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www.s10hwd.cn/func.php on line 256

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cachefile_yuan/s10hwd.cn/cache/3c/a1612/eeaad.html):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www.s10hwd.cn/func.php on line 244
【故鄉的雲.校友采訪錄之七】高曉明:偶然中的必然 - 意昂3体育

【故鄉的雲.校友采訪錄之七】高曉明:偶然中的必然


【編者按】:日前,意昂3体育校友工作辦公室組織采寫的圖書《故鄉的雲》由意昂3体育出版社正式出版。該書采訪了27位自改革開放以來意昂3体育留學回國的優秀校友,深入挖掘了他們響應祖國號召投身國家建設的感人事跡,引導青年學子樹立科學的成才觀和就業觀,將意昂3体育人為祖國和人民奉獻青春和力量的精神發揚光大。《故鄉的雲》是繼《西部放歌》之後“意昂3体育博雅系列”叢書的又一力作。本網將陸續編發本書文章,以饗讀者。


記者(以下簡稱“記”):高老師,您好!請問您報考時為什麽選擇了基礎醫學

呢?

高曉明(以下簡稱“高”):我來北醫的時候她還叫北京醫學院呢,當時基礎醫學專業開設不久,計劃是要給學校培養師資。我本來報的是臨床,但不知道為什麽會讓我選基礎、當老師。我是想當醫生的。其實我自己挺遺憾的,在醫學院學了這麽多年,連個醫生都當不了。這跟國外就不太一樣,國外從事醫學生物學研究工作的學者很多都是臨床醫生,他們就是在做醫生、在醫院出診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對某個方向感興趣,然後才去研究。這樣他們做出來的東西跟臨床、跟實際的聯系都比較緊密,因此做出來的成果也比較有價值,同時這種體製也給了人更多選擇的余地。像那樣就比較好,而不像我們這個專業。因此不應該限定學生將來就只能做科研,沒有當醫生的可能性。如果從進到學校裏學習開始就是朝著做科研的方向培養,就讓很多學生失去了做臨床醫生的機會。

您那時候能轉專業麽?

:當時的學生們都很老實,很聽話,學校老師讓幹什麽就幹什麽,沒人會想到轉專業,不像現在的學生。

那您是什麽時候開始了解基礎醫學的呢?

:就是出國以後吧!在國外,他們就會問“你是什麽學校畢業的”,我回答說“北醫”,他們就會說“那你就是Medical Doctor了!”然後我就臉紅了,我說“我不是Medical Doctor,我不會看病”。所以說起來就覺得特別遺憾。後來在國外實驗室做得久了就發現,實驗室裏面科研做得好的基本都是那些當過臨床醫生的。象英國這樣的西方國家還有一些政策,鼓勵臨床醫生進入實驗室做PhD,在做PhD的三年時間裏,還可以拿醫生的工資,而且做完了PhD也還可以回去繼續當臨床醫生。

您那時候學製還是5年吧!我們現在的學製已經改為8年了,您對現在的8年製怎麽看呢?

:8年製有點長,但對於喜歡它的人來說也不能說長,因為8年能拿一個博士。人跟人都不一樣,比如有的人學到4年5年的時候就學不下去了,不想再念了;但也有的人就能夠有毅力地堅持下來。最好還是能把這兩個階段好好分一下,把本科階段和研究生階段分開,這樣那些對基礎不是很感興趣的學生就可以節省很多時間,而不用非要花8年時間在這裏。

您以前在這裏學習的過程中有什麽印象深刻的事情麽,或者對您影響比較大的事情?

:印象深刻的事情,大概就是學消化生理的時候,王誌均教授組織的英文文獻閱讀和討論,包括那個課題具體應該怎麽做,那時感覺還挺新鮮、挺有意思的,跟上課不一樣。還有就是做畢業設計的那一年,也覺得蠻不錯的,因為以前上課的時候就是念書,但是畢業設計那年就可以自己動手,而且做了不少事,感覺真正做起科研來,也就覺得做研究也挺好的,蠻有意思的。所以我覺得現在的學生也應該多接觸一些實驗室,培養一下興趣。

所以就是說這種研究性的學習以及親自動手做科研又讓您對基礎研究產生了興趣吧?那在這些年的研究中,您對科研是不是也有新的想法了呢?

:對,我做了畢業設計以後就對科研產生了興趣,尤其是生理、電生理,覺得還挺有意思的。現在感覺做研究,就像一個男孩子要把一座鐘拆開來,了解它為什麽會轉,再看看能不能將它裝回去,雖然經常拆開了卻裝不回去,但是這個拆的過程也是蠻有意思的(笑)。到後來我覺得自己做研究也是那樣,經常拆開那個鐘,看看它裏面是什麽樣子。科研,主要就是靠內在的好奇心的驅動,如果沒有這個好奇心,就只是把它當成一個工作的話,那就會覺得很難。所以說我們一定要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如果這個事情你做的時候就感覺特無聊,那就不太好。

那您覺得做研究除了好奇以外,是不是還需要其他的一些素質或條件?

:自身的素質,還要有邏輯思維能力!其實做科研要比讓你拆開一個什麽東西要復雜得多,所以你就要有一點邏輯思維能力。每個人的強項都不一樣,有的人就比較適合搞形象的或者藝術一點兒的東西,有的人適合搞邏輯一點兒的東西。要做研究就需要邏輯思維強一點的。還有一個,就是與人溝通的能力。你得知道別人在做什麽,你也應該能把你的想法告訴別人。

您做畢業設計的時候,選擇電生理是怎麽選的呢?

:我上中學的時候,想學醫就是因為想要知道大腦是怎麽工作的(笑),學醫的動力就是想知道人為什麽能思想,人的思想又是怎麽回事。但是上了大學以後,發現大學也並沒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也回答不了這個問題,但是學電生理也算是離這個方向近一點。

您好像始終都是在跟著自己的興趣來學習,那您又是怎麽做到免疫這個方向的呢?

:做免疫其實是比較偶然的吧!我畢業的時候就被分配到東北的一個生物製品研究所。咱們國家共有六個生物製品研究所,供應全國的疫苗,像白百破、卡介苗之類的,我去的那個地方就是其中之一。兩年多以後我就被派到英國去進修,那邊那個老師就是做免疫的,所以我也就做了免疫。這個不是我自己根據興趣選的。因為中國的免疫起步比較晚,我們本科的時候免疫也學得比較少。那時候只是微生物教研室有幾個人在做免疫,到後來免疫發展了以後,才又改名叫微生物免疫教研室。

您在英國待了多長時間呢?

:待了有十幾年吧!都是很偶然的。本來我去的時候只想在那裏進修一年,後來有機會做博士學位,就留下了。做完了博士,又有機會去牛津大學做博士後;即將做完博士後的時候,申請獲得了英國Welcome基金的Senior Fellowship, 於是在英國帝國理工醫學院有了自己的實驗室,又過了幾年回頭一看,喲,十來年過去了(笑)!所以我說這些都是很偶然的。

那您是為什麽回來的呢?

:我是回國探親的時候。因為我們那時候出國輕易都不回來的,擔心一旦回來想要再出去的話比較麻煩,像公安局、單位之類的會有很多事。所以我從出國到第一次回國隔了八九年的時間,但那八九年的時間剛好是中國發展特別快的時間,所以回來後就發現“呀,中國已經這麽好了”。當時北醫免疫系的主任剛好要退休,我就有機會留下來了,好多事情都是挺偶然的。

之後您一直都在北醫的免疫系了,是嗎?

:對,一直都在這兒了,這又已經十來年了。我剛回國的時候,只是打算在這裏待三到四年,誰知這一幹就又十來年了(笑)。

您在國外待了十幾年,又在國內待了十幾年,這些年裏您最大的感觸是什麽?比如說國內外的科研差別。

:現在國內的實驗室和國外的實驗室在硬件條件上也差不了多少了,只是國內所用的試劑這方面稍差一些,都需要進口,很慢。除此之外,人的勤奮程度也不一樣,我們中國的學生出去以後就跟變了似的,特玩兒命地幹活,也不知道是為什麽。

您覺得您在北醫本科階段5年時間的學習,對您後來的工作有什麽影響呢?

:影響挺大的!到北醫來上學之前,我一天英語都沒學過,那時候學的是俄語,但是高考的時候,他們把我的考場給搞錯了,分到了英語的考場,結果我的英語考了0分。我的醫學英語就是在北醫學的。覺得北醫的英語教學蠻好的,對我畢業後的學習和工作很有幫助,以至於後來有機會到國外去進修之類的,都跟這個有關系。我被分配到的那個研究所的副所長和科研處的處長都是北醫畢業的,他們都說北醫的學生好。我在英國跟導師做到第二年的時候,那個導師還問我說“你還有沒有同班同學了?”我說“幹嘛”,他就說“叫他來”,於是後來我就有5個同學一個接一個地到他那裏去了,我們是同一個導師。就是說他們都覺得北醫基礎專業畢業的學生還是挺不錯的。這不光是我們自己講的,外面的人也是這麽覺得,都挺看好的。所以雖然我之前說了一大堆不應該搞基礎醫學而應該搞臨床、沒有做臨床很遺憾之類的話,但實際上我還是北醫基礎專業的一個受益者(笑)。北醫基礎專業出來的學生還真就能夠做好科研,可能是因為學校從一開始就告訴你你以後就是做科研的,所以後來在學習的這幾年裏,慢慢潛移默化,你就會朝著這個方向更多地註意或者發展,以至於到你畢業以後呢,真的就在這方面比較突出了。

那大家說北醫學生好,這個“好”具體是指什麽呢?比如為什麽你們的導師就很喜歡這些學生呢?

:應該是比較綜合的吧。都比較聰明,動手能力比較強,可能考試不一定都能考得非常好,但是做實驗的動手能力都是挺強的。當然還有邏輯思維,而且比較喜歡做科研,比較有上進心。有這麽幾個素質,在實驗室就能做得比較好,導師也比較喜歡。

那您覺得現在的學生有必要出國留學幾年麽?有必要在國外學習幾年再回來麽?

:應該出去看看吧,年輕的時候應該出去看看。其實最好是能有機會到國外去做一個PhD,可能會更好一點。當然了,我剛才也說了,現在國內的條件也不錯啊,如果在國內遇到一個好的導師,跟著做研究生也挺好的。

您的同學畢業以後大部分都去國外念書了麽?還是在國內工作了?

:差不多都出國了!目前大概百分之八九十都在國外。不過畢業後馬上就出國的比較少,只有兩三個吧,很多都是工作了,不過後來過了幾年慢慢地就都出國了。

那您那些同學在國外現在的發展怎麽樣呢?

:挺好的吧,有的人在公司裏,有的在大學裏,還有的在政府的檢驗中心,還有的在研究所,從事實驗工作的占絕大多數。在北醫學的東西就註定了他們將來的就業方向。而且當年畢業設計的時候所做的東西對大家的影響都是挺大的。

您覺得我們在選擇實驗室的時候應該考慮些什麽因素呢?除了個人興趣以外,像實驗室條件、別人對導師的評價之類的是不是也應該考慮呢?

:上大學時候的選擇我覺得應該也沒什麽特別大的關系吧,最好還是根據自己的興趣所在,盡量選一個自己喜歡的方向,不一定非要計算出來哪種選擇對我將來最有利。別搞那麽多計算了,在大學的時候對什麽感興趣就做一做吧!我學了半天電生理,最後發現其實那個電生理跟我想要知道的事情還差很遠,後來才明白我在上大學之前想不明白的那個問題是個哲學問題(笑)。畢業設計的時候對什麽感興趣就去做一做,很可能將來就一直做下去了,或者做完了發現自己並不是很感興趣的話還可以再換一換。反正基礎醫學的這些領域,不管哪一個,你做得深了都會發現它很有意思。沒有哪個領域是比另外一個領域更好或者不好的。當然,實驗室的因素、導師的因素也是應該考慮的,因為你不能找一個成天什麽事也不幹的導師啊!我當初的導師就挺好的,雖然他不是一個大科學家,但是他自己每天也都很認真地做他的研究。我覺得那個老師對我的影響就是他的科研方法和對科研的態度這些方面,而不是說他有多大的名望,有多大的成就,以至於我可以沾多少光,我覺得這些都是不重要的。尤其是你們這個階段,要是想以後做科學家的話,能夠受一些導師這方面的影響,就是做科學家的基本素質的一點影響,這個是重要的;而不是說導師多有名,你跟著他能沾多少光,這是不重要的。現在還記得我的那個導師當初教導我寫文章時應該註意的細節,比如各個雜誌對參考文獻的格式的要求不一樣,應該怎麽規範;設計實驗的時候應該怎麽設計對照,等等,都是很有切實

幫助的。他不是一個特有名的老師,但是他給了我很大幫助。

那您現在在招學生的時候比較註重學生的什麽素質呢?

:就還是之前說到的動手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這些是我比較看重的。雖然說招學生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撞大運的(笑),但是我碰到的基礎醫學專業的學生都還是挺不錯的。曾經有一個學生跟了我很多年,他就很不錯,就是能夠獨立思考。

像您所說的這些能力,我們平時應該怎麽來培養呢?因為我們的實驗課也不多,平時的訓練還是很不夠的。

:比如說你們進入實驗室以後可以讓師兄師姐多給你機會去做。自己動手去做還是挺有必要的。比如我畢業以後去了長春生物製品研究所後,第一次有機會學習養細胞。養細胞的培養基裏面要加青黴素,就是要抑製雜菌生長的嘛,但是對你要培養的細胞卻沒有影響。我那時候不知道這個,所以就覺得很不可思議,心裏還說“真聰明啊!這是誰想出來的!”所以說你要是多上手做一做就會發現很多你以前不知道也想不到的事。

那您對我們本科生在實驗室做科研這方面有什麽建議麽?

:有機會就去實驗室多看看,多參加一些學術活動。進實驗室以後,多了解一些實驗室課題的背景,實驗設計的原理,預期得到什麽樣的實驗結果,最後得到的又是什麽樣的結果,如何分析它的結果,等等。不是說你需要把這些從頭到尾地做一遍,而是要能夠比較清楚地了解一下,這樣就會比較有幫助。如果你還能提出自己的觀點來,那就更好了。在參加一個實驗室的學術活動之後,你能夠看一些文獻,或者思考一些問題,有自己的想法就更好了。在參加學術活動時,你應該能分辨哪些人做得好,哪些人做得不好,然後你就可以主動地選擇向那些做得好的方向靠攏。在進實驗室後,有機會就可以找一些願意給你講解的師兄師姐,問他們在做些什麽,為什麽要這樣做,要解決什麽問題,也可以向他們要一兩篇參考文獻,自己回去看一看,然後下次再跟他們聊的時候,能夠聽得懂他們在說什麽,其實就是要多交流。

您覺得科研中最大的樂趣是什麽呢?最大的困難又是什麽呢?

:最大的樂趣,應該就是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吧!能夠做自己感興趣的事,看清楚它到底是怎麽一回事,那就是一個很有樂趣的事情啊!最大的困難就是你把那個鐘拆開了,卻裝不回去了(笑)!鐘拆不開或者弄不明白它的運轉原理的時候壓力很大!因為你生活在現實社會裏面,你要“玩兒”你感興趣的東西,需要很多的社會資源,社會資源放在你身上,你把它用了之後,卻拿不出人家想看到的那些結果,那也不行啊!這其實也是一種挑戰吧,當你突然解開一個科學的謎團,那一定是個很快樂的事情。

現在國內免疫學的發展前景怎麽樣呢?

:和國際上的免疫學比起來,應該還屬於比較初級的吧!因為我們這裏做免疫學的人還是比較少,最近這幾年發展得很好,但是和國外比,差距還挺大。其實我估計不光是免疫學,生理、生化等,情況應該都差不多,處於初級階段吧!就是跟咱們經濟水平的發展是一樣的,人家是屬於發達的,我們是屬於發展中的。

那咱們學校的免疫系的發展狀況又是怎麽樣呢?

:如果說免疫學系的發展不盡如人意主要的責任在我(笑)。做科學研究呢,毛主席說得好,最關鍵的在人,不在物。所以我一直希望學校能夠引進一些國際上特別有名的人、大牌的免疫學家到我們這裏來,那樣情況就會好多了。

經常聽別人說做科研要耐得住寂寞,可能收入也不是很高之類的,所以有很多同學也有類似的顧慮,所以就想請問您對這些怎麽看呢?

:其實說做科研要耐得住寂寞也不是說你一定要很清貧啊,在大學裏做研究的人也不是都很窮啊!比如你在香港大學、在國外一些學校做教授的話,收入也還不錯的,只不過在國內這些學校收入稍微低一點。但是你們應該這麽想啊,等到你們當教授的時候,你們的收入就跟他們差不多了,是不是?應該這麽想啊!等你們當教授的時候,中國的工資水平和美國的可能也都差不多了。

對於現在的一些對科研不是很感興趣的基礎學生,您有什麽建議呢?

:做臨床吧(笑)!不能改了麽?應該可以吧!(記:我們基本上是不能改了,很難從基礎轉到臨床去。)

那對於那些不知道自己對科研感不感興趣的學生呢?或者說不知道自己適不適合做科研,不知道自己是否具有向您所說的動手能力或邏輯思維能力的學生呢?

:如果不知道的話,那就到實驗室裏去看看吧,或許發現自己對科研會產生興趣呢?其實做科研也還不錯嘛!既然已經做不了臨床醫生,那讓你去幹其他的,比如讓你去做中學老師去,你願意去麽?你肯定不願意啊!讓你去銀行當個職員,你願意麽?你大概也不願意去。做科學家其實是個蠻自由的職業,你做的事情是你想做的事情,是你挺興趣的事情,那這樣的話,這個職業也是蠻好的一個職業。因為很多職業你做起來不一定是自己真正感興趣的。讓你去銀行當個職員,天天管很多錢,可是那些錢都不是你的(笑)。做科研,如果有機會,你也可以到國外的實驗室去,到大公司的實驗室去,其實也挺好的,你不一定非要做一個很大的科學家,到公司的實驗室做不是也挺好的麽?還可以到政府的實驗室去,做它的雇員,那也挺不錯。其實在實驗室工作是一種能力,對你將來人生的道路會很有好處的。(文:基礎醫學院 李思奇 胡洋)

編輯:拉丁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

意昂3体育专业提供:意昂3体育意昂3体育平台意昂3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体育欢迎您。 意昂3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