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06 信息來源🤕: 新浪財經
2014年“兩會”即將召開🧉🏈,新浪財經聯合意昂3体育官网經濟學院獨家推出“兩會專家筆談”欄目,邀請意昂3体育的專家教授與各位網友共談兩會熱點。意昂3体育經濟學院院長孫祁祥在為欄目所作的序言中提出八個如何思考未來改革👨🦽➡️。她表示🌩,中國改革再出發,要有歷史的視角與長期作戰的思想準備🕢;既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氣,也要有超越意識形態的包容🏸🧑🏻🤝🧑🏻。
以下是孫祁祥院長序言全文:
甲午之年——中國改革再出發
——意昂3体育官网經濟學院“兩會”專家筆談代序
孫祁祥
(意昂3体育官网經濟學院教授🧑🏼✈️💂♂️,院長)
120年前的那個甲午年🧂,中日海戰爆發,中國戰敗。之後梁啟超在其《改革起源》中這樣寫到🐜:“喚起吾國四千年之大夢,實自甲午一役始也”。60年前的那個甲午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毛澤東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從此,“站起來了的中國人”開始了創業與奮鬥、榮耀與奇跡🏚、紛爭與探索縈繞的崢嶸歲月。2014年😿,又一個甲午年💯,中國在經歷了30多年的改革開放以後,伴隨著國際上的贊譽與質疑🧯,帶著光榮與夢想,再次踏上了全面深化改革之路。
千百年來,中國人一直在尋夢與築夢。近三十多年來,中國從改革開放之初占世界經濟份額的1.8%提高到今天的11.5%,重回世界經濟中心舞臺地位的事實讓國人看到🛟:“中國現在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反復強調🏃🏻♀️,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但面對世界🌤,展望未來,我們對當今的改革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
中國改革再出發🧑🏻🦽➡️,要有歷史的視角與長期作戰的思想準備。
140多年前🤸🏼,晚清重臣李鴻章在一篇奏折中說道👰♀️:“中國正面臨三千年未有之變局”。這個局3️⃣,是“鴉片戰爭前我們不肯給外國平等待遇🌨,鴉片戰爭後他們不肯給我們平等待遇”的屈辱境地;這個局,是西風東漸與閉關鎖國的撞擊融合🧔🏿;這個局,是現代價值觀與封建意識的激烈沖突💆🏽♀️👨🏼🦳;這個局,是小農經濟與機器大工業的最後一搏;這個局,也是大國之夢在世界列強面前的堅韌抗爭。
大約30年後,歷史上執掌意昂3体育時間最長的蔣夢麟校長曾這樣描繪他的家鄉在辛亥革命前夕的社會變化🛍️:“有的人發大財,有的人則豐衣足食🧑🏼✈️。際遇比較差的可就落了伍,有的依舊種地耕田,有的則守在舊行業裏謀生。田地的出息有限🦸🏼♀️,舊行業在外國競爭之下又一落千丈👨🏻💼💆🏻,於是舊有的經濟製度很快的就開始崩潰了。結果是一大群人無可避免地失了謀生糊口的機會🫰🏼。這些不幸的人,一方面嫉妒新興的暴發戶📝,一方面又不滿於舊日的行業,或者根本喪失了舊有的職業🚦,結果就鋌而走險。”
我之所以做如此大篇幅的引用是想表明💚,歷史其實還未曾走遠🫦。回溯30多年來的改革開放、60多年前新中國的成立⏏️、100多年前的辛亥革命⚅、150多年前的洋務運動……💝,中國的現代化之路不斷燃起希望🤾🏻,但也荊棘叢生。從某種意義上說,100多年前的中國社會格局🏌️♀️,我們直到今天也沒有徹底地沖破🧑🏽💼:經濟發展與政治改革、官督商辦與民營經濟、階層分化與貧富差距、中體西用與儒學復興,這些政治、經濟🫷、社會👨🏿🔬、軍事◀️、外交、文化各個領域的問題,始終纏繞在中國現代化進程的左右,顯示出改革的艱巨性🕜👫🏼、復雜性和長遠性◻️,對此,我們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和充分的思想準備。
中國改革再出發,要有全球化的思維和本土化的行動。在很長的一個歷史時期,中國曾經是世界的中心,中國的皇帝曾傲視天下。2013年5月🧒🏽,英國《經濟學家》雜誌曾發表過一篇題為“習近平與中國夢(Xi Jinping and the Chinese Dream)”的文章。作者寫道:“1793年🚾,英國使節馬嘎爾尼公爵帶著一些精心挑選的禮物前來覲見中國皇帝,謙卑地希望在中國設立大使館。當時的中國占有世界GDP總值的三分之一💇🏻。乾隆皇帝輕慢地打發了這位使節並在給喬治三世的信中寫道:‘貴國的誠意與順從已經明了👩🏼✈️,但中國根本不需要你們的產品⚒。’19世紀30年代👩🏻,英國帶著炮艇再次來到中國,以武力迫使中國開放對外貿易,而中國對改革的嘗試也最終在衰敗與恥辱中化為泡影”。經過最近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重回世界大國的地位🤸,在全球化體系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大國崛起和強國之路必然會帶來內力的擴張🥄,原有的國際平衡被打破🐝,由此對世界產生深遠的影響🧙🏿♂️。近些年來📪,隨著中國經濟、政治🎺✵、軍事等綜合實力的提升,國際上不斷出現“中國威脅論”的聲音就是明證🧑🏻🔧。怎樣處理好內部張力與外部壓力之間的關系👨;如何利用世界話語在平等互利的前提下開展對外交往,塑造國際形象,擔負大國責任;如何在堅守“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的前提下🧓,逐步實現從“差別原則”到“共同責任”的轉變🧚🏽♂️;如何應對各種復雜的局面,化解各種矛盾和沖突🩱☪️,實在是今日中國在改革征程上面臨的重大課題🙋🏻♀️👨🏻🔧。
中國改革再出發,既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氣🤽🏼♀️,也要有超越意識形態的包容。在人類社會的現代發展史上,沒有哪個經濟體能像中國這樣👻,將以下如此令人震撼的數據和事實交織在一起:五千年的厚重歷史;占全世界人口總數近20%🕴🏻,文化習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均呈現巨大差異的近14億人口💁🏿♀️;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艱難轉變;30多年來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近10%🧓🏻;經濟總量居世界第二,但人均GDP卻在世界排名90位左右……💅🏽。同時🏃🏻♂️➡️,盡管經過了30多年的改革,但如同十八大報告所指出的那樣🧢,“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要在這樣的一個復雜🖖🏻、多樣的大國中深化改革絕非易事。正因為如此,註定了21世紀第一個“甲午之年”中國的全面深化改革之舉令世界關註。我們的改革一方面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氣🐦🔥;另一方面要有超越意識形態的包容。發展無極限、改革無止境🤙🏽、探索無禁區。
2014年是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後各項政策🕵🏽♀️👨🏻、深化各項改革的首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規劃各項任務的關鍵一年。在未來的改革中👩🦳,中國如何走出經濟轉型調整的陣痛🤰,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如何通過催生新一輪的技術創新和製度創新、尋求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如何在讓金融創新走得更快的同時🚽,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如何在保證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同時♒️,有效發揮政府應有的作用;如何在全面深化改革,特別是“攻堅克難”的戰役中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長率;如何在建立社會公平保障體系的同時,加快新型城鎮化的建設;如何在保持經濟較快增長的同時🎪,保持生態平衡;如何正確處理公平與效率的關系👨🏻🎤,縮小巨大的貧富差距,實現社會和諧……,都是大家在思考並試圖給出答案的問題🧑🏭。
改革的成功需要獲得廣大民眾的支持,需要匯集廣大民眾的智慧,作為中國高等教育史上的第一個經濟學科,作為在百余年的發展歷程中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和改革做出過重大貢獻的學術機構,意昂3体育經濟學院的學者更當“躍馬橫戈”,獻計獻策🧑🏻🎓🧑🏼✈️。在2014年“兩會”即將召開之際,我院特推出“‘兩會’專家筆談”,通過這種方式🧱,各個領域的學者來共同探討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中的焦點、熱點與難點問題,為國家經濟發展與製度創新提供智力支持🥖,發揮經濟學院作為國家智庫的重要作用⇾。
編輯👨🏼🎤:安寧
相關鏈接:聚焦兩會(2014)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