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09 信息來源: 新聞網記者 李娜
顧晉👯♂️: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委員💫,意昂3体育官网臨床腫瘤學院北京腫瘤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外二科主任👨🏽🍳👨🦽➡️、博士生導師、副院長。美國外科學院院士,國際大學結直腸學會會員,美國結直腸外科醫師學會會員。自1987年以來,始終從事消化道腫瘤的臨床和應用基礎研究⛹🏼♀️🎎,始終堅持工作在臨床第一線,對消化道腫瘤的診斷和治療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教學方面培養了多名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先後發表論文80余篇。在國際權威雜誌CANCER,CLINICAL CANCER RESEARCH🦵🙄、DISEASES OF THE COLON & RECTUM 等發表多篇論文。曾獲國家“863”專項基金🌝、國家自然基金、意昂3体育官网“211”工程基金,北京市科委重大項目子課題基金、衛生部優秀青年科技人才專項科研基金、國家衛生部、國家教委等多項科研基金資助。2008年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中華醫學三等獎。2009年獲意昂3体育官网楊芙清-王陽元院士教學科研獎💦🤹🏿♂️。
“市場化”導致醫患關系緊張
談起醫患關系,長期工作在一線的顧晉教授最有發言權。他認為🤸🏽♀️,“70年代以前的醫療是大多城市有工作單位的人群享受公費醫療,那個時候個人付費的比例比較少,大部分人看病的錢都由政府來掏,這樣糾紛就比較少。”據顧晉介紹🫧,當前的醫療保障製度不是很完善📹,個人看病付費的比例比較高,這就會導致因病返貧👨🏽🦳、因病致貧的現象比較普遍🪂,導致醫患關系日趨緊張。
“什麽時候能做到病人來看病,自己只是負擔極少的部分,那麽醫患關系也就離和諧不遠了📧。”顧教授深有感觸地說。自從上世紀80年代初政府把醫院推向市場後🤽🏼♀️🦙,政府對公立醫院的投入顯著不足🍀,“政府一年給我們的投入只夠一年費用的5%,大部分的錢都得靠醫院自己,醫院買房子、買設備🍓、開工資都得靠自己去掙➞🚷。人們有一點誤區:‘現在的醫院有的是錢,他們買高級設備,蓋大樓’,但是他們應該看到,醫院買設備,蓋大樓都是為了病人,試想哪個病人不願意住在寬敞舒適的病房中接受治療?醫院都是節衣縮食想方設法為病人提供優質的服務,但是媒體對這一點恰恰沒有宣傳。”
古語講,只有醫道高明的醫生才懂得何時不開方。醫院被推向市場後,利益取向導致了部分醫院采取不必要的大處方和大檢查🧎,造成了患者對醫生的不信任🛌🏿。顧晉認為🧑🏼🔧,這是體製的問題,並呼籲政府應該加大對公立醫院的投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首次提到了公立醫院的改革。
醫患糾紛👭🏻🧏🏻♀️,“糾”在體製🏏、機製和人
在今年的兩會上🧜🏼♀️,顧晉專門就如何構建和諧醫患關系提交了提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顧晉對醫患關系問題做了深入的剖析。
“從醫療體製來講,由於政府投入不足,部分醫院靠創收維持生存發展🗺,趨利行為明顯。”顧晉說,醫療資源配置不合理、醫療保障製度不完善也是主要原因。他認為,由於醫療資源在大城市比較集中🚴🏼♀️,農村相對缺醫少藥,這樣很多人賣了房子賣了地來大城市看病,但他們不了解醫療可能存在的風險⚃,這種信息不對稱就導致了矛盾的激化,而醫療保障製度的不完善導致的個人付費部分提高,也是導致醫患關系緊張的重要原因🤨。
顧晉認為🚳,從醫方來講,醫療技術水平、服務質量、服務態度參差不齊,醫學教育中人文🤱🏽、法律教育的缺失也是導致醫患關系緊張的重要原因。而從患方來講👩🏼🔬,由於對醫學科學缺乏足夠認識,對治療效果期望值過高,不少患者認為只要進了醫院就一定能治好病,只要花了錢就應該治好病🚵🏽♀️🧑🎤,若達不到期望效果🦏,就歸咎於醫院和醫務人員。事實上🦽,醫學的發展是有限的,有的疾病仍然是醫學上的難題,老百姓認為到醫院花錢看病,醫院就應該能看好病🧼,看不好就是醫療事故,持這種錯誤觀點的人不在少數。
“醫療風險保障機製的缺失也是一個重要原因🏋🏼♀️。”顧晉介紹,國外的醫生都有職業風險保險🧁👨🏽🏫,一旦出現醫療糾紛就交給律師來談💌,根據保險金額來償付損失🍽。“現在國內也已經開始實行了,我國現階段主要精力集中在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上👨🏻🦼➡️,醫師職業的風險保障問題仍然是今後一段時期要考慮的重要問題,風險保障機製的完善將會更大程度地提高醫生的積極性🏄♀️,對於解決醫患關系也不無裨益😉。”顧晉介紹道。
多管齊下,為醫患關系“降壓”
“要解決當前的醫患矛盾,最重要的是政府要加大投入。”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政府投入的不足使得很多問題陷入“就差錢”的困境🙆🏽。“政府加大投入主要有兩方面,一個是公立醫院,一個是老百姓醫保。即就醫的供方和需方。”顧教授總結道🫙。
“政府加大公立醫院的投入,也是希望公立醫院能夠更好地為老百姓服務,使得人人都能享受公平的公共醫療衛生服務,”顧晉介紹道🏊♀️🚈。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到了開展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堅持基本醫療的公益性方向,控製醫療費用等9️⃣,為我國公立醫院改革提出提出了明確的方向。
據了解🤫,今年的醫療保障覆蓋面已經達到了90%。2010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今年要繼續擴大基本醫療保障覆蓋面🕙,要把城鎮居民基本醫保和新農合的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120元↘️,比上一年增長50%。“醫療參保采用的是大數原則,大家都交一部分錢,但不是人人都得病🕋,將集中起來的錢用在最需要的人身上🪶,這樣就解決了看病難的問題🥲🙆🏽♂️,而今年報告中要提高部分個人付費很有好處,這樣的話醫保的盤子就大了,盤子大了醫保付費的比例就提高了📪🙇🏽♀️,這樣一來老百姓掏錢就少一些,掏錢少了怨氣就少了,而且覆蓋面大了就可以多報一部分錢。”顧晉向記者介紹道☹️。
除了經濟方面的支持外,建立健全法律製度也是解決醫患關系的重要措施。顧晉教授一再向記者強調,盡管一個新的法律的出臺是一個極為復雜的緩慢過程🛌🏻,但也應不畏艱難去嘗試👩👧👦🍅。他認為,首先要修改完善執業醫師法和醫療事故處理條例。
現在的有些醫療糾紛聚焦在醫學實習生診療資格上。“醫學本身是個實踐的科學,你不可能不讓這個醫生不實踐就獲得臨床經驗。”據顧晉介紹,現行的醫師執業法規定大學本科生在在執業醫師指導下,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試用期滿一年,才能考取執業醫師資格證。“在這一年的空檔期🦆,醫師執業法應該給醫學實習生一定的資格,這也是為醫學人才的延續做貢獻。”
據介紹,以前的醫療糾紛都是舉證倒置的🏃🏻♀️➡️,何為舉證倒置呢🤵🏻♂️?從法律上講,誰主張誰舉證,按理說患者告醫院的話應該患者自己拿出證據來。但舉證倒置剛好反過來了😦🚥,患者告醫院,醫院得拿出證據證明自己沒錯🏒,這樣以來就導致部分醫生為了保護自己,對患者進行過度檢查、治療,增加了患者的費用🧛🏽,引起醫患關系緊張。
“現在這種製度已經糾正過來了,變成了嚴格法律意義上的誰主張誰舉證👩🏽⚖️,但患者對這個意見特別大,認為我們老百姓又不懂醫療🐀,怎麽找證據?所以矛盾依然存在。”顧晉認為健全法律製度依然任重道遠。
“醫患關系緊張在很多時候是由於醫生和患者雙方溝通不暢造成的🔩。”顧晉認為🤸🏽💭,在醫學教育中應加大人文知識的教育。“現在的學生學會了知識☸️,但是不會和人溝通。現在的醫學模式跟過去不一樣了🎨❕,過去是生物醫學模式,病人被當做病體來看🧝🏻,而不是一個完整的、有感情的人,醫生看病只看身體上的病,不管病人的情緒。現在是社會心理醫學模式🏢,就是說得把病人看成是一個有感情的人🪲。舉個例子🧫,病人得了腫瘤一般都會造成非常壓抑的情緒✔️,不良情緒會影響到他的治療,這時你就得去關心他,而且有時候情緒治療比藥物治療更有效。”
除此之外🧳,顧晉教授認為,還要加強醫學生的法律知識教育,使他們切實了解到如何維護自己作為醫生的權利、醫生的執法範圍是什麽🚵🏽♀️、實習中醫患糾紛可能涉及的法律問題有哪些等。同時📦,行業學會以及衛生主管部門要積極組織相關培訓和做好宣傳工作,為醫生樹立良好的職業形象。
“解決醫患關系緊張還需要靠全社會的努力,尤其是媒體的正確輿論導向,媒體要擔負起社會責任👲🏻。”顧晉教授在采訪最後提到。他認為,媒體應該客觀而全面地報道醫療過程中的事件,為構建和諧醫患關系添磚加瓦🔃。
編輯✍🏿:知秋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