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5 信息來源: 考古文博學院
10月19-21日,考古文博學院“時代楷模柴生芳”學生聯合黨支部20余名本碩博學生黨員在院黨委副書記戶國棟、團委書記羅登科的帶領下,在甘肅定西臨洮縣開展為期三天的黨建實踐和專業實踐。臨洮縣委書記石琳,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剡剛,縣文廣局局長李家功等領導會見師生一行。
為柴生芳敬獻花籃
本次黨建實踐的特點是註重內涵性、教育性、感召性。實踐團走訪了柴生芳縣長生前辦公室,認真閱讀、研習柴生芳最後留下的一本本工作筆記、黨員日記、學習周記。實踐團赴臨洮嶽麓山,集體為柴生芳掃墓。在實踐團與臨洮縣委縣政府座談會上,剡剛這樣介紹柴生芳出殯當天的情景:“送別的群眾,有的是天不亮就趕路,從偏遠的農村趕來,有的從外地歸來。從定西市領導到普通百姓,從老人到小孩,萬人空巷,默默送別。”考古文博學院2015級本科生張致斌談到,為民、務實、清廉,是柴生芳同誌一生的寫照。學生黨員在面臨選擇的時候,不僅要忠誠理想和信念,更重要的是像柴生芳校友那樣,將理想信念落到腳踏實地的實踐中去。
實踐團走訪貧困戶
實踐團實地走訪了柴生芳生前扶貧的雙聯村,探望貧困農戶、走訪少數民族村、慰問殘障家庭。當地在扶貧工作可以用8個“扶”字來表達——“黨建扶貧扶誌、產業扶貧扶富、就業扶貧扶技、教育扶貧扶智”。扶貧的同時,當地還督促農戶建立醫保聯保,避免因病返貧、因事返貧。考古文博學院2015級博士研究生劉晟宇說道,黨建實踐讓他對國家西部扶貧政策有著更深入的理解、更具體的認識、更直觀的感觸。令他感受最深的是,每名基層黨員幹部對每個貧困家庭的人員結構、經濟狀況、困難類型等都很熟悉,基層黨員幹部是落實國家扶貧政策的突擊隊,是推動脫貧攻堅的排頭兵,他們是最忙碌的黨員、最可愛的黨員,也是群眾最暖心的黨員。
踏查寺窪文化挖掘遺址現場
實踐團還深入田野發掘一線。臨洮縣文物資源豐富,目前有2200多平方米探方,出土了四十萬件陶片,包括石器、骨器、遺骸,在13處房屋遺跡,有72個灰坑、8個灰溝、1處陶窯。實踐團調研了馬家窯文化遺址、辛店文化遺址、寺窪文化遺址等三大文化遺址,並向當地文物部門介紹了考古文博學院在科技考古、田野考古、數字考古等方面所取得的重大創新進展。臨洮縣文廣局局長介紹道:“以考古文博學院與臨洮縣共建背景下,考古文博學院院長孫慶偉、副院長張海先後參加了兩屆臨洮縣馬家窯文化節,並作了學術報告,對我們支持很大。”為更好地宣傳考古學科、介紹文保政策,實踐團成員還為臨洮一中1400名中學生舉行了“考古學科進中學”學科宣講、勵誌宣講。考古文博學院2014級博士研究生盧一認為,考古人要發掘每一個灰坑、調查每一處遺址,歷史的遺存也容不得半分造假,面對堆積如山的陶片、層層套疊的灰坑,沒有一個條理清楚的思維,難以展開工作,這些專業精神、求真精神、吃苦精神影響了柴生芳校友,必將影響每一個考古專業的學生。
座談會現場
戶國棟指出,考古文博學院“時代楷模柴生芳”學生聯合黨支部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入宣傳以柴生芳等為代表的時代楷模先進事跡,通過開展各類思想性、實踐性、教育性、趣味性、啟發性等活動,教育引導學院青年,學習楷模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學習楷模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高尚情操,學習楷模追求真理、敢為人先的敬業精神,從自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日常生活做起,學習在路上,奮鬥在路上,圓夢在路上。
專題鏈接:弘揚愛國奮鬥精神 建功立業新時代
編輯:山石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