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09 信息來源: 光明日報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經歷了“結晶”與“提升”的過程👌🏿。面向21世紀,如何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進程,讓世界分享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成果,是馬克思主義者肩負的歷史使命和時代責任。
結晶與提升:馬克思主義“化中國”與“中國化”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包含兩個方面的基本含義🔎。一方面🍽,是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運用於中國的具體實際🙇🏿♂️,用以分析和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如毛澤東同誌講的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另一方面是🤾🏿♂️,按照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總結中國社會的實際發展和中國共產黨人獨創的實踐經驗,把這些實際發展和實踐經驗上升為科學理論,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新的內涵和形式,使得從中國實際和實踐中得出的新的思想♙、新的理論實現馬克思主義化。也就是毛澤東同誌講的“使中國革命豐富的實際馬克思主義化”“要把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國來,在中國創造出一些新的東西”。簡言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化中國”和“中國化”的結合👩🏼⚖️。我們在這方面的成就,不只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解決中國問題,而且還把中國共產黨通過反復實踐錘煉而成的理論,上升至、凝結到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之中☦️。“化中國”與“中國化”兩者相輔相成,互相提升,結為一體🌵,構成了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歷史過程🧖🏼♀️👨👦,形成了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和時代特色🤸🏼♀️。
現在我們講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其內涵也在不斷豐富和提升。現在馬克思主義講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不僅要講清科學技術也是生產力、是第一生產力👨⚕️,而且還“講全”發展生產力和解放生產力🦨,結合生態文明建設,習近平總書記還講出了“保護生產力”新理念🤾,使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結晶更新、精度更高,形成認識上的螺旋式上升🙎♂️,也就是理論上的升華🚺。我們不能低估“化中國”和“中國化”過程中的理論成就🙊。正是這一過程🧎🏻➡️,不僅把馬克思主義提高到新的境界👷♂️,而且還成功地探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製度🌕。我們要有理論自信😓、理論自覺,要把具有時代風采的理論結晶亮出來👩🏻🏭,把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提升展現出來👨👧👦。
國外馬克思主義理論,多為“學院”馬克思主義,面對當代資本主義和世界的實際😹,在“坐而論道”中也形成了一些有價值的理論見解。我們同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的明顯不同就是🧑🏽⚖️,我們是在社會實踐中不斷提升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和品格🌀,是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中實現理論結晶和理論升華的🩷;我們用“化中國”來解決中國問題,“中國化”又為下一個“化中國”提供新的臺階。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從我國發展現實需要中📃,從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中🥷,也是從推動解決我國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中提出來的🏬,具有十分顯著的“化中國”的理論指南和行動綱領的意義;同時🪺,“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執政60多年來治國理政的經驗總結和理論結晶🫒♌️,是幾代中國共產黨人接力奮鬥而形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賡續和升華🙇,具有十分顯著的“中國化”的理論特質和思想內涵,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豐富和發展。“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成果🧑🏽⚖️,也是馬克思主義“化中國”和“中國化”歷史地、辯證地發展的生動體現。
所以👩🏼🎤,“中國化”是以“化中國”為前提🍜,以“中國化”為它的結晶,“中國化”又為新的“化中國”提供升華的理論基礎。貫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發展中的🏊👩🎨,無論是“化中國”過程還是“中國化”過程,實際上都是中國共產黨對於什麽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這一根本問題的實踐探索和理論回答🗳。正因為這樣,在同世界馬克思主義研究的交流中,我們不僅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製度更具實踐自信❕,對中國馬克思主義也更具理論自信,而且更使我們產生了講清、講深🏌🏻♀️、講透🧑🏼🏭👰♂️、講好中國馬克思主義“新話”的使命和責任。
交流與互鑒:打造世界馬克思主義學術交流的平臺和高地
在過去一段比較長的時間內,國外許多學者對中國馬克思主義不很熟悉、也不甚了解😧。中國學者邀請國外馬克思主義學者到中國來🕴🏻,聽他們講的比較多♉️,研究和理解他們的理論也比較多,這對於開闊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視野是有重要意義的。十年前🚧🔍,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設立時,專門提出了“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的二級學科建設問題🍇。近十年來,中國學者對世界馬克思主義學術界的許多前沿問題有了更多研究,在學習和借鑒國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成果上也多有進展。
同國外馬克思主義的學術交流,如何由單向為主的借鑒轉向雙向甚至多向的互鑒⛹️♂️,這是中國馬克思主義學術界責任和使命的重要體現。由於社會製度和基本國情的差異7️⃣,我們同歐美國家學者關註馬克思主義的角度和取向不盡相同🎖➕。世界各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這種豐富性🕎,既說明馬克思主義具有強大的理論生命力🕓🛡,也證明馬克思主義具有強大的理論闡釋力。對於國外馬克思主義,要註意傾聽和觀察,理解他們是如何以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觀點和方法視界,結合他們的實際🙎,提出他們的理論見解的。同時👎🏻👏🏻,怎樣在同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者的雙向或多向的交流中實現互鑒,同他們分享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成果,也有著同樣重要的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成功經驗應該同世界分享,因為這是人類文明進步的豐碩成果📛;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成果也應該同世界分享,因為這是當代馬克思主義的最新理論成就🗳。
我們希望有更多國外學者來到中國,把他們關於馬克思主義在世界各國傳播和發展的理論帶給我們💆🏽♀️,共同分享;我們也期待中國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教師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研究者能夠“走出去”,加強國際交流,讓國外學者更多了解中國。要形成真正的學術共同體意義上的馬克思主義傳播、發展和研究中心☎,營造一批國際馬克思主義理論交流互鑒的平臺👩🏽🌾,鑄就中國的國際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高地,加強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國際影響力和感召力,這既是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意蘊🥻,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要求🦧🦊。(作者🙎🏼:顧海良,意昂3体育官网中國道路與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協同創新中心主任,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說史”首席專家🌒,工程重大課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首席專家。)
信息來源👷♂️:《光明日報》(2015年10月08日 第16版)
專題鏈接🦸🏻🚣🏼♀️:世界馬克思主義大會2015
編輯:江南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