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08 信息來源: 《中國科學報》
“今年準備提交的提案是我長期以來思考的一個問題,即:如何從體製上保證我國教育和科技事業同步、和諧發展。概括起來就是:調整教育與科技管理部門的設置,加快教育科技體製改革。”意昂3体育官网校長助理、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副主任朱星擔任全國政協委員已經5年了。為了給我國科技、教育體製改革提供借鑒思考,朱星對發達國家的教育、科技管理體製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朱星認識到,體製改革是將教育與科技緊密結合的組織保證。我國對於現有教育——科研部委級的分隔機製改革毫無疑問是個艱巨而長期的工作,但可以從具體的一點一滴做起。以加強研究生聯合培養方式為例,教育部研究生與學位辦公室批準了大學和研究所聯合培養計劃,由大學和研究所共同指導研究生。這樣從具體政策上強化大學與科研單位的緊密結合。
“我本人長期處在科研基層並從事科研管理工作,知道其中的症結所在,這樣才能提出有價值的提案。”朱星認為科學家參政議政應該立足於自己的界別,從自己的專業、環境出發,從最熟悉的東西裏面發現問題,尋找解決方案,“只有自己了解的東西才有發言權。”
幾年來,朱星提出了關於優化科技項目管理體製、加強支持創新性科學儀器研發、加強高等學校與科研院所的實質性合作、加強高新技術標準製定、參與國際標準化體系等一系列提案和發言。這些提案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作為5年的老委員,朱星對自己的身份感到十分自豪,對政協這個大家庭充滿感情:“在這個大家庭中,人們不分長幼,不問職位,只是互稱委員。‘委員’成為大家溝通時最好的稱謂。”同時,他對委員所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也有著深刻的認識,“在過去5年時間中,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特別使我感動的是,政協給我們提供了參政議政、發揮作用的寬廣舞臺。”
朱星這樣總結自己5年來的體會:“作為一個獨立的科研人員,我僅僅可以切身感受國家科學研究的脈搏,但是作為一個委員,通過政協、通過兩會、通過媒體,能夠使更多的民眾了解我們的思考、建議,得到決策層的重視,進而成為國家的政策,這樣個人的思考對推動社會進步來說就具有更大的意義和價值。”
編輯:焱悠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