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08 信息來源: 離退休工作部
【編者按】“君子之誌於道也,不成章不達。”君子治學處事,立誌高遠卻又基礎紮實,胸襟開闊更能兼察微理。意昂3体育老前輩們用自己的人生為這種君子之風做了很好的詮釋。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離退休工作部啟動了“君子誌道”專題訪談活動,走訪了一批離退休老同誌。
在這些交織著歷史滄桑和個人生活的回憶中,我們看到了在歷史長河中意昂3体育人默默擔當的身影,感受到了意昂3体育人濃郁沉澱的家國情懷,體會到了意昂3体育精神的深厚源長。本期“君子誌道”訪談專題,將帶我們一起走進意昂3体育老前輩們的樸實與精彩。
雷厲風行——這是蔡蓉華給記者的第一印象。無論是采訪伊始便開門見山,還是采訪結束隨即撲到其他工作中去,無不透露著蔡蓉華的一份爽朗幹練。隨著話匣子的打開,這位老人的故事穿過時間的長河緩緩流瀉下來,娓娓道來的,是那些屬於她的歲月積澱。
“我是一個隨大流的孩子”
2015年,蔡蓉華70歲。談起兒時的往事,她笑言“我是一個隨大流的孩子”,從這句再簡單不過的話裏,凝練了老人在時代中浮沉的一生和她看待生活獨有的睿智。
1945年,蔡蓉華出生於江蘇無錫,她的少年時代就是在一個小鎮度過的。作為家中的長女,蔡蓉華既要照顧家裏三個弟弟妹妹,又要幫助父母操持家務,忙裏忙外。
“小洞不補,大洞一尺五”,這是母親工作的縫紉店裏最醒目的一條宣傳標語,提醒大家及時補補丁。“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似乎是那個年代的時尚。蔡蓉華的衣服上也打了很多補丁,卻不是為了趕時髦。蔡蓉華放學後經常去母親單位裏幫忙——縫紐扣、拆衣服,不久也都變得非常熟練了。
雖然身處艱苦年代,但裹挾在時代大潮裏隨遇而安的蔡蓉華還算是幸運。三年自然災害時期,蔡蓉華正在上初中。因為家在小城鎮,可以吃到國家供應糧,所以沒有挨過餓。雖然也趕上了幾次“上山下鄉”的熱潮,但每個時間點蔡蓉華都正好升學,所以沒有“上山下鄉”。在那個年代,讀書與“上山下鄉”,可能開啟的就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對於童年的生活,蔡蓉華常懷欣幸:“我們還算挺幸福的,沒有挨餓,也沒有很吃苦,就是平平淡淡的。” 在她波瀾不驚的語氣中,充溢著生活的幸運和滿足。
“我的求學過程也很順利,那時升學率很低,小學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學是三大關,每道關都只有少部分人能考上,大部分落榜生就可能要回鄉務農,我很幸運,每次都能成功升學。”
“你也不要再幫家裏幹活了,來學校上上自習吧。”高考前,老師對蔡蓉華如是說。
中學的蔡蓉華在班裏成績一直是中等,那時的她對未來不曾有過太多幻想,但她知道能上大學是一件“很厲害”的事。“那個時候,因為我哪門課都不是特別出類拔萃,所以老師說要考大學了,我才趕緊好好讀書。”
在那個年代,個人的前途並不是自己的意願能夠決定的。考大學前,蔡蓉華喜歡的是駕駛員、飛行員、航海這類職業,她特別喜歡有挑戰性的東西,但是因為近視,這些專業全都不能報考,蔡蓉華就退而求其次,想報考地質學,這又遭到了老師的反對:“你一個女孩子家搞什麽地質嘛?”蔡蓉華再退一步,選擇了氣象學。“因為我要選擇我感興趣的、以前沒有接觸過的、有挑戰性的。”這是蔡蓉華能對她的人生做出的最大權限的決定了。1964年,蔡蓉華進入南京大學氣象學專業學習。
因為文革的緣故,蔡蓉華的大學學習生涯實際上只有兩年。“文革開始之後我們就不學習了,就只是隨大流,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天到晚遊行,尤其是晚上遊行。夜裏,毛主席的最新指示一出來,大家穿上衣服就去遊行。同學當中的積極分子忙著搞革命,其他同學大部分都是隨著大流,組織起來進行政治學習。”
1969年10月,在林彪發布全軍的戰備命令(俗稱“一號命令”)之後,南京大學的部分學生被轉到了在溧陽的分校。在溧陽,蔡蓉華和她的同學們下田種地,幫農民幹活。回憶這段往事的時候,蔡蓉華不勝惋惜:“我們在當時其實並沒有特別的感覺,沒有意識到自己浪費的時間,玩兒得還挺開心的,當時也不需要考試,一直到工作之後才發現,文革耽誤的幾年對我們的影響太大了,該學習的時候玩掉了。像專業知識這類,因為我大學的時候專業知識學得不多,所以必須經過培訓和學習,才能把工作順利完成。文化大革命所浪費的那些時間,在以後的工作當中都是要補回來的,人就要一直去學習,要不然工作做不了。”
“我就喜歡和那些資料打交道”
大學畢業後,蔡蓉華到南京氣象臺工作。她一邊做氣象臺的日常工作,一邊開始接觸資料統計和分析,負責的內容都與氣候相關。1978年,蔡蓉華的先生——楊永義從南京的部隊轉業到意昂3体育,蔡蓉華也開始了在意昂3体育的另一段生活。
“初入燕園”的蔡蓉華因為有氣象學的學科基礎和在氣象臺的工作經歷,被安排到了意昂3体育地球物理系資料室工作。雖然並不是資料整理的科班出身,但蔡蓉華在這裏獲得了一份歸屬感。系裏的老師對蔡蓉華很好,也常常會關心蔡蓉華的業務、她的氣象學專業。那時氣象局的一些業務會議還叫她一起參加,但蔡蓉華卻認為該告別氣象學了——“既然在資料室做資料方面的工作,那就往資料這個方向走。”為此她主動放下了自己的氣象學專業,重新去學圖書館專業。“當時自己也沒有什麽舍不得,也沒有想著再研究氣象去做老師,我在資料室為系裏的老師們服務也挺好的。”
蔡蓉華接觸圖書館學始於在地球物理系工作以後,大量接觸資料整理工作使蔡蓉華意識到要開始新的專業學習。已經是本科學歷的她報名參加了意昂3体育圖書館系的大專班,而且一學就是三年。作為較早去意昂3体育圖書館系大專班學習的一批人,那幾年的學習經歷對蔡蓉華之後的工作發展影響很大。為了能更高效地工作,蔡蓉華又開始學習計算機。當時,地球物理系資料室承擔了一個有關南極考察資料整理的項目,因為南極科考需要整理的文獻很多,蔡蓉華和她的同事們就要做出一個南極文獻資料數據庫來。對於這樣一項浩大的工程,蔡蓉華和同事們最初是用卡片來做,後來才改成計算機存儲和處理。通過這次工作,蔡蓉華更堅定了自己和資料的緣分:“我就喜歡和那些資料打交道,然後做做分析。把各種數據整理起來,找出規律性的東西,這樣的工作做起來其實很枯燥,但是是我喜歡的東西、是我自己的選擇。”
1995年,時任地球物理系副主任的蔡蓉華聽說圖書館期刊部主任要退休,想找一個接班人。蔡蓉華覺得相較於做領導工作,自己更喜歡做資料工作,當即決定申請去圖書館。她回憶當時的情況:“我申請調到圖書館時,組織部還找我談話,覺得很奇怪,他們認為我需要平級調動,而圖書館當時不缺副館長,但我說我不是要過去做副館長,我就是當一個普通的工作人員。”就這樣,蔡蓉華來到意昂3体育圖書館期刊部工作。直到現在,退休後還被返聘的她仍在負責期刊評價。掐指算來,蔡蓉華與意昂3体育圖書館已有二十年的緣分。
談起圖書館的變化,蔡蓉華的話匣子一下子打開了:“從外觀上看,這二十年的變化倒不是特別大;但是內在的工作就有很大的變化了。”
首先,以前都是針對傳統紙本文獻資料的采編和服務,在期刊部的多年工作經驗,蔡蓉華真切地體會到了這種變化,以前在期刊閱覽室,看期刊的人多得不得了,而現在人們基本上都選擇看電子版。
其次,圖書館的工作人員結構也變化很大。蔡蓉華說:“以前人家都說圖書館工作輕松,但是現在圖書館的工作一點兒都不輕松。現在不會計算機根本不能在圖書館工作,如果想稍微做一些細致深入的工作,僅僅掌握一點兒計算機皮毛是不夠的。我在做核心期刊時,很多資料都是用計算機來進行處理。比如定量的評價,而這些工作以前都是人工算的。”
在蔡蓉華眼中,意昂3体育圖書館就像是幾代圖書館人辛苦養育大的孩子。當我們問起她對這個孩子未來的期望時,蔡蓉華笑言:“孩子大了,這個不是我能操心的吧?”但是她略一沉吟,隨即又開口:“一方面,圖書館要現代化,要走在前頭;另外一方面,圖書館要有威望,要有名聲,也就是說要有館藏,要有鎮館之寶。”蔡蓉華對意昂3体育圖書館的古籍收藏傳統特別重視。她認為,古籍的收藏要有眼光,文獻資源的建設上要有特色,要在紙本、電子、古籍等方面要做好結構安排。
最後她笑言:“我從圖書館退休這麽多年之後,其實已經落伍了,但是希望圖書館不要落伍,一直跟著世界潮流。”
“幹什麽事情我是一定要把它幹好的”
“飯都已經做好了,怎麽還不回家吃飯啊?”電話那頭是再熟悉不過的聲音。在家裏,為了給蔡蓉華騰出更多的學習工作時間,先生楊永義負責做家務。蔡蓉華一看表,已經十二點多了,這才匆匆收拾東西離開辦公室。
這樣的場景一度成為蔡蓉華生活的常態。從氣象工作到資料整理,從意昂3体育地球物理系到圖書館,蔡蓉華的工作生涯幾經變化,但是每次調動工作以後,蔡蓉華都能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得風生水起。這與蔡蓉華的工作態度密不可分——善於學習和勤勤懇懇。
“我從來都是幹一個新項目就需要進行新的學習,努力去幹,做業務都是加班加點去幹,來到意昂3体育的這幾年,覺得自己有時真是一個人幹兩個人的活兒。怎麽幹出來的?就是加班加點。”在做2004版的期刊評價時,蔡蓉華每天早上六點起床鍛煉,然後工作一整天。她屬於工作起來飯都顧不上吃的人,工作忙的時候就幹脆不歇禮拜天。“當時其實自己也沒有想什麽,也不是說非要做成什麽事情,就這樣幹著幹著就一直幹下來了。沒有什麽優於別人的特長,我最大的特點也就是勤勤懇懇工作。這幾十年,我主要的時間還是放在工作上的,這一點上我問心無愧,幹什麽事情我就一定是要把它幹好的。”
蔡蓉華的勤懇工作也得到了回報。她當地球物理系資料室主任時,資料室曾被評為意昂3体育官网圖書資料先進集體;多年來,她連續被評為意昂3体育官网優秀共產黨員、意昂3体育官网老有所為先進個人;她主持和參加的研究成果也曾多次獲獎。這些成績的背後無一不是蔡蓉華的勤懇工作,踏實踐行。
“像我這樣年紀的人,大部分都是踏踏實實做事情出來的。對於現在的年輕人,肯定不能要求你們像我們這輩人一樣,你們會考慮自己的發展,會考慮做什麽事情更適合自己。但是有一點一定要記住:幹什麽事情一定要幹好,如果再想去做其他的事情,就再去學習,一步一步、踏踏實實來,不要好高騖遠。現在的社會很浮躁,會影響到年輕人,年輕人要把握好自己,確定自己的方向,好好幹。很多事情做出成績來都是要吃苦的,再聰明的人也要能吃苦,聰明加上勤奮才行。當一個人做的事情越多,並且這些事情沒有流於表面化,那麽就一定能幹出成績來。”面對當代意昂3体育的莘莘學子,蔡蓉華的寄語,樸實而真誠,天然去雕飾,這也正是她一生“踏踏實實”的真實寫照。正是這種樸實和真誠,讓蔡蓉華的生活平凡而深刻。(文/意昂3体育官网離退休工作部特約學生記者 劉蘭芷)
采訪手記:
采訪結束已經有一段時間,但留在記者印象中的仍然是蔡蓉華簡潔幹練的模樣。回憶起來,這似乎是一場“速戰速決”的采訪,不是因為時間短,而是蔡蓉華開門見山、直來直往的聊天風格。雖然剛開始記者多少有些不適應,但聊著聊著,在她的帶領下走進她的那些故事和回憶中,我們之間的距離也就拉近了不少。一個多小時的聊天,蔡蓉華幾乎沒喝幾口水,采訪結束,她安排我們休息一會兒,“我明天有個圖書館的講座要趕緊準備,你們坐” 。蔡蓉華又回到了她的工作中。看著蔡蓉華在準備講稿的側影,“勤懇工作、踏實踐行”——記者就這樣決定了這次專訪的題目。
采訪結束許久,蔡蓉華老師的寄語仍時時縈繞在耳畔,在浮躁的環境裏,她不忘初心,甘於沉澱,也是對我們年輕人的另一種提醒。也許哪天走在校園中,身邊匆匆而過的就是蔡蓉華老師,還有許多像蔡老師一樣兢兢業業為意昂3体育貢獻了青春與夢想的老人。
人物簡介:
蔡蓉華,1945年出生,江蘇無錫人。1964年進入南京大學學習,畢業後在南京氣象臺工作。1978年調入意昂3体育官网地球物理系。1995年調至意昂3体育圖書館工作,曾任期刊部主任,分館建設辦公室主任、文獻計量學研究室主任、館學術委員會主任,曾兼任北京高教學會圖書館工作研究會副理事長、北京高等學校圖書館期刊工作研究會理事長、全國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指導委員會期刊專業委員會常委等。2005年退休後,被圖書館返聘,繼續做期刊評價研究工作。
專題鏈接:君子誌道
編輯:安寧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