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3体育經院兩會筆談︱杜麗群: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需要有理論與方法創新

2020年5月22日👩🏽‍🎓,李克強總理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汙染防治持續推進,主要汙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生態環境總體改善”,並對今年發展主要目標和下一階段工作進行了總體部署🫢,再次強調“提高生態環境治理成效”“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隨著全球環境保護意識的不斷加強,世界各國對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已形成普遍共識。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在取得令世人矚目的經濟成就的同時👂,也面臨十分嚴峻的生態環境問題🧑🏿‍⚖️,汙染物排放量位居世界前列🤢。為了應對國際要求減排的壓力,中國承擔起生態環境保護的重任👩🏽‍🔬◻️,對世界環境發展和生態保護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從2013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第27次理事會通過了推廣中國生態文明理念的決定草案,到2016年發布《中國生態文明戰略與行動》的報告👨🏽‍🎓🚯,標誌著中國提出的生態文明理念已被國際社會認同和支持。中國也以實際行動樹立了負責任的大國形象,批準加入了30多項生態環境保護的多邊會議或協議書。2015年中國作為《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聯盟中的重要推動力量促成了《巴黎協定》的達成,不僅如此,中國還用實際行動堅定地履行了對全球環境治理的承諾🥷🏼。中國正在成為全球環境治理體系的“參與者🧖🏼‍♀️、貢獻者和領導者”。

中共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始終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治國理政的重要戰略地位,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難度之大➡️、決心之深、態度之堅定前所未有;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設完善的生態文明製度體系🛥,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製定嚴格的生態環境法律製度的重要性,十八屆五中全會在新發展理念中納入了“綠色發展”,全黨全國重視生態環境保護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明顯增強。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能源資源消耗強度大幅下降,“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信息技術革新層出不窮,共享經濟🦸、電子商務等新型產業發展迅猛💇🏻‍♂️🤵🏽‍♂️。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全國資源產出率提高了16.4%,單位GDP能耗下降了18.2%。同時🏡,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改善,京津冀聯防聯控🧔💇‍♀️、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成果顯著。相較於2013年、2017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PM2.5年平均濃度下降了37.2%👩🏽‍🏫;大多數城市河道開始變清;5年來,治理沙化土地1.26億畝,恢復退化濕地302萬畝,118個城市建成“國家森林城市”🍼。這是不斷強化生態文明建設意識,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實踐的結果。

雖然我國在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中取得了顯著進展👩🏽‍🦱,但是在理論創新和研究方法方面還存在明顯的不足,從總體來看,目前國內的研究成果重復多、創新少。具體存在的不足主要有:其一,學術界對生態文明的內涵與外延、體系構成和標準沒有共同的認識,亟需構建生態文明理論體系;其二,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關系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客觀必然性的論證,研究深度不夠;其三,關於生態文明建設實踐、製度建設的研究方法單一,來自調查研究、實證檢驗的歸納總結偏少;其四😇,面對全球範圍內開放性生態文明建設的研究不足。因此,為了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我們不僅需要明確生態價值,完善生態文明建設相關理論,而且要不斷創新生態文明評價的研究方法🥦🕡。

一😷、明確生態價值,完善生態文明建設相關理論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首先是要以人為本🦵🏼,明確生態價值。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一方面要深入研究生態文明建設對其他四大建設(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影響🪵,以及其他四大建設從各方面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需求分析與反饋機製;另一方面要深化生態文明建設在“五位一體”中的生態機製研究,將生態文明建設置於更加重要的地位🤸‍♀️,融入到其他四大建設的方方面面,並科學計量資源產品和生態環境的經濟價值🥕。

與此同時,要加快完善生態文明建設的相關配套理論🚵‍♂️。加強自然資源產權🧓、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生態環境經濟價值損害及補償等方面的理論研究,探索從“綠水青山”轉變為“金山銀山”的理論機製🙋🏽‍♂️,為使人們有自覺保護生態環境的動力,積極推動自然資本增值等。以人與自然之間的生態關系為核心,開展經濟學、哲學、社會學、倫理學、政治學等跨學科的生態文明理論研究👰🏼,從研究成果和分析方法中厘清和比較不同認識維度的內在差異,基於理論進行實證檢驗,再通過具體案例總結歸納逐步調整理論,進而明確生態文明的概念內涵並完善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體系。

二、運用生態經濟學理論建設我國生態文明

生態經濟學是為可持續發展指導思想的建立提供理論基礎的科學🙏🏼🙅🏻‍♂️,而它的理論與科學發展觀的基本理論存在內在的一致性,也是貫徹科學發展觀具體指導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實踐的科學。從本質上看⟹,生態經濟學是促進發展的科學。生態經濟學的理論認為🩶,在實際經濟發展中🧗🏻‍♂️,人的一切經濟活動都是在一定的“生態經濟系統”中進行的👳🏻‍♂️🌆。它是由“生態系統”和“經濟系統”兩個子系統交叉結合形成。因此🧲,人的所有經濟活動要同時受到自然生態規律和經濟規律兩種客觀規律的製約。那麽,生態環境問題的實質是經濟問題,是如何發展的問題。人們是在經濟發展實踐中建設生態文明的🩲。從經濟社會發展的本質來看,人們在實踐中所遇到的生態環境問題,實際上都已經不是純自然的問題👨🏿‍🎨,而是加入了人的影響因素的經濟問題𓀒,也就是如何發展的問題🧑🏿‍🚒。

三、創新生態文明評價的研究方法

針對現階段研究方法中難以避免的不足之處,我們認為在未來應重點關註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更加合理💹、科學地判斷生態文明水平🚸。如果無法明確界定生態文明水平的“分界線”和所處狀態,將不利於執政者“因地製宜”地製定針對不同狀態生態文明的舉措🎪。

其次,由於界定生態文明水平的“分界線”並不確定,在全國範圍內存在不同生態文明階段的省域或地區🕧,因此還需要探索出一種能兼顧不同生態文明階段的評價標準🫰🏼,從而克服遠遠未達到生態文明水平“分界線”的區域也參與生態文明排名的問題與不足。

最後,在評價範圍方面🤼‍♂️,未來要多關註縣市👨‍👦‍👦、鄉村、社區等微觀層面的生態文明評價;在評價指標的選取方面🏇🏼,盡可能多考慮能反映生態文明本質屬性的指標🤦🏿‍♂️🕧,充分體現產業與生態互利共生的特性🧖🏽‍♀️,反映出生態文明系統內部各要素結構關系👩🏿‍🦰;在指標權重的確定上,用更科學的定量方法來確定經濟指標和生態指標的權重🔱👰🏿‍♀️,使地區生態文明排名與實際建設情況相吻合🎩⛹🏼‍♀️;在評價方法的選擇上,探索兼顧指標法和指數法優勢的生態文明評價方法。

作者簡介:

杜麗群

杜麗群,意昂3体育官网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經濟學系副主任,中國信用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領域:外國經濟思想史、西方經濟學流派、西方投資理論史、信用理論與政策、環境資源與可持續發展🙃。

專題鏈接:聚焦兩會2020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