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22 信息來源: 新聞中心
2016年3月21日,2016兩會後經濟形勢和政策分析會在意昂3体育官网光華管理學院召開。意昂3体育官网光華管理學院院長蔡洪濱教授、副院長劉俏教授、會計系姜國華教授、應用經濟學系陳玉宇教授,以及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倫敦經濟學院Christopher A. Pissarides教授發表主題演講,就供給側改革、資本市場穩定、技術創新、金融體製改革、“一帶一路”等熱點問題展開討論,解讀兩會熱點,分析經濟形勢。會議由光華管理學院顏色教授主持,另有新華社、鳳凰網等多家媒體代表參加。
蔡洪濱首先以“如何理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題發表演講。他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會是現階段我國經濟政策的主線,因此如何正確理解這個概念至關重要。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首先要糾正一些關於我國經濟政策的錯誤認識和概念。長期以來,中國經濟的最大問題,被診斷為“三駕馬車”的失衡:對外依存度過高,內需不足。但是,中國經濟所謂“消費過低,投資過高”的失衡是一個嚴重的誤判,是中國GDP統計口徑和統計方法與其他國家的差異造成的,而不是中國經濟內在的問題。而且,將三駕馬車的“再平衡”等同於“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混淆了短期需求調節和長期經濟增長這兩個概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是“三駕馬車”平衡問題為中心的總需求分析,不是“供給側管理”,也不是“供給經濟學”;強調結構性改革,就應當糾正“結構調整”為主線的思維。蔡洪濱指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指通過經濟體製機製的改革,完善市場微觀機製,提高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夯實長期增長的基礎,不斷提升經濟增長的動力。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的增長,要依靠提高投資質量和效益,改革教育體製促進人力資本積累,全面深化改革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全面提升創新能力。
Christopher A. Pissarides以“一帶一路及中國製造2025政策下的中國經濟前景”為題,從土地政策、農村地區戶口製度改革,產業結構改革兩方面,分析和解讀了當前中國面臨的經濟狀況和問題。他提出,中國的勞動生產率低於大型經濟體要求,需進一步改善和提升。他建議中國應當推行土地流轉與戶籍製度寬松化政策,以帶動農業機械化和城市化發展。同時,他展望了中國政府近期發布的“中國製造2025”計劃的前景,分析和闡述了該計劃提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並提出加強投資的調動效果、鼓勵中小型創新型企業並推進民間企業和大專院校科研創新的建議。
劉俏以“金融改革的本質”為題進行了演講。他指出,金融體系本身因其債務率過高而成為了經濟的短板,兩會強調的“三去一降一補”無一不與金融改革相關,要想解決中國經濟結構性問題,金融改革刻不容緩。他認為,真正的金融改革應回歸到金融本質,探索怎樣真正降低金融中介的成本,提升資本的使用效率,以簡單、直接、有效的方式把資金過剩方和資金短缺方聯系在一起,為實體經濟服務。他認為,金融改革應堅持市場化的方向,只有在以市場為基礎的交易過程中,資源的優化配置才可能真正實現;實現中國經濟增長資本使用效率的提高是金融體系的“供給側改革”,也是金融改革的本質。他指出,製度設計環節的薄弱正是中國金融改革真正的症結所在,中國金融改革要依靠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而非市場力量。
姜國華以“資本市場的穩定和改革”為題發表了演講。他從2015年股市暴漲暴跌的現象說起,指出其根源是資本市場監管層面存在著問題:首先,監管不科學,證券市場的市場化程度過低;其次,名義上保護投資者利益的政策並不能有效實施,社會對於監管和投資的理念違背了基本的金融學原則。因此,改善金融體系,要將投資的選擇權和定價權交給投資者,而監管機構則需要做到全面、透明、及時的信息披露;從長遠發展來看,必須加快推進股票發行註冊製改革,為各項政策改革製定明確的時間表,讓股市的直接融資作用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體現出來,讓證券市場在經濟增長中的重要作用得到發揮。
陳玉宇的演講主題為“技術創新、宏觀經濟穩定與勞動力市場改革”。他指出,中國的勞動生產率增長迅速,遠高於其他國家,但工資增長的速度比勞動生產率更快,這造成了單位產出的工資成本上升,導致的企業財務困難進一步阻礙了製造裝備的投資,再結合中國的國際匯率變化,這直接導致我國勞動力的國際競爭力在降低。因此,當前的任務是勞動者在產業之間的再配置、勞動力在地理空間的再配置和人力資本結構的優化。他還認為,中國有必要在穩定增長的宏觀政策方面,設計更積極和更大力度的一攬子計劃。
主題演講結束後,與會人員與專家學者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中國經濟下行走勢、中國證券市場改革、房地產走向、銀行業債轉股、中國經濟未來發展可能性等經濟熱點話題進行了探討。(文/新聞網學生記者 何紫芊 範傳鈺)
專題鏈接:聚焦兩會(2016)
編輯:白楊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