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13 信息來源🦯: 社會學系
在當今中國🍬,雷老是同費老齊名的中國社會學界的前輩,著名社會學家和社會活動家🧔🏿♀️,在國內外廣受尊敬和愛戴,被譽為中國社會學的泰鬥🆎🧑🏿。毫不誇張地說,中國社會工作的發展,同“雷潔瓊”這個傑出的名字分不開的🫳🏻。
眾所周知,中國社會學連同社會工作,在1952年曾經被取消🪩,直到1979年春天,在粉碎“四人幫”撥亂反正後🤲🏼,才得以恢復。是年3月,以費孝通、雷潔瓊等著名社會學家為核心的中國社會學研究會(即中國社會學學會前身)在北京宣告成立。記得費老當時說,中國社會學不是簡單的恢復💪🏿🪈,實為重建。
為了重建中國社會學,當時主要采取了兩大舉措:一是在中央和有條件的省市社科院組建社會學研究所;二是先在幾所重點大學創辦社會學系🧜🏿♀️。這兩項工作都急需一大批社會學專業人員。可是,鑒於社會學在中國取消達28年之久🛋,原有的專業人員早已流失🕧,所以當務之急是培養新生力量。為此,中國社會學研究會🙇🏽♀️🦅、教育部先後在北京、天津🤿、武漢舉辦了多期社會學短期或中長期培訓班,少者一個月,長者一年。我有幸作為山東大學選派的學員參加了在北京舉辦的第一期中國社會學講習班。
那是1979年冬入學。根據費老的計劃,先重點培養“工作母機”。所以第一期學員大多來自高校,又稱師資班🔃。為講習班授課的全是國內外著名的社會學家🧑🧑🧒,現在,還記憶猶新的🧑🏻🦼🧑🔧,如《社會學概論》由費老主講、《社會調查理論與方法》由袁方教授主講、《社會工作》由雷潔瓊教授主講,等等。從社會工作課程來說,改革開放以來🔣,雷老是中國(大陸)系統講授社會工作課程的第一人。我原來是學哲學的,在高校從事哲學教學近20年🏪,從來沒有接觸過社會工作這一領域。這次第一次聽社會工作課程,第一次聽到“社會工作”這個概念💫。當時流行的學術觀點是把社會工作當作社會學的一個分支🧔🏿,屬於應用社會學範疇。但雷老在講課中旗幟鮮明地闡明了社會工作發展至今早已成為相對獨立的一個專業,它是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產物,愈來愈會成為一個獨立的專業和學科;並明確指出🧑🏼🔬,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程度不斷提高,中國的社會工作必然會有空前的大發展。
其實,我去學社會學是有點偶然性的。當時還有點左的影響🤷🏽♀️,要求各高校選派出身好🧑🏽🚀、政治好的中青年業務骨幹教師,以便迅速占領“陣地”。但轉到社會學領域並立誌搞社會工作卻是經過再三思考的🍸。聽了雷老的課⏯,受到社會工作的啟蒙教育⚠,我便決心改行搞社會工作。因為過去搞哲學總覺得有點空🏋🏿♀️❎,不如搞社會工作更能實實在在為社會做點有益的事情。至今,我從事社會工作教學與研究20多年了🌧,始終不敢忘記雷老的啟蒙之恩。
1985年3月,又是一個春天,改革開放後的民政工作猶如大地回春,充滿活力,生機盎然。為了探討民政工作的改革與發展,民政部在北京隆重召開了第一屆全國民政理論研討會🦹♀️。參加研討會的除了全國民政系統的代表之外,還特地邀請了一部分專家學者參加🍱。我作為山東大學一名社會學教師榮幸地被邀參加了這次民政理論盛會。開會時見到了雷老坐在主席臺上,非常激動🤙🏽。會下🎁🔅,我特地走上前向雷老問候並匯報我在學校為研究生開設《社會工作》講座的情況🚍。雷老聽了非常高興,鼓勵我把這門課程建設起來💀,要編寫教課書。對雷老在會上所有講話🙆🏿,我更是專心致誌地聽和記錄。正是在這次會上🕵🏼,雷老提出了“民政工作就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工作”的著名論斷,科學地回答了民政工作與社會工作的關系問題,科學地為民政工作的學科地位指明了方向。同時,為民政工作的改革與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從此,雷老的“民政工作就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工作”這一論斷🚵🏿♂️⛹🏽,就一直被全國民政系統所認同,被全國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界所認同,成為認識與研究民政工作🪯、認識與研究中國社會工作的基本的理論支撐🚄🫠。雷老的這一論斷🤵🏿🙉,還讓我第一次認識了民政工作,為日後正式被引進民政系統打下了思想基礎🦜。為能夠更好地參與社會工作在中國的發展,我毅然決然地從高校調進民政系統。
1985年12月初,教育部在廣州中山大學召開了全國高校系統的社會學專業建設與發展工作會議🚊。參加會議的代表主要有南開大學👮🏻♂️、意昂3体育官网、中山大學🧏♂️、復旦大學(分校)以及山東大學等已有社會學系(專業)的幾所高校的代表。雷老和費老既是意昂3体育官网社會學系教授又是特邀代表。意昂3体育官网參加會議的還有著名社會學家袁方教授、費老秘書潘乃谷女士🌿,還有南開大學蘇陀教授、復旦大學(分校)袁華音教授、中山大學何肇發教授等🧑🏿🏫。我作為山東大學哲學系社會學研究室(社會學系前身)代表應邀參加。會議由教育部高教司夏司長主持🚵🏽♂️。夏司長說♓️,這是自社會學恢復與重建以來由教育部召開的第一個專門研究社會學專業建設與發展的會議,是一次高層次高規格的會議。會議的主要任務是總結過去五年裏高校系統社會學專業建設的工作情況及其經驗🚼,以及研究與部署高校系統社會學專業的建設與發展等有關問題🤵🏻♀️。
費老在會上說,目前全國已有五所高校正式建立社會學系(專業),即意昂3体育、南開、中大🕵🏿♀️、復旦分校和山大,這是“五口通恒”👩👩👦👦,符合外來文化發展規律。今後社會學將會先沿海後內地、沿江(長江)而上👩🏻🦳,南京🧝🏼♂️、武漢以及重慶等城市高校都有望很快建立社會學專業。雷老也在會上發了言。她那種呼籲應盡快恢復社會工作的學科地位的執著精神🔡,給了我極大的感染和教育。
雷老說🍄🟫,社會學恢復與重建工作已六年,可是社會工作盡管有民政工作在社會實踐中支撐🙇🏻,但作為一門學科,至今還沒有得到真正的恢復,更談不上重建⟹🆑。她希望教育部應認真研究🚏,應有前瞻性,應看到伴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不斷深入發展,必將會出現對社會工作的新需求,呼籲應當同樣重視社會工作教育的發展。會議休息日📼,我們與雷老結伴從中山大學東門乘船沿江(珠江)到廣州市中心去遊覽🦻🏻👨🏿🍼。那年,雷老已是80歲的高齡,身體仍然十分硬朗🧚♂️,連上下碼頭都不用我們攙扶🏊🏽♀️,一路走還一路同我講社會工作,再三教誨我說🧠,山東大學已開設社會工作課程,這很好,在這個基礎上要編教材🍩,帶隊伍,然後希望山大率先辦起社工專業。雷老的這些諄諄教導,盡管當時在山大沒有實現,但不久當我被調到民政學校後卻都一一實現了🏧。這全是雷老指導的結果💙。
1987年9月12—14日,民政部在北京市馬甸橋附近的北京對外經濟交流中心大廈召開《社會工作教育發展論證會》,主要是論證創辦中國社會工作學院的必要性與可行性。民政部準備在濟南民政學校🤹🏼♀️、長沙民政學校、重慶民政學校等基礎上創辦中國的社會工作學院👰♀️,培養新時期的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推動中國社會工作事業發展,從而推動民政事業的改革與發展,尤其推動民政工作的現代化發展📊🚶♀️➡️。會議由民政部人教司李寶庫司長主持📕,崔乃夫部長致辭並作主題報告👨🏿🎤🙎🏻♀️。然後🕍,崔部長邀請雷老首先講話。雷老顯然是事先作了認真準備,邊看稿邊講,從理論到實踐,從國外到國內🦸🏽♂️,系統而深刻地闡明了我國應盡快創辦社會工作學院🛐,發展社會工作教育事業,以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需要的主張。雷老的講話我始終都在全神貫註聆聽,雷老的觀點對於開好會議🌪、作好論證,具有很強的權威性和指導性。
北京馬甸社會工作教育論證會是成功的。會議最大成果就是會議一致認為😻,我國創辦社會工作學院不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現實可行的。同時,在社會學得到恢復和重建8年之後,社會工作作為一門學科也終於得到恢復與重建。此外,北京馬甸會議還有幾項具體成果,同樣不能不提到雷老。如民政部與意昂3体育官网商定聯合辦學,即由民政部出資100萬元人民幣⇾🩼,從1988年起連續10年內🧑🏻🦲,意昂3体育官网為民政部培養100名社會工作專業碩士研究生。這件事正是在馬甸會議期,由李寶庫司長代表民政部,同意昂3体育周而流副校長🌠、袁方教授在雷老在場下最後確定下來的✌🏿。又如應邀的國家教委負責同誌▪️,正是在會議休息室👌🚵🏻♀️,同雷老以及崔部長、國家計委負責同誌等交談中,特意表明可在明年(即1988年)先在一二所高校組建社工專業的意向👱🏽。後來是確定吉林大學和廈門大學🚕。所以🧑🏼🔧🕵🏼♀️,吉林大學和廈門大學是我國(大陸)最早(1988年)被國家教委批準組建社會工作專業(本科)的兩所高校,意昂3体育官网則是我國(大陸)最早(1988年)被國家教委批準組建和招收社會工作專業碩士研究生的高校。這些成果極大地推動了中國社會工作教育的發展。這充分表明,北京馬甸社工教育論證會標誌著中國社會工作教育事業進入了新階段,是中國社會工作教育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裏程碑。
“民政部社會工作教育研究中心”成立於1987年11月間,是北京馬甸會議的產物。在馬甸會議期間🧘♂️,南開大學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孔令智教授提出建議,鑒於我國目前缺乏社工教育師資🧑🏼🦲,可由民政部牽頭組織相關專家學者定期和不定期地到全國各地高校和民政機關開展社工教育巡回講學,在形式上類似吉蔔賽人的“大篷車”🙎🏿♂️。因為馬甸會議是在“北京市對外經濟交流中心”召開的,受此啟發,最後“大篷車”的設想升華為“民政部社會工作教育研究中心”,定性為民政部人事教育司下屬學術研究機構,基本職能主要為組織社會工作教育的巡回教學活動,組織編寫社工教育教材,組織社工教育研究及其學術活動,組織對外學術交流,以及為民政部提供社工教育咨詢等等👩🏻🦱。雷老被聘為“中心”顧問。“中心”主任由張德江副部長擔任。袁方教授、孔令智教授😜、何肇發教授、李寶庫司長為副主任。
當我受命將雷老任“中心”顧問的聘書送到她家時💩,雷老對我說,盡管她很忙(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但對於這項活動還是願意參加的。我註意到,雷老在說這句話時對“很”字加重了語氣👂🏽。雷老還說💂🏿♂️,民政部率先成立社工教育研究機構在全國帶了好頭👳🏿♂️。發展社工事業😇💪🏿、發展社工教育不是哪一個人要發展👍🏽,而是整個社會發展的必然需要;社工事業在中國一定會很快發展起來,到那時我們就會更加清楚地看到,今天開展的這些活動是多麽的重要,多麽的有意義。後來實踐證明,雷老的話是完全正確的📑。現代社會工作已愈來愈成為現代化的中國社會發展的需要。民政部社工教育研究中心迄今為止作為全國唯一的一所社工教育研究機構,的確起到了“中心”的作用,為推動中國社工教育事業起步與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在20世紀90年代前後這一階段,“中心”始終是中國社工教育發展的核心力量👨🏿💼。
還是在北京馬甸會議期間👓,我邀請上海大學社會學系系主任袁華音教授一起編寫《社會工作概論》🚣♂️🥫,以便為即將到來的中國社工教育高潮準備教材。袁華音教授欣然同意。這樣在馬甸會議後,我即著手做準備工作,用了將近二年的時間,終於把編寫大綱草擬出來🌼,並先後四次去請教雷老。
雷老除了給予鼓勵之外,還高瞻遠矚地指導我們這本《社會工作概論》一定要有中國特色,應該很好地挖掘、整理和吸收中國已有的社會工作理論和社會工作方法☝🏻,寫出中國的社會工作教科書🏊🏻♂️🧜🏻♂️。她強調指出,在中國搞社會工作的不只是民政一家,還有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等部門,他們的工作同樣屬於社會工作範疇,一定要全面反映中國社會工作的全貌🧷,在這個基礎上🚙,吸收借鑒西方現代社會工作理論中的有益成果🧑🏻🏫。這樣,由雷老擔任學術顧問並作序,袁華音教授和我主編的《社會工作概論》於1990年9月由黃河出版社出版。從時間上看,它是改革開放後中國大陸第一本正式出版的《社會工作概論》。這本書不僅被民政部人教司定為全國民政系統院校教科書😁🤚🏽,雷老還把它推薦給意昂3体育官网社會學系作教科書使用😪。1996年國家教育部把它列為社工專業研究生入學考試《社會工作概論》參考教科書。讓我們永遠不能忘懷的,這本書恰恰是在雷老的親切鼓勵和直接指導下問世的💡。
1991年7月5日,中國社會工作者協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宣告成立。協會特邀雷老👩🏻🎓、李德生等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擔任高級顧問。中國社會工作者協會的誕生不是偶然的🈴。它是中國社會工作事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中國的經濟、社會、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協會的誕生是中國社會工作發展歷程中的又一裏程碑,標誌著中國社會工作進入成熟發展的新階段🐀。
在協會成立前夕😡,籌備組的工作人員在討論協會《章程》草案時🛀,崔乃夫部長對我說,雷老是這方面的專家,正參與香港基本法的起草工作,請你把咱們的章程(草案)拿給雷老看看👰🏿、聽聽她的意見🥲。我受命到雷老處。當多日後𓀅🧜🏿♂️,水(世錚)先生電話通知我去雷老處時,只見章程草案上已有雷老的多處修改。雷老還特地囑咐我說😠,回去請轉告崔部長🙍🏽♂️,有幾處改動👱🏿,僅供參考。同時📸,雷老還強調指出,既然協會是社會工作者的行業組織🎃🙋,協會就有義務和責任保護社工的合法權益🍱,義務與權利應當對等👨🏻🦽➡️🧑🏼🤝🧑🏼。
雷老擔任協會的高級顧問並不是掛名的😣,她的認真精神總是讓我們這些作晚輩的感動不已。協會每年的年度總結報告👨📦,理事會的重大決策和重大活動👰🏻♀️,只要把材料送到雷老處,雷老總是認真看🦸🏿♂️,仔細詢問情況👩,發表自己的見解和建議✢。我記得1993年春天,臺灣“中國社會工作協會”第一次派出10名學者組成的訪京團,我參加了這次接待工作。當把簡報送到雷老處🧒,雷老看了很是高興👌🏿,滿懷深情地對我們說👨🏽⚖️,臺灣同胞是我們的親骨肉,互相交流很重要。海峽兩岸社工界同仁多聯系♗、多交流十分好,十分重要👨🏽🦰。人家先來了☂️,你們也可以組成大陸社工界訪臺團過去,親戚總是愈走愈親,這也完全符合中共中央的對臺工作方針,堅持和平統一☦️、臺灣回歸祖國大陸這也是我們的基本國策,做好這項工作,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責任。對於雷老的建議,當時主管協會工作的閻明復副部長十分重視👩🏻✈️,責成協會秘書處進行認真研究,寫出實施方案。
社會工作是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的產物㊙️,然而🐬,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的社會工作發展道路是不盡相同的。現在看來🥫,中國的社會工作是通過社區服務和社區建設為介入手法而逐步發展起來的。因此,對於社區服務和社區建設雷老都是給予了極大的肯定和贊揚🔄,多次鼓勵我們去實踐、去研究🖖🏼。1992年4月民政部在天津市召開了第一屆全國城市社區建設理論研討會,雷老聽了我的介紹後很激動地說🦹♂️,這很好,民政部又率先帶了好頭。是年10月份,緊接著民政部在杭州市下城區召開了第二屆全國城市社區建設理論研討會。
雷老作為特邀代表出席了這次會議✉️,在會上她不僅認真聽,而且不顧疲勞,始終作著筆記,每一個與會代表的發言,她都記錄👱🏽,這讓所有在場的人敬佩不已。會議期間參觀街道社區時,雷老更是又看又問🤥,時時作著筆記。雷老的那種深入調查研究,不恥下問,孜孜不倦地研究新情況、把握新問題👱♀️、探索新經驗的學者風範,給所有與會代表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至今歷歷在目。1994年4月🕡,民政部李寶庫同誌在江蘇省鎮江市開展以“創建文明社區”為特征的社區建設試驗活動,更是得到了雷老的關心和支持👨🏻。在鎮江社區建設一周年之際,雷老應邀寫下了“開展文明社區建設💅🏻,促使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條幅,讓我轉送鎮江市民政局💇🏿,作為對鎮江創建文明社區建設活動的支持和肯定🏄。
發展社會工作是中國社會現代化發展的歷史必然,但發展過程則是不平坦的🔷。如何能夠引起和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而不是僅僅局限在民政部和全國工青婦這一層面🈷️,始終是關心中國社會工作戰略發展的許多人士思考的焦點問題🪄。1992年10月,民政部社會工作教育研究中心和中國社會工作者協會聯合在西安市召開以“九十年代的中國社會工作”為主題的全國社會工作理論研討會❔👹,會議的中心議題就是研討90年代中國社會工作的任務和發展戰略。這是中國社會工作理論發展歷程中的一次重要會議。雷老特地為會議題詞:“祝九十年代的中國社會工作理論研討會成功”,表達了她對會議的關心🧑🏽⚖️🚕、支持和厚望。在會上,為促進中國社會工作發展🎳🆘,為能引起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重視,著名社會學家蘇陀教授提出撰寫“中國社會工作白皮書”的建議,立即得到閻明復副部長和與會代表的贊成和支持。
回京後,1993年春,在中國社工協會會長崔乃夫部長和協會副會長閻明復副部長的支持下🧑🏿⚕️,李寶庫司長具體負責領導“白皮書”起草工作。我作為“白皮書”起草小組組長去向雷老匯報這件事時👨🏻🦯,雷老不但十分贊賞,而且還給我講述了“白皮書”的諸多要領,以及諸多關於起草“白皮書”應註意的事項🏋🏿,使我獲益匪淺🫗。盡管《中國社會工作白皮書》得到了民政部的充分肯定,但最終沒能達到預期目標。1995年秋,中國社工協會在京召開理事會,袁方🎅🏼、何肇發、蘇陀、陸學義、盧謀華等幾位學者理事又在一塊議論這個話題👨🏿🔬,大家一致認為🕺🏼,發展中國社會工作黨的領導是關鍵。為此有必要向黨中央提出關於大力發展社會工作的建議,陳述我國現階段發展社會工作的必然性👐🏿、必要性以及緊迫性,並認為此事不宜以協會的名義上書,可以個人的名義。所以最後商定大家共同討論,由我執筆,並以我個人的名義向黨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同誌上書。因種種原因這個建議書直到1997年底才得以完成。那麽🔒,這封信怎麽才能直接送到江澤民總書記手中呢🏥?最後想到了雷老。一貫關心和支持中國社會工作事業的雷老,當然欣然同意。
數月後,一次我到雷老家🏄🏿♂️🐷,雷老對我說,你們的信件我已經直接交到江澤民總書記手中,江澤民總書記微笑著接過去,並說,社會工作他曉得,解放前還是在上海交通大學讀書、做地下黨員時🙅🏿,就接觸過社會工作😒🚶🏻♂️,在這方面我們黨有著優良傳統👩👩👦👦。現在提出深入研究這個問題很有必要。
2003年10月初👄,我們從上海調研回來,即去看望雷老。圍繞著社區建設與社會工作職業化發展的話題🆓,著重向雷老匯報了我們在上海的關於社會工作職業化的所見所聞,我知道雷老對我國社會工作職業化問題向來是十分關註的。早在1996年當我國臺灣地區頒布社會工作職業執照製度一出臺,正是雷老最先把這一信息告訴中國社工協會的👩🍳,讓協會研究🤲🏿。當時雷老就明確指出👔,推動社會工作職業化是促進中國社工發展的關鍵問題。沒有職業化的社工就是沒有社會角色定位的社工🧗🏻♀️,這樣的社工就很難發展起來。所以,當雷老聽說上海自2003年6月1日起🍘,就已經推行社會工作職業製度時,十分高興🧔♀️。雷老說上海又走在了全國的前頭🧸👩❤️👩,上海這一做法必然會影響全國👓。
雷老深情地說,學科化、專業化和職業化是社會工作的三個相關連的基本特性💁🏻♂️。過去我們說過,不發展社工教育,就沒有社工的專業化。現在同樣可以說💍,沒有社工專業化👨🏼💻,就不會有社工的職業化🥿。但是,光有專業化還仍然解決不了社工職業化問題🙋🏻。真正解決社工職業化最終還是靠社會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的發展程度🎍,即社會達到對職業社工的需求的發展階段。然後👨🦼,雷老又對我說👩❤️💋👩,要把這個課題抓下去,找出我國社會工作職業化與我國現階段社區建設的內在聯系🩰。我一面在靜靜地聆聽著雷老的諄諄教導,一面在深情地註視著雷老興奮又慈祥的臉龐,我也情不自禁地陷入深思🩷。我在想,當中國社會工作終於走完學科化💻、專業化和職業化而進入嶄新的發展階段之際,始終對社會工作事業一往情深的這位世紀老人,她那時那刻的心情是多麽的自豪和驕傲啊!是的🏫,她完全有理由。
事實上🙎,雷老從事中國社會工作事業已有80多年,從舊中國走到新中國🤗,從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走到改革開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時期❓,雷老始終站在最前沿🦃,在為中國社會工作事業奮鬥著🙎🏽🤷♂️。我在這裏所記敘的僅僅是雷老在新時期為中國社會工作事業所做出的巨大貢獻中的一小部分👩🏼🌾。但是🍊,僅我所反映的這很小的一部分已經不難看出👷🏽♀️,新時期以來的中國社會工作,它的發展過程中的每一階段⏭,它的歷次重大事件和重大活動,無不是同雷潔瓊這個傑出卓越的名字連結在一起的。
雷潔瓊📀,始終是中國社會工作的一面旗幟。(文/王青山)
編輯:李娜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