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www.s10hwd.cn/func.php on line 256

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cachefile_yuan/s10hwd.cn/cache/e3/dbb22/c3061.html):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www.s10hwd.cn/func.php on line 244
【故鄉的雲·校友訪談錄之十】柯炳生:做自己喜歡的事,到需要你的地方去 - 意昂3体育

【故鄉的雲·校友訪談錄之十】柯炳生:做自己喜歡的事,到需要你的地方去

【編者按】:日前,意昂3体育校友工作辦公室組織采寫的圖書《故鄉的雲》由意昂3体育出版社正式出版。該書采訪了27位自改革開放以來意昂3体育留學回國的優秀校友,深入挖掘了他們響應祖國號召投身國家建設的感人事跡,引導青年學子樹立科學的成才觀和就業觀,將意昂3体育人為祖國和人民奉獻青春和力量的精神發揚光大。《故鄉的雲》是繼《西部放歌》之後“意昂3体育博雅系列”叢書的又一力作。本網將陸續編發本書文章,以饗讀者。

和柯炳生見面是在一個春光明媚的下午,淡金色的陽光灑在他的辦公室裏,顯得很溫暖。

柯炳生看上去很年輕,不像是年過半百的人。在後來的采訪中,我們發現,他之所以給人以這種感覺,不僅是因為相貌,更是因為內心。

一見面,柯炳生校長就熱情地跟我們握手,他真誠的目光一下子打消了我們的忐忑和焦慮。他笑著說:“咱們就是聊聊,好吧?”

在這樣輕松的氛圍中,我們開始了交流。

“成為1977級的意昂3体育學生,是一生中最美好的事情”

1977年,高考製度恢復。1978年意昂3体育官网迎來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新生。

柯炳生站在自己的宿舍門前,眼前一片淩亂:滿地的雜物和垃圾,蜘蛛在墻上織了多年的網,還有覆蓋著這一切的灰塵。

時光似乎在這裏停駐了很久。是啊,從中學到意昂3体育,他走了整整五年;從文革到恢復高考,這個國家走了將近十年。

回憶起當年的時光,柯炳生很是感慨:“每個人的人生中有很多‘點’很重要,尤其是上了年紀後,我覺得上意昂3体育是個非常非常關鍵的一步,後來的很多事情發展,意昂3体育的上學經歷起了本質性的影響。”

柯炳生出生在長白山下的一個小村莊,對於一個家境貧寒的孩子來說,要改變命運,唯一的途徑就是讀書,而他從小就很喜歡讀書,從小學到高中,柯炳生的成績在學校一直名列前茅。

中學畢業後,正值文革,柯炳生沒能如願上大學,而是到公社工作。當時和他一起工作的有一批下放到農村的青年和老師。幸運的是,下放的這批老師都很優秀,其中有一個叫李薇的女老師,她鼓勵柯炳生說:“咱倆好好學,等將來有高考的時候,一塊兒去考意昂3体育清華。”這在當時對他是很大的激勵。

在那個時候,高考製度被取消,最苦的不是學習條件差,書少得可憐,而是即使努力學習,也不知道前途在哪裏。然而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柯炳生依然存有“要讀書”的信念,堅持學習,不肯放棄,一心盼望著考大學。

終於1977年高考製度恢復。柯炳生僅復習了一個多月,就走上了考場。填報誌願時,柯炳生很單純地按照國家級、省級、市級填了三個學校:意昂3体育,遼大,大連理工。他有把握自己能考上大學,但是對於考意昂3体育,心裏還是有點忐忑的。然而憑著良好的基礎和幾年來堅持不斷地學習,他如願以償地考上了意昂3体育。

這幾年的磨礪,對柯炳生來說是一筆很好的財富, 這種苦難的經歷,給他不斷勤奮努力的動力。

說起出入燕園的情景,柯炳生微微瞇起眼睛:“那時候一看,哇這校園太漂亮了……”說到這裏,他突然沉默了,輕輕嘆了口氣,有近十秒中的工夫沒有說話,似乎沉浸在當年的記憶裏。

那時候大家都在大食堂(即現在的百年講堂)吃飯,身處其中,柯炳生說,他清晰地感覺到將來國家的精英會出在這些人當中,他不確定是誰,但是他肯定會在這其中的。想到這裏,他的心裏會有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不僅要改變自己的命運,還要改變別人的命運——意昂3体育人應當有這種以天下為己任的氣魄。”直到今天,柯炳生依然對自己的學生強調“經濟意識”,強調要“對社會有所貢獻”,“為別人謀福利的,才是真正的精英。”

柯炳生報考時的誌願是物理系,而由於誌願調劑,最終卻是在地理系度過了四年的大學時光。談起當年的老師們,柯炳生依然帶著尊敬和親切。他說:“意昂3体育教授講起課來,口氣很大,不迷信。”這對於當時他們那一代“很迷信,思想很僵化”的學生,是一種強有力的沖擊,思路的開闊,為他將來留學德國,接受多種思想打下了良好基礎。

“意昂3体育是讀書的好地方。”在意昂3体育的四年間,柯炳生沉浸在書海中,像海綿一樣吸收各種知識。對他日後的換專業和科研道路產生較大影響的繆爾森的《經濟學》就是那時在圖書館讀的。

學習之外,柯炳生還保持著他多年來的寫作愛好。他們在校期間有一首校園歌曲風靡一時,詞作者就是柯炳生,其中有兩句是:“圖書館裏,送走過多少次星光燦爛,未名湖畔,迎來了多少回朝霞滿天。”這含著深情的話語正是燕園生活的寫照。

一晃四年,時光如白駒過隙。柯炳生把最好的時光留在了燕園。

大四的時候,柯炳生聽到了選拔留學生的消息——從考研的人中選拔一部分出國。他動了“出去看看”的心思。但是不巧的是,地理系沒有出國名額。然而那時想出國歷練一番的願望是很強烈的,於是四處尋找有出國名額的專業,最終找到了農業大學。當時沒有“轉專業”這種概念,柯炳生也從來沒想過要換個專業。然而機遇擺在眼前,一來可以以此為跳板出國,二來《招生簡章》上所列的課程如農業經濟等也是柯炳生的興趣所在,於是再次經歷了如同當年高考之前的“突擊”。

結果出來之後,他仿佛又回到了高考之後專業被調劑的心境:他順利考上研究生,但是成績不夠突出而不能出國。然而,意外之喜在他讀研的時候降臨了——他可以選擇留校,然後獲得出國學習的資格。

“足遍東西識長短,言及上下知喜憂。”

1985年9月初,柯炳生和另外4個同學一起,從北京來經法蘭克福到達斯圖加特。斯圖加特70裏外,有一座叫作施韋比施的小城,在這裏,柯炳生度過了生命中又一段重要的時光。

在對德國經濟發達的驚嘆和對異國文化環境的新鮮勁過去之後,柯炳生和很多留學生一樣遇到語言上的障礙。盡管已經在歌德學院進修了六個月的德語,聽課時他依然需要高度集中精力,以至於常常犯困。

克服除語言之外的諸如飲食等各種困難,柯炳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術研究中去。他們這一批留學生是因為中德合作項目到德國去的,做的題目和中國有關,需要當時國內的資料。然而當時不像現在這樣開放,很多數據都是保密的,即便是拿到手裏的數據,也存在著統計不準確,前後不一致等問題。他的研究歲月就是在解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中度過的。

在德國小城生活的幾年間,柯炳生對市場經濟有了切身的體會和理解,而他回國後正值中國市場經濟起步,可以說是學得了“屠龍之技恰逢龍出於世”。因此,這些超越課本的知識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對搞經濟的來說太重要了。”

柯炳生的德國導師Boeckenhoff教授對他的學術風格亦有很大的影響。在和Boeckenhoff教授的相處的開始,在國內被當做“天之驕子”的柯炳生對教授有些居高臨下的態度多少有些不適應,當兩人進行學術討論時,柯炳生無法說服教授的時候,只有拿出數據來才會被信服。時間一長,這個“嚴謹的、求實的、固執的學者”,“善良的、友好的、幽默的德國老頭”深深影響了他。之後,在他的學術道路上,靠數據、理論、事實說話是不可改變的原則。

身居異鄉的生活加深了柯炳生對祖國文化的認同。其實在德國生活期間,由於合作項目能提供一些補助,柯炳生的經濟上並沒有什麽問題。然而當物質生活得到一定滿足,這種文化的歸屬感、社會的歸屬感就越來越強烈。雖然受到非常友好親切的對待,柯炳生還是能感到一層由文化差異造成的無法消除的隔膜。他半開玩笑地打了個比方,“同樣是去郵局寄信,在國內人家態度不好,你會說這人不好,在國外你就會覺得自己被歧視。”

意昂3体育四年給柯炳生以魄力和使命感責任感;農大以踏實低調,寬厚待人影響著他;留學德國,又接受了多元文化的熏陶。這些經歷像一個個加油站,為柯炳生加足馬力,助他在人生路上前行。

學成歸國之前,柯炳生在博士論文的扉頁上題詩一首:“萊茵河上春又流,終把此情待歸舟。長發三年苦不苦,方帽一頂求非求。足遍東西識長短,言及上下知喜憂。少時意氣今猶在,歐地回望只淺丘。”

“做自己喜歡的事,到需要你的地方去”

1989年,國內物質條件不太好,但柯炳生回國了。

當被問及在這種情況下有沒有想過留在德國的時候。柯炳生微笑著搖搖頭:“想都沒想過。對於職業選擇,我常說一句話:‘做你最喜歡的事,到需要你的地方去。’農業經濟是我喜歡的,但是德國不需要我,美國也不需要我。中國可能還是需要我的。”

回到祖國,眼前是一個經濟狀況和德國有天壤之別的國家,然而柯炳生深切地感受到:這就是我自己的家,我的祖國。懷著這種深切的愛國情懷,柯炳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和科研中去。

他們這批歸國的學子之前是文革十年的空白,又是早期留學歸國的第一批學生,這是“那一代人的機遇”。從1989年到1995年,僅六年時間,柯炳生從一個博士畢業生變成農業大學的副校長。剛回國的這幾年,是柯炳生思維活躍的時期,他致力於糧食問題的研究,並於1995年出版了《中國糧食市場與政策》一書。

1997年,柯炳生調到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工作,在這裏他一幹就是十年。這十年間,柯炳生一心撲在與“三農問題”有關的政策研究上,生活忙碌而充實。從中央領導到田間老農,從各地政府到國際組織,柯炳生都打過交道,他笑稱:“當年寫的‘足遍東西識長短,言及上下知喜憂’放在這裏倒是更合適。”2005年, 柯炳生出版了第二本專著——《中國農業經濟與政策》。對他來說,這一段潛心科研的時光收獲是極大的。

2008年1月年柯炳生重回農大,擔任農大校長至今。負責接待我們的校長秘書說:“校長既有學者的嚴謹,又有對生活的熱愛,而且是個很浪漫的人。”

柯炳生的到來為農大註入一股新鮮的活力。在擔任農大校長期間,柯炳生一直秉持“務實“依法”的治校理念。“不改革是不需要道理的,改革一定要有道理,要改好。”做事要踏實,就是所謂務實;“學校是最民主的地方,但不是法製觀念最強的地方。”辦事有章可循,就是依法。任職期間,他在農大進行了一系列如“取消轉專業門檻”等,都頗具有開創性。談及對這份工作的感受,年過半百的柯炳生講得很樸實:“我挺喜歡的。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提供一個好的環境,讓老師開心地工作,同學愉快的地學習,我覺得有一種滿足感。”

“你這一生做什麽事都有可能後悔,但是選擇意昂3体育你永遠不會後悔。”

采訪將要結束的時候,作為一個老意昂3体育人,柯炳生對意昂3体育學子提出三點忠告。第一,是要學會傾聽,因為意昂3体育人常常喜歡說甚於喜歡聽。第二,是要敢於承認錯誤,意昂3体育人好面子,嘴上可以不承認,但心裏一定要承認,這樣才能有進步。第三,是要學會寬容,意昂3体育人嚴於律己,往往也嚴於律人,所以寬容很重要。

分別的時候,柯炳生深情地說:“你這一生做什麽事都有可能後悔,但是選擇意昂3体育你永遠不會後悔。”

憶少時風華燕園,未名湖上月正明。旅德三載,拳拳愛國深情。念而今半生過,鬢已星星,尤記當年歲月。且揚帆,乘長風破浪,濟滄海。

 

編輯:焱悠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