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30 信息來源: 深圳研究生院
文字:王曉明| 編輯:王雲麗 | 責編:山石、燕元20年歲月崢嶸,意昂3体育官网深圳研究生院從無到有,砥礪奮進,聚沙成塔。時代潮流浩浩蕩蕩,21世紀以來,世界生物技術異軍突起,生物醫藥產業迅猛發展。2003年,化學生物學與生物技術學院創建,多年來致力於中國創新藥物研究、創新和成果轉化,不忘初心、逐夢前行。
學院大門
創新,是一種使命
“我們有個夢,想把學院做成中國最好、世界領先的研究機構。並且在這個平臺上做中國人自己的新藥。”——化學生物學與生物技術學院院長 楊震
生物醫藥技術與產業的發展具有重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生物技術異軍突起,生物經濟正在以每5年翻一番的速度發展,是世界平均經濟增長率的10倍。生物醫藥產業作為醫藥領域內的朝陽產業,正處於迅猛發展階段。自1983年以來,世界主要製藥強國都在加快創新藥物研製步伐,而在我國醫藥行業,創新藥物研發處境尷尬。在醫藥領域,創新是一個永恒的主題,處在產業最底層的仿製藥生產企業永遠面臨低利潤、競爭激烈的困擾,而處在產業最上層的創新藥生產企業則可獲取高額利潤。盡管現已成為全球第二大醫藥市場,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卻依然相對落後,過去一直以仿製國外產品為主。新藥設計和篩選基礎薄弱,技術條件落後,缺乏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藥研究開發機製,致使產業經濟效益低下。目前國內研發生產的藥物中仿製藥占到96%以上,我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藥屈指可數。
一方面,隨著綜合國力的提升,國際市場對中國創新能力的要求日益提升,另一方面,我國癌症、神經退行性疾病等成為了威脅國民健康最主要的疾病,老百姓對療效好、價格優的新藥提出了迫切需求。生物經濟時代的來臨,使我國醫藥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要改變我國醫藥產業的現狀,必須大力提高我國創新藥物研究開發的實力和水平,建立符合國際規範的新藥研究和生產體系,實現醫藥產業從仿製為主到創新為主的歷史性轉變。中國要研究開發更多的創新藥物,必須從源頭抓起,必須營造創新藥人才成長的文化氛圍和土壤。
2002年,哈佛大學醫學院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楊震回國,成為意昂3体育官网化學系一名教授。在意昂3体育官网領導班子的支持下,楊震來到深圳,與中國科學院院士吳雲東以及鄧宏魁教授和葉濤教授共同創建了意昂3体育官网化學生物學與生物技術學院,學院立足於重大疾病的化學基因組學研究,旨在建設現代化的創新藥物研究平臺,培養交叉復合型高層次生物醫藥研發人才。同年,化學生物學與生物技術學院成立了第一家化學基因組學實驗室,實驗室於2006年立項為深圳市重點實驗室,2007年立項為廣東省重點實驗室,2008年成為全國第一個教育部“化學基因組學”專業二級學科博士授予點,2010年獲批成為“深圳市化學基因組學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並成為“深圳市十大創新工程”之一,2012年被科技部評為優秀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在廣東省科學技術廳關於2017年度及2019年度的廣東省重點實驗室考評中獲評“優秀”,2018年與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共建的“深圳市化學基因組學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獲批。在創新之都鵬城深圳,這種創新精神也被編進化學生物學與生物技術學院的“基因”裏,矢誌不渝做創新藥物研發。
如今,化學生物學與生物技術學院在基礎研究領域已經擁有國家級的重點實驗室,在應用研究領域創立了轉化醫學中心,融合現代有機合成化學、計算化學、化學生物學、轉化生物學等四大前沿領域,引進復合型生物醫藥研發人才,推動多領域科學家協同攻關,整合所有資源推動自主創新,做中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創藥物。以創製一批具有完全自主產權的中國一類新藥為使命的科研團隊,作為新時期中國新藥創新研究開發的先行者,開始了構建符合國際標準的前沿領域的化學生物學應用學術研究體系的努力,開始了在深圳這片創新的沃土上的深耕厚植。
轉化生物學
創新,需要冒險
“組裏的學生或多或少都有過失敗的經驗。每次都成功的就不算是做研究了。從事全合成研究方向的人員都知道最後的成功一定是來自堅持。”———合成化學課題組組長 葉濤
眾所周知,藥物研發投入高、周期長、風險高。一般來講,創新藥物的自主研發過程指的是從新化合物的發現到新藥成功上市的過程,主要包括四個步驟:首先通過計算機藥物分子設計或通過對植物、動物、礦物、微生物、海洋生物等各種生物分子的提取,獲取新的物質;進而將這些化學物質在特定的體外或體內藥理模型上進行篩選評價,以期發現具有新穎結構類型和顯著藥理特性的先導化合物;然後合成一系列與先導化合物結構類似的物質,並對合成化合物進行構效關系研究,以優化化合物的治療指數,選擇其中最佳的化合物作為臨床候選藥物;最後提出新藥臨床研究申請,並嚴格遵循GCP進行Ⅰ、Ⅱ、Ⅲ期臨床試驗,只有證明新藥是安全、有效、穩定的,才可申請註冊,進入藥物市場。歐美國家的創新藥物研發往往經歷10到15年的時間,耗資數十億美元,而成功率僅為 1/5000。創新藥物研發不是有錢就能立刻有的,當今科學界的每一項創新的背後都有著十幾甚至幾十年的積累。坦白來講,在當今的中國做新藥很苦,你極有可能付出多年的努力,卻做不出令人矚目的成績。但創新藥物研發是一個大的系統,有關全人類的健康生活,尤其對於老齡化程度不斷提升的中國,做藥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對國家和人民都有益處,總要有人去做,而科學家要有這種擔當。化學生物學與生物技術學院正在構築一個創新系統,集中有機合成化學、計算化學、化學生物學、轉化生物學等力量進行交叉學科研究,以期在新藥研發的冒險道路上少走彎路,以蛋白-配體相互作用和藥物篩選計算工具研發,復雜與多樣性活性分子庫搭建,化學探針靶點發現,生物學藥理模型評價等臨床前研發鏈條發展獨特手段,選擇與人類健康息息相關的最前沿科研課題,以期在積極創新、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醫藥研究成果。
合成化學
創新,在路上
“創新是新藥研究的根本和核心,不斷的範式創新和模式創新勾勒出當前生物醫藥蓬勃大發展的絢麗畫面。尋藥人必須不斷地突破現狀、打破束縛,挑戰自我,最終為人們找到強有力的新療法去戰勝變化多端的病魔!”———新藥研發課題組組長 潘崢嬰
十幾年的發展與優勢積累,化學生物學與生物技術學院的科學家們憑借著在基礎研究領域的貢獻,獲得了眾多的贊譽:吳雲東院士於2013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14年成為國內首位Fukui Metal(福井獎章)獲獎者,並於2016年獲得德國洪堡基金會科學家科研獎(Humboldt Research Award);楊震教授團隊榮獲201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楊震教授榮獲2017年度深圳市科技獎“市長獎”;龔建賢老師榮獲2017年度深圳市青年科技獎;李子剛教授榮獲2018年度深圳市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截至2020年,化學生物學與生物技術學院在國內外知名期刊上發表已被SCI收錄的學術論文1394篇。
一流人才是科技創新的源頭,人才是最重要的創新資源。化學生物學與生物技術學院擁有一批精幹的全職科研與師資隊伍:中科院院士吳雲東教授,長江學者楊震院長,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FRSC)葉濤教授,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國家級人選翟宏斌教授,自2015年,學院從海外引進了一批優秀的青年學者,他們是韓偉博士(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李書鵬博士(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黃昊(加拿大多倫多西奈山醫院),彭濤(美國洛克菲勒大學),項征博士(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曹宇(MD Anderson癌症研究中心),周建榮博士(伊州大學香檳分校)。化學生物學與生物技術學院還將繼續引進5—10名具有生物和化學交叉學科背景、具有領軍潛質的青年人才,並以領軍人才為核心,形成多個高效、高能的研發團隊,在加強化學生物學博士研究生培養的同時,促進創新藥物研發實力的持續穩健提升。
學院在註重基礎研究方向上招聘國際一流的人才的同時,更關註引進在國際藥企上做岀傑出成績,在基礎理論創新和實踐應用上有傑出貢獻的專家。例如,共價藥物既是近來藥物化學領域概念上的重大突破,也帶來了效果彰顯的新藥。在加入我院之前,博士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的潘崢嬰教授首創了以共價結合模式調控布魯頓激酶活性的思路,並發明了伊布替尼(ibrutinib)。該化合物成為了超級重磅炸彈藥物,2019年銷售額位居全球第5名。於十年前加盟學院建立專註新藥研發的課題組以來,潘崢嬰團隊不斷深入和拓寬共價藥物的理論和實踐研究,以1550萬元的協議金額轉讓了新一類布魯頓激酶共價抑製劑,並有多個其他靶標的候選藥物分子在轉化過程中。博士畢業於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的周強教授在加入意昂3体育深圳研究生院之前,曾在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神經內科系任教5年,並在基因泰克公司(羅氏製藥)從事新藥研發5年,在重大神經系統疾病的機理與藥物研發方面有重要貢獻。在深研院,周強教授與來自加拿大的李書鵬特聘研究員共同研究並獲得鎮痛多肽的中國專利並實現轉讓,與葉濤教授、李書鵬特聘研究員的合作研究獲得快速抗抑郁藥物的中國專利。博士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的全軍民教授致力於腫瘤免疫調控研究,其團隊研發的高效STING激動劑實現轉化,並與企業合作推進臨床前研究。
不斷取得的突破和進步讓人欣喜,盡管真正意義上的創新藥物的誕生,還不知需要等待多久,但慶幸的是,有著這樣的一批人在不斷的堅守,不斷的朝著創新藥物的方向行走。創新藥物的誕生是不確定的,但創新藥物的研發中的許多的艱難是確定的,化學生物學與生物技術學院相信在攻克了許多確定的艱難後,就確定的離創新藥物的成功更近了一些。化學生物學與生物技術學院一直在努力完善創新藥物研發體系,加強在研發設備等的配置,構建高水平的現代化研究平臺,加強綜合性科研人才的培養,發揮高校作為人才高地的集聚效應。
當前化學生物學與生物技術學院擁有1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2個廣東省重點實驗室、3個深圳市重點實驗室、4個深圳市工程實驗室、3個深圳市公共技術平臺、2個南山區科技平臺,分別是:省部共建腫瘤化學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廣東省化學基因組學重點實驗室、廣東省納米微米材料重點實驗室、深圳計算化學與藥物設計重點實驗室、深圳功能結構生物學重點實驗室、深圳市細胞生理學重點實驗室、深圳納米藥物緩釋材料工程實驗室、深圳市功能化微尺度材料工程實驗室、深圳多能幹細胞分化技術工程實驗室、深圳市手性藥物合成化學工程實驗室、深圳市以模式動物斑馬魚為主的藥物研發公共技術平臺、深圳藥物篩選和臨床前藥效評價公共服務平臺、深圳市功能分子X射線單晶結構分析測試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深圳市南山區實驗動物研究中心、深圳市南山區計算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在未來的發展規劃中,學院將於集中精力建設轉化醫學中心,雖然在建立的過程中,學院已經積累了相當多的相應的人才,並已經初步具有了大團隊規模。但是在一些關鍵的方向上,比如說藥物代謝、藥物動力學等還需要引進關鍵人才。學院的團隊已經有多個在藥物研發方面有資深經驗,包括曾經做出上市重磅藥物的PI。轉化醫學中心的特色是用卓越的基礎研究推進轉化醫學的進行。這樣才可以保證擁有真正的原創成果,有自主知識產權。所以在現有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調整和補充,這個團隊很快就可以達到國際一流水平,與國內領先水平。轉化方面的成功,還取決於與國內外相應的重要藥企進行充分的合作,這也是這個團隊所具有的特色。這個團隊已經取得了相當的初步成果,有些成果正在推進到臨床實驗的過程中。大多數成果不僅有自主知識產權,期望可以主導原創技術研發並且可以成功領導這一領域的發展。
化學生物學和生物技術學院一直致力於國際化發展,致力於建設有國際競爭力的化學生物學研究平臺。學院現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Scripps研究所,猶他大學,瑞典哥德堡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德國柏林工業大學等科研機構保持著合作,並已共同發表研究成果。同時學院積極承辦國際性質的學術研討會,支持學院教師和學生遞交作品參與國際頂級學術會議,促進學術交流,推動深圳高端醫藥研發人員的教育和培養。
高速發展的深圳,高速發展的深圳生物醫藥產業,為化學生物學和生物技術學院提供了較好的發展支持。生物醫學科學技術的進步,離不開當前的化學生物學與生物技術學院十幾年在此領域的深耕,而這也是一個巨大的發展契機,為實現成果轉化、科研與實踐結合提供更大的空間。省部共建腫瘤化學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學院正在進一步重點發展的轉化醫學中心也正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化學生物學和生物技術學院的教授們將利用現代化學基因組學為手段來揭示功能細胞命運的調控規律,探索腫瘤細胞, 神經細胞之命運的“外源”化學調控途徑,在化學基因組學的前沿方法和技術,致病機製及靶標和標誌物,藥物先導化合物的發現與評價等方向,開展化學探針與疾病分子機製、結構與計算化學生物學、活性先導化合物設計合成與腫瘤篩選和網絡分析的原創性、前瞻性、基礎性研究,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藥物研究基地和人才培養基地,對提升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的研發水平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新一代醫藥人要敢於做夢,勇於造夢。中國“智”藥,這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夢想,也是一代又一代人的使命。相信在未來,化學生物學與生物技術學院會有更多創新型人才堅守創新藥物的研發,為鵬城醫藥事業進一步騰飛添磚加瓦!
球棍模型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