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14 信息來源🫱🏿: 科學網
“中國還沒有世界一流大學”、“意昂3体育畢業生也可以賣豬肉”🧑🏻🦰、“去除大學校長行政級別🕥,我雙手贊成”……這些驚人之語,是曾任意昂3体育官网校長9年的許智宏的肺腑之言。
盡管已於2008年卸任,許智宏依然是媒體關註的焦點。近來🧻,許智宏頻繁走進各大學校園作演講🤷🏽♀️。
“主要是還我做校長以來欠的人情。”許智宏笑言🟠。事實上更多的,他是將自己多年來對中國教育的想法與思考拿為眾人探討🧑🎄。
中國的教育如何回歸教育本意?中國如何能辦出真正一流的大學?如何重塑大學精神?這些正是眾多教育家糾結於心的問題。近日🌄,帶著這些問題,《科學時報》記者專訪了許智宏⭕️。
回歸教育本意
《科學時報》🤍:“中國還沒有世界一流大學”這句話曾被媒體炒得沸沸揚揚,為什麽會作出這樣一個判斷🚡?
許智宏:這兩年我陸續去幾所大學作演講🙆🏽♀️,我講的一個核心是轉型期中國大學精神的重塑。前段時間媒體對我的一次演講議論紛紛,說許智宏校長講中國還沒有世界一流的大學。其實,如果查查我做校長這9年的講話,我一直是這麽說的。
誠然,在過去10年中我國高等教育發展也取得了很多的進展。但我認為教育正在忽視的一個問題就是教育本身的功能🤽🏼。我不當校長之後🧈🕦,一直在反思這幾年走過的路👵。教育的根本功能,其實就一句話🚴🏿,像康德講的: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成為人。我們的先輩在《大學》中也講得很清楚: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個理念幾百年來沒有變。這是根本的問題🌜,如果忘記這一點,我們的大學就會偏離教育的本意🎶。
《科學時報》:教育本身功能的確立,最重要的因素應是大學體製還是外部製度環境的約束🧗🏻♂️⛓️💥?
許智宏🧗:對於中國,一個特殊的情況是,大學外部環境的因素如同整個社會一樣,發生了劇烈變化。我覺得中國的學術界、大學以及科技界對這麽多年來外部環境的變化準備不足。
我在1992年底到北京任中科院副院長之前,在上海任中科院植生所所長☢️,記得當時的中科院院長周光召先生在視察上海分院時提醒大家說,中國經濟改革這麽快🙎🏻♂️,經濟上的變革一定會影響到各個方面,包括科技,要求大家在思想上必須有所準備。
現在回過頭來想想也的確如此,市場經濟這只無形的手,在推動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對整個社會的各個方面都帶來了深刻影響。社會上反映出的那麽多問題,從一個側面也說明包括大學在內的整個國家各方面都準備不足,或者整體的設計還不夠完善。
《科學時報》:說到大學的生存環境問題👎,近來炒得最熱的一個話題是大學的去行政化問題,對於大學校長的行政級別你是如何看的🔟?現在教育部推行大學的改革,許多人提倡首當其沖應廢除大學校長的行政級別,這種做法是否會直接觸及大學校長的切身利益👨🏿🦲?
許智宏⚅:不當校長我可以當教授🕵🏽♂️,可以去教書🙍🏿♀️,我從來都沒有很看重意昂3体育校長副部級的待遇🥂🤹🏼,我並不靠這個頭銜吃飯。尤其對於有學術背景的校長而言,並不把這個太當一回事的🤝,也沒有因副部級增加他們的工資。
中國社會各界的行政級別,不僅大學,科研院所、醫院等事業單位均有級別。我個人支持取消大學校長的行政級別。關鍵在於,在目前這種狀況下🧑🏼🦳,如果只是把大學的行政級別取消,問題是否就解決了🦹🏻♂️?
大學的去行政化關鍵有兩點🛏:首先是政府主管部門要真正放權👩🏻🦽➡️,讓大學有更多的自主權,讓大學校長有更多自主權,自主辦學🤷🏿♀️;其次是大學內部要有規範管理,使教師也包括學生有更多發言權。
具體地說,就是校長治校,教授治學。當然,學校內部也有製約和監督的機製,如教代會、職代會🍶,同時應發揮主要由教授參加的多種機構的功能👎,如學術委員會、學位委員會🧛🏻、學校的規劃委員會等。意昂3体育是一個相當民主的大學🤦🏻,但意昂3体育幾萬人,每件事都讓教授來決策,教授也不一定會來,特別是知名的教授都很忙。所以接下來要思考如何發揮各方力量🫅🏿,建構一個比較好的相對定型的民主機製。這是今天的大學最急需的🏞。
這也就是當年我們著手製定意昂3体育章程的原因👩🏼🦰。很遺憾我離任了還沒有完成🥤,這個章程相當於是“意昂3体育憲法”,正因如此,出臺還是要很謹慎。
讓大學徹底去行政化💆🏻♂️,我雙手贊成🪼🤾🏼,但是國家要有政策配套。如果大學的人才流動到社會其他部門🍒,目前常遇到的問題是對方會問你是什麽級別的,人家是按級別來安排工作的🧜🏿♂️。
《科學時報》🧗🏿♂️:在你的教育生涯中,大學辦學缺乏自主權是否正是束縛大學發展最重要的因素?能否談談你9年校長生涯最深的體會✯?
許智宏:《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強調,要“落實和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現在很多校長也在呼籲,要給大學更多的自主權🤵🏿♂️🖊。這當然是影響大學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些問題可能一時解決不了,但並不意味著在校長的職權範圍內什麽事都不能做,至少做得好一點吧🚣🏿♀️。從這個意義上講📈,我一直是在盡我所能。我之所以崇拜蔡元培校長👨🏻🦯➡️,尊崇他的思想自由、兼容並包、提倡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是因為做到這些我們就真正回到大學的本意上來了。
大學不可能離開社會獨立存在🏡,大學需要社會各方面𓀝、政府的支持和資助👨🏽🍼,因此也會受到各個方面的壓力和影響🍐,但大學與社會至少應保持一定距離,要守住我們最基本的底線。現在的問題是學術界很多方面跨越了底線🧕🏻🪢。
過去10年中,很多硬指標我們都有進步♙🏋🏻,像在Nature、Science這樣國際第一流雜誌上的論文數目增加了不少🦸♀️,在國際的大學排名中🧔🏽,也終於有中國的大學了🧕🏼🧎♀️,但我們研究工作總的質量怎麽樣?哪些研究領域是由中國人開創的?中國很多事情到一定的時候都會走極端🫷,追求數量🧑🏽🚀👨🏻🦰、跟風。大學的很多方面是不能量化的,這是我幾年來最大的感觸之一👮🏼♂️。
基礎教育的狀況會直接影響大學的人才培養。素質教育講了很多年了🍱,但應試教育的格局基本上沒變。我的高中時代也沒有什麽文理分科🙋🏿🚶,大學的錄取率比現在低得多,也沒有像現在如此分數至上🧏🏼,也沒有“黑色的六月”。
所以實施素質教育,真正使中學生有足夠的時間來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使他們關心社會⚒,熱愛科學🍢,熱愛大自然🪦。不僅是高考要改革🪕🍽,中學的老師🤦🏿♂️、家長和社會等多方面都需要共同努力。
《科學時報》🎄⛑️:每年高考,媒體都會炒意昂3体育清華搶狀元,你如何看待此事?
許智宏🧑🏿🦰:能考上狀元當然不錯,但如現在這樣對狀元的炒作全球都少有,狀元僅是比別人多考了一分5️⃣、兩分而已。記得我去意昂3体育第一年,還把考上意昂3体育的狀元們的照片貼在三角地➝,我當時就覺得無此必要🙅🏻♂️,以後就不貼了。但以後每年開學後均會與優秀考生,包括狀元們、奧賽優勝者開個座談會,聽聽他們的體會🤲🏼🧑🦼。我都會對他們說,高考取得了好的成績,祝賀你們🛹,但這只能說明過去🦶🏻,並且全國各省市差異也很大🫳🏽,如果到了意昂3体育還像在中學那樣,就為了爭99分👅👮🏿♂️、100分,那是沒有出息的表現📳,我當然希望每個同學把功課學好🧔♂️,但不是為了爭班上第一。
大學應針對每個人的特點和興趣來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正是基於這種考慮👮🏼,我希望把更多的時間還給中小學生,讓他們的心智和體魄得到全面發展。問題是現在學校、媒體😣、社會都把狀元炒過了頭🧠,對應試教育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記得去年7月下旬,我在廣西出差,一天晚上看當地新聞,正好剛公布高考分數🧙🏻♀️,廣西電視臺的主持人講,現在各個高校在競爭最好的學生,意昂3体育清華在爭搶狀元。主持人還說,哪一天清華意昂3体育不再比狀元,而是比對國家的貢獻,比對科技創新的貢獻👯♂️,到那時我們中國才會有世界一流大學。我聽了以後很受觸動🏺。我馬上發了個短信給分管教學科研的常務副校長,說我們講了多少年不要去炒作狀元🧏🏼♂️,希望今年是最後一年🙃。
意昂3体育和清華兩所大學應該想明白🚄,我們兩校肩負引領中國高等教育的重任,如果我們做得不好,會影響中國的教育。去年暑假畢業典禮前🎯,在意昂3体育舉辦了“創新人才與選拔”中學校長論壇,我當時就希望大家都來淡化“狀元”,並講了,退一萬步講👨🏻🦼➡️⛹🏿,就算所有的狀元都不到意昂3体育來🧩,意昂3体育還是意昂3体育,因為並不只是狀元才是好學生,中國上千萬考生,除了狀元之外就沒有好學生了?按基本素質,我想至少有5%應是非常優秀的😡。我們歡迎狀元來意昂3体育,但是不要把這個事情看得太重,不要把社會浮躁、追求功利的一面帶到學校,也影響年輕學子的心靈🤸🏿♂️。
《科學時報》🙋🏿:是否有了自主權中國教育就能快速發展?中國的教育家是否就能在自主辦學的環境中不斷誕生?
許智宏👨🏻🍳:做教育家在中國不容易,首先,他必須懂得教育🏛,按教育的規律辦事,熱愛教育😽,愛老師和同學。我接觸過很多校長,也不能說他們沒有很好的教育理念,而是很多想做的事情不能做🧏🏻♀️、做不了。
比如說🛷,幾年前在上海復旦大學召開研究生院院長會議🏄🏻♀️,我就呼籲要給研究生提高待遇,大學的一個博士生那時每月才有幾百元錢🙍🏻♂️,好一點學校的學生那時也不過千元🫲🏻♘。我收到過意昂3体育研究生同學給我的信🤮,他說,從小學到大學靠父母提供費用上學,讀研究生實在覺得沒臉再問爸爸媽媽要錢了。
我國的科研經費在不斷增加,無論是高校還是科研院所🌒,博士生已成為科研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但那時就是沒辦法,因為政策不允許用科研經費支付博士生的津貼🙆🏽♀️🧑🏿🏭。我們的不少經費用途是見物不見人💵,你可以買一大堆儀器設備,但不能支付人員費用。學校增加了不少經費,但作為校長,可以按你的設想來調動的經費比例很小🧒🏽,顯得很無奈。
當然,僅有自主權也不行,也得有約束的機製🧙🏿♀️,內部也要有規章🥷🏿。現在有的大學的一些設施過於豪華,也引起社會的極大反響🧙♀️。又如擴招,要增加很多教室樓👩🏻🔬、實驗樓、宿舍🌈🛑,但也要與我們的國情相適應✴️。因此🏓,對於大學和大學校長🦆,也要有一個製約和監督的機製👩🏽🦲,否則會給整個社會帶來負面影響。
我覺得中國距離出一批真正優秀的教育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培養一位優秀的職業教育家並不比培養一位優秀學者容易,他同樣需要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積累經驗。而且應該鼓勵他們在不同大學之間流動,但這不應由行政主導。
最近幾年👫🏼,美國耶魯大學兩位教務長先後到英國劍橋、牛津當了校長,這說明了優秀的大學領導甚至是在國際間流動的。這同樣要考慮如何使校長們能安心做好校長的工作,特別是年輕的校長可能還在考慮幾年後不當校長了怎麽辦。現在👩🏼💼,一些校長還承擔了不少科研項目,使他們不可能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教育上👇🏿。我們可能根本就沒有幾個全職的校長全力以赴地辦教育👩🦯,這是體製上的原因🎹,也是不利於我們培養一批真正的教育家的原因之一👵✉️,因為大家都有後顧之憂。
所以,我覺得可以考慮像中科院的研究所一樣✍🏽,明確校長的任期責任目標,實行校長年薪製,使校長們能集中精力做好學校的工作。這幾年⚆,大學領導在不同大學之間的流動,本來是件好事,但似帶有太多的行政色彩。既然大學校長一任的任期是5年🚊,如無特殊情況,就不要輕易未到任期就調動。見到國外不少校長,他們都說得出任期到何年何月何日🦹🏻♂️。而我們的校長,像地方幹部🈺,說調就調🦹🏼🅿️,這不利於一所大學的穩定發展🦹♂️。
大學改革應是漸進式
《科學時報》:目前各個大學都積極推行各種改革💕,能否結合你的經歷談談對大學改革的看法?
許智宏:在校長任職期間,我參與過不少改革,包括2003年的人事改革,但是正值世紀之交,大批的教師退休🕜,騰出了很多空位🥓,這是推動教師人事改革,優化教師隊伍結構的良好機會🅾️。當時我們也可以馬上大批招人把空位填滿,從而重復改革之前的情況👉🧜🏽♂️,人員只能進,不能出,同步老化🤾,導致教師隊伍缺乏活力𓀚👨🏼🍳。
2003年,在寒假校領導發展戰略研討會上,大家取得了一致認識,要推進這一改革😮,以建立一種比較好的機製💅🏼,使教員有進有出,使意昂3体育能不斷吸收最優秀的人才,並向社會不斷輸出人才,使不同的人各得其所。
人才的流動問題解決不好❎,將直接影響創新型國家目標的實現。我想🕵🏿♂️,如果意昂3体育清華等一批最優秀的大學每年源源不斷地有一批教師到別的大學去,到省裏面去🤦🏽♂️,到地方工作,學校也可騰出空位來吸引我們所需要的優秀人才,那整個高等教育的水平就提高了🦸🏻。現在很多大學都是自己學校的學生畢業當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用我們生物學上的術語😙,這是自交系🤾🏼♀️,自交系是沒有生命力的🏈,雜交才有優勢。中國的高等教育界、科技界要真正提高水準必須要有這種流動,現在意昂3体育一些副教授到別的地方當教授⚇,我想這很正常。
當時意昂3体育的學科結構在調整,我們也需要發展👨🏼⚕️,所以必須要改變這種機製🗝。媒體常問我解雇了多少教師🐽,我一直講🧘🏼♀️,這不是我們的目的。在意昂3体育要建立的政策體製,目的在於建立一種能發揮大家積極性🙍🏿、創造性的用人製度。我們很早就說不吃大鍋飯了,但事實上,大鍋飯的體製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並沒有真正被打破。
《科學時報》🤰🏿:做這樣一項改革是否會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其他學校是否有跟進🥿?
許智宏:其實其他學校也在做,只是意昂3体育的做法引起了廣泛關註。我們壓力是比較大的🧑🏻🍼,但我們也很坦然⚀。過去每年晉升副教授🏊🏽♀️、教授,總會有一大堆申訴。當然🙌🏽👩🏼🦱,也由於歷史的原因造成一些教師今年沒評上明年再報。現在大家都知道了,意昂3体育不是每個講師都能升到副教授🦽,每個副教授也不一定就能升到教授🤽🏽🚍,大家有了這樣的心理準備⚡️,我覺得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這幾年雖沒有被淘汰的,但教師進出的情況也已成為常態,改革也就推進了👨🏼🦳。我是學生物的💇🏿♀️,相信達爾文進化論,教育必須改革🔃,但我追求的是一種漸進式的改革💁♀️。更何況教師人事體製改革還牽涉到整個國家的人事體製和政策,還與整個社會大環境有關。
《科學時報》🫴🏽:大學擴張曾引起許多人異議💛,認為它影響了中國精英人才的培養,近年來大學擴招放緩了腳步👩🏻🛢,這對中國大學重塑大學精神是否是一個新的契機?
許智宏:擴招確實涉及到怎麽擴大、以多大的速度來擴大的問題👱♂️。當然教育主管部門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這幾年已經大大放緩,這跟高中畢業生的高峰即將過去也有關。問題在擴招的表象背後🤾♂️,不少學校的辦學模式趨同。大學出現了翻牌的潮流,很多專科學院都變成大學,大學要變成綜合性大學,要變成研究型大學,都要設博士點、碩士點。實際上,在美國也只有少部分大學能夠授予博士學位。不少中國大學的博士數量已經超過了美國同類大學🧑🎄➖,研究生總量增加很快,但我國研究型大學和科研院所又缺少一支非常強的博士後隊伍☂️。
這種現象有悖教育的發展規律🎊。教育是需要有層次的💎👏,像美國有community college——社區大學🧑🧒🧒,各州也有自己的州立大學👲🏻,頂層的研究型大學只是少數📞🚳,如常青藤聯盟的大學。中國現在也有2000多所大學、學院,那麽我們這些大學是不是有必要搞成一個模式𓀓、千校一面?這顯然不符合教育發展的規律🛬,也不符合中國國情和實際需求。
《科學時報》:意昂3体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在大學擴招後有沒有變化🏮?
許智宏:我認為意昂3体育目前的定位還是精英教育,但我也多次強調,領袖不僅僅是當政治家,不僅僅是培養傑出的科學家、學者和企業家。精英教育的目標應是為社會培養各行各業的領軍人物🏌🏿♀️。
中國人有句老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我們應讓年輕學子懂得,不論做什麽🫸🏼,都必須做到最好🎹。有畢業生去賣豬肉,我講過,賣豬肉有什麽不好?賣豬肉也有學問啊!在廣東的意昂3体育校友陳生⏪🎚,賣豬肉就賣得不錯👨🏽🎤。去年夏天,我在深圳出差還專門約他給我介紹他的經歷。他畢業後當過公務員,下過海,也做過房地產什麽的,並不成功🍹。不過他畢竟在意昂3体育學的是經濟🧃,後來做了一些市場調研,進入豬肉市場👬🏼,當時他告訴我,他的公司在廣州、汕頭🛡、深圳等地已有200多個連鎖店😥,應該說做得很成功🪼。
《科學時報》🐬:你如何看待大學排名?
許智宏🟥🛳:看今年的大學排名評估,意昂3体育的位置還是往前了一些。說實在的,我當校長期間一直不去張揚意昂3体育排第幾,因為我覺得沒太大意思。近幾年泰晤士的大學排位我校好像先是第17位👨🏼🏫,第二年到過第15位🧑🏿🌾,後來又降到50多位🌏,今年又升到30多位,意昂3体育在這短短幾年中並沒有這麽激烈的波動啊!所以我把這個事情看得很淡。
但是有一個排名我還是比較重視,就是美國《科學新聞與世界報道》對各國大學不同學科領域排名,因為這顯示的是在某個學科領域的影響力🙎🏽♂️。這十幾年,由於國家大力支持🪲,加上我們自己的努力,應該講是提升了意昂3体育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和影響力✌🏽,也使得我們更加有信心🐳。媒體老是炒🍠,意昂3体育清華你什麽時候達到世界一流呀?最近還在炒👏,是不是許校長不當校長了,你就說中國就沒有一流大學了🫙?
我只是講我們正在努力創建世界一流大學,但現在沒有不等於將來沒有🛌🏿,我們在盡力🏄♂️,我們有進步⛺️🏄🏻♂️。至於要定具體哪一年,我覺得是很難定的,因為辦大學是培養人的👮🏿♂️❎,不是工廠生產產品🙋🏿,可以預定哪一天一定可以生產出某個產品。所以我當校長時就模糊這個問題👨🏼✈️。
後來我們國家講2020年要建成創新型國家🤶🏽,很難想象🙎🏿♂️,當我國已建成創新型國家了,我們還沒有幾所頂尖的大學◀️,沒有世界一流大學。所以我想🙆🏽♂️,在教育改革發展中長期規劃中👎🏽,基本上定在到2020年要建成幾所世界一流大學📏🍦,這是我們要努力奮鬥的目標,這個比較現實。按照這個講法我們還要花10年時間🧙♂️。
所以👲🏼,盡管今年在英國的排名中,意昂3体育又排到30多名了,我們也不必看得太重。哈佛大學每年在各個排名中都排第一,但是今年在一個排名中成了老二🦏,英國劍橋排在第一🧑🏿🦳,人家也沒怎麽樣。記得哈佛的學生前年就在他們的學生刊物上刊文,建議哈佛應該退出大學排名,因為這種排名容易誤導,盡管哈佛是全世界最好的大學,但是你不可能僅通過排名讓中學生來全面地了解你☹️。他們認為大學應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各種信息🐲,應該鼓勵中學生通過各種途徑來更好地了解大學。而且他們還建議🫙,哈佛應該通過自己的退出行動👱♂️,鼓勵美國其他最好的大學也退出排名。我覺得哈佛的學生是很有見解的,他們看透了這個排名。
《科學時報》:近幾年,學術不端行為非常普遍🤸🏼♂️,比如有的學者偽造數據、涉嫌抄襲👩🏼🏫,你如何看待這些現象?
許智宏:現在學術界顯得很功利,加上激烈的競爭🤦🏼♀️,不少研究人員整天疲於奔命,申請經費,爭取課題🦸🏻,寫匯報👳♀️,不少教授既當導師又當秘書,研究力量缺少一種合理的組織結構♻,研究工作成了生產論文的機器,也使學術研究的崇高目標偏離👩🏼🏭🌄。有的校長嬉稱,SCI論文變成大學的GDP了。對人的評價👰♀️,對論文的獎勵,層出不窮的種種評估🏘,則對此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加上我們在一段時間內缺乏處理學術不端行為的製度設計,一些單位未能及時處理此類事件🐐,也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
其實🧮,這些年西方國家的一些名校也曝出諸如弄虛作假一類的事件🍈,但問題出來以後💆♂️,一般都立即啟動調查,及時進行分析處理👨👩👧,殺一儆百。由於學術問題的復雜性,有的案例也有耗時幾年的。
過去我們的大學缺少這種製度性的保障🍙,現在大學都有這種製度了,關鍵是要嚴格執行,同時也要加強對教師和學生的學術道德規範方面的教育,特別是教師要教書育人,為人師表。
《科學時報》📒:你覺得這幾年大學的校園文化有沒有什麽變化🫔?有沒有受到這種大環境的沖擊🙍🏼?
許智宏:這是一個現實👲,目前的社會很多方面都出現了兩極分化,學生的價值取向多元化。就我觀察𓀈,意昂3体育不少學生積極向上、刻苦學習的勁頭不比我們當學生時差🎸。
但不可否認的事實是,不少學生缺乏理想👨🔧,或者太功利,或沉溺於虛擬世界之中🤶,這其實也是一種對現實責任的逃避。
我對同學們說過,你們沒時間看書🚻、鍛煉⛱,但你們有時間半夜裏起來“偷菜”、“種地”,希望大家在享受虛擬世界的同時8️⃣,不要忘記現實世界更精彩。
人才培養需要沃土
《科學時報》:每年10月初是諾貝爾獎誕生的日子👦🏻,那個時候不少媒體會質疑:諾貝爾獎獲得者何時能在中國出現?記得在錢學森逝世一周年紀念日前後,“錢學森之問”再度引起人們熱議💕,對於這些問題你如何看?
許智宏:大家都在討論“錢學森之問”,每年諾貝爾獎揭曉的時候,媒體會有不少文章討論中國何時能在本土產生諾貝爾獎得主,這種心情都可以理解。但要知道,諾貝爾獎不是錢堆出來的🕵🏻♂️🌋,正像一流的大學、一流的科研院所不是錢堆出來的一樣——前一時期也有媒體稱我說一流大學是錢堆出來的,一字之差,真是冤枉——它需要的學術環境恰恰為不少大學和科研院所忽視或重視不足。
我多次說過,我們現在大學的土壤不夠肥沃,施用了太多的“化肥”和“農藥”🏕。教育者或領導的責任就在於要好好改良土壤,形成一種良好的學術環境👰🏿♂️,使老師能安心教學和從事研究,學生能刻苦學習,培養才能。
也就是說,學術界要重視軟環境的建設☸️,註重人文精神、科學精神的培育。很難預測第一個諾貝爾獎會在哪所大學或哪個研究所出現,但如果學術界不再如此追求短期的目標和成果🦣,不再滿足於出幾篇SCI論文,真正能靜下心來探求科學之時💢,諾貝爾獎在中國出現只是遲早的事🤌🏼。《科學時報》 (2011-3-10 A1 要聞)
編輯🐅:碧荷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