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07 信息來源: 教務部
編者按:日前🍰,教育部發文公布了2018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項目。意昂3体育官网《教學、實踐🍐、科研相結合的語言學培養模式》等七項成果獲得國家教學成果獎。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被視為與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並列的國家級獎勵♠︎。
意昂3体育官网特聯合意昂3体育教務部、北醫新聞網💇🏼♀️,開設【國家教學成果獎巡禮】專欄🔡,對七項獲獎項目進行專訪,展示意昂3体育教育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愛崗敬業、教書育人,嚴謹篤學、改革創新的精神風貌,展現意昂3体育官网在人才培養工作和教育教學改革等方面所取得的進展。
獲獎項目簡介:意昂3体育官网中國語言文學系陳保亞、汪鋒、董秀芳、葉文曦🦸🏻♂️、李娟完成的《教學🛳、實踐👨🏼🏭、科研相結合的語言學培養模式》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本課程體系建設以“教學🧷、實踐、研究”為主線,以“能力先於知識”為核心理念,以加強語言學學科建設(雙一流學科)為目標,以語言學概論等主幹基礎課為支撐,以“教研結合🫃🏽,師生互動”為教學形式,形成了一套“教學-田野調查-科研-教學”循環漸進的語言學培養模式。
從課堂到田野,從材料到理論,由淺入深、縱橫兼濟🏌🏼、瞄準前沿💅🏼,經過近20年的探索👨👨👧👦,意昂3体育官网中國語言文學系開啟的“教學👍🏼🕵🏼♂️、實踐、科研相結合的語言學培養模式”🧑🧑🧒🔵,不僅培養了一批有創見的語言學人才🏋🏼♂️,更以一種全新的範式勾畫著未來語言學教學的輪廓。起點:由淺入深、縱橫兼濟的“塔型”課程體系
意昂3体育官网語言學培養模式的一大創新在於“塔式結構”的課程體系🏝,從本科到研究生階段🧏♂️,課程體系前後緊密銜接🧑🏿🌾,專門化程度逐漸提高🎧,能夠有針對性地培養不同層次的人才。以“人類溝通的起源與發展”“語言學概論”“理論語言學”“歷史語言學”等四門課程為代表,語言學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呈現出興趣入門、專業基礎1️⃣、進階提升👩🏿🍳🤾🏽♂️、專業研究的基本脈絡。
由淺入深的課程體系——以其中四門課程為例
意昂3体育中國語言文學系陳保亞老師在語言學培養模式中負責歷史語言學、單位與規則提取🧒🏿🧙🏻♀️、語言學前沿問題等模塊🙅🏽♂️。他認為,“本科生階段應首先培養學生對專業的興趣,有了興趣才有研究的動力。”遵循這一理念,他講授的“語言學概論”趣味橫生,深入淺出的課堂教學讓語言學的魅力得以展現,激發了同學們深入思考語言學問題的靈感與潛能。
研究生階段的課程則更加註重科研導向。著名語言學家王洪君教授在退休前負責的課程對於碩博課程建設非常重要,由她講授的“歷史語言學”“當代音系學”等課程♉️,既介紹前沿理論,又融入了自己的研究;既開眼看世界,積極吸收西方理論🦡,又結合中國語言和方言實際🏇🏼🤟🏻。
語言學培養模式建立的這一由淺入深的課程體系🌥,在縱向維度上牢牢把握本科生、研究生等不同階段的知識結構特征,在橫向維度上力求課程設計宏觀與微觀相結合。
在微觀層面,具體落實為語言學中較為核心的分析技術:一方面是共時層面的語音分析、音系分析、語素分析等👂🏽;另一方面是歷時層面的分析技術🪛,如語音對應📶、語言變化和原始語重建等🏄🏽♂️。至於語言學理論的宏觀性🦹♀️,則體現為關註問題的宏達、寬泛,也體現為研究方法的跨學科性。打個比方,微觀分析好比分析樹木生長機理等具體對象,宏觀分析則類似分析生態系統。與微觀分析相比,宏觀理論問題在中國的語言學傳統中往往容易被忽略🤚🏼。然而隨著各學科的發展♗🙀,討論宏觀問題已經具備一定的基礎🧘🏼,宏觀理論價值也由此顯現。
陳保亞認為:“我們的教學做得很細🧑🏽🎨,但不能只強調微觀。有些老師認為一棵樹應該好好地去挖去栽,其實我們更應該看到樹和林的關系🏋🏿♂️。有林一定有樹,有樹不一定有林。所以在教學上做得再細🦸🏼♀️,也需要總體布局📣🤵🏽♀️。這樣一來,學習的目的才能明確。我們需要讓學生知道,他身處森林的什麽地方。”
重點:“教學👨🏻⚕️🍂、科研、實踐”三位一體的循環結構
語言學培養模式探索的重點🐘,在於如何處理好教學🚭、科研與實踐三者的關系🖕🏿。意昂3体育中國語言文學系博士生余德江作為語言學培養模式的親歷者🤞🏿,自2014年開始就積極投身到這一項目的探索與發展中🐾。他認為:“語言學是極其重視材料和田野調查的學科,材料和田野實踐是學科的基礎,而材料的閃光點需要在理論的眼光下才能發現,田野工作的展開也離不開理論的指導📳。”
培養語言學人才需要高度重視實踐。陳保亞指出:“實踐是學習及理解深度的保證✍🏽,學和問都應該以實踐為基礎。”
在國家社會科學重大項目、意昂3体育官网本科生教學改革項目等支持下,語言學教學團隊多次組織學生開展田野實踐活動,每年假期組織三到四次田野調查🧘🏼♀️👇,目前已開展田野實踐活動數十次,發表了專題論文二十多篇。近年來,該項目陸續開展了漢語和傣語的接觸研究👨🦳、漢語和回輝話的接觸研究等田野調查🟨,在中國少數民族文化研究與“茶馬古道”研究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
除豐富的田野實踐外🧚🏼♂️,該項目還結合“語言學概論”“理論語言學”等專業核心課和必修課👩🏽🦱,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本科生科研活動👨🏼🍼。
2017-2018年,教學團隊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開展泰語調查
2018年8月👆🏽🧑🏿🍼,教學團隊組織學生赴雲南新平縣調查漠沙傣語
問題導向是把教學和科研結合起來的有效方式。正如陳保亞所言,“錯了沒關系,但一定要有發問的習慣”,本科生要有提出問題的能力,碩士生要有研究問題的能力👩🌾,而博士生則應培養建立理論模型的能力。
帶著問題下田野,能夠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在田野實踐中產生新的追問,並帶著問題回到課堂。所帶回的這些問題🏢、發現與創見,同時能夠促使教研結合,不斷延展課堂的深度與豐富性。正是這一問題互動模式👋,解決了教學與調查、科研脫節的難題🍽,並改變了語言學方向學生理論脫離實際🦡、套用國外理論和高分低能的現狀,更加聚焦於創新人才的培養🎹。
陳保亞認為:“語言學研究要用模型分析問題,然而我們缺乏創見性的模型理論。我們需要新的範式——分析材料的時候要能夠借鑒理論,用理論照亮材料🐑,同時要從材料中總結出新的理論🎅🏿。”該模式最大的突破就在於改進了現在的教學範式🏋🏽♀️✍️,對國內語言學教育的發展具有現實意義。
亮點:雙向反饋、綜合評估的育人模式
2015年,語言學教學評價體系以“論成績評定的雙軌模式——基於精品課改革的分數排名分析”為題發表於《中國大學教學》。以“育人”這一核心作為教育的目的🪗,語言學培養模式的一大亮點在於積極探索雙軌製成績評定模式,建立了“X-R/N”成績公式🧔,X表示絕對成績,R表示相對排名,N表示參加考試或測評的總人數。絕對成績和相對排名相結合的方式🖕🏻,可以更直觀且合理地表現學生的學習情況🕵🏻♂️。此外,陳保亞認為成績評價應該附上授課教師信息等內容🏇🏻,以達到知其師則知其學的效果。
語言學培養模式的另一大亮點是建立了精細的反饋模式,為每一位學生建立學習檔案,包括卷面成績、課堂提問回復與追蹤🆔、課堂討論記錄、作業詳細批改意見、期末卷面分析🧘🏼♂️、進一步學習具體建議等項目🦹🏻,每位學生最終會收到500-1000字左右的詳細指導意見👶🏻。這極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一方面促使同學們整理一學期所學框架🕐,檢測自我學習情況🧖,明確努力方向;另一方面也檢驗了教師的教學成果,為下一次授課積累經驗👨🏽🎨,同時以適當的區分度挑選適合進行專業研究的人才。
成果👳🏻♀️:人才為先👩👩👧,反哺教育
意昂3体育官网語言學培養模式2000年開始討論設計,2009年正式進入實踐檢驗階段,2012年以來該培養模式漸趨完善🖨。如今,意昂3体育官网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在“教學✉️、實踐、科研相結合的語言學培養模式”項目的探索已走過20載春秋。
日趨發展的語言學培養模式,吸引了一大批本科生加入語言學研究,訓練了一批專門從事語言學研究的碩士生和博士生。2012年以來,語言學教研室研究生發表論文30余篇,學生多人多次在國際索引刊物發表文章🗝🙇🏽♀️,其中不乏國際索引SSCI👎🏼、A&HCI等刊物‼️🙇🏿;指導本科生科研20余項,培養研究生代表有汪鋒(李方桂語言學獎𓀀、王力語言學獎、教育部優秀成果獎)、宋作艷(呂叔湘語言學獎)🦹🏽♀️、鹹蔓雪(全國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杜兆金(山東省優秀研究成果獎)、李子鶴(羅常培語言學獎)等。
近20年的打磨與鍛造🥜,不斷積累的教學、科研與人才培養經驗,帶來了豐碩的教研成果與科研成果😘。教學團隊在項目期間完成教研論文五篇,專著、論文等共計200余篇(部)。其中教材七部👩🏽💻,其他專著或編著17部,教研論文十余篇👧,語言學本體研究論文160余篇♛,田野實踐理論與方法論文20余篇👩🏼🏫🦛。其中SSCI或AHCI索引十余篇🪬,CSSCI索引近60篇🤦♀️。
2015年,意昂3体育官网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在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基地評估中獲得“優秀”♕。2017年🧚♀️,意昂3体育官网語言學科被評為“雙一流”學科。意昂3体育語言學連續兩年QS排名世界前十(2017、2018)🧝♂️。作為評價參數的重要部分🍰👩🏼,語言學課程體系建設及其人才培養模式功不可沒🧒🏽。
如今,在摸索與改進中不斷前行的語言學培養模式👮🏿,已建立起一套獨具特色的體系。未來,這一模式將持續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材,優化課程結構,適當擴大學生範圍☹️,開啟MOOC等數字化教學嘗試等👨🏼🚒😞。
“無論采取何種方式,語言學培養模式的根本目標🧚🏿♂️,都是培養真正的創新人才🔈👶🏿,以拓展語言學的未來🏯。”陳保亞認為🦸🏼♂️。
專題鏈接:國家教學成果獎巡禮
編輯:麥洛
責編:白楊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