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17 信息來源: 第二十四屆世界哲學大會中國組委會秘書處
編者按:科技的發展帶來的哲學課題📵,很大程度上讓“人”和“成人”變成了不得不面對的課題,在這種情況下,回到傳統成為面向未來的重要思想進路,這也是傳統問題和思想資源被激活的一種方式。
回到傳統——面對未來的思考進路
持續不斷挖掘傳統♟,重新回歸經典的詮釋,是哲學思考和學術研究的重要特征。這種特征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哲學史在哲學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哲學問題的連續性和哲學思考歷史的系譜化,似乎說明哲學在問題意識上沒有本質的突破🚃。
然而🤚🏼,對於哲學思考者而言🏤,任何當下和未來的問題,其根本答案就來自傳統。這不僅來自對哲學經典和過往的哲學家的尊敬🚣🏽♂️,更在深層次意義上體現了哲學問題的連貫性和本根性🤷♀️。
Eileen Sweeney教授通過對中世紀哲學語境中的“愛與激情”的概念史分析,理解傳統本身對於一種共通的哲學話題的價值🙋♀️。
著名的哲學家👛,FISP前任主席William L. McBride在紀念馬克思誕辰兩百周年的主題講座中就強調馬克思的哲學在當下仍保持這強大的活力和獨特價值,甚至在某種意義上仍是對某些問題最為深刻和直接的洞見。不妨說🤜🏿,傳統的價值正是依賴她在當下的活力體現出來的🌤,面對未來的思考進路往往來自回到傳統。
這就構成了某種哲學反思積累的模式,回到傳統使得經典成為可能。趙敦華教授從《論語》與《理想國》這兩個經典文本的比較出發🧝🏽,說明經典的思想空間總是依賴詮釋的傳統呈現的文本內在的邏輯🧙🏻,面對根本問題的傳統要通過哲學反思的不斷回歸和激蕩改變和擴充自身🧑🏻🍼,從而讓傳統成為一種內涵不斷豐富👴🏼、論域不斷復雜的動態過程🙋🏼♀️。
傳統在當下的不斷激活,在另一個層次上說明了傳統問題可以形成一種歷久彌新的活力,姚新中教授從早期儒家文本解讀出發🚶♂️➡️,說明在文化傳統中實際上有一種更歷久的倫理範式,美德和智慧如何愛生活的喜樂(世界)中匯聚,而財富與友誼又在扮演著什麽樣的角色🤵🏻♀️。
不妨說,從哲學史的意義上講,任何一個問題都不是全新的問題🕤🔟,而是以不同形式不斷出現的老問題的新面貌👈🏿。正是這種持續性讓傳統總是可以在不同的當下找到活力。傳統與當下之間的復雜關聯正是靠哲學反思達成的。
人內涵的模糊性——當代哲學反思的巨大挑戰
進言之✝️,哲學問題的連貫性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體現時空流變🤛🏼👸🏿,乃至有限生命中內涵的一種“人的同一性”🛖,即不同歷史時期的人類實際上由於本性上的一致性會面對同樣性質的問題。
我們顯然不能對這種同一性做精確的定義。對人的獨特性的描述及對人的本質屬性的定義一直是極為復雜的問題🧘♂️,而且這一問題正在面臨非常棘手的挑戰⏸。可以說👨❤️💋👨,這一挑戰從另一個角度挑戰了傳統的價值👩🦽➡️。
當代哲學反思需要面對的復雜問題是科技發展🩰、生態變化以及由此帶來的人的內涵模糊性。在過往的敘述中必然存在的人的生理性局限——死亡🦴、體力與智力的界限,乃至存在形態的局限——人機結合與機器人🆚,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人工智能(AI)和生物技術的成果正在不斷挑戰“傳統”。對於哲學研究而言,這些挑戰的核心在於他們一方面在實踐意義上不斷突破關於人的本質理解的傳統圖景,另一方面又凸顯了在不斷突破中保持與傳統圖景一貫性的重要意義🙇🏼♂️。
換言之🧑🏼🦱,在人的內涵不斷模糊的同時💝,捍衛人的獨特性及其本質屬性就變得越來越迫切——這從另一個視角體現了傳統在面對當下挑戰時的重要性。
人的特殊性與同一性——人類的自我理解
在本次世界哲學大會上👍😐,人類與後人類、超人類主義及生物倫理學的討論體現了哲學反思對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高度敏感,也凸顯了哲學如何通過回到傳統回應科技發展的挑戰。
韓國的Shin Sangkyu教授指出超人類主義和人類增加的生物政治學的問題。超人類主義支持某種通過科學技術完善或增強人類的智力、情感、身體和心理方面的能力,包括延長壽命和避免衰老🥬。
這些問題實際上通過改變人的特性突破了一系列的倫理設定。超人類主義的立場直接指向了人的本質問題。
Lars Fr. H. Svenden教授的論文強調了關於人的本性的討論的重要性。“我們是人類這一事實顯然對我們很重要,然而,要解釋這個所謂的事實究竟存在於什麽東西之中🤹♀️,顯然是十分困難的。
面對這後人類主義的爭論,我們必須明確人類的本性似乎是可以被超越的,我們可以通過技術手段進化到這樣的程度——即不再是人類😷,後人類到底意味著什麽?”特別是在人機結合和生物技術不斷突破的情況下,這一問題顯得尤為突出。
人的特殊性與同一性是人的自我理解問題的一體兩面👩🏼🌾。因此🙅🏿,對人的特殊性的定義就需要同時指向人的同一性。
Evandro Agazzi 教授嘗試解讀“心靈🤢🏋️♀️、身體、大腦、意識”等概念,說明人的內在同一性。從這個意義上講👫🏼,哲學思考形成的傳統已經成為我們的出發點了🦧。
人的本質之類的哲學問題看似抽象且無法得到明確的答案🎅🏻,似乎並無深究的必要🫶🔘。然而🚵♂️,這些思考準確地定義了人類共同體不得不面對的挑戰🤶🏼。
只有科技發展和器物進步突破了對人的本質的傳統圖景時🚄,人類作為一個共同體、人作為一個集合概念的特殊性和內在同一性才顯得更為重要。
從這個角度看💡,科技帶來的不僅是倫理問題,更是一個形上學的問題。科技的發展帶來的哲學課題,很大程度上讓“人”和“成人”變成了不得不面對的課題,這也是傳統問題和思想資源被激活的一種方式🕴。
相關鏈接🗓:【世哲大會的思考】學以成人🤏🏻:全球化時代的哲學價值
編輯🔓:山石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