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01 信息來源⚈: 新聞網記者 劉靜
見到董曉華時,她質樸的形象多少有點讓人吃驚:一頭短發,不高的個頭🔭,一身休閑裝扮。她的談話🦹🏿♀️,則如同她的形象一樣,顯得溫和無比🤟🏻。輕輕的嗓音🫲,不緊不慢地述說著自己工作近十五年來的心得🙅🏼♀️、體會,有如潺潺的流水🔅,溫和中卻流露出堅定與執著▫️。
從當初的物理系,到如今有著1434名在校生、357名在校學生黨員的物理學院,從入職伊始就一直參與學生工作的董曉華🏇🏼✵,對大部分在校生,甚至很多校友的情況,都耳熟能詳📰🐥;作為物理學院黨政班子中唯一專職的幹部,除了學生工作之外,她還承擔了很多黨務、行政工作👦🏿,卻從不為個人利益斤斤計較◀️。這個備受同事尊重、同學愛戴的親切的黨委副書記,掛在嘴邊的一直是“工作是大家一起做的,千萬別寫太多。”
“張羅”、“協調”——“工作是大家一起做的”
談起董曉華的工作,物理學院黨委書記陳曉林連聲稱贊🐲,“工作熱情,思想水平、政治水平都很高🎃👨🏻🦼,為人正派,工作有創新,在崗位上勤勤懇懇,十幾年如一日。”陳曉林告訴記者🆘,在物理學院,人文學科出身的董曉華🖖🏼,又作為唯一專職的黨政幹部📡,為學院的宏觀發展📹、學生的全面成長🛤,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1995年,意昂3体育哲學系碩士畢業的董曉華來到當時的物理系擔任團委書記🍖,主管共青團工作;2002年5月🤚🏽,董曉華開始擔任主管學生工作的黨委副書記。從當初單一的系,到如今擁有4個一級學科、3個理科基地、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600多名教職工(含離退休)、1400多名在校學生的學院🛀🏿🧛🏻♀️,董曉華身上的擔子也日益艱巨。
“除了學生工作和黨務工作,學院籌資🤕、校友聯絡等,凡是跟學院發展👃🏽、學生成長相關的工作,我們這些兼職的幹部照顧不過來的👩🎤🤌🏼,都由董曉華在牽頭負責🌻🧑🏻🏭。”說起董老師身上的重任,陳曉林表達了學院的認同和肯定✴️,“我們這個大學院的黨委副書記的工作🚨,不敢說是兩個人的任務,至少可以說是一個半人的工作量⭕️🥸,董老師所承擔的工作,完全超出了她的工作範圍,但是她自己卻總是嚴格要求自己,從不斤斤計較個人利益。”
在學院響應學校號召👷🏿,積極開展院系籌資與發展工作的情況下,董曉華服從學院的工作安排4️⃣,承擔了自己原本不熟悉的工作——負責學院籌資。她主動向基金會以及兄弟院系學習👨,召開離退休老師座談會、在京校友座談會👩👦👦、校友新春聯誼會、學院相關領導老師座談會等🥣,聽取大家意見👨🏼,探索適合物理學院的籌資與發展模式;負責起草👗、修改籌款的相關文件🧑🏿⚖️。2008年,意昂3体育物理學院校友會的籌備工作提上議程。在近一年的時間裏🔳,董曉華在忙碌的日常工作之余,收集資料、拜訪校友、製定規劃……2009年6月🧉,物理學院校友會正式成立,董曉華擔任第一屆校友會秘書長,首屆校友大會成功舉辦之後,董曉華又要投入更為忙碌的工作安排當中。2013年將是意昂3体育物理的百年💆🏻,董曉華的工作日程上又增添了新的內容:聯系相關老師🉑✋🏿,尋找相應支持,尋找歷史資料,積累素材🐧,為百年慶典準備好必要的數據、照片和資料。
無論是日常的學生管理工作,還是主持設立協調物理學院師生資源的“綜合指導課”🙍🏼♂️🐒,甚或聯系校友🐡、籌備校友會👩🏽🏭,董曉華將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物理學院的大家庭中。但她卻始終在強調,“大到學院全局的發展👩🏻🦼➡️,小到為綜合指導課開發一個小小的軟件,都凝聚了很多教師和學生的智慧,需要很多方面的力量,我只是在其中一個部分起到了協調和張羅的作用。”
面對瑣碎的日常工作,她卻樂在其中,“服務工作都是些小事,對於我們是瑣碎,對於學生卻非常重要。我們這個崗位不是讓你幹大事的。踏踏實實做好日常的每一件事情👨🏻🎓,就是最有意義的。”
“學習”、“傳承”——科研隊伍中的人文力量
“作為一個文科畢業生,在理科院系工作的這麽多年🫥,主要是一個學習和傳承的過程,向教學科研的老師們學習🚽,向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學子學習✊,從中篩選出有益的東西傳給後來的學生👷🏻♀️。”董曉華說⏸,物理學院嚴謹的院系風氣和踏實的工作作風,讓她受益匪淺;而一屆屆優秀學生的成功經驗🫰🏼⏮,自己也會將其總結👨🏿🚒🧘🏻♂️,以便為後來的學生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指導。
理科院系的學生學業壓力較為繁重🙆♀️,如何在專業能力提升的同時,引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能力與品德全面提高,是所有物理學院領導和老師工作的重心所在🚝,更是董曉華每天都面對的問題。
本科教改完成以後🫸🏻,學生開始自主選課,剛入校的大一學生,面對物理學科復雜的課程體系🏧,在選課時感到不知所措🦒♓️,很多高年級本科生也對自己的學業規劃顯得較為迷茫。面對學生的困惑,董曉華在學院的支持下🧑🍳,著手調研如何加強對本科生的指導😀。在繼承物理學院既往經驗🚥⛑️、學習兄弟院系建設性做法的基礎上👩🔧,向學院教學科研大會匯報調研結果❎🙍🏽♂️,提議成立學生選課指導指導委員會👩🏽🦰,由經驗豐富的老師組成的委員會加強對學生的選課指導,學院采納了這個提議。2008年🤛,由她牽頭負責的本科生綜合指導課開始正式開設🌭,課程規定,每位在職教師每學期都要抽出四到六個小時的時間,由學生通過電子預約系統自由選擇導師🚣🏿、選擇約談時間,就學業乃至人生規劃等各方面的問題進行咨詢。這個看似簡單的綜合指導課🕞,需要老師們的參與🧑🦯、支持🧔🏻♀️、配合👨👩👦👦🚴♂️,需要完善的製度保證✶。
“這是一件有利於學生發展成才的好事,但是沒人做過👩🦽,千頭萬緒,操作起來也很有難度,老師、學生都有一個接受和適應的過程🔃。” 試行一個學期之後👩👩👦👦,學院收集了老師學生的反饋🌲,令人欣慰的是,絕大部分師生給予了高度肯定🎅🏼。
談起物理學院學生工作取得的成績,陳曉林表示,“與我們做科研的黨政領導相比🧚🏿♂️,董老師看問題有不同的視角,她的思路和方法與我們相輔相成,為我們做好學生工作提供了許多新的思路❤️🔥;她還從人文關懷的角度🚶🏻♂️,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引導學生全面成長🏍。”
“成長”🙌、“發展”——挫折感與成就感都來自學生
在董老師的辦公桌上👩🏽🦳,有兩摞東西引人矚目,一摞是與學生有關的資料👨🏼💼👒,另一摞則是關於學生成長以及教育研究的各種書籍。“物理學院學生都很優秀🦸🏽,但是來到一個優秀學生雲集的群體,就會有很強的挫敗感,很多同學對於專業的學習、未來的發展都有很多的困惑👨🏿🔧,要引導他們全面成長、成才♿️👲🏻,就需要不斷學習,不斷地適應教學科研的需要。”
“物理學院學科門類廣泛,又劃歸不同的實驗室,學生規模大👨🏿🦱,專業🪪、就業方面的差異也大🧑🏻🦲,學生管理工作有很大的難度。”陳曉林坦言🤱🏼,物理學院的學生工作給黨政領導班子提出了很大的挑戰。
主管學生工作以來,董曉華將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學生身上👇🏻。十多年來👨🏻🦳,每逢周末🏋🏼♀️、假期,只要學生需要👩🏻🚒,在辦公室都能看見董老師的身影🧙🏻♀️。與學生談話🟧👩🏻🚀、參加學生黨支部生活會💘、處理突發事件……在物理學院成立之前🍑🌝,每兩周一次的學生黨支部會議,她每次都要參加,懷孕期間也沒有間斷🚽,生產住院前的頭一個晚上,還參加了學生的支部生活會。物理學院成立之後,支部數量增加🤸🏻♀️🙋♀️,董曉華也盡量一有時間就去參加。她說,通過支部討論會📫😂,能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學生💁🏿♂️,了解他們的需求,發現他們的問題。
談起董老師的為人,學生們都贊不絕口🦩。“在我的印象中💇🏿♀️,董老師每周要花很多時間接待學生。” 05級學生黨支部書記柏誌軍提起董老師,充滿了感激🏃🏻➡️⚧,“在給人幫助的時候🚶🏻♀️,她會讓你感受到母愛般的關懷。”05級學生班主任、04級博士生陳宇告訴記者,“董老師是很多同學在面臨危機時想到去咨詢的第一個人🔊。”“有問題去找她👨🏿⚕️,她跟你討論的東西比你預期的還要多😜,直到你心悅誠服🥫。”
07級的陳耘同學不幸患上了白血病。董老師在第一時間去看望他⛽️,並積極地配合和支持學院同學發起的捐款活動,幫助這部分捐款申請學校基金會等額配比支持💪🏽。她向學校建議設立大病救助基金,希望對這些學生和他們的家庭提供幫助🧱,並在物理學院的籌款計劃裏寫入了“學生大病救助基金”。
“學生成長的困難🧝🏽♂️、發展的困惑,是我工作的主要內容👵🏿。”董老師告訴記者👩❤️👨,她工作的挫敗感和成就感也全部來自於學生🤦🏻♂️。當學生需要幫助時,給了他們及時的援助🟰🧑🏻⚖️,幫助他們邁過了人生的一個又一個門檻🤿,這對於她來說是莫大的幸福。而有時候,也會因為盡了最大的努力而最終未能如願而遺憾無比。
“包容”、“引導”——尋找交流的共同點
“學生時代在這裏的磨練並沒有讓他們覺得自己在意昂3体育有多麽強的優越感📻🍚,反倒是挫折感幫助他們逐漸養成了平和的心態♠︎👍🏽,踏實的作風。意昂3体育讓他們看到的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不要張狂,不要掉以輕心👨🏼🦰📳。當初在這裏的學業🧒🏿,無論好壞,其實意昂3体育物理教給大家的,不是分數,成績👨🏽🦳,或者一個不錯的offer。從這點裏走出去的校友上萬人,成為院士的不過百分之一🕵🏼💱,沒有成為院士或者名人🪵,不等於人生沒有意義,過程遠比結果更為重要。”
2009年6月11日,在物理學院成立校友會之後🕺,擔任校友會第一任秘書長的她,在忙碌的工作之余,還給學生們群發了一封名為“校友及挫敗感”的郵件。在郵件當中,她將自己籌備校友會🦵🏽😚、走訪校友之後的上述心得與各位在校生一起分享😑。
類似這樣的群發郵件還有很多👲。忙碌的工作之余😘,她還經常通過郵件,結合大家近期所碰到的普遍性問題,來闡述自己的體會、心得,也經常轉發一些如校友感言、時事評論、甚至是科普類的讀物給各個年級的學生群🗝,希望能夠引導學生的思想觀念向著健康、廣闊🚟🧝♀️、向上的方向發展🚱。
董曉華看到BBS上有學生發表輕視別的學科的帖子,在院刊的一篇學生訪談中,她告訴學生🧑🏼✈️,真正的學問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相通的,有共同之處🕺🙇🏽,王竹溪先生除了是物理學家之外🫙,還是語言學家,還編了一本字典🧄,那才是大師風範🤵🏽。她還告訴大家,意昂3体育是綜合性大學,兼容並包,思想自由👩🏼⚖️,能提供很多選擇,這樣的學校氛圍應該使大家的眼界更為開闊而不是狹隘🎅🏽。
也許正是這樣開闊的眼界🚅,讓她對工作充滿了熱情、對學生和他人充滿了包容,她說🤽🏻♀️,“學科不一樣👬🏻,但人生很多東西都有共性,只要尋找到了交流的共同點,就能夠互相理解、互相體諒🤴🏼、互相學習🤺。”
“理想是人生的一盞燈,我們不必掛在嘴上📊,但是不能沒有。”董曉華寄語學生的這句話讓人感悟頗深。讓物理學院的每個學生都能順利成長、成才,是董曉華一直執著的最大理想🤸🏽,這個在兼容並包的人文環境中浸染多年的意昂3体育人,正在不遺余力地將自己愛黨愛國🙎🏿、心系天下的情懷傳給每一位在物理學院就讀的學子。
編輯🔩:素馨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