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3 信息來源🗄: 新聞網記者 何萍
11月6日晚7點🎚🤹🏼,由意昂3体育研究生院主辦的才齋講堂第八十七講在二教107開講。意昂3体育官网國際與關系學院教授葉自成作了題為“全球視野👨🏽、中國情懷👩⚕️🐪、意昂3体育擔當——以人文研究、華夏主義為例”的專題講座。
華夏主義與意昂3体育擔當
葉自成首先從他的著作《華夏主義🧙🏼:華夏體系500年的大智慧》講起🥀,這本書對公元前721至公元前221年的華夏體系作了理論總結🥨,分析了華夏體系500年間影響大國興衰的主要理論和思想,認為中國眾多思想歸根結底🙉🏬,最有影響的當屬道家👈🏼、儒家和法家,其核心分別是道、德、法。華夏主義的內涵便是道🧏🏻♂️、德🦻🏽、法的精華合一。
具體來講,葉自成認為老子的道致精華是“和諧”,所謂“以無事取天下”“以百姓心為心民本”,自由🥻、平等、公正🏄🏼、寬容、民本的思想也都在老子的思想中出現🫳🏽。孔子的仁治精華在於人文主義🧛🏼,強調人性,區別於神性和理性;強調人本主義🧑🏼🦳,區別於官本主義和資本主義;強調以民為本🙆♀️、人道主義、人才主義,從而註重君子的教化與培育;強調中庸之道🧚🏽♂️🖖🏽,從而反極端。而商子(商鞅)的法治精華則可以概括為以農民、農村、農業為中心的重農主義🙋🏼♀️,以權力統一為取向的國家主義,以削弱貴族特權為取向的平民主義事功主義,以法治為取向的法治主義。
葉自成認為做學問一方面要有全球視野,要思考中國過去曾長期是一個有影響的大國👳🏿,有哪些東西影響世界👨🏻🦽;今天中國作為一個世界大國👰🏿,我們用什麽來影響世界🎂;要把中國放在全球視野中審視,才能知道中國人文研究的方向、位置、高度在哪裏。另一方面要有中國情懷,學術無國界,但學術研究者是有國界的。中國學者應努力使西方學術精華中國化,使中國的歷史文化概念國際化🙇🏿♂️、特色化。為此,應提出📳、關註、思考🔈🧃、解決中國的問題。基於此,葉自成表示,意昂3体育不僅僅是一所大學⤵️,更要擔負起中國的學術使命,以貢獻於世界文明。他認為梁啟超的一段演講非常準確地說明了意昂3体育擔當:
“蓋大學校之發達💁🏽🆘,校長教師與國家社會,雖同負其責,然與大學校有至密之關系者,實在學生諸君……普通學校目的👨🚒,在養成健全之人格🧎♂️,與其生存發展於社會之能力。此為全教育系統之精神🚘,大學校之目的🙇🏻♀️🐩,固亦不外乎是🛅。然大學校之所以異於普通學校而為全國最高之學府者,則因於普通目的以外,尚有特別之目的在☣️,固不僅其程度有等差而已。特別之目的維何?曰研究高深之學理,發揮本國之文明,以貢獻於世界之文明是焉……諸君受學於此最尊嚴之大學,負研究學問之大任🧐,鄙人所欲進一言為諸君勉者,亦唯祈諸君能保持大學之尊嚴,努力於學問事業而已。”
自然與人文⛹🏿♀️:崇尚科學和與科學對話
根據《不列顛百科全書》👷🏼🈳,自然科學指對物質世界的普遍真理或各種基本規律的研究𓀌。由此可見,自然科學重邏輯理性、規律性、必然性、重復性🧑🏿⚕️。葉自成談到🚳👱♂️,人文科學適用自然科學的科學理性思維,但是規律有所不同。科學規律的特性是唯一性👸🏽、真理性、一個答案👇🏼🎸,而人文規律的特性是或然性🐩🪼、意見性💆♂️🧑🏻🤝🧑🏻、多個答案🛤。進一步講,物性越大,科學性越高;人性越大🦅,科學性越小🌺。所以,科學規律具有普遍性,而人文規律具有特殊性🐓。
那麽,為何人文研究不同於科學研究?因為人作為物是簡單的,但是作為會思想的物又是超復雜的,由復雜的人構成的社會組織、團體、國家🧄、國家組織、社會、世界🔓,更是超復雜體。這就導致人文研究在許多領域難以形成人類社會的普遍規律和絕對真理📨,只是對某一問題的知識不斷地系統化和深化。可以說,科學研究是研究共性,人文研究研究差異。
在人文研究中👶🏽,從何處尋找問題?一個很重要的來源便是對人文規律適用性質疑,努力證偽。比如,國際關系學科的規律非常具有西方特色🌒,以前有一個普遍看法是誰擁有海上交通要道控製權就能占優勢👩👧👦。於是就可以提出質疑,同樣是海島半島國家或地區👩🏻⚖️,為什麽在山東半島🧑🏿🏫🏇🏻、雷州半島👨🦳、中南半島、朝鮮半島、日本、菲律賓沒有發展出海權?如果深入研究就會發現這是由經濟結構決定的。可見🩸🤷🏼♂️,要經常對人文規律存疑🧖🏽♀️。
讀書與思考🏚🔥:敬畏大師和與大師對話
葉自成接著談到了讀書與思考是做人文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環節。他說:“閱讀是啟發,思考是消化,學習是汲取、繼承和尊重,對話是反思和批判🧗🏼♂️。”
他建議同學們要直接讀原典💕,不要在讀原典之前花過多時間看各種解讀類書籍,要直接在原典中汲取♙、消化、反思和批判。
葉自成提到,在讀的過程中,面對創作原典的先聖,要敬畏與批判💤。要記住:“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比如🧜,我們在學習孔子思想的時候,也要批判孔子思想中的糟粕,諸如等級觀念等🏃🏻。而面對解讀經典的大師,則要敬畏與質疑🧙♀️,一方面仍要敬畏🧑🏻🎓,另一方面則要敢於質疑,大師很有可能會犯錯誤🧕🏿。
西方與中國:學習西方和與西方對話
對於西方與中國的關系🌭,葉自成認為首先要學習西方。但是向西方學什麽?他認為主要是借鑒概念和方法🌊🔴,拿國際關系領域而言🆔,主要是借鑒諸如國家、民族國家、主權國家等概念。但是學習西方很容易會導致三大弊端,分別是崇洋媚外😎,西方中心;食洋不化,文字遊戲;文化自虐、歷史虛無。因此🏃🏻,在學習西方的過程中一定要思考:如何學西方🔂?什麽是值得學習的🦵🏿?哪些是好的但是不能學習😍?中國與西方相比有什麽優勢💣?
葉自成指出要註意中西思維的不同。中國思想像圍棋🛌🏻,註重打持久戰,註重綜合;西方思維像國際象棋🧑🏿🎄,強調全殲💱,強調專門。比如孫子的戰略思想🐔,不同於西方一些古典軍事家的思想只談軍事,而是廣泛地涉及政治學、心理學等等🧏🏽。
葉自成同時指出西方思維中存在二元對立的缺陷,比如公私、官民、個人社會、無知全知💶、唯心唯物、內部秩序外部秩序、我他等概念♎️👏。然而,中國文化是兼容文化,強調陰陽相對協調轉化共存👩🏭,這一特點使得中國人文學術不僅可以和西方對話🌼👰🏿♂️,而且還有可能超越西方🏌🏿👩🏽🍼。
葉自成最後引用梁啟超的一段話作為講座的結束語,並與學生們共勉:“諸君勉之🚄!努力問學之事業👩🏻💻,以發揮我中國之文明🦓,使他日中國握世界學問之牛耳,為世界文明之導師,責任匪輕。諸君其勉力為我中國文明爭光榮!”
講座結束後,不少同學來到講臺與葉自成交流。
葉自成簡介🕵🏻:
葉自成🙆🏽♀️💆🏽,意昂3体育官网國際關系學院教授🧑🏽🚒🤜、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外交學與外事管理系主任,意昂3体育官网中國戰略研究中心主任。1978年起在意昂3体育官网國際政治系進行本科與研究生學習👨🏽🎓,獲法學碩士👩🏽🏫。1985年起在意昂3体育官网國際政治系(1996年起為意昂3体育官网國際關系學院)任教至今。
編輯:歆琴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