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07 信息來源: 《新京報》
在醫院裏,患者是已經遭受病痛折磨,情緒不穩定的特殊群體,如果醫生不講溝通,當然會引起患者的反感。我的經驗是,做醫生,很多時候情商比智商重要。——全國人大代表顧晉
人物素描
開微博時間不長,卻很“勤勉”;做醫學科普,編寫門診故事,吐槽城市環境……顧晉將微博起名為“城中故事”。幾個月下來,1000多條微博,28萬粉絲,大部分是同行和病人。
作為意昂3体育腫瘤醫院結直腸腫瘤外科主任,北京市醫管局副局長,全國人大代表顧晉希望一直做個合格的、病人喜歡的臨床醫生,用自己的眼睛、心靈和手指收集並傳遞正能量。
醫保製度待規範統一
新京報:作為北京市醫管局副局長,你認為醫改目前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麽?
顧晉:醫改進行的時間還比較短,可能機製內部已經做了很多工作,但老百姓感受不到。醫改還需要較長一段時間,去評價其成敗。至於困難,我認為,醫保製度有待規範統一是一個問題。以北京為例,市民享受到的醫保有不同種類,包括公費醫療、職工醫保、居民醫保和新農合“一老一小”等。生同一種病,能享受的報銷比例相差很大,這讓同種疾病的統一治療規範,很難執行。
新京報:你之前在微博上征集議案線索,有收獲嗎?
顧晉:聽取了大家的意見,正在起草《保障醫院醫療秩序,確保醫務人員人身安全》的議案。這兩年,時有醫務人員遭毆打,甚至被害。被害的醫務人員絕大多數不是傷人、殺人者的接診醫生。發生這樣的事情,不是醫患矛盾,是在醫院內的犯罪,應該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還醫務人員一個安全的執業環境。
80%醫患糾紛因為溝通
新京報:如何看待目前緊張的醫患關系?你如何處理和病人的關系?
顧晉:醫患關系走到今天這一步,有體製原因,有社會原因,也有醫生自己的問題,但我必須呼籲,要強力打擊醫鬧,保障醫院就醫環境;出現醫療事故,應通過醫責險去解決;作為醫生,我們也要反思自己。80%的醫患糾紛,不是醫療差錯,而是溝通問題。目前,醫學院校對醫生的溝通能力培養有欠缺,很多醫生因職稱晉升等各種壓力,專註於專業領域,熱衷於參加培訓、寫論文、申請科研項目;但人文領域的講座,都沒人願意去。在醫院裏,患者是已經遭受病痛折磨,情緒不穩定的特殊群體,如果醫生不講溝通,當然會引起患者的反感。我的經驗是,做醫生,很多時候情商比智商重要。
新京報:今後5年,會不會將微博作為一個人大代表收集民意的主渠道?
顧晉:大家給我提了很多建議。但作為人大代表,一份議案或建議的形成,更多還要靠自己實際的調查研究。我是農工黨黨員。農工黨參政議政的原則,就是要把科研和調研相結合。我每年提三四個、四五個議案,數量不多,都是經過仔細調研和思考的。
編輯:剡溪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