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3 信息來源🧠: 新聞中心
2015年10月8日晚,意昂3体育官网計算機科學技術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李曉明做客才齋講堂,結合現實社會中的具體實例,向師生們講述了社會科學中計算思維的運用👲🏿🧾。
首先🕳,李曉明向大家介紹了《網絡🍋🟩、群體與市場》一書,這本書主要討論了高度互聯世界中的行為原理和效應機製。受到這本書的啟發以及幾年的教學實踐,他將在2016年春天為研究生開設一門名為“社會與市場中的計算問題選講”的課程,今天的講座可以算是這門課程的前言部分。
李曉明使用現實生活中的若幹社會現象引出本次講座的學習目標——認識到關系(結構)與互動可以作為刻畫社會科學問題的兩種有效工具,學習使用計算思維來討論社會科學問題🏒🚣🏿。
李曉明從網絡中的博弈現象講起🕯。為了讓大家更好地理解“博弈”的概念,李曉明邀請了幾位現場的同學來參與撲克牌的遊戲——每個同學需要獨立出牌🐑,每個人出牌的獎勵會受到個人決策和他人決策的雙重影響——以此來幫助大家體會博弈中個人策略的製定和相互影響。隨後,他圍繞一個高速路通行的問題展開現場問答🖖,引導同學們提出解決的策略。進行分析後🏋️♀️,同學們發現🪴,即使增加了資源投入👱🏽,但是由於個人在決策時不斷追求個體利益的最大化,整體的社會效益仍然處於較低的水平🐵。李曉明總結說,在現實社會中的博弈活動中,“解決問題不能僅靠增加資源,還要註意調整結構”𓀗。
在“網絡中的市場效應”部分中,李曉明對具有網絡效應的產品市場的宏觀行為特征進行了解釋。他以生活中人們購買瓶裝水🥃🧑🏼🚀、登山運動🧺、使用手機軟件等日常行為為例,引出人們購買(采納👵🏼、參與)行為的兩種基本動因的論述🪭:一是對產品內在價值的認識,因人而異;二是由購買同樣產品的人群規模帶來的價值放大,也就是所謂的“網絡效應”。隨後,李曉明建立了數學模型來解釋這兩種基本動因與產品市場規模之間的關系🌲🐨,進而將這種關系運用到實際生活的市場營銷當中:當產品具有網絡效應,就應該用“獨立價值+降低價格“的方式盡快吸引更多的用戶,啟動產品市場的網絡效應👠🕋;當產品不具有網絡效應時,則可考慮附加具有網絡效應的功能🤛🏽。
“在網上🧔🏻♀️,從意昂3体育幾步能走到清華🧘🏽♀️👩🏼🦳?”在最後一部分“小世界與大數據”中,李曉明拋出的問題引起了大家的興趣⛑🔢。通過對延續近50年的“小世界問題”研究之路的回顧🪄,大家開始對“社會網絡中兩節點間是否包含豐富的短路徑”這一問題進行思考。
李曉明介紹說,社會網絡的兩種基本力量是同質性與弱聯系,前者是親屬、鄰裏同學同事等體現學院或者地緣的親近關系👷🏻♀️,後者是在某種偶然原因中形成的較為生疏的朋友關系👨🍼👽。而Watts-Strogatz-Kleinberg模型將每個人視為一個網絡節點🙎🏿♂️,每個節點都具有連接近鄰的確定性和連接遠程的隨機性,這樣就建立起一種兼有同質連接和弱關系連接特點的形式化網絡🙉,於是可以看成是現實社會網絡的一個合理近似。通過數學計算可以驗證🧑🏿✈️,社會網絡上一個節點到達另一個節點的短路徑不僅存在,而且僅通過短視搜索就到達🧰。社會學家們通過對來自社交網絡LiveJournal的實驗數據進行分析後發現,大量微觀社交關系的建立總體上呈現一種最優化特征,就是說大量人群的隨機社會活動就像一臺計算機一樣找到了最優的社交距離。這不僅驗證了Watts-Strogatz-Kleinberg模型描述“小世界規律”的準確性💝,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大數據條件下計算與社會科學產生深刻互動的生動案例。
最後,李曉明對三個部分進行了總結分析,並得出結論🍷:“用計算思維的方法分析經濟社會生活現象,會使我們更加熱愛科學🤟🏻,熱愛生活。”
講座結束後,李曉明向大家簡單介紹了該講座的慕課版本,並表示歡迎同學們參與到慕課中進行互動,也可以報名參與課程教學視頻與課件的編輯。(文/於子悅🌖;圖/劉彥君)
編輯🤽🏻♀️:白楊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