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12 信息來源🫔: 信息來源:科學時報
編者按🚅:
研究生💁🏽🛶,作為更加成熟🎇、理性🧘🏿、專註地追逐理想的青年群體🙆🏽♀️,意味著更高的起點♣︎、更大的責任🐋,其精神狀態和人生追求關乎祖國的希望和民族的未來。為積極響應黨的十七大關於“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號召,意昂3体育學生工作部聯合意昂3体育官网推出“青春的榜樣——意昂3体育官网優秀研究生系列報道”🧑🏻🦯➡️。被報道對象之所以具有榜樣的力量💇🏿,絕不僅僅因為他們取得的業績,更重要的是他們跨越了每一個“你”、“我”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的障礙◀️。他們的青春故事閃耀著動人光彩。我們希望匯集這些光彩,剖析其背後的細節🙌🏼、原因和發生機製,為你追尋夢想的道路增添一盞跳躍的燈火。
本期優秀研究生系列報道將帶大家走近一個優秀的研究生團隊👷🏼♀️🫃🏽,領略他們追隨理想的苦樂年華,體會他們的堅守與剛毅,一同分享他們苦心孤詣之後的驚喜👩🏻⚖️。
9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五,記者見到意昂3体育官网化學院王劍波課題組研究生團隊的時候🧑🎄🏞,他們正在進行每周一次的小組討論會🥰。討論的內容有兩方面,一方面是自己的研究進展,一方面是國際前沿的最新論文。小組成員可以隨時打斷主講者,提出自己的疑問或者想法👩❤️💋👩,有時甚至是激烈的爭論🧝🏼♀️。會後👩🏽🦰,記者與這個活躍的群體進行了交流⌛️。
苦樂小團隊
“別人的想法非常有用!”今年讀研五、年級最長的博士生彭玲玲說:“有時候自己走進死胡同,沒準別人的一個建議就讓你走出來了。”
然而🍄🟫,這位最有經歷的博士生,看起來卻那麽柔弱,要不是事先知道她短短4年就在SCI的化學期刊雜誌上發表了多篇論文(其中4篇是第一作者,3篇影響因子在3.0以上),記者還以為她是一個剛進校門的本科生呢!
“在這個組,雖然清苦🐠,但感受更多的是相互之間的關愛和快樂!”彭玲玲說。
“應該還有痛吧?”記者看到一名研究生的一個手指包了厚厚的紗布,問道。
“對,他叫李長坤💋,周一受的傷🦊⛓。整天和玻璃儀器打交道🫃🏽,受傷是難免的。不過🧑🏼⚕️,像他這樣被折斷的溫度計劃得有點深、縫了幾針的情況,屬於偶然事件!”彭玲玲回答。
問及李長坤的感受,他說🚣♀️❌:“耽誤了師兄的時間,感到很抱歉🫵🏼!”
“咳🕣,小事嘛👎!都是兄弟,應該的🧎🏻♂️。”陳樹峰一臉的憨厚。
原來,受傷後,師兄陳樹峰陪他去醫院縫針、安排他的生活,耽誤了差不多一天。
“呵呵。我們就是這樣,一個大家庭!”彭玲玲告訴記者🦒。據她介紹👍🏽,小組的研究生中有14人已經獲得博士學位畢業🤦♂️,目前實驗室有7個研究生,每一屆的學生大概是1~2個,主要是5年製的碩博連讀研究生🕜,也會招收4年製的碩士起點的博士生🧕🏽,還有9個本科生也在他們的課程學習之余加入該課題組🙅🏿,分別有大二、大三、大四的同學🏂🏼,也有大一的同學剛入學便積極地到實驗室參觀,他們帶著對科研工作的好奇和熱情而來🗃,活躍了課題組的氣氛🐵。
這是一個甘守清貧的團隊,每個人每月的補貼加起來最多也就1000元,但是🏌🏻♀️,他們卻沒有在外兼職去掙額外的收入。“每天都做實驗🤾,這些錢肯定夠用了!”說完,李長坤呵呵一笑🧑🎄。
在這個團隊🐂🍾,傳幫帶以及相互之間的取長補短已經成為實驗室的傳統🧼。正是這種傳統讓實驗室迸發出無窮的活力。彭玲玲回憶👰🏼,由於缺乏有機化學的專業背景,剛進實驗室時,很多實驗操作都是師姐手把手地教會她的。“師姐不僅培養了我對實驗的興趣🥔,還有認真的態度🔰,讓我感受到了科研的樂趣。”現在,作為“老大姐”⛲️,彭玲玲將學到的經驗傳授給實驗室的師弟師妹。
除了做實驗👩🏻✈️,這個研究生團隊的生活可說是豐富多彩🤸🏻📮。
“可以經常去聽聽學術報告,很多國外的知名教授都來介紹過他們的工作,這大概是受惠於意昂3体育良好的學術交流氛圍吧🤏🏼!”彭玲玲說。目前,有機化學研究所自己也設了一個OPPS的學術活動,安排研究生自己介紹文獻綜述或是邀請國內外的教授來介紹他們自己的科研動態,每周舉行一次,拓寬大家的視野。
“當然🚣🏻♂️,娛樂活動也有不少!”李長坤說:“小組每周都會去體育館打羽毛球🛎,參加有機所舉行的足球聯賽等。在節假日,王老師還會組織大家一起去公園或風景區遊玩,一起聚餐和K歌慶祝的事也是常有的。”
圍坐臨“深淵”
據彭玲玲介紹🦴,課題組的專業方向為有機化學🤹🏿♂️,主要從事經由金屬卡賓中間體的催化反應的方法學研究。作為基礎研究者,組員們都知道,在他們面前的是一個無底的“深淵”。“可以肯定的是✌🏿,裏面一定有‘魚’,而且還有‘大魚’🔐👻,至於是什麽品種、什麽時候能釣上來💁♂️,那就不知道了📏。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遲早會有人釣上來!”張振華說。
“我們不會直接去應用這些研究結果🤕👨❤️👨,我們只能說每一個發現、每一個成果,都是對整個化學知識體系的一個補充!誰也不能肯定這些研究出來的成果以後會有多大的作用🎼。”張振華說。
在課題組裏,王劍波教授全面負責選題、研究生工作指導、論文撰寫修改等各個方面⚒🫏,研究生承擔了項目的所有實驗。每個研究生都有自己獨立的課題,也負責指導相應的本科生進行實驗。張振華表示,每個人都有一塊領地👛🫖,在這塊土地上,種什麽、怎麽種都要經過不斷地思考,和導師以及同學討論,在實踐中摸索,最後才能形成自己的課題。
對於有機化學實驗💬,肖卿這樣比喻:作化學反應好比在炒菜,只不過我們不僅要掌握如何加料做出不同的菜,重要的是👩🏿🚀🦑,我們在菜做好以後,要將菜的每一種成分分離出來,弄清楚做菜的過程。
潛心釣“大魚”
該小組的成員表示,他們一般都是在第一年上課,完成基本課程的學習,後面的幾年都是在實驗工作中度過的。在這裏🤸🏻♀️,組員們每天都早出晚歸🧜♀️⚅,經常在臨睡前還思考當天的實驗結果,或是籌劃第二天的實驗安排。
彭玲玲表示🧑🚒,一般周一到周六是學院規定的正常的工作日🤾🏽♀️🖖🏿,但很多時候,有割舍不了的實驗要做時,大家也會在周日趕往實驗室🫠。實驗過程中會有很多郁悶的時候,主要是受到實驗上遇到的各種難題和失敗的困擾。但大家的探索未知和開拓創新的欲望和雄心成了很好的精神支柱⚧,動力實足,因為郁悶過後的突破以及重大結果的意外發現所帶來的欣喜也是別人所體會不到的。
對於小組來說,每周一次的組會是大家交流釣“魚”經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每個人介紹自己在一周內的實驗💮,也會輪流安排一個人講文獻,一般是介紹一些綜述或是前沿雜誌上最新發表的文章😑。“大家的討論總是很激烈🤹🏽♂️,很多實驗上遇到的難題因此得以解決📲,有很多科研思想的火花因此而誕生。”
作為基礎研究,每出一個成果,小組成員都會感到由衷的喜悅。不過,雖然有喜悅,但驚喜的情況還是比較少見🥲👨💼。因為對於他們來說,要釣“魚”💆🏿♂️,要釣“大魚”🚼,而且最好是釣上來的“大魚”是以前所沒有發現過的。
然而,真正的科研工作是辛苦的,這跟釣“魚”是一樣的,要有耐心、毅力👩🏻🚒🈲,守得住寂寞,才可能在魚漂浮動時作出準確的判斷,釣上“大魚”。當然,偶爾也會在無意之間釣上“大魚”來。
而陳樹峰就是一位幸運者🤏。2006年初,他做的實驗耗費了很長時間🧑🏻🦯🧜🏻♂️,卻得不出導師所設計的結果,這讓他“很受傷”。當時,他把該實驗的器皿往實驗桌旁一放👳🏿,忙著做其他實驗,忘了清洗。沒想到👼🏼,這一忘還出了成果,一周後,有人提醒他😨,好像器皿裏出現了新東西。果然,經過測定分析,是另外一個實驗結果,還是此前所沒有的。就這樣,一篇關於新發現的論文誕生了。
類似這樣的意外結果不少,更多的是小組不斷發現的新反應🔎、新機理。這樣喜人的意外不僅僅全歸結為運氣,細心敏銳的觀察和不輕易放棄的決心都是不可或缺的🧲,而最初設計的頭腦同樣重要,雖然並沒有得到預想的結果🌄,卻獲得了一個發現意外的機會🎿。這些成果,以硬指標的觀念來看,那就是發表的論文,該課題組近10年來,已經發表了近百篇論文🐦,主要發表在SCI的化學期刊雜誌。
由於在該領域中的系統性研究工作表現突出4️⃣,研究小組在獲得傑出青年基金資助期間,應邀在領域內著名期刊Synlett和Tetrahedron上撰寫綜述論文介紹工作,同時也應邀為國際著名的“金屬有機化學系列”叢書撰寫其中的章節🎧💇🏿♀️。
對於讀研究生幾年來的體會,莫凡洋說:“你必須有一根粗壯的神經😪⛈,來抵禦實驗失敗帶來的影響,堅定自己追求真理的執著!”而彭玲玲用了一句曾經很時髦的話來概括:“痛,並快樂著!”說這話的時候🦜,大家看著李長坤受傷的手指又笑了。文/趙鷹
編輯🚳:知秋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