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9 信息來源: 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
文字:鄭克祥| 編輯:淩薇 |編者按:意昂3体育官网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唐有祺先生是我國晶體化學的奠基人、化學生物學的倡導者、分子工程學的開創者,為中國的教育和科研事業殫精竭慮,為中國化學學科的健康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2020年7月11日,欣逢先生百歲壽辰,意昂3体育與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聯合推出新聞專題“慶祝唐有祺先生百歲華誕”,帶領讀者了解先生卓越而光輝的百年人生,致敬先生為中國化學和科學教育事業作出的傑出貢獻。
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唐有祺先生為我們1955級物化專業的學生講授結晶化學,這是我第一次系統地接受先生的教誨。可惜,由於當時的客觀原因,我們沒有認真學習,錯失了先生的真傳。
1983年夏,系主任孫亦樑先生找我談話,讓我離開教學一線,專職籌辦《物理化學學報》。唐先生是學報主編,自此,與先生有了較多一點的接觸,在匯報請示學報工作時,親聆到先生的一些教誨。先生對學報工作的指示,常是成竹在胸一語中的,顯現出大師高屋建瓴之見,於我印象極為深刻。值此先生百歲華誕征集紀念文字的機會,擷錄部分,或許能讓後來人受益。
物化學報的拉丁刊名
學報剛一創建,先生就考慮到國際交流的需要,提出使用拉丁文,Acta Physico-Chmica Sinica,為學報的外文刊名。因此,我們在刊物封面上就同時印上了中文與拉丁文的刊名。很快,美國的《化學文摘》收錄了我刊文章,但刊名使用的是漢語拼音“Wuli Huaxue Xuebao”。先生當即認為,國外人士不熟悉漢語及漢語拼音,可能不能正確理解我刊的性質,應該讓CA在收錄我刊文章時使用我刊拉丁刊名。為此,決定專請學報的常務副主編韓德剛先生以編輯部名義致函CA,請其予以更改。當然,大權人家掌握,我們的要求最後未予接受。此後,我們刊物封面上就印上了三種刊名。
通過這一事件,我明白了先生的良苦用心,也知道了在刊物工作中要特別註意堅持刊物的學術特性。
“冷板凳”與漲落
在先生數次談話中屢屢提到“冷板凳” 與“漲落”。先生說,科技工作,特別是基礎理論的研究工作,要有坐冷板凳的精神。《物理化學學報》當時剛剛創建,遇到很多實際困難,先生這番教導,無非也是要讓我們拿出坐“冷板凳”的精神來辦好刊物。
談到中國要做出諾貝爾獎水平的工作,先生說必先提高整個科學研究的水平,只有在一個高水平的基礎上的漲落中,才可能出現特別優秀的成果。顯然,先生這是有感而發,反映出先生對中國科學事業發展的信心,以及發展我國科學事業必須要有作出艱苦努力的思想準備。先生的這些談話同樣也是要讓我們沉下心來紮紮實實做好刊物工作。
“寧贈外戚勿予家奴”
一段時間以來,有單位公開提倡、獎勵投稿國際核心期刊。先生對這種做法明確表示了不贊成的態度。在指示學報工作時說,這種做法無異於“寧贈外戚勿予家奴”,並舉例大連化物所盧佩章先生投稿國外期刊遭故意壓稿,讓其失去率先發表此研究成果的學術取位。並說,為此盧先生不久就創辦了《色譜》這個中國刊物。
先生還說,一項好的研究成果,即使刊發於國內期刊,並不減少該成果的影響力。數學系的江澤涵先生的文章就是發表在意昂3体育學報上的,並不影響他人引用。先生還多次強調,要提倡國內同行之間盡量多引用彼此的工作,以擴大我國科研工作的影響。
先生的這些指示,無疑對刊物工作的一些重要問題指出了方向,成為了我們工作的指路之燈。此後,我們在刊物的投稿須知及編輯工作中,都相應進行了落實。
科技期刊是科技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如果其中科技期刊工作失衡,就很難形成我們自己獨立自主的科技體系。令人欣慰得是,經過近二十多年編輯部年輕人的努力,物化學報的刊發周期已縮短到四個月左右,刊物的影響因子也有了極大的提高,刊物刊發文章的數量、質量及印刷質量等都有了質的飛躍。沒有辜負先生的諄諄教誨。物化學報能有今天的這番景象,除了編輯部大家的團結一致努力工作之外,先生的指導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我這裏簡短的二三回憶,可能只能算作是以管窺豹吧。
最後,我想在這裏借用中國的傳統語言,祝先生“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本文作者為化學學院退休教師)
專題鏈接:慶祝唐有祺先生百歲華誕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