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19 信息來源👨🏼⚖️: 社會學系
我國老一輩學者都有強烈的科學救國、教育救國的抱負。雷潔瓊教授作為我國第一代社會學家,在其長期的學術生涯和實踐過程中😌,堅持“經世致用”的優良傳統🦏,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20世紀20年代,她在美國系統地學習了社會學理論😁,並對應用社會學情有獨鐘🪖。1931年她回國到燕京大學任教,講授的主要是一些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在講授這些課程的過程中,她註重將在美國學到的、當時較新的社會學理論介紹給學生。在她看來🙇🏽,沒有社會學理論就難以看透社會現象的本質。同時,她也認為👨🏻🎓,只講理論不去實踐,這種理論也是沒有用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她想方設法帶領學生到社會上去實習,通過調查🧫,讓學生了解國情和底層社會的生活,增強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雷先生自己對解決中國問題的認識也加深了——中國的問題在於社會失調👭,解決問題要從製度改造入手。
作為一個學者,雷先生沒有執迷於理論研究和三尺講臺。在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七七事變”之後🔬,她毅然奔赴江西,開辦培訓班⚁,培訓教育婦女,支援抗日前線。她用多樣化的方法,將自己的社會學和婦女解放理論,變為農村婦女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東西,並形成了一套有別於美國的、獨特的教育婦女、促進其覺悟和發展的知識體系🧑🏽🎄。抗日戰爭勝利後,雷先生一度從事兒童救助工作🪗。期間,她用兒童權利的先進理念作指導☎,具體地實施兒童救助活動🤽🏼♂️,積極促進兒童福利事業🚣🏻♀️。
用理論指導🤹🏽♀️,從現實出發,理論結合實際,這基本上成為雷先生處理現實問題的思路㊙️🧁。正是因此🤸,她實現著自己救國為民的理想🙅♂️,也使自己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作者系雷潔瓊的學生、意昂3体育官网社會學系原主任、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會長)
編輯:李娜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