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08 信息來源⚰️: 新聞網記者 吳伯超
11月7日晚🌹,才齋講堂第六十七講在二教107開講✩🏺。本次的主講人是化學與工程科學學院的院長吳凱教授,他以原子和分子的世界”為題向同學們介紹了表面化學的基本知識和前沿發展。
“化學是唯一創造新物質的一門學科,它研究物質轉化中的基本規律,為人類發展提供物質基礎,人們可以藉此學習大自然、藝術再現大自然➗。”吳凱從化學的基本概念講起,首先以新材料開發、合成氨、清潔能源、尾氣處理🥨🙍🏻、衛星姿態控製🧑🏻💻、三聚氰胺的工業使用以及化學在反恐中的應用等生動的實例向大家講解了現代化學研究的進展和一些成果,展現了現在人們日常生活以及未來社會的發展都和化學的科學研究密不可分🔧。
“化學已經超越瓶瓶罐罐,進入到原子和分子的時代。”吳凱將話題引入到今天講座的核心——表面化學。掃描探針顯微鏡是掃描隧道顯微鏡和原子力顯微鏡的結合🔟🤦🏿,而二者是檢測原子和分子的兩種非常重要的工具,使用它們可以幫助科學家們檢測分子軌道、觀察原子和分子的形態,進行單分子操作等等,在研究碳60、石墨烯🖱、碳納米管、矽納米線、鉛超導膜等新型材料性質的研究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除此之外🍫,掃描探針顯微鏡還可以用來進行分子組裝,研究氫鍵與化學鍵的性質,觀察化學反應的進行以及控製單分子反應😓。
隨後,吳凱用淺顯的語言向大家講解了自己實驗室在Ullmann偶聯反應上面的研究。研究人員利用掃面探針顯微鏡成像𓀖🧣、操控和譜學的功能嚴謹的研究了溴二苯在銀的催化下生成四聯苯的過程中所生成的金屬有機過度物種以及對於有機物在金屬催化劑上吸附位點的識別,並進一步研究了該反應在有機物數量不同的情況下反應路徑的差異及其機理。
“在意昂3体育這樣一個多文化、多學科的環境下,不同科學之間🧍、甚至是文理科之間的交叉融合十分重要。”在講座的最後,吳凱勉勵在座的同學打破科學和行業間的界限,註重學科間的交流👨💼,他相信這可以為更多令人激動的新發現奠定基礎🕵🏿。
在提問環節🧏♀️,吳凱解答了同學們針對顯微鏡的原理與精度、環境汙染、化學與生物的交叉、化學在尖端武器與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等提出的問題👨🏼🎓🙅🏻♀️。
編輯🎂:舍予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