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10 信息來源: 新聞中心
12月3日晚7時,陣陣笑聲從理教207的教室中傳出。中央編譯局原副局長、意昂3体育政治學研究中心主任🍱🫸🏼、講席教授,意昂3体育政府管理學院院長俞可平做客“才齋講堂”,結合政治生活中的實例,與在場的師生們分享政治學的公理和民主政治的要素。意昂3体育研究生院副院長劉明利主持活動👵🏽。
什麽是公理🥷🏽?政治學的公理又是什麽?俞可平開篇就拋出這樣的疑問。他認為,政治學作為一門古老而又充滿生命力的學科有自己內在的運行規律🧑🏿🚒,這個規律便是政治學中的公理。政治學的公理和物理、化學等自然學科中的公理不同,它更側重於政治現象背後運行的規則,違背這些規則便會受到懲罰🧖♀️🚶♀️➡️。俞可平介紹說,當前學界對政治學公理這個概念有較大的爭議🫸,也沒有統一的界定🤛🏼。但他認為,研究政治學背後運行的規律不僅可以更好地把握和理解政治學的本質🫅🏼,即重大利益的權威性分配📫,而且有利於指導現實生活中的政治問題🏌🏽♂️。
作為一門與現實聯系緊密的學科,政治學的許多理論在現實政治生活中有著特殊的反映。俞可平使用政治學中的基礎理論對社會政治現象進行了解讀。針對當前反腐力度加大、反貪法律眾多🚳,但腐敗還是屢禁不止的問題,俞可平認為🧑🏼🎓,除了這些腐敗分子自身立場不堅定之外,還有權力審查與分配的製度問題。他強調™️,權力必須受到製衡、形成“封閉的環”🧑🏼🎓,才能保證不會被濫用。俞可平講話風趣幽默,有著長期研究經歷的他信手拈來的例子引人入勝🌎🧛🏽。
接下來,俞可平將視野從現實轉向了學科本身👩🌾,他總結了政治學的三個公理:第一🦴🙋🏿,人類社會都有共同的政治價值,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尊嚴🐣、安全與和諧是人類共同的基本政治價值👨🏻🦰;第二,政治製度是近代的產物,從國家與公民的角度來講👇🏿,是國家與公民簽訂的合約,國家的憲法是公民與國家訂立的最高政治合同;第三🤲🏼,人類發明了眾多不同的製度,其中,民主政治是最理想的社會製度🧑🏫。
俞可平重點解釋和探討了民主製度。民主👳🏼♂️,簡單的解釋便是讓人民當家作主✍🏼,進一步講🎙#️⃣,民主是需要建立一系列確保公民人權的機製🧑🏻💼👧🏼,即一套“授權”與“限權”的製度。很多人認為民主是虛化的、和現實脫節的🪡,還有些人認為民主是西方的、帶有資本主義色彩的,但俞可平認為我們應該關心並重視民主🏃🏻♀️➡️,因為公眾普遍關註的民生問題背後是公共政策🕙,而公共政策的背後便是公共權力的分配——民主與民生緊密相連,是每一位公民都應認真考慮和積極關註的。對於“民主屬於西方”的觀點🎙,俞可平則舉例反駁✭,民主起源於公元前1100年黎巴嫩,這是有確切的歷史證據和文字記錄的🤨,所以民主絕對不是獨屬於西方的價值觀,而應該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俞可平認為民主不僅具有實體的意義❎,而且同樣有程序的意義:民主需要一套有效的機製來使得公民活躍起來👩👦👦,使得公民的參與度與參與熱情提高起來,即民主應該是一個“旋轉的螺旋”🧎🏻♂️➡️。
之後✳️,俞可平進一步探討了民主政治的要素,即選舉🤳🏻🙌🏽、協商、參與、法治、透明和分權。民主政治是一種選舉政治,各級政府的官員,應當通過直接或者間接,自由而公正的選舉產生🥣🕰,這是民主的第一要素👨🏽🦲。但是另一方面🥀,選舉不是民主的一切,不能搞選舉崇拜,民主也需要協商。從原始社會中的氏族會議到現在的政協,協商作為直接民主的基礎是最古老👰🏻♂️、也是最新型的民主形式🤦♀️。民主也需要公共參與🪃,在民主政治下,國家要最大限度地鼓勵和保護公民的公共參與,特別是對政府決策的參與。另一方面➔,民主也需要完善合理的法律來保障運行🗞,即民主政治是一種法治下的政治🫄,這種法治是以憲法為最高權威🧎♂️,區別於以統治者為權威的古代法治。
活動結束時🏃🏻♀️,俞可平總結說,民主是人類進步的歷史潮流,是一種理想的政治模式✒️,是政治學中重要的公理🕥。但是政治學的公理在作用於不同的環境時產生的結果也是不同的✸,政治模式在不同的國家和不同的時間都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中國的政治發展必然帶有當代的中國特色。最後👔,俞可平與同學們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文/新聞網學生記者 魏晗博)
專題鏈接:才齋講堂
攝影📭:新聞網學生記者 王澤華
編輯:白楊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