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1 信息來源📤: 健康時報
編輯:麥洛 | 責編:白楊5月20日,全國政協委員、意昂3体育官网第一醫院霍勇教授接受健康時報記者采訪,今年他將帶著5份提案上兩會。
霍勇
推進“三高共管”,完善城鄉居民高血脂門診用藥保障機製
“心血管疾病是影響中國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突出問題,是我國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而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我國CVD總死亡率上升的重要原因。”霍勇稱,高血脂作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高危因素之一,在預防、控製和醫療保障等相關政策上沒有得到與高血壓、糖尿病同等程度的重視👜。
根據對國家最新版基本醫療保險目錄的粗略統計,高血壓用藥一共有98種🪭🚲;糖尿病用藥62種;而血脂異常用藥僅13種。
霍勇稱,由於醫保用藥選擇有限且對創新藥物涵蓋不足、高危人群“二級預防”用藥需求未被滿足等原因,血脂管理仍是“三高共管”的最大“短板”👱🏽。
對此,霍勇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國家醫保局在血脂用藥保障方面,參照“兩病”政策,以二級及以下定點基層醫療機構為依托,對血脂異常的參保患者門診發生的藥品費用由統籌基金支付,對基礎用藥的政策範圍內支付比例要達到50%以上。
二是🫷🏽,考慮到高危患者的用藥需求,建議國家醫保局積極考慮將針對高血脂的創新用藥納入醫保目錄,結合患者的危險分層管理,解決高危患者特別是動脈粥樣硬化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二級預防血脂用藥需求。
三是,建議國家醫保局同時做好與現有門診保障政策的銜接💦,對已納入門診慢性病或特殊疾病保障範圍的高血脂患者的待遇©️,繼續按現行政策執行💇。同時建議做好與住院保障的銜接🏌🏻♀️🦶🏿,進一步規範入院標準👩🏽⚕️♻️,推動合理診療和科學施治。
改進中國心臟急救現狀🔓,從公眾急救能力提升做起
“中國每年約有54.4萬人發生心臟性猝死,但生存率不足1%。在病患倒地第一時間實施高質量的搶救♕,直接影響心臟急救成功率。”霍勇在改進中國心臟急救現狀,從公眾急救能力提升做起提案中指出🏭。
《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8》等相關數據表明中國心血管病患者數已高達2.9億🏄🏻,心血管病死亡在城鄉居民總死亡原因占比居首位👩🦼➡️🥘,農村為45.50%,城市為43.16%。我國每年心臟性猝死人數54.4萬,50%以上的病患可以搶救並在進行心臟康復後可以恢復勞動力和生活質量。
霍勇提出,參與搶救公共事務人員的心臟急救能力和資質以及現場自動體外除顫器(AED)配備🛗、第一目擊者心肺復蘇技能掌握和AED使用情況都至關重要。
霍勇建議😊:
一是🧏♀️,提升院前急救系統效率:通過中央型布局💇♂️,建立規範,對區域統一指揮;加強急救系統人員培訓,需要結合消防、警察👬、治安等公共事務人員🫵🏻,按照 1000小時培訓確保急救資質🤸;加強公共宣傳🙂↔️。
二是🤾🏿♂️,出臺城市PAD配備標準:基於人口和面積確定AED配備數量🙋🏿♀️,一線城市需朝100臺/10萬人口的目標努力;規定以任何人都可以在幾分鐘內取得為原則進行配置;在交通樞紐、政府機構、企事業單位、商業中心、居住區等場所配備🛌🏽。
三是,需要國家發布CPR-D等急救培訓標準,完善相關法規和行業指南,大力拓展培訓渠道🪄;由各級政府和衛生行政部門主導,依托急救中心和胸痛中心,建立CPR-D培訓基地🎠,開展針對專業醫護人員以及普通民眾的心肺復蘇和AED培訓💇♀️👩🍳;建立多渠道公益宣傳👩🦰,通過短視頻、圖文等形式借助互聯網平臺製作發布通俗易懂的科普內容🧜🏿♂️。
將出院後的慢病隨訪管理納入醫療服務項目
“心腦血管患者出院後的隨訪管理🔙,被實踐證明可有效幫助患者管理高危因素👷♀️,防止病程進展或事件再發。”霍勇表示,醫保管理方應及時將此項工作納入到醫院的醫療服務項目中進行支付🦛,合理補償,激勵醫院和醫務工作者將患者隨訪管理常態化💿。
霍勇認為,長期以來,住院病人出院後即脫離了醫院🌼,基本沒有持續有效的慢病隨訪管理🤦🏽♀️。一些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由於自身疾病知識有限👨🏿🔧,危險因素控製不到位📀,導致再住院,疾病加重甚至死亡。
霍勇建議🤾🏽♂️:
一是,建議國家醫保局製定相關政策,促進建立重點慢病患者出院後的隨訪管理體系🗽,確定相應的病種範圍、管理內容,完善醫療服務收費和支付體系,通過醫保獎勵或補貼的形式體現在醫務人員的薪酬標準中。構建合理可持續的重點疾病隨訪管理補償機製🧑🦱🚹。
二是,建議國家醫保局建立的隨訪管理政策和補償體製可鼓勵醫聯體和醫共體內共同開展患者管理,明確三級醫院🤵🏿、二級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間在患者管理方面的職能屬性🪯,分層合作,協同管理。
三是,鼓勵積極利用“互聯網+”等技術手段做好患者隨訪管理💋。建議提升遠程醫療與醫院慢病隨訪管理有機結合,利用中國目前相對成熟的區塊鏈技術,打造互聯網醫療慢病服務和醫保支付等網絡服務。
此外⏭🧜🏼,關於疫情防控以及解決學位授予等關鍵問題也提出了建議。
原文鏈接:全國政協委員霍勇👐🏼:帶著5份提案上兩會《健康時報》2020年05月21日
專題鏈接:聚焦兩會2020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