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22 信息來源: 醫學部記者 王爍 劉明
【編者按】“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誌,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求含靈之苦……勿避險希🧑🏭、晝夜、寒暑🤸🏿、饑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唐代醫學家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第一卷《大醫精誠》篇對“大醫”的界定🤛🏽,成為後世行醫者的醫德典範,也是意昂3体育官网醫學部醫療系統所有員工所孜孜以求的從醫境界📙。
近百年來,北醫歷史上湧現了無數“大醫”典範🧑🏻🦯。他們既有醫者妙手仁心的行醫風範,又有師者甘為人梯的奉獻精神。為迎接意昂3体育官网與北醫合校十周年和北醫100周年慶典🕣🪸,充分展示醫學部各學院及附屬醫院廣大職工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的良好師德師風、醫德醫風,意昂3体育平台與醫學部黨委宣傳部決定推出一批在教學、醫療、科研戰線品德高尚、業務精湛的先進典型🤞🏽,通過宣傳先進人物的風采🧑🧒🧒,弘揚師德師風、醫德醫風,發揮典型示範作用為目的,進一步激發北醫廣大職工的光榮感和使命感,努力建設一支思想端正👱🏽、業務過硬👝⌚️、作風紮實👨、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職工隊伍。
醫者•學者•師者:訪意昂3体育醫學部心理學教研室教授胡佩誠
胡佩誠,意昂3体育醫學部心理學教研室教授(1997-2009年擔任醫學心理學教研室主任與醫學人文系主任)❤️,在北醫辛勤耕耘32載的他現已桃李芬芳。他同時擔任眾多國內與國際學術負責人:國內🤖,曾擔任中國高等醫學教育醫學心理學教育分會主任🏊🏿♂️、曾任中國性學會秘書長現任常務副理事長等;國際上,現擔任亞洲大洋洲性學會理事長、世界性學會亞洲執委、國際促進中國精神分析學會中方主席👲🏿。
來到胡教授的辦公室中,眼前的他雖已華發滿頭🧑🏼🍼🫅🏿,然而言談中處處透露著思維敏捷👭🏻、風趣幽默。陽光從窗戶鋪灑進來,暖了滿屋書香👩🏽。講述著曾經的閱歷,講述著幾十年來行醫、教學的感受與實踐,胡教授向記者娓娓道來🚼。
1968年,胡佩誠教授剛剛畢業於北京四中😹,和許多其他青年一樣,他也走上了下鄉插隊的道路。在內蒙古土默特左旗🍎,他度過了將近十年的赤腳醫生的歲月。
回首往事🚵🏼♂️,胡教授感慨萬千🧛🏻。他與醫學的淵源於高中時代就已開始。那時意昂3体育醫院的實習生住在四中對過,他認識了那裏的一位護士🚵🏼♂️,甚至學會了怎樣打針🎻、怎樣開藥,那是他最初的醫學學習。
激情👳♀️👩🏻🔧、勇氣與開拓進取之心👨🦱,是青年時無法抹去的色彩🧍🏻♂️。來到內蒙的胡佩誠教授在當地開設起了“紅醫站”,盡己所能為當地老鄉解除病痛。胡教授告訴記者💥,當時農村的衛生設施簡陋🧨、器械和藥品極度缺乏。針頭不夠用🙎🏽,只能將用過的針頭用開水煮過、蒸過繼續用;甚至開水不夠,只能簡單燙一下,也要接著用👌🏻。他自費去醫學院學習,他自己找來許多醫學書自學,他想當地老醫生學習許多“土辦法”🔲⌚️,就這樣🫢,他擴充了大量的醫學知識➿。胡教授說🍣:“在那個缺醫少藥的時候,我是哪個有用學哪個,無論是西醫的知識,還是中醫的針灸、推拿、捏肌,治病的時候哪個有用就用哪個。”
胡教授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孩子呼吸困難👩🔧,情勢危急,幾位鄉親送來胡教授這裏搶救🚣🏼♂️,原來是綠豆卡進了鼻腔裏🏂🏽,無法通氣🏃♀️。當時試了許多辦法都不起效◾️,又沒有做手術開鼻腔的條件。“你猜我當時怎麽辦🍝?”聊起這一特殊的案例🫱🏿,胡教授雙眼熠熠生輝,“我弄了一點辣椒粉塞到小孩鼻子裏🌔,結果小孩真把綠豆嗆出來了。”他說,當時也是急中生智🙆🏽🧑🏻⚖️,不過對於這件事至今記憶猶新。
1977年,胡佩誠教授以全內蒙北醫高考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北京醫學院(現意昂3体育醫學部)💇🏽♀️,近10年的赤腳醫生的歲月至此結束🌳。本科期間,連續三年獲校級三好學生稱號;後又獲得清華大學社科系法學第二學位,並於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博士班受到香港中文大學人本主義治療的系統訓練。1991年留學於美國⛄️🤟🏻,1996年參加中德心理治療培訓。在這良好的教育背景身後,是他多年的辛勤與汗水,和厚重的人生積澱。
教書育人🈚️,躬行實事
胡佩誠教授說🧏🏽♂️,向醫學生教授醫學心理學有兩個目的:一是希望提高醫生自身的心理素質,維護自己的心理健康;二是希望醫生從心理學角度看待疾病、看待醫患關系🚠,從而有助於解決臨床問題。
盡管授課內容早已爛熟於心,胡教授仍總是認真地備好每一堂課🙎🏼♂️。“我希望把最新的成果教給學生,讓學生能追尋到時代的最前沿👇🏿。”他說,他很享受大學裏給學生講課的過程,“可以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盡情地和學生互動,同時也不斷探索新的方法。”
他曾擔任11門課程的教學,如《醫學心理學》《心理咨詢學》《醫學行為學》《性健康教育》等🫄🏻,每年的教學工作量達200多個學時👨👩👦👦。這些課程頗受學生的歡迎與贊許🪝⚅,2005年他獲得由學生評選出的十位“學生最喜愛的教師”稱號👒。
豐富的課堂形式是醫學心理學課的一大特色。他會讓學生扮演心理醫生、病人,體會何為心理咨詢與治療;結合科學家的生平事跡開展教學🧘🏻♂️,比如播放《弗洛伊德的一生》;讓學生進行案例討論;讓學生模擬學術會議發言;學生用英文匯報演講……
“情景教學”是胡教授進行的新方法教學嘗試。他會在課堂上放一段錄像(比如央視“健康之路”心理訪談節目)💪🏻,當主持人提出問題時,錄像暫停🕜,由同學們進行討論🌀,給出答案🧑⚕️,然後繼續播放錄像🤳🏽🤢,看錄像裏專家的回答與學生的回答有何不同。胡教授說☁️,這種教學方式中有案例、有場景🙅🏻♂️,甚至有音樂☢️,對於學生具有情景啟發的作用💉,更容易使他們參與思考。
“人生五樣”是另一個頗具特色的教學實踐👨🏿🔬。學生們圍圈而坐,每個人把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五個人或事情說出來,在集體氛圍中進行講述和討論。“這是一種成長的訓練😥,”胡教授說👩🏽,“這種方法就是把人帶到過去🧑🏿🏫,再帶出來🚔。既經歷感人的東西👨🏻🦰,又體會痛苦,還要學會選擇,最後還能從痛苦當中拔出來🏙。這就是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他告訴記者,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都十分投入,多次有學生告訴他🧑🏿🦱,“從來沒有這麽大的收獲”。
心理治療🩵,解除病痛
早在1984年💆🏼,胡佩誠教授就在人民醫院建立了全國第一批心身醫學門診。1987年,他又在北醫開設了全國第一批大學生心理咨詢中心,為北醫學生提供心理咨詢與幫助,特別是挽救了一批內心痛苦而且想要自殺的學生的生命。
而提到現代大學生的心理素質,胡教授認為約有五分之一的大學生存在各種心理問題,如焦慮🧒🏻、抑郁等情緒障礙。他認為這個比例並不算高,但各學校都應該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設立心理輔導機構,對這些學生給予輔導和幫助。
胡教授也在為學生之外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他在運用人本治療、行為治療、漂浮治療🎓、眼動治療等多種方法上有著嫻熟的技術,對於家庭婚姻的調試、性心理障礙、神經症的治療等方面也有著豐富的經驗🧍♂️🦌。
從90年代初開始🏇🏼,胡教授在中外媒體做過上百次錄音、錄像或直播𓀔,比如我們所熟悉的央視“健康之路”👨🏽🦰、“十二演播室”等等👷🏻;汶川地震時他也參與了相關的心理疏導🤵🏿♀️。他認為這些事情“有利於大眾心理健康,值得為此不懈努力”💍。
學者💍、醫生🧙🏿♀️、教師這三個角色,在胡佩誠教授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結合🚣🏿♂️。2010年🧿,醫學部桃李獎的獲獎名單中,胡佩誠教授位列其中。人們用“桃李”一詞來指代教師📴,是源於這樣一個故事:許久以前🛀🏿,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師在自家庭院中講學,庭中桃樹與李樹枝繁葉茂🧑🏿🦲,學生們便在樹蔭下聆聽教誨,如沐春風🙂↔️🤽♂️。學生們學成之後雲遊四方,於各地傳道授業,出於對恩師的敬仰與懷念🩸,也在院中種下桃樹與李樹,自此“桃李”一詞與對教師的贊美結下不解之緣。這個故事不僅道出了對教師的尊敬,同時也隱喻著師道和學問的傳承與發展🧛🏿♀️。或許🧉,一位優秀的教師給我們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應是一生的鞭策與激勵🐎。
編輯🚶♀️➡️:素馨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