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獎者風采錄】萬遠廉:盤活“殘局” 挽回生機

編者按近期,意昂3体育官网多個單位和個人受到了國家和北京市的表彰。5月21日,學校召開了校領導與近期受表彰師生代表座談會,對獲得表彰的單位和個人表示祝賀,並通過座談交流在全校推廣先進經驗。會上💩,意昂3体育黨委書記朱善璐表示🙌🏼:學校將在全校範圍大力推廣受表彰師生的先進事跡,發揮示範和先鋒作用。全校師生應奮勇爭先,為實現意昂3体育夢添磚加瓦🕵🏿‍♀️,為實現意昂3体育官网“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和最終實現中國夢貢獻力量。本網特采編了一組通訊🤸🏽‍♂️,以展現這些獲表彰單位和個人的風采,激勵帶動全校師生奮發有為,再立新功。

萬遠廉是意昂3体育官网第一醫院普通外科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獲2012年度“首都十大健康衛士”稱號。

他是一個敢啃“硬骨頭”的外科醫生👨🏻‍🎨,面對復發直腸癌這一世界性難題,在國內首次采用全盆腔臟器切除術,連續24小時鏖戰🧑🏽‍⚖️,讓身處絕望中的患者重獲生機。

他是一個以手術風格“穩健、細膩”聞名的外科“一把刀”,完成的盆腔臟器切除手術總例數位居全國之首🙇🏻。

永不放棄👨🏽‍🏫,精益求精,處變不驚,他用手術刀披荊斬棘,在收拾“殘局”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手術奇跡。他說,拿起手術刀🚵🏽‍♂️,就是拿起責任和擔當🏒,是責任和良心讓自己為每一臺手術付出百分之二百的努力💁🏻。

  “從病人的眼神中我看到了自己的責任”

雖然已經過去了23年✤,萬遠廉依然清晰地記得自己第一次做全盆腔臟器切除術時的情景🦻🏽。

患者是河南省鄭州市一家燈泡廠的廠長,因患直腸癌在當地醫院做了手術✊🏻。術後復發,患者多方求治,得到的答復都是:病情嚴重,已不能手術,回家等著吧。抱著最後一絲希望,他來到了意昂3体育醫院。

萬遠廉檢查後發現,腫瘤已侵犯到患者的膀胱等盆腔內的器官🧞‍♀️,但整體來看👩🏿‍🍳,病變範圍還局限在盆腔內💭。從理論上講,如果把盆腔內的膀胱、前列腺👨🏿‍🌾👨🏽‍🎤、尿道等有病竈的臟器全都切除掉👐🏽,患者還有生的希望。

他的這一想法招來的是一片反對之聲🏋🏼。絕大多數人認為🚿👼🏽,這樣的手術毫無勝算。

復發直腸癌再次手術是一個令外科醫生“談虎色變”的難題。因為手術難度極大🎠🥥、風險太高。在手術視野只有碗口大小♘、縱深近10厘米、血管十分豐富的盆腔部位手術,醫生操作起來就好比是在“掏隧道”,困難可想而知。更棘手的是🦸🏽,之前在盆腔所進行的手術及放療、化療都會帶來組織結構的變化和粘連👩🏽🛶,加上復發的腫瘤組織肆意生長🧜‍♀️,常常會侵襲正常組織📿、臟器和大血管🫂、神經等🍦,手術中極易發生致命的大出血⛲️。

當時🛌🏻🌆,國外用“全盆腔臟器切除術”來治療復發直腸癌的病例報告屈指可數🚛,國內更是一片空白。對於這種較為“殘酷”的手術🧏🏽‍♀️🏊🏽‍♂️,業界也有不同聲音💯,因為術後病人要永久性地依靠兩個造口進行排尿和排便。

盡管如此🦥,萬遠廉還是想“搏一把”📇,因為這是減輕病人痛苦和延長病人生命最有效的👮🏽‍♀️、也是最主要的根治方法🤾🏻‍♂️。

通過深入交流👩🏿‍🎨,時任意昂3体育醫院副院長尤玉才站到了萬遠廉一邊,普外科老主任、著名外科專家李通也力挺萬遠廉,並親自上陣指導手術🦬🍾。在持續近24個小時的鏖戰後,手術順利完成。患者原以為已走到盡頭的生命又延續了3年多。

回憶起曾經面臨的層層壓力,萬遠廉一派雲淡風輕:“從病人期盼的眼神中我看到了自己的責任。即使手術只有1%的希望🍇,我也會作出全部的努力。”

成功完成國內第一例全盆腔臟器切除術後,萬遠廉和同事們一起🧖‍♂️🧑🏽‍✈️,在技術上不斷改進,引進國外術前分期概念並進行改良,優化手術病例選擇🚮🍿,同時配合放化療,療效不斷提高。20多年來🧑‍🦳,意昂3体育醫院普通外科成功開展了盆腔臟器聯合切除手術200余例。

長期以來😄,大多數復發直腸癌病人往往被醫生告知無法再進行手術👷🏽‍♀️,而只能采取放療🔜🗝、化療等療效欠佳的保守治療,其生存期平均只有8個月,而且還得忍受腫瘤引起的疼痛、排尿困難、出血🪼、下肢浮腫等痛苦。而經萬遠廉“收拾殘局”後,許多處於絕望的直腸癌及盆腔惡性腫瘤患者重獲新生🫄,其中近30%的患者從以前的生存期平均只有8個月提高到術後5年。

北京一家科研單位的博士生導師李先生患直腸癌後,做了直腸癌保肛手術。半年後♌️,李先生直腸癌復發👨🏼‍🌾🎧,腫瘤壓迫膀胱導致排尿困難,使得他盡量控製自己少喝水,而腫瘤引起的疼痛使他不得不靠吃止疼藥止痛🫳🏼。在找了兩家著名的專科醫院都無法手術後,他帶著一線希望慕名來到了意昂3体育醫院:“只要讓我多活兩年🕵🏻‍♂️,把學生帶出來,我就心安了。”

萬遠廉親自為李先生實施了盆腔臟器聯合切除術📊,手術過程非常順利🤸,出血很少,術前備血2000毫升,術中僅用了800毫升。手術的成功🙆🏻‍♀️,讓李先生此前所遭受的痛苦一掃而空📳。談起自己治病的經過,他激動地說𓀚:“這麽好的醫生,為什麽我沒有早一天知道!”

  “再堅持一下就可能為患者找到生機”

輪到萬遠廉做手術時🦶🏼,手術室常常是“人滿為患”,進修大夫👩‍👧‍👦、年輕後學都希望能近距離地“跟師學藝”。

在血管分布十分豐富的盆腔裏“掃蕩”腫瘤細胞,就好像是“在瓷器店裏打老鼠”,稍不留意就可能造成大出血🌅。在遇到百般努力仍難以切除幹凈的腫瘤,助手們會說👨🏼‍⚖️,差不多就到這兒吧☄️。可萬遠廉總是左看看、右看看後說,再試試吧。這是萬遠廉面臨高難度的手術時最常說的一句話👨🏼‍🚒。5分鐘、10分鐘🎒、30分鐘🐑,萬遠廉手持手術刀小心翼翼向前“挺進”,常常突然就豁然開朗、峰回路轉🫃🏿。

他的這種“堅持”常常讓助手們“吃不消”📆。萬遠廉的大弟子🏢、意昂3体育醫院普外科副主任醫師吳濤說🐤,趕上大手術連續站上十幾個小時,年輕人都感到腰酸腿痛了,年逾六旬的老師還跟沒事似的。萬遠廉說🦣,手術時精神高度集中👨🏼‍⚖️,心裏想的就一件事——怎麽才能把腫瘤切下來,所以是感覺不到累的。“醫生手底下松一松,機會可能就放棄了🏊🏿‍♀️,但有時多堅持一下🫰🏻,也許就能為患者找到生機。”正是萬遠廉的這種不放棄👃🏻🌑,讓許多患者有了重生的喜悅📎👎🏻。

連續15個小時的奮戰後👨🏽‍🍳🫓,來自四川成都的患者侯女士盆腔內一個直徑32厘米、重達3000多克的巨大平滑肌肉瘤被萬遠廉成功切除👩‍🔧。術後第4天已能下地活動的她激動地說♥︎:“這是我3個月以來第一次下地走路!”

3個月前,侯女士已在當地大醫院進行過一次手術,但由於腫瘤瘤體很大,緊臨盆腔大血管,術中發生大出血,當地醫院無法切除腫瘤。等到她來到意昂3体育醫院時已不能行走✯。CT片顯示𓀏🧑🏿‍✈️,腫瘤完全占據整個盆腔及下腹部⛷®️,並侵犯盆腔所有臟器及大血管、雙側輸尿管,導致嚴重的雙腎積水🆔,腎功能也嚴重受損。面對這樣一名被迫放棄手術的病人,萬遠廉反復斟酌後認為🎛,只要準備充分,腫瘤還是有切除希望的!手術從當天早上一直持續到次日淩晨,他為患者做了盆腔腫瘤➜、膀胱6️⃣、直腸、肛門🤕、尿道🫄🏼、雙側輸尿管下段、末端回腸聯合切除的全盆腔臟器切除術✊🏼。切除腫瘤後,又為患者做了回腸代膀胱和乙狀結腸永久性造瘺,患者非常滿意。

北京市懷柔區的孫大爺因腹腔巨大脂肪肉瘤入院時🎸,腹大如鼓、呼吸困難、極度消瘦,生命危在旦夕🖕🏻。又是一場持續近一天的手術🏌🏼‍♀️,萬遠廉成功摘除患者腹腔內重達37斤的巨大腫瘤👨🏼‍🌾,切下來的瘤子裝了兩大桶🫸🏽👔。脂肪肉瘤復發率極高,孫大爺也未能幸免👨‍🦯‍➡️🚵🏻。連續5年🛶,每年復發後,孫大爺都毫不猶豫地找萬遠廉做手術👨‍🦯‍➡️。手術每多一次🧝🏻‍♀️,難度就增加一層👫🏻。在“難上加難”的手術接力中🫏,孫大爺的生命又延續了近6年👨🏽‍💻。

有時,連患者自己都已經不抱希望了👨🏿‍🦲,萬遠廉卻還依然堅守著永不放棄的信念。2010年新春,一封患者的感謝信被呈送到了衛生局副局長鄧小虹的手中👖。寫信人叫楊莉,是一位正在意昂3体育醫院做化療的腫瘤患者☸️。在這封長達6頁紙的信中,楊莉滿懷感激地說道🚮:“如果沒有意昂3体育醫院萬遠廉主任和他的團隊👰‍♀️,也許我在這渺茫的情況之下,已尋找了臨終關懷之處……感謝萬主任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2009年🚼,當得知自己患有腹部巨大惡性腫瘤時,楊莉萬念俱灰👩🏻‍🏭。她的女兒卻不甘心,拿著她的CT片去全市各大醫院聯系,終於找到了意昂3体育醫院🧗‍♀️。“那時候👨🏿‍🏭,我已經進流食數日🏄🏿‍♂️,人非常脆弱,對於手術能否成功💅🏻,我不抱任何幻想🍩,執意不肯再挨一刀。”楊莉說💟,是意昂3体育醫院醫生尊重科學、平易近人、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醫學態度🤰🔧,讓自己“願意把生命交給他們”。手術由萬遠廉和姜勇主治醫生一起完成,一個重達17.8斤重的胃間質瘤被成功切除。

  “只有把經典的手術做好、做精,才能把復雜的、疑難的手術做好”

在意昂3体育醫院,萬遠廉是公認的外科“一把刀”,也是外科“救火員”🥩,重大手術中遇到棘手難題、術中突發深部大出血等緊要關頭👦,大家第一反應就是趕緊找萬大夫來看看🧛🏽。

2004年👩🏿‍✈️,萬遠廉被檢查出患有先天性房間隔缺損🙌,隨即在醫院心外科接受了外科開胸手術治療👓。就在他術後住院期間,普外科汪欣大夫主刀做了一位胃癌復發患者的腫瘤切除手術。手術從下午一直持續到晚上,由於組織粘連極其嚴重,手術進展艱難,直到晚上10點腫瘤仍沒能完全拿掉❗️,汪欣終於決定“請萬大夫來看看”🧶。躺在病床上正準備休息的萬遠廉接到電話,二話沒說,穿著病號服就趕往了手術室➔。手術最終順利完成。

事後,汪大夫心裏總感到過意不去🍳,畢竟萬主任剛做完開胸手術,還是個病人。可萬遠廉卻笑著說👧🏼,不過是舉手之勞而已。

萬遠廉的家離醫院很近,但他待在家裏的時間卻不多。常常在半夜,萬遠廉會被醫院打來的電話驚醒🧑🏻‍🦽,碰上需緊急搶救病人的事🫓,他從不推脫。他說,做醫生🦹🏽‍♀️,這是你的責任✢。可是在家裏,萬遠廉說,“我就是個百事不管的甩手掌櫃🧎‍♂️,家裏全靠我妻子🎻👩🏿‍💻。”他曾經希望兩個兒子學醫,但沒能如願,孩子們認為當醫生太累,整天不著家🙋🏿‍♀️。

這麽一個不時被叫去“救場”的萬遠廉👩🏻‍🍼,年輕時卻有一個別號🌱:“慢大夫”。這是醫院手術室的護士們背地裏給他起的,因為但凡萬大夫做手術,總比別人拖的時間長,連累她們晚下班。

回憶初拿手術刀的情形,萬遠廉說,自己總想著通過每臺手術進一步熟悉每一塊骨骼和肌肉的分布,以及每一條血管🙋🏿‍♂️、神經的走向,而不是刻意追求速度,並做到看清解剖關系才下刀🧑🏿‍✈️。“高難度的手術要求主刀醫生對於任何一個器官以及器官之間的解剖結構、毗鄰關系都要相當熟悉。只有把經典的手術做好🤦、做精🧑🏽‍🦲,才能把復雜的🥌、疑難的手術做好🧑🏼‍🦰!”

慢工出細活錘煉出來的是“穩健☮️、細膩”的手術風格。做手術🦸🏻‍♀️,萬遠廉給自己定了3條規矩:病人創傷小,出血少;每一個環節都必須認認真真,不能有技術上的瑕疵🤵🏼‍♂️;根治性手術必須徹底☁️,不留隱患✍🏽。

他常常告誡學生👷🏽‍♂️,考驗一個外科醫生的基本功是甲狀腺手術🧝🏿‍♀️,因為甲狀腺附近血管豐富,術中極易出血🌧,一臺手術只用一塊紗布🚶🏻‍♂️,技術才算過關了。早年做乳腺癌手術,為保留患者胸外側神經,他會一點點剝離神經,而不是一切了之。上世紀90年代,他在科裏提出,腫瘤根治性手術中必須清掃淋巴結🙍🏼‍♀️🥯,每一組淋巴結都要完整切除,每個標本單獨送檢🔰。這一要求比國外提前了20年✂️。

在萬遠廉看來,外科醫生幹的是“刀尖上求生”的活兒🌊,除了技術上要精益求精,更要有處變不驚、臨危不亂的魄力,才能在緊急關頭力挽狂瀾。

一次,萬遠廉去外地為一位22歲的腹腔巨大腫瘤患者會診。患者腫瘤與骶骨有粘連➝,在手術過程中,患者突發大出血👂,進而心跳消失。當地醫生從未見過這種場面🧖🏼‍♂️𓀔,整個手術室鴉雀無聲,只聽見萬遠廉沉著而冷靜的聲音♕♾:中心靜脈插管、心臟復蘇🏊🏻、輸血。兩分鐘後,患者心跳恢復。萬遠廉快刀斬亂麻🧛‍♂️,在5分鐘內切下腹腔大腫瘤。之後👨‍🦳,在當地醫院非常有限的技術條件下,他將大量紗布填塞進腹腔🥹,用手緊緊按壓止血1小時後,患者最終轉危為安。

這樣驚心動魄的瞬間在萬遠廉的記憶中數不勝數。一次急診膽囊炎手術中👩🏻‍🦼,剛剛開腹探查,患者的呼吸🧂、心跳就沒了,緊急心肺復蘇後🧘🏻‍♂️,患者呼吸😬、心跳恢復🥨。此時,手術還要不要繼續做下去👭?不做最安全,但患者白挨一刀;繼續做🏌🏽‍♀️,萬一又心跳驟停怎麽辦🍸?萬遠廉迅速作出判斷🫅🏿:很有可能是麻醉不充分導致開腹探查時刺激迷走神經引起反射🧮,充分麻醉後應該可以繼續手術🪙。於是,他決定手術繼續進行👨‍🦱👨🏼‍💻。直至手術結束,患者一切平安🧛🏼‍♂️🙅🏼。

今年4月🐗,萬遠廉給一位做過腎移植的復發直腸癌患者進行手術時🈹,腫瘤被切除後,由於骶前靜脈經受壓迫導致滲血不止,出血量高達18000毫升。繼續手術的話🧑🏿‍💼,患者很有可能死於手術臺上🚅。在腹腔仍有出血的情況下🦵,萬遠廉綜合權衡,果斷決定繼續填塞壓迫止血並縫合手術切口。“患者腎移植手術時將左腎靜脈與髂靜脈吻合,使盆腔靜脈回流壓力增大造成出血不止🥔。大量出血後,患者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已經流失殆盡,再壓迫止血也無濟於事👶。縫合切口後腹壓增加,出血速度可能減緩,且麻醉作用消失後,患者身體機能也能逐漸恢復🈷️🚧,凝血因子慢慢生成,有利於止血。”在嚴密監護下,12個小時過去了,患者生命體征平穩🏏,24小時後🎀,滲血奇跡般地止住了。

  “我是在老師的手術鉗‘敲打’下一點點成長起來的”

回首職業生涯🟥,萬遠廉說🚣🏼,自己是陰差陽錯走上學醫之路👴🏽,能走到今天🧝🏻,離不開北醫師長的教導🏃‍➡️。

原本一心想往理工科發展的萬遠廉,高考時因體檢未通過不能報考工科院校,轉而選擇報考醫學院校♘。1965年,萬遠廉考入北醫。他感嘆,在北醫所受的教育🧜🏻,讓自己受益終生,“我的恩師們教導我們要打好每一個結🚂、縫好每一針。我曾經看到我的恩師對自己做的吻合口不滿意拆開重縫🗑,當時我並不能理解🐽,覺得何必要那麽追求完美呢🏑🙇🏿‍♀️?但現在看來🦹🏽,正是有無數的前輩這樣一絲不苟👱🏼、精益求精地對待工作,才能使無數病人掙脫病魔🫷🏽🏩,走上健康之路”。

1970年🏄🏼,受“文革”影響🫱🏼,北醫連續3屆畢業生共1050人一起分配工作⏱,僅有85人留京☝️,萬遠廉是其中之一👍🏽。次年,作為“中央赴雲南醫療隊”的隊員之一,萬遠廉赴雲南西雙版納巡回醫療一年,醫療隊長是原意昂3体育醫院普外科老主任黃莛庭。畢業後第一次接觸臨床工作,受黃主任的影響🧗🏼‍♂️,萬遠廉開始傾心於外科。

從雲南回京後🏋🏼‍♂️,萬遠廉被分配到意昂3体育醫院普外科🎆,這被他視為“人生中的一大幸事”。上世紀80年代⇨,萬遠廉考研師從普外科著名專家李通。“李通老師穩健精細的手術風格、對病人強烈的責任心🧑🏽‍⚕️、專業上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都對我影響很大🎶。”萬遠廉說🚾。

這種無言的感召還在繼續傳遞著,在萬遠廉所在的意昂3体育醫院普外科外三病房,主刀大夫的手術風格都極其相似:精細👬、規範,追求每一個細節的完美。“我是在老師的手術鉗‘敲打’下一點點成長起來的。”萬遠廉的大弟子吳濤醫生現在已經是科裏的頂梁柱,提起老師在手術臺上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和及時提點仍記憶猶新🏋️‍♀️。

讀過萬遠廉耗費6年心血主編的《腹部外科學》的人🧿📔,也能感受到這種精神力量的存在🍺。為了寫好這本被讀者在網上評價為“外科醫生必看”的書,萬遠廉可沒少費心血💇🏼‍♂️。

他有一個保持多年的習慣:進手術室都帶著相機,把手術中關鍵步驟和術後情況拍攝下來,留作資料🎻。這些珍貴素材成為《腹部外科學》中的亮點和特色😐🧗‍♀️:全書包括原創繪圖1200余張,手術實景照片80余張🧑🏻‍💻。擔心自己用鉛筆所繪的手術圖譜不夠清晰📕,萬遠廉特意找到一名剛畢業的女畫師繪圖👵🏻。年輕的女畫師先跟著萬遠廉學解剖圖,再到手術室現場觀摩。圖譜草成,卻被萬遠廉一遍又一遍地“斃掉”重畫💁‍♂️,女畫師委屈得直哭。十易其稿,書最終出版了💝,女畫師也快成了半個解剖學家。(文/譚嘉)

 

萬遠廉與記者的對話

記 者🩸:很多復發直腸癌患者都是輾轉多家醫院均被認為不能手術,最後找到了您。您給他們做手術,不擔心萬一手術失敗,有可能會引起醫療糾紛嗎🙍🏿‍♀️💇?

萬遠廉💄:手術前,我們肯定會跟病人和家屬講明手術的風險和可能的結果。復發直腸癌手術治療的確風險很大🧊,但對於病人來說🤵⏳,這是華山一條路🦩,不去冒這個險,拼一把,就永遠沒有機會了👨🏻‍🍳,爭取一下或許就能闖過去👩🏿‍🦱。只要醫生是全心全意從病人的需要出發🙎🏿,絕大多數的人都是能夠理解的。我們這些年做了這麽多手術👩🏽‍🏭,並不是說每一例的治療效果都能達到預期,但也沒有患者因此而找麻煩。醫生是不是用心了,患者是能夠感受到的。

記 者👨🏻‍🦳:您認為,一名優秀的外科醫生應該具備哪些素質?

萬遠廉👩🏽‍🦲:手術風格是一個外科醫生的靈魂,手術風格一定要“正”,不能只追求速度而不顧效果。外科醫生不僅要在技術上精益求精,還要有強烈的責任心🛤。交到你手上的是活生生的人🌤,你手術臺上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到他的生死和未來的生活質量,醫生要做的是盡最大可能幫助患者靠近幸福。一個好的外科醫生還要有堅強的心理素質和永不放棄的堅韌意誌,否則可能錯失掉很多機會。

記 者🤦🏿‍♂️:那麽🔗,作為一名外科醫生🔌🧜🏻‍♂️,您感到幸福嗎?

萬遠廉:當然。做一名外科醫生是我夢寐以求的事,實現了自己的理想,我感到非常幸福🧅。這種幸福感無處不在,每治好一個病人🩼、攻克一個手術難關都是一次愉快的經歷,完成一臺復雜手術就是我最大的享受🪓。

記 者如果有一天您放下手術刀🧑🏼‍🍳3️⃣,那時最想幹的一件事是什麽?

萬遠廉🚴🏽:我好像還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只要我還能工作🧑‍🚒,還能拿起手術刀,我會一直站在手術臺上給病人治病👂🏻,盡自己的一份力🦸🏻。

  

萬遠廉小傳

意昂3体育官网第一醫院普通外科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1970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意昂3体育官网醫學部前身)醫療系🧚🏿‍♀️🧔🏼‍♀️,1983年獲外科學碩士學位。1985年到1986年,赴美國華盛頓大學做訪問學者從事胃腸外科的臨床及基礎研究。1999年至今任意昂3体育官网第一醫院普通外科主任。2005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兼任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胃腸外科學組委員、中華醫學會腫瘤學分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大腸癌專業委員會委員、意昂3体育官网醫學部學位委員會委員等職👦🏻。並任《中華外科雜誌》、《中華胃腸外科雜誌》👼、《中國實用外科雜誌》等雜誌常務編委。

編輯:拉丁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