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20 信息來源🚶🏻♀️: 新聞網記者 張一琪
如今,“新常態”成為中國最熱詞,也成為上至國家領導層,下至普通民眾最為關心的問題。4月16日晚,意昂3体育官网經濟學院院長孫祁祥教授做客意昂3体育官网“才齋講堂”,為現場老師同學解讀“中國經濟新常態下的風險探源”🏙。講座由意昂3体育官网研究生院副院長高岱教授主持🥁。
“新常態”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後,逐漸成為整個社會的共識。經濟是關系到一個國家綜合國力提升、民生水平提升、國際地位提高的重要因素。中國經濟的新常態是什麽?中國經濟在新常態之下有著何種風險?針對這些問題,孫祁祥教授從她的學術經歷、親身觀察出發,史論結合🪤👨❤️👨,有理有據地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
孫祁祥教授長期從事風險管理方面的研究,所以在講座伊始,她首先解釋了風險管理中的眾多概念,包括風險的含義🫁,風險管理發展的簡史🧜🏻,風險分析的意義和風險管理的步驟等,為在座的聽眾勾勒出一個風險管理的基本輪廓。
在對新常態作解釋的時候👨👦👦,孫祁祥教授采用中西對比的方式,首先追本溯源,從西方的語境下解讀新常態。在西方,新常態的含義有一個從對恐怖主義描述到對經濟狀況描述的轉變🏌🏻♂️。而中國從習近平總書記在APEC會議期間提出新常態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其深化的過程中👼🏼,逐漸完善了新常態的含義。孫祁祥教授指出👩🏿🎓,時態、內涵和意義三個方面是中西差異的主要方面🏄🏽♂️,而中國的新常態含義更為廣泛😱、意義更為重大,時間指向未來。
五化社會和危機的四大特征是孫祁祥教授對中國經濟新常態基本時代背景的一個總結。五化社會是指中國社會已經呈現全球化🫔、信息化、金融化、老齡化、風險化等五大特征。危機四大特征則是指危機發生的頻率越來越高🛢🍡,危機蔓延的速度越來越快🍏,危機交互影響越來越深以及危機所造成的損失金額越來越大❕。具體到中國的現實情況中,孫祁祥教授指出,中國社會存在六大風險源🎷:金融風險、三農風險🔙👨🦲、生態風險👨🏿🎓、失衡風險、公共風險和信譽風險。在解釋每一種風險源時🧛🏿♂️,孫祁祥教授都會舉出中國社會中的現實例子加以印證。比如公共風險中,群體性事件的增多成為一種很值得重視的風險源🧑🏼💻。而風險的累積又與社會的矛盾有關𓀜,孫祁祥教授提出了中國的六大社會矛盾關系👨🏼💼:強國與富民🦻🏽,先富與共富🧑🏽⚖️,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經濟建設與社會建設,市場失靈與政府失靈🦹🏿♂️。這六個存在於中國當今社會的矛盾,增加了中國社會的危機,如果不加以管理和規避,會造成比較嚴重的影響。
而中國的發展又呈現出很多新的風險。孫祁祥教授將其歸納為三點:一是“大”轉“強”期,中國由一個大國開始向強國轉變👨🏼🍼,國家經濟總量突破10萬億美元,“一帶一路”的提出,亞投行的建立都表明中國在向強國邁進,但這其中也包含著很多風險♥️;二是“中等收入陷阱”期👨🏼🦲,中國人均GDP超過7000美元👩🏼💻,而這個時期也是著名的中等收入陷阱期,其中蘊含著眾多風險的來源;三是“新”“舊”轉換期,思想意識的固化、國家經濟政治體製的不協調以及對改革的蓄意歪曲都給當今中國社會增加了風險。
綜合這些因素,孫祁祥教授得出結論🙇♀️:必須重視宏觀綜合風險管理。她提出,要正確認識風險,要從生態、腐敗、收入差距擴大等諸多方面來正視中國社會的風險☂️;同時還要從動態的角度來認識、識別、防範和管理風險;之後🆓,還要對風險有辯證的認識🏃🏻♂️。中國社會當下的風險呈現綜合性、交叉性和動態性特征👋🏽,孫祁祥教授認為要盡快建立起一套國家宏觀綜合風險指標體系和風險預警管理系統,對中國經濟社會中的一些因素進行監控和管理,降低風險發生機率。
“雖然在講座中說到這麽多的風險,但是我還是對中國的未來有信心的。”孫祁祥教授總結道🎡。改革開放之後經濟發展奠定的良好基礎,經濟改革的效果開始顯現,同時新一屆政府的眾多措施都為國家的發展註入了新的活力💆🏿♀️,這些都是孫祁祥教授對中國未來依然保持著信心的重要原因。
講座最後,孫祁祥教授和現場的老師⛓、同學針對講座中的內容和同學的提問進行了互動交流🍽。
編輯:安寧
轉載本網文章請註明出處