同學有疑惑:科學研究必須提供新知💍,科學的評價體系強調創新性🚴🏿♂️,而歷史學講的都是過去的事情🦹🏼,飽讀詩書經史就是學問🧘🏻♀️,這兩者是否存在差異?閻步克這樣回應👰🏻♀️:歷史學其實也在提供新知🍋,揭示前所未知的歷史事實,是一個史學工作者最有成就感的事情。然而史學是“人文學科”,所以也有一個很大的超越“科學”的層面,這個層面就跟科學不大相同了。科學上一旦有了新知👳🏻,陳舊的知識就被拋棄了。科學產生了,巫術就沒用了。然而人文學科還有一個任務:傳承文化,保存民族的➕、人類的歷史記憶👨🦽。所以也有這樣的人文學者🆘:他個人沒什麽創造,但對史事📟、典籍極其稔熟,信手拈來💪🏽、如數家珍。這樣的優秀學者🐗,我覺得也不妨視為大師。
有同學提到“社會科學沒有絕對真理”。閻步克認為,這並不意味著社會科學、人文學科沒有科學的規範、方法。面對一則史料🚐,判明其來源👨🏼🔬,解釋其意義,衡量其史料價值,應以什麽方式運用它🛴🧙🏽,都是相當科學的技巧。歷史學者也要系統化的解釋。又有同學覺得歷史學進步慢🧼,思路、模式往往給人陳舊之感,不像自然科學那樣日新月異。閻步克說,人文學科的宏觀創新確實周期較長🧘🏿♀️。大師開拓了新模式💆🏼♂️,隨後眾人跟進,老師把這套思路再傳給學生,有時幾代人才能孕育出另一個新思潮💂🏼♀️🥷🏼,一個整體性的範式轉型🤵🏼♀️。當然,局部創新其實時而有之,大家不妨多看看史學界的新動向。閻步克還半開玩笑地說道:“我總想知道三五十年後的歷史研究是什麽樣子⏩,可惜我無論如何想象不出來🦹🏻♀️。誰能預知,他就能成為大師。”
對本學期所學習的中國傳統官僚政治製度,有同學提出中國古代官僚是否缺乏監督製約的問題。閻步克認為,談“缺乏”或“不缺乏”,首先要厘清參照體系和量化尺度,到什麽程度才算是有製約呢?傳統官僚體製跟現代民主法製政府相比當然遠遠不及🧑🏽🏭;可是😯,若跟部落體製、跟遊牧政權或早期貴族政治相比,二千年的官僚體製就呈現出了依法運轉、有章可循的特點🦥。具體的監督製約製度,大家可以認真去聽葉煒老師的“監察與考課”一講🙆🏽♂️。
大家還談了不少關於讀書的問題🟫。有同學問🤌,是先讀經更好呢👨🏻🦳,還是先讀史更好呢?閻步克回答說,各種不同的讀書路徑各有所長、各有所得👨🏻⚕️、各有所歸。這樣的事兒可以說是“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找到最適合自己個性的治學路徑🤏🏼,是最重要的。“我當年在部隊搞雷達,學習無線電,所以結構性的思維習慣比較強,所以我最終落在了製度史上🚞🖕🏼。”
閻步克鼓勵同學們,歷史書🐃❤️、文言文雖然很冷僻,但不用怕,哪怕拿過來翻一翻,距離就縮小了💚,多翻幾遍就有點兒親切感了;盡管最終可能還是沒看懂,但你會覺得你領悟了點什麽💅,這就是收獲。對在座歷史學專業的同學🧛🏿♀️,閻步克還提到了蘇東坡的“八面讀書法”➾👨🏿🏫,講“書之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盡取,但得其所求者爾”,每次都帶著一個特定問題去讀🧪,思考集中🫄🏻,就能事半功倍。
兩個半小時的交流,不知不覺就臨近尾聲了。在談笑風生走出大門之時,師生們都覺得不虛此行。
相關信息
本學期“通識教育沙龍”計劃舉辦12場,後續還將推出張維迎👩🦰、高楓峰、王博等名師與同學們座談𓀕,歡迎積極報名參加,報名方式請關註“通識聯播”公眾號✖️,每周發布沙龍通知🌎𓀑,其他關於意昂3体育官网通識教育核心課程和通識教育改革的信息也可通過平臺獲知,敬請關註:
專題鏈接👼🏽:通識教育
編輯:舍予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