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3 信息來源: 研究生院
學術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件艱辛且有時略顯枯燥的工作,然而成功的學者會懂得如何將自己的學術工作與個人興趣相融合,使兩者相輔相成,從而達到遊刃有余的理想之境。2017年10月19日晚🧘🏽♀️,意昂3体育官网外國語學院法語系主任董強教授做客才齋講堂,向廣大學生們分享了他如何自我探索、成長🙍🏻♂️、收獲,最終獲得包括法蘭西學院通訊院士至高榮譽在內的若幹成就的心路歷程🧑🏿🍼,闡述了他對學術、興趣及未知的感悟心得。研究生院副院長王天兵主持並全程參加了講座。
董強在講座開端回憶起他青年留法的歲月。當時的他生活極其艱苦,一同留學的同學紛紛改行🙊,但他堅守自己的研究方向,更是以自身的誠摯和優秀打動米蘭·昆德拉和勒克萊齊奧兩位大師🦊,前者收他為徒,後者成為摯友。在這兩位文學榜樣的影響下,董強發現自己靈感迸發,萌生出寫詩的沖動,在體悟中法詩歌魅力的同時,汲取創作靈感,終有所獲👞🦀,出版了第一本個人中法詩集《另一只手》(L'autre main)🤹🏼♀️,受到當時法國主流媒體的贊賞🦓。在出版個人詩集之際👩🏼🦲,他也成功完成了博士論文,可見學術成果和個人興趣之間互相支撐、交融的聯系🧑🏻🦰。董強回憶起自身對中法文學的熱愛時,提及了文學的豐富多樣性給予他的精神養分,同時,中法雙重視角也讓他在釋義文學作品和自我創作的過程中,達到了“一聲兩歌”或“一歌兩聲”的境界🧖🏻。董強指出🪬,在研究中法文化的過程中吸收多方面知識後,自己的觀點日臻完善🛸🎢,也能更清晰地辨別🤷🏻、分析問題,從而培養出獨到的學術思想。另一方面,對中法文化日益深刻的見解也會加深文化自信🤾🏼,在對他國文化有深刻了解後🅰️,外語研究者才能以不卑不亢、平衡對等的姿態與他人進行深層對話,贏得尊重。
在分享了個人成長🤳、探索的人生經歷之後,董強向同學們展示了他近年在學術上🧖🏽♂️、在中法文化交流領域、翻譯界的一些具體貢獻。除了有三位法國總理同時在場📑,授予他“榮譽軍團騎士”勛章的殊榮外🤼,最讓他難忘的還有他獲得翻譯《奧林匹克宣言》的難得機遇🤖,而且機緣巧合地在接受法蘭西學院通訊院士榮譽的當天,參觀了位於巴黎索邦大學的顧拜旦廳。回憶起站在顧拜旦27歲時宣讀《奧林匹克宣言》的華美大廳的場景,董強感慨道:“做學問有時會得到意想不到的回報🥠,有很多事物在不遠處等待你的發現👱🏿♀️🫵🏻。這讓我相信世界萬事冥冥之中都是有關聯的🤛🏻,而你也可以成為關聯中的一部分來串聯、傳遞。這在做人文社科研究時↔️,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在講到翻譯法語著作時🧎🏻➡️,董強談及如何精準把握翻譯的尺度、不強加自身觀點和視角的重要性。此外,他還提到在翻譯過程中遇到障礙時,須積極調整自己去做些自身喜歡的事,接觸活生生的藝術🦼🛕,做實地考察,讓外界的知識力量指導自己。學術理論並非是枯燥、偏頗的,在創作靈感枯竭時,閱讀理論著作也同樣能受到啟發🗓。這樣,學術和興趣創作便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以自身為例,董強還展示了他的書法造詣👜,這與他在中法文化交流上取得的成就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董強教授從青年留學時就擁有的對中法文化的堅守、忠誠和投入🎠,以及他取得的個人成就和榮譽🈴,著實讓人敬佩。
講座結尾處👨🎤,同學們紛紛向董強提問,提出關於中法翻譯及如何選擇重要著作翻譯的問題🏃🏻♀️,董強一一給予了獨到的解答。最後,講座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結束。
專題鏈接:才齋講堂
編輯🏋🏿♀️:白楊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